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8|回复: 0

[玲珑讲义] 玲珑阁二期二十五讲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6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我们第二十五讲

三个内容,第一浅谈下诗词的写作心路,第二修辞手法,第三点染和如何感悟词的旋律


今天的内容有点多,可能要延迟下课。但是我们下周要放假,让大家高兴的过五一
十几年前,我当时在天津,偶然间遇到了寇梦碧先生的小徒弟周大成先生,也遇到了现任的天津诗词学会的会长李军,
席间呢,我们一起聊了下诗词

后来我将我们的聊天记录归纳整理成了学习写作的心路历程

后来我们一青第一次聚会在徐州的时候,当时一起和沛县诗词学会的朋友,开了座谈会,会上我就说了这个心路历程

今天分享给大家

我们古典诗词写作有个心路历程:总共分五个阶段

  开始的时候我们用格律写诗,说白了就是用规则来写诗。那时候网络上懂格律的少,所以用格律写作品是第一个阶段,现在很多新手也都是经过或者停留在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呢是第一阶段。我们学古典诗歌写作的,都会经历这个阶段。我们填词学堂开始写作呢,对大家要求不高。开始的几期练笔,多是满足格律要求。

今天就拿我的习作当做例子哈

度过这个阶段,很简答。就是要多读,多练,多学。我给大家看下,当时我在这个阶段时候的作品:

以离别为题 的一首绝句:
一曲阳关唱断肠,横空雁阵两三行。
愁情更入东流水,寄字犹怜月下霜。

  那时候我们把用格律写诗叫做,带着枷锁跳舞。

这阶段好多作品也有临摹的痕迹

我记得我就临摹过欧阳修的一首浪淘沙

浪淘沙  
    往事恨无穷,聚散匆匆,年年岁岁复西东。欲述闲愁幽恨事,今古相同。   把酒贺春风,其乐融融,一年花胜一年红。盛世风光无限好,蝶舞芳丛.


虽然是和欧阳修的作品意思不同,但有剥皮的感觉
其实就是临摹了他的一首词
度过这个阶段就是需要大家多读多练,

只要用功,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

进入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我们用激情来写诗,通俗点就是有感而发。我们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凡是有感而发的作品,大家都写的不错,但是有些作品没感觉就写不好。这个时候呢,我们遇到对题的,总会写出满意的作品;如果不对题的,我们挖空心思的去写,反而写不好。

 以我个人经历来说,当时网络上流行临屏游戏,就是即兴写诗。当场发一个图,然后规定时间内完成。例如,
欲坠晶莹一树花,几枝瘦骨且为家。
佳人采去知何用,慢火轻扇煎好茶。

   这写的是梅梢上的积雪,这是对题的作品,因为当时是看了这图有感觉,所以写起来就非常得心应手。

还有一次在和一些朋友,也是限题即兴写作,当时我记得是写行香子,限韵十三覃。 

行香子 -
   慢卷珠帘,浅醉犹酣。风吹起,波乱心潭。闲愁似旧,江水依蓝。看杯中酒,梦中泪,眼中衫。-
   轻调锦瑟,笑语曾谙。忆当时,素手纤纤。叹今零落,对影成三!笑一时痴,一时傻,一时贪。-

这时候因为对题,或者是说心里有感觉,就会写的很顺

但是如果心里没感觉呢

例如,当时发了一图,我不知图里为何物。但是时间紧,这时候呢,写出来的诗词作品呢,就很差。
例如:
一帐翠罗何羨红,幽香阵阵满晴空。
长亭杨柳须折尽,再借香风留客骢。
  这些都是题图的诗,当时遇到这个图,我也无从下手,所以就勉强凑了首。这个就是当不对题的时候,这个阶段都会写出糟糕的作品。这时候呢,不仅仅是我,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时在一个叫诗轩阁的群里,大家也玩这个临屏游戏。

踏莎行 离别
   桂子飘香,伊人去远,飘零落叶随风转。阳关一曲黯消魂,青丝又被秋霜染。 犹忆当时,花前树畔,清深曾许重重愿。如今醉酒问东风,如何能把伊人挽。

那么这词呢,就是属于没感觉的。我记得大家初学写诗的时候,开始呢写的时候,是为了拼凑格律而来,当时作品谈不上多好。但是我说了,初学就是这样,咱们班好多人都是从初学走过来的,我觉得,初学并不是可笑的事情。后来,随着大家的进步,开始对一些题材可以做到有感而发。

我记得我们玲珑阁第一期的时候有个班副叫小骨的,她现在水平很好了

但是也经历过初学的阶段

但是有感而发呢,只能说明大家在这个阶段是沉浸在诗词里了,这个时候写出好的作品,是应该的。天天学习,如果没一点进步,自己也说不过去的。
  但是这个阶段,很容易让我们迷失自己。认为自己水平可以了,无需在学习了,所以会造成这样的一个现象,好多人写着写着就放弃了。总是说自己没感觉了,其实不是自己没感觉,而是肚子里的墨水用完了。手机的电用完了,该咋办呢?是把手机丢掉还是给手机充电呢?是的。需要及时充电,无论是谁,都不敢说自己可以不看书了。因为学无止境的,不断的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这两个阶段的人,其实按照诗词写作来说,还没有入门哈

当我们继续学习,就会发现我们知道了诗词里要表达真情实感

第三阶段呢,我们用感情写诗,这个阶段我们知道了要表达情感真实,这样的作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这阶段我们对写诗的一些基本技巧都已经熟练掌握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作品题材范围很窄,并且在第二三阶段的有不少写手,喜欢用华美的辞藻,喜欢流连于花前月下般的情怀。
  这个阶段只能算是初窥门径。好多人就是在这阶段徘徊不前的,认为自己偶然有一首作品非常精美,而忘乎所以,曾经我也遇到这样的现象。认为自己有一篇作品比较精美了,就忽略了一点:学诗词如逆水行舟。

这时候只是初窥门径而已,

当你停留在原地的时候,大家都在进步。这个时候呢,只能说自己在退步,所以说这第三阶段,挡住了好多人。我身边的朋友,协会里的诗友,有的甚至几十年都在这阶段停留不前。

这个给大家讲个真实的事,我们一青早先有个学员叫晚秋

她是退休后开始学诗词的,由于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总认为满足了格律就是诗词

所以当年好多学校都劝她退出吧,因为她当时确实不得门径

后来到了我们一青,我就告诉她不要急着写,先要多读

读上几个月再说

后期呢。她却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明勤能补拙。天分不高,学历低,这些客观的条件是限制不住我们学诗的,而我们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过渡,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学习,练习,感悟。感悟是什么,就是对诗词写作上的,一种自己的认识。
  大家同样学习,起点是一样的。但是学习后,各自的水平是不同的。抛开各自的天赋不说,感悟是最重要的。

可惜的事她后来水平真不错了,她得了场病。现在还在不在,就不知道了,十几年过去了,也没她消息了

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认为大家学习有所得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有钱有时间,第二勤奋,第三有个好的老师。
  相信现在的社会,大家都不会每天为这温饱而奋斗了。但是感觉每天的时间不够用,其实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勤奋呢是说的坚持。如果大家可以每天坚持睡前读古人的词,读十五分钟。坚持几月就会有所得。
有个好老师呢,不是夸我自己。老师的最大的作用不是讲课,不是给大家改作品,老师的作用是点拨,在关键处点拨一下。这样对水平的提高,才会有更大的帮助。
  这个时候呢,所谓的讲师,起到的作用很小。关键是看个人。我们说了诗词写作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然后是一个感悟的过程,而这感悟,写下来的时候就是顿悟,这个是学不来的,也不是可以教出来的。

第三阶段,虽然我们的作品可以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但是还有不足。首先是题材窄,所表达的情感过于单一。

通过我们再次的学习

我们就会进入到第四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呢,我们用学识来写诗,大家在网络上呆久了,经常写的题材范围呢,都想着扩大下,并且从写作的风格和技巧上,都想突变下,不能老是一味的重复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再进一步学习了,以前我们对唐诗宋词那是读的多,但是唐宋之前或者之后的作品了解的不多,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的去学习,由单一的实践,转变到了理论的研究,从而增加自己的学识,再写出来的作品,就笔力老道,意蕴深含了。
  达到第四阶段,说明我们已经水平可观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体现是能写的题材广了,范围宽了。一青里达到这个阶段的不多。就拿这次聚会在徐州来说,当时我留了个炼笔。要求大家来写楚王陵,这个时候,大家的水平就看出来了,翠袖西风写的作品是:

楚王陵  作者 吉林翠袖西风
五省通衢自古留,峰峰无处不王侯。
雄狮凛凛威严胜,古柏森森气象幽。
铁马金戈七国乱,楚风汉韵一陵收。
莫嗟成败无从论,留得冥宫震九州。

诗不讲解了。这诗好多老先生看完后,都赞赏不已。

楚王陵  作者 辽宁淡烟疏雨
楚王陵墓绿茵茵,幽竹青松迎客宾。
汉俑地宫鱼贯列,琳琅石画馆中陈。
唏嘘富贵烟云过,慨叹功名总归尘。
万里河山本无主,功过评说倩谁人?

  淡烟的作品呢就次了一些,这里不是打击淡烟,就诗论诗而已。这个是说明我们要不段的学习,才会不段的进步。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如果不及时充电的话,很快就写完了。这个也是很多写手,逐渐被淹没在网海里了。但是几年过去了,让远黛呢,现在来看,他们的作品是否风采依旧,可以这样说,远黛的实力呢,现在已经超越他们。我身边的诗友,有我们远黛的朋友,他们读远黛的诗歌,就说了。远黛的水平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我们的翠袖西风也是。

但是到了这个阶段,如果是抛下诗词,几年后再写,也会发现自己退步了许多哦

远黛是我们一青里写作最优秀的

可惜她现在停笔十年了

再次拿起笔来,再写,就会发现自己真的退步了很多哦

古人说得道容易,养道难。

第五个阶段,我们用见解去写诗,我们用的是自己对诗词的独到的见解,去谱写古典诗歌,那么这时候我们拥有自己的风骨。对以往的写作技巧那是更加的驾轻就熟,并且写出来的作品,不仅仅在字面上去构造诗词的韵味,而是从底蕴上去构建出诗词的韵味。

  这个阶段呢,最大的标记就是你的作品用你的风骨,让人一看就是你的作品。这个很难。
  说实话,我也没有达到第五阶段。不是蒙,当时说远黛的作品和西风的作品胜于蓝。这个时候呢,我们来看第五阶段,这个是我们学诗的人,应该知晓的一个高度,我们或许达不到,但是我们或许某一首作品可以达到这个高度,但是我们要记住,偶尔一首达到了不算什么。要能保证首首达到,这个很难,我们多要往这个阶段前进。

这些呢是我的一些心路历程,从写诗词到现在的一些认识。今天发出来与诸君共勉哈

下面我们来讲下第二主题 “古典诗歌的修辞手法”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意蕴含蓄、语言凝练,故诗人常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创造意境,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有夸张,对比等,此外还有比体、衬托,反衬和陪衬,反说,用典用事、还有层第,复迭错综、精警和回荡等等。
  今天我们先讲一部分,这部分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常用的十种修辞手法

1.夸张:夸张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某种性质、程度,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抒发作者某种强烈情感的修辞格式。

例如,白发三千丈,
这个就是使用的夸张的修辞手法,因为人的头发不可能有三千丈的。

    又如:千里莺啼绿映红
莺啼千里,那得有什么样的耳力才能听到呀,这个也是使用的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的修辞手法不仅仅能扩大事物,也可以缩小事物。元代无名氏的《嘲贪汉》,讽刺一个吝啬鬼:“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着用。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作者借助贴切的比喻进行夸张,把贪财汉的举止、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夸张的手法结合辛辣语言形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第一、诗人在描写时使用的夸张有两种
A、照形象描写,
B、就是客观意想描写和主观意会相结合的夸张
我们分别来讲解下:
A,照形象描写,例如白发三千丈,又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些都是照形象进行描写的

     我记得以前我们举的例子,聂胜琼的鹧鸪天,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试想下,人的眼泪哪里有那么多呢

B、就是客观意想描写和主观意会相结合的夸张。

 雀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粗的树直径相当于七尺,而树高却达到了“二千尺”,如此一来,这棵树岂不是太细长了吗?这么细的树,怎么可能有两千尺这么高。其实,杜甫这里用的也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他是用“四十围”、“二千尺”这两个泛指的数字来形容古柏的又粗又高。

2.设问,我们来看下第二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设问。
  设问就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其中问句是为了制造悬念,答句是为了别开生面,是美化、升华意境的需要如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前一句发出疑问,使得读者浮想联翩,后句别出意境,让人眼前一亮,心胸豁然开朗,主题也得到了深化。类似的还有王勃的《腾王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个和我们讲过的虚实里的用问句收尾一样,我记得写过一首临江仙,刘郎今又至,还识旧桃红?就是用的设问的手法。

设问除了自问自答外,还有反问。反问: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看是没有回答,其实是自问自答。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对于表达强烈感情十分合适。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类似的句子还有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宴殊的《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李清照的《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等等。
  设问,是古人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我们在写诗填词里,使用设问结尾,容易回味无穷;问句开头也是,很容易引人入胜。
  杜甫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个就是设问使用在诗的开头;
李商隐诗: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个就是设问使用在结尾,大家可以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留意下这种修辞手法。

我给大家看下,我的作品,使用设问的这种修辞格的例子:

七绝  美人醉
宴罢芳辰兴不孤,芙蓉暖帐卧流苏。
朦胧醉眼问夫婿,昔日娇憨今有无?

偶感
荣枯聚散有谁知?富贵繁华能几时?
花落皆因昔日好,春残莫怨燕归迟。

临江仙
倦倚纱窗闻竹韵,惊回往事朦胧。依稀去岁赏春浓。拈花听絮语,踏月沐清风。
数十年来如一梦,此身犹似飘蓬。当时月色已无踪。刘郎今又至,还识旧桃红?

3.双关:就是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手法。借助这种手法可以曲折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并且能为诗词营造出更加优美的意境。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此外还有,春蚕到死丝(思)方尽,
 4.借代: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对于借代来说,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恰当地运用借代还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李白的《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寺桃花始盛开借用“芳菲”来代替“花”。陈毅的《梅岭三章》“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代指部队。
  还有一种是当时诗人为避讳一些事,例如唐代的人,写唐代的事,一般以汉代唐,白居易的《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汉皇”,实际指的是唐皇,也即当朝的唐玄宗李隆基。这个不是白居易故意使用或者写错的,是当时没办法的事情。

 5.排比: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几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深化主题情感。在敦煌词里有一首菩萨蛮的内容和这个差不多“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6.反复:重章叠唱反复句是有意重复某个意思,以强调语意的修辞手法。诗经里用的比较多些。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诗经里这样的例子很多,格律诗词中不多。

7.比喻:诗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写景状物形象生动,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强化诗词表情达意的效果,从而渲染出特定的意境,深化诗歌的主题。

  如秦观《千秋岁》“落红万点愁如海”,用海来比愁。
  第二种是用词组和句子来作比,李煜《虞美人》用“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来比“几多愁”。
  第三种是贺铸《青玉案》用三样东西来比闲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就是用三个比喻来比一样事物:
  第一种我们能直接看出来是比喻的,我们叫明喻。第二种有时候不能直接看出来,我们叫暗喻。

明喻暗喻,大家都了解。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博喻和曲喻呢?

要不我们讲完修辞手法,后面的暂时先不讲,留着五一后再讲

第三种叫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博喻”,它有以下三种表现手法:(一)用多种比喻来比一样事物的各个方面,使这样事物突显出来,(二)用多种比喻来比一样事物的一个方面,(三)用几个寓言故事和比喻交错起来来说明一个道理,这种多用在古代散文里,诗词里很少见。
  第一种博喻,突出的是事物的各个方面,使事物全方位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种博喻,突出一样事物一个方面的特点,通过各种形象比喻来突出这个特点,收到特写镜头的效果。
  第三种博喻,把寓言、故事、比喻交织起来,显得内容更深厚,富有说服力。

贺铸的哪首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就是博喻

第四种比喻的方式叫曲喻。曲喻比一般的比喻要转一个弯,李商隐诗:“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把莺啼的啼转为啼哭,由啼哭引出眼泪,联到沾湿最高的花。通过曲喻来表现悲苦的心情,把作者的悲哀写到莺身上,又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
  牛希济《生查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草是绿的,从草的绿联想到罗裙的绿,从绿罗裙联想到穿绿罗裙的人,于是看到绿草就联想到那人,因为爱那人也爱绿草,可以用来说明诗人的这种联想。
曲喻好比是在从流云里看到流水的景象,从而像听到流水的声音,这样的联想,就丰富了诗的意境。

那么我们还要讲下喻之二柄。意思是说同样的比喻可以是贬低,也可以是褒奖。

8.互文和互体。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 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上逢李龟年》)“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李龟年大家是否知道呢

李龟年是唐代著名的音乐家

李龟年,邢州柏仁人氏,是唐朝音乐家。李龟年不仅精通音律,还通晓多种演奏技巧 ,又擅长作曲。开元初年时李龟年演艺精湛,时常到贵族豪门表演。后来,李龟年和两个兄弟共同创作出《渭川曲》,由此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演唱歌曲时常令听者哭泣。后来,李龟年流落到湖南,他在一次宴会上唱《伊川歌》来表达希望唐玄宗南行的心愿。唱完后,他就突然晕倒,直到四天后才醒来,最后抑郁而死。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此处指唐朝的江南,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唐朝的江左在今江南地区),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后忧郁而死

如“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可是为了音节和字数的限制,要省去一个,于是前面省去个“汉”字,后面省去个“秦”字,杜甫《狂夫》诗:“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一句写微风中的绿竹,一句写细雨中的红荷花,句里点明风和雨。说风的句里也含有雨意,在细雨中绿竹更显得洁净美好,所以说“娟娟净”。说雨的句里含有风意,所以闻到红荷花的冉冉香气。
  互文是两个词(比方“秦汉”)本来要合在一起说的,互体是说上文的话里含有下文说出的词在内,下文的话里含有上文说出的词在内。刚才的两句互文就叫互体。

9.列锦。又叫集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个是比较著名的例子。大家知道这诗的作者么?

是宋著名诗人邵雍邵康节所写

他不仅仅是诗人,还是宋代的著名易学家。梅花易数就是他创立的

诗中运用“列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使诗词的凝炼美、含蓄美、简远美(指选取那些具有巨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境美、空灵美、雄壮美得到更好的体现、彰显。
  例如,陆游的诗“楼般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李商隐的商山早行诗“鸡声矛店月,人迹板桥霜”。中间不用谓词,只是使用名词的罗列。还有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毛主席的《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这个也是运用的这个手法。

10.倒装倒装”又叫“颠倒”,即古人在写作时为了文章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语序颠倒的一种修辞手法。关于“倒装”在古诗中的形式古诗词中倒装的出现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倒词、倒句、倒叙。
  倒词主要指古诗词中的词语因作者表达需要出现颠倒的现象。这个多是由于格律的原因例如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重霄九,倒装九重霄。
  还有就是为了营造出诗词的意境而刻意为之簌簌衣巾落枣花”,其正常语序应为“簌簌枣花落衣巾。
倒词要注意,不可以让人读着感觉不协调,重霄九,九重霄。是可以的。但是自由自在,自在自由,就不可以。余音绕梁,绕梁余音。是可以的。但是余绕音梁,就说不通了。

倒句又称倒装句。倒句是指诗人因表达的需要而改变诗歌句子的关系,一般是倒置诗歌当中相临两句的顺序。
大家要记住,倒装句,一般是在临近的两句倒装。
  如李白词《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这里出现了因果倒装,作者为了与下句“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形成对仗和韵律上与后句“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形成顶真修辞的需要而改变语序。
  我记得曾写过一首新韵南楼令 “相恋古苏州,缘识燕子楼。数十年、风雨同舟。衣陋食蔬终不弃,既携手,愿白头。”应该是先认识,再相恋。这里就使用的倒装句。

唐多令 感一对老夫妻相守半生(今音新韵)
       相恋古苏州,缘识燕子楼。数十年、风雨同舟。衣陋食蔬终不弃,既携手,愿白头。
      岁月去悠悠,闲愁付水流。喜今朝、美景难收。明媚春光心亦醉,也学那,少年游。

今天的修辞手法介绍,就讲到这里。需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十种修辞手法,我们最常使用的是夸张,比喻,互文,设问等。 重复排比,这些都使用的频率不高。


另外,对仗不仅仅是律诗里的一种禁忌,同时也是一种修辞手法

剩下的时间,我们讲个词牌

我们讲过的词牌,有平韵的,仄韵的,平仄换韵的,平仄协韵的。今天我们来讲解下平仄韵错韵的,也叫间韵的。
  就是说,在押韵中,如这首词,整体押韵为平韵,但是中间参杂了几句是压仄韵的。一般书籍上叫这类词牌为平仄韵错叶格。

相见欢
  
⊙平⊙仄平平(平韵)
仄平平(叶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仄(仄韵)
⊙平仄(叶仄)
仄平平(归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我们讲过南歌子,虞美人的九字句,当时讲了三种形式。相见欢词谱里的九字句,比较特殊。
  此调有多种格体,俱为双调。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明清词分作六言、三言两句,不尽适合。
  略豆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也叫半顿。
  从语感上来讲,九字句,看似好像二七句式,但只是在第二字处稍微停顿了下,前后结合起来,就是一气呵成。

我们来看下李煜的词作: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无奈和朝来中间,没有停顿,但是感觉又稍微停顿了下。这个就是半顿,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句也是

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看纳兰的词,好多都是有明显的六三句式呢。因为词呢,兴于隋唐,旺于两宋,亡于元明。后又起于清。
  因为清代是满族统治中原,这个时候呢,促进满汉一体。满人学习汉族的文化,造成了词的再次兴起。
平仄韵错叶格的词牌不多,一般常见的有14个, 使用频率高的有三个,相见欢,诉衷情,定风波。其他长调的有六州歌头,最高楼,花间词里多见的是荷叶杯,定西番,酒泉子,好女儿等。

我们五一就来写首相见欢。

人说五月榴花红似火,我们就来用相见欢来写下五月的榴火

下周呢,我们放假。大家都敞开的嗨皮一下。假日后我们再上课。大家晚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0:59 , Processed in 0.0584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