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6|回复: 0

[玲珑讲义] 玲珑阁二期二十四讲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1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春节前主要是联系写作的同时,巩固了下讲过的填词课。

节后又带着大家了解了下词的发展,从花间讲到了苏轼。

北宋的词讲完了
今天是我们第二十四讲 咏物词的写作

前些时候,我无意间翻阅了下尚书

发现里面有一句不错,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这句话的原意为:诗是用以表达人的志意的,歌延长了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声音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律吕用来调和歌声;按现在的说法:诗是表达感情和思想情感的,歌是诗便于表达感情和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用我们学习写作的人来说,就是我们的诗词要符合诗词的节奏,情感的起伏要随着节奏而变动,就要求大家在填词中要合理的处理好句于句之间的关系。

这个也是最难讲的。但是我们会在以后的讲评课上逐渐的讲解

今天我们先来讲一下咏物诗词的写作

诗词咏物是最为常见的题材。也是诗词的常见分类之一。咏物诗词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词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词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的。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咏物词起初弥散着香艳气息,无法转入广阔而真实的社会人生。

我们先来看两首咏物词

章楶《水龙吟·杨花》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后来苏轼也步韵了一首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历代呢,对这两首词的评价不一。有人说章楶的词好,也有人说苏轼的词好。其实这就是咏物诗词的两种见解。这里讲到咏物词的高下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章楶的词写得好,一种认为苏轼的词写得好。说章词写得好的,理由是曲尽杨花妙处;说苏词写得好的,理由是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就是借咏物来言情。

章词从各个方面来写杨花,开头写春末飘杨花;次写杨花飞到各处,飞到青林、深院、珠帘,粘上春衣、绣床;看到蜂儿、鱼儿,和在楼头远望的女人,写得很细致。就描绘杨花说,做到曲尽妙处。

苏词在写杨花也在写人。开头写杨花飘堕在路上,“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是写人在思量,也在写杨花,本于杜甫“落絮游丝亦有情”。从有思联系到女子的梦中寻郎,是写人;而随风万里也在写杨花。恨落花难留是写人,“一池萍碎”又是写杨花,本于杨花落水化为浮萍的传说。最后“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把杨花和泪水结合起来,又写杨花又写人。

这首词就咏物说,写杨花很有情似的,所以随着梦境去万里寻郎,最后化为浮萍,成为离人泪,所以是很细致的咏物。就写人说,这词描写思妇愁情,梦里寻郎既不成,春又无法留住,写出思妇的愁苦,是很好的抒情的词。咏物诗词要是停留在咏物上,无论写得怎样曲尽妙处,总是意义不大,境界不高,在曲尽事物妙处的基础上来写人物的情思,不停留在物上,这样咏物就有含义。所以说苏词高于章词的写法,是正确的。这也道出了咏物词的写法,就是“不即不离”,不要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

宋人的咏物词开始多是像章节的词一样,弥散着香艳气息,无法转入广阔而真实的社会人生。但至苏轼开始了有了一方新气象。开始将状物态与抒人情合而为一。词人的审美趣味也不再仅仅限于对事物的外在描摹和刻画,而是把自然事物当作审美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赋予事物以生命和情感。就这词而言,先写杨花飞舞,而又抛落傍路,雨后化为片片碎萍。作者的心绪也随之经历了惋惜,悲怨,痛苦的过程。既写花,又写人;既写景,又抒情,情景交融。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对杨花实写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想象空间。杨花不死的灵魂在我们身边飞舞,有三分化作美丽的春色随着春天的逝去而逝去,两分化作了滚滚红尘飞扬在大自然中,一分化作春水流淌在天地间。而此词的魅力和韵味之处在于,杨花的境遇和词人的遭遇相契合了,不是单纯的借杨花落来表达自己心境,因而在景色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所以有别于一般的咏物词。

所以说,苏轼在咏物词方面承上启下,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根据事物自身的特点,把事物自身的物性和作者所赋予的人性很好的结合,给自然景物赋予各不相同的人格特征和真情实感,从而把咏物和抒情结合起来,使之合而为一,达到美好境界。同时呢,就咏物作品来说,也提出了两种写法。第一,咏物,将物体的各个方面都描写细致,做到曲尽其妙;第二咏物呢要和物体不离不弃,托物言志。

这里要说明一点,大家别误解。刚是说苏轼的写法比章的写法好,并不是说苏轼的词比章的好。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咏物诗词的写法,一般是咏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一种情感或者是一种寄托。通常是咏物不能完全可物体脱离,而又不能过于咏物体的表面。

我们再来看下姜白石的咏蟋蟀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夜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舆,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姜夔咏蟋蟀,不从正面写,而从侧面写,通过愁人的听蟋蟀来写。写声音像私语,像哀诉;写出听到这种哀音的感觉。又写出一种气氛来做烘托,如暗雨,捣衣声,候馆离宫的秋月,用来烘托哀音。最后用儿女之乐来反衬有心人之苦。这两首词说明了咏物诗词的两种写法:一,形神俱似,运用正面描写和反衬手法,二,运用侧面烘托和反衬手法。 但是这两种咏物诗词的写法却不是最好的写法。咏物咏的仅仅是物体的表面,那么这样的作品格调不高;如果咏的仅仅是一些情怀,那么这样的作品,仍不是最佳的作品。那么什么是最好的咏物诗词呢?最好的咏物词,既刻划了物,也把作者的人格写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进去。

这里主要讲解了咏物诗词的两种写法:第一,咏物,将物体的各个方面都描写细致,做到曲尽其妙;第二咏物呢要和物体不离不弃,托物言志。

同时又讲了咏物诗词的两种表现手法:一,形神俱似,运用正面描写和反衬手法,二,运用侧面烘托和反衬手法。

这要仔细分别哦

大家看到这里是否要有疑问?词呢,我们举的例子都是长调,但是字数上比中调要多。如果是中调该如何来表达呢,如果是律诗或者绝句,字数更少,那又该如何表达呢。我们索性展开讲下,以律诗为例。曾有人说律诗不适合咏物,其实是错的,远 的不说,就说红楼梦里的咏物律诗还少么?我们下面要来看下咏物的诗。

我们下面要来看下咏物的诗。在唐代,唐明皇时期张九龄为相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故事。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曰:“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践,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林甫知其必退,恚怒稍解。《归燕诗》从海燕微眇说起,实际是说自己是从民间来的,不像李林甫的出身贵族。“泥滓贱”从燕子衔泥作窠来的,在玉堂的画梁上作窠,实指自己从民间来到朝廷作相。“暂来”表示只是暂时作相,不会久留朝廷的。最后点明“无心与物竞’,并不想和李林甫争权,希望他不要猜忌,不要中伤他。这是有寄托的诗,当时唐明皇追求声色,怠于政事,大权已经落到李林甫手里,张九龄已经看到自己不可能有所作为,所以写了这首表示退让的诗,透露他无可奈何的心情。

下面我们再讲一个白燕的故事

下面我们来看个袁白燕的故事:
  袁海叟谒杨廉夫,见几上有琴川时大本《咏白燕诗》:“春社年年带雪归,海棠庭院月争辉。珠帘十二中间卷,玉剪一双高下飞。天下公侯夸紫颔,国中俦侣尚乌衣。江湖多少闲鸥鹭,宜与同盟伴钓矶。”谓廉夫曰:“此诗殆未尽体物之妙。”廉夫不以为然。海叟归作诗,翌日呈廉夫云:“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春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廉夫得诗叹赏,连书数纸,尽散坐客,一时呼为袁白燕。这里引了两首《咏白燕》的诗,袁凯认为时大本的一首“未尽体物之妙”,杨维祯不以为然。所谓“体物之妙”,就是咏物诗要不即不离,不离于物,又不要太粘着物上。时大本的一首,太粘着物上。如“玉剪一双”,专写白燕的形状,紫颔、乌衣专指燕子,用来反衬白燕,这些就不免粘着物上。杨维祯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大,这首诗还是写得工的。袁凯因此自写一首,他的一首,既是写白燕,又不粘着白燕。他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联系到“故国飘零”,这就点明是燕子。再联系到月明无影,雪满未归,用来衬出“白”字;柳絮、梨花也是衬出“白”字,暗指白燕。最后两句有些寓意。

这两首有同有异,相同的如时的“春社归”同袁的“旧时王谢”都点燕子,时的“带雪”“院月”同袁的“月明”“雪满”都点白,时的“鸥鹭”也点白。时的在江湖与袁的不向昭阳都指在野。这是相同的。相异的,如上面指出的时比较粘着的写法,袁没有。这两首诗都追求“体物之妙”,比起苏轼的《水龙吟》,咏物而抒情的显得不如,也没有寄托,更不如张九龄的《归燕诗》。

古人咏梅花的作品最多,同时也说了,咏梅的诗词最难写。大家都读过林和靖的山园小梅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全诗是: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个呢,一般说是一首七律。大家如果看过全宋词的话,就会发现,全宋词里也收录了这首。 瑞鹧鸪 山园小梅
我们今天不讨论这是诗还是词,也不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今天只讲咏物诗词的写法。
这里问下大家,是否还读过林和靖其他咏梅的作品么?

林和靖写了三首咏梅的诗,刚才的哪首是第一首。其他两首是否看过呢?

我们来看下其他两首咏梅的诗

我们来看下其他两首。

《梅花》: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梅花》:
“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
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画工空向闲时看,诗客休征故事题。
惭愧黄鹂与蝴蝶,只知春色在桃蹊。

欧阳修曾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不如“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也有人认为“‘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这一联写的最好。其实各有各的特点,怎么说呢,有句话说的好,叫各花入各眼。我们举林和靖诗的用意,不是要说哪首好,哪首不好,而是要说明一点,咏物要描写出物体的神态,但是也要注意,要描写物象的神态和用合适的背景。这些咏梅诗。一首写梅花的风格高,给它安排一个背景,雪后园林,水边篱落,用雪来衬托,显得梅花耐冷,在百花凋谢时开放;用水边来衬托,显出梅枝横斜的倒影,跟一般花不同,这些都从梅花的风格着眼的。一首写梅花的神情,疏影暗香是写花,用水和月来陪衬,因为写出了花的神态,所以更为人所爱好。

刚才我们说了,咏物诗词最好的写法是:咏物要有寄托,有寄托的作品高调才高。寄托要做到天衣无缝,不能过于拼凑。这个是咏物诗词格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点,咏物诗词的格调。

咏物诗要写出物的神态,像皮日体《白莲》:“素蘤(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住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用月晓风清做背景来衬托,也是要写白莲花的神情,它的写法,同用月和水来衬托梅花的写法一样。这里说的是描写物象的神态和用合适的背景的。咏物也有寄托的,是另一种写法。有寄托呢,就要有格调。我们来以下几首作品,第一首是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见梅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唯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纪晓岚评这诗是这样说的:“匝路是至扶风,非时是十一月中旬。三四,爱之者虚而无益,妒之者实而有损。结仍不脱十一月中旬。纯是自寓。”纪昀认为这首诗纯粹是寄托自己的感慨的。因为是十一月中旬开的,不是梅花开的时候,所以称“非时”,称“早秀”。“不待作年芳”,不等到报春的时候就开。这里可能也有寄托。李商隐生在唐朝没落的时代,所以他的诗不可能发生报春的作用。主要的寄托,是“素娥唯与月,青女不饶霜。”素娥就是月里嫦娥,青女就是主管霜的女神。从以上呢,我们可以看到咏物诗的另一种写法,就是怎样寄托。寄托的话还是贴切咏物的,既是写梅花,也是自寓,这样的咏物。才是好的咏物诗。

刚才我们说了咏梅的诗词不好写,但是既然提到了咏梅,就不得不说下姜夔的自度词两首暗香和疏影。姜夔在范成大家中写了两首新词(暗香疏影),于是范成大就送一歌姬给他。于是他乘船雪夜归家途中写了一绝句“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那么我们就来先看下这两首词。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番,已入小窗横幅。”

第一首咏梅,还有怀人的意思。“叹寄与路遥”,要把梅花折下来寄给所想的人,因路远不便而叹息。“红萼无言耿相忆”,看到梅花的红萼,耿耿地在相忆那个人,曾记携手赏梅的情景。

第一首大家都能读懂,第二首就让人费解了。

第二首,中间插入“昭君”几句,“深宫”几句。昭君同梅花没有关系,也没有昭君魂化梅花的传说。用昭君来指宋后妃被金人俘虏北去,完全有可能,但昭君不能指公主,所以又用了寿阳公主的典故。对公主应该早给安排金屋,却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可能指公主的被俘北去。这样寄托,同李商隐的写法不一样。李商隐有寄托的话也是写梅花。这首里讲明妃的话,其实跟梅花无关,既然无关,不好写进去,所以虚构明妃死后魂化梅花的话,使她跟梅花联系。从艺术上看,李商隐的寄托是天衣无缝,这首词的寄托是拼凑有痕,李商隐的寄托艺术上成就更高。

寄托的艺术成就高的未必这首词也水平高。

因为我们衡量一首作品主要是从三个层面去分析的

第一思想性,第二观赏性,第三艺术性

包含着两性的,就是好作品

思想性,例如一些歌功颂德的作品,如学会里的老干体,因为这些作品,思想性有余,艺术性观赏性皆没有。所以这些作品不是好作品

宋代词坛有父子二人,

史称大小晏


二人的词,都是婉约派的,都不错

看过小晏词的人,都会说比他父亲写的好

其实不然。

晏殊的词,属于那种艺术性和观赏性都比较高的

晏殊的词就是那种富贵闲人般的无病呻吟。但是这呻吟的艺术性还比较高

小晏呢,晏几道。他是晏殊的第七子,

出生的时候,还是富贵人家。后来晏殊过世后,家道极具衰落。所以小晏的词,就是一种文人怀才不遇的感觉

说到底就是穷酸

小晏的词继承了父亲的风格,可惜没有继承父亲的殷实的家境

在宋代比较特殊的是文人的待遇都比较好,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留有族训,后世子孙如何继承了皇位都不得轻易诛杀文人的

但是当时的文人不知道,

像苏轼,由于乌台诗案的缘故,被皇帝抓进了大牢里

好多人文人都组织救援,向皇帝上书

包括苏轼的弟弟苏辙,也要用自己的官禄来求免苏轼一死


苏轼父子三人,史称三苏。
苏轼是文坛巨子,世人对苏澈不是多了解

苏辙文采也不错的,但是他被苏轼的文采盖住了。

苏澈的官声要比苏轼高多了

咏物咏的仅仅是物体的表面,那么这样的作品格调不高;如果咏的仅仅是一些情怀,那么这样的作品,仍不是最佳的作品。那么什么是最好的咏物诗词呢?最好的咏物词,既刻划了物,也把作者的人格写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进去。

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写梅,也写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我记得毛主席也写过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同样也是将人格写进去了,所以这两首词向来是被人称颂的。这里再说下,毛主席的诗词还是有一定造诣的。最近好多人在说他老人家的词是某某所写,其实不是。词为心声,主席的词大气磅礴,这是一般人写不来的。

我们来简单的总结下:

第一、只描写物体的形态,曲尽其妙
第二、借物抒情,
第三。咏物要有寄托,

 有寄托的作品高调才高。寄托要做到天衣无缝,不能过于拼凑。这是咏物诗词的三种写作方法。这三种方法都可以使用。并不是说你用了第一种方法,那么你的这作品写的不好。是这样,关键要看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是什么。也就是说他的出发点是什么。来考虑选取哪种方法来写。咏物词的两种写法:一,形神俱似,运用正面描写和反衬手法,二,运用侧面烘托和反衬手法。这样的写法一般把要寄托的情感完全用物体的表面描写来体现,所以说要以景衬情。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咏物要描写出物体的神态,但是也要注意,要描写物象的神态和用合适的背景。咏物诗词的写法就讲完了。

剩下的时间呢,我给大家看几首咏物的七律。以前呢,我在网上曾和几个论坛的诗友搞过几次比赛,曾经有一个咏物诗的比赛呢,是这样的咏雪,七律,限支韵。

七律――咏雪
飘如柳絮落凝脂,高洁吟风片片诗。岂为山寒遮素帽?愿陪梅冷斗清姿。
流云不系他乡梦,庾岭还留昨夜痴。忽报春归零喜泪,纷纷化雨润青枝。

七律 咏雪
雪似人生易别离,人生似雪苦参差。
时随风袂舞千里,偶借梅梢栖一枝。
淡泊情怀倚天远,清高傲骨倩谁知?
都云自古春来晚,不道春归多路歧。

留个练笔 作业:咏生活中的一种物品,可以是花,这个不限。写首咏物词,不限韵  一丛花 词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1 20:09 , Processed in 0.0562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