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2|回复: 0

[玲珑讲义] 玲珑阁二期第二十二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7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大家好!最近翻阅了一些旧作,突然发下了一首词,是一个初中生所写的词,我给大家看看:

落日胡山好,衰临树叶黄,凭高一望自凄凉,又是多愁天气近重阳。
举袖西风起,依篱小菊香。天教吾辈应疏狂,常在花间沉醉又何妨。

这是一阙南歌子,大家觉的如何,这是一个初中生的作品,估计也就是十六七岁的样子

是的,是一个新手的作品

当时这个中学生刚学填词

为什么说当时呀

因为这个是解放前的一个中学生所写

这个老人家90岁多几年了

是我们徐州的一个诗坛老前辈

但是名不见经传

说起这个老人家的诗

因为他当年初学的时候的作品

就和我们现在网络人学习的差不多

我们学习古典诗词写作,首先都是在临摹,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临摹前人的作品,有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都是丑小鸭,但是不怕,因为丑小鸭是天鹅的童年。
  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当然这词的作品现在已90岁高龄了,因为这词是他初中时候所写的,70多年前的事了。这作者呢是我一个老诗友了。同时大家想下,70多年前的中国是一个战争时期,一个初中生,本着对诗词的喜爱,自己临摹着写,写出来的作品,没有老师教,也没有大量的书籍去看,都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有大量的信息去阅读,手机百度,电脑度娘已经慢慢的取代了纸质书。我们慢慢的变懒了,所以我希望大家还是有空的阅读下书,最好是纸质书,而不是电子书。

中国第一本诗集是诗经,那么第一本词集是什么呢

词集呢是五代期间的花间集

今天呢,我们就来讲解下五代词,也就是南唐词。
  说起南唐词呢,不得不说下《花间集》
  《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总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花间集》共10卷,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到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间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敻、孙光宪、魏承斑、鹿虔、阎选、尹鹗、毛熙震、李洵等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真实地体现了早期词由民间状态向文人创作转换、发展过程的全貌。花间词规范了“词”的文学体裁和美学特征,最终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并对宋元明清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填词,这本书是必读的啊,@无风

词兴于隋唐,

五代是唐末时期

这里顺便说下,五代 填词四大家

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


今天我们就来讲下花间集里的一些著名的词人

一、 温庭筠与韦庄

词的鼻祖是谁呀

温庭筠的作品几乎全是儿女之情,别离之怨,他词的特点是极擅用细腻婉丽的文笔,写出无可奈何的离情别绪来。他的词美在于敷色,使得辞藻浓艳,固有“镂金错彩,眩人耳目”的说法。
  温庭筠描写出来的人物情态与自然景物完美的交融在一起。多使用见景生情,触景生情,情景对照的句法。情语景语交替应用,多使用“正,又,还,犹,空”等虚字与上下语气的转折处。
  韦庄的风格正好与温庭筠相反。他多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清淡白描之笔,来表达主题思想。言之有物,直抒胸臆。

我们来分析下,温和韦的 区别
1、 韦词写境,多写个人的离合悲欢的有我之境,属于主观的抒写;温词属于造境,多写人类对于宇宙人生所同具有的感觉与印象的无我之境,属于客观描摹。

2、 韦庄的词清俊疏淡,以显豁秀雅取胜,温的词浓妆艳抹,以浓艳富丽,含蓄深美取胜。
3、 韦庄的词飘忽淡雅的 自由浪漫的词风,他的词充满生命与感情。温的词不是这样,他的词浑圆深婉,典丽精工,形成依丽高华的古典唯美词风。

温庭筠诗名也不错的,和李商隐齐名。擅长即兴,有八叉手之称

说他手交叉几次后,就可以写一首比较不错的律诗

但是后世都说温李二人虽然当时齐名,实际上温不及李

但是温庭筠,在词上的贡献是远超过李的

我们来看下温韦的词

我们来比较下他们的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我们阅读温庭筠词的时候,要结合他的艺术特色来阅读,尤其要注意他虚字的运用。

前三句都是写环境。第一句写时间,应该是在后半夜。第二句写地点,在重帘之后,也就是在闺中。另外还有“无人语”三字,写环境之静,也点出词中女子孤身一人。第三句写室内环境,熏炉里麝香已经燃尽(所以才到了“深处”)。第四句写到人,“卧时留薄妆”,就是说,这女子睡时脸上还留着淡淡的妆。
本来,这是个很美也很幽静的状况,但是透出一股孤寂的情绪来。

  下片写女子的思绪。当年还自惜”,女子在一片寂静中醒来,躺在床上回忆过去,感觉过去的美好都已经不再。
“往事哪堪忆”,往事不堪回首,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是孤身一人,越是回忆过去的美好,越是映衬出现在的孤寂,所以不堪忆。
“花落明月残”,写景,以这种零落的景象暗示女子的遭遇或是思绪。
“锦衾知晓寒”,这句意蕴最为丰富,细点说:
“晓寒”,不单单是指温度的低,而是说“我一个人孤睡,凌晨所感受到的寒冷”,意思主要是放在“孤睡”上。
“锦衾知晓寒”,实际上是说这种“晓寒”没有人知道。寒,怎么办呢?只好盖好锦被,可是越盖得严,越是觉得落寞,因为锦衾根本温暖不了那种孤睡的寒。
  然后再看“当年还自惜”,这个句子正常的语序应当是“自惜当年”,可是中间还加了一个“还”字,就是说“又在自惜当年”。后面又接着一句“往事哪堪忆”。就是说,常常自惜,然后又说算了吧,不忆了吧。但用不了多久,又会再来一次。如此反反复复。这个“还”字,就比较值得玩味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首温庭筠的菩萨蛮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温庭筠诗词名声都很大,诗呢有八叉手之称,用现在的话说才思敏捷,史称温李,是说他和李商隐齐名。后世人的评价是说他诗不及李商隐。但是词上的造诣很高。
  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婉约派的鼻祖。

说白了,古人填词,必须要有一个词例的

按照前人的例子,然后去写

但是这个词牌没有例词的时候,就是无风说的那样

先有节奏,然后按照这个节奏去填

温既然是词的鼻祖,他的菩萨蛮,又比价出名,所以后来的文人呢也会以他的词作为例子去填词的

一直到了现在

有一派人

寇梦碧这一派的,

当代诗词八大家之一的王哲堪先生,就是寇梦碧的徒弟之一,也是比较有名的徒弟

他主张词学南宋,好写长调

他就菩萨蛮这个一词牌就提出了一个严格的要求

说这个词牌的最后一句,必须是中平平仄平,尤其是这个词牌这句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

所以他这一派的人,都见不过写这个词牌这句有用平平仄仄平的


我和他师弟还有他的徒弟关系都不错

记得他有个女徒弟,就是那个好写安排令的

王老师是天津人,现在的天津诗词学会的会长,就是他的徒弟

下面我们来看下和他齐名的韦庄

  温庭筠呢,属于是没落的贵族,本身没做过多大的官。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所以呢后人多称温庭筠为温助教。
  韦庄呢则不同,五代时前蜀宰相。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所以后人称韦相,这个是根据诗人的官阶进行的称呼。例如,杜甫称杜工部,是因为他做过工部员外郎。

  我们回过来看韦庄的菩萨蛮

菩萨蛮之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红楼""香灯。
""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
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的情事,可是"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
隔有"半掩"二字,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
"堪惆怅",表明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寄托了对红楼别夜极为深婉的珍重恋惜,
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此中的深意。"残月"点明了破晓是
  
  行人上路之时,从别夜的香灯到清晨的残月,都透露作者对离别前时间点滴流逝的敏感。韦庄要写的不仅是临别时美人弹奏了琵琶这件事本身,而是着重在写琵琶弦上所传达出来的相思之情。"弦上黄莺语"表面是说琵琶弹奏的如莺啼婉转的声音,实指美人多情的叮咛叙述"劝我早归家",因为"绿窗前的人儿"像花一样的美丽,也像花一样的容易凋零。零落成泥,美人迟暮,那就要抱恨终身了。

菩萨蛮之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起句概写"江南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客居江南的人也该终老江南。接下来精绘江南美景和生活在江南的惬意生活。下阕由自然风光转向写人,洒店垆边沽酒的女子貌美似月。
  动人,肤白如雪无瑕。这样美好的地方美丽的人,怎不叫人留连忘返?所以作者劝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字面上是表达对江南的迷恋,劝人不到叶落归根之际不要回家乡,否则会伤心断肠。

当时正处在唐朝将灭亡之际,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作者为避难而流落江南,如当时还乡只能是目击离乱哀伤断肠,作者有家难归思恋故土而愁肠百结,所以在此借歌颂江南美好的同时来抒发思乡之情,寄托对中原故乡"不堪回首"的叹惋。
在谋篇布局上,起首两句与末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却又委婉含蓄,蕴藉深沉。我认为本词最巧妙之处在于借他人之口言他乡之好,以乐景衬托哀情,未提思乡二字,却更突出作者哀伤之极和思乡之切。

菩萨蛮之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这首词写作者回忆自己在江南一段快乐浪漫的生活,虽是回忆却写得栩栩如生,历历如绘,一位春衫舞风、春风得意的少年,立马在横斜水面的桥头,英姿飒爽,风流自赏,
  引起满楼的"红袖"为之倾倒。目成心许的美好遭遇,便充分表现在言语之外。接着便到了美女如云的"花丛",那里有饰着翡翠的画屏,把幽深的春闺和喧嚣的闹市隔开,使他在这温柔乡里陶醉了。

 "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此度见花枝"现在要能再有像当时那样的遇合,便坚决"白头誓不归"了,这句与前首的"未老莫还乡"是鲜明的对比,当初说没有年老还可以暂时不回故乡,真正意思是说年老时一定要回乡,而如今白发苍苍却不但不会还乡,反而说誓不回乡了。
是什么原因使他"白头誓不归"呢?是因为他无家可回,无国可归了,唐朝已经完全灭亡了。一个"誓"字用得非常妙,表明上表达了不还乡的决断口气,而含义则极为沉痛,这正是韦庄词的特色。

菩萨蛮之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这首词头两句说"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下半阙又说"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四句之中竟有两个"须"字,两个"莫"字,口吻的重叠成为这首词的特色所在,也是佳处所在。"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劝客之语,"今夜"对"明朝",具有沉痛的含义,明天是未来希望的寄托,可是他用了一个"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你千万别提起。为什么呢?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不可期望,有不可诉说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联想到他的"红楼别夜"的美人劝他早归家,纵然是对红楼别夜的美人还是这般的钟情和怀念,但是没有再见的希望,那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在韦庄这二句写的主人劝酒之情中,也隐含了深重的悲哀。
 "呵呵"两个字只是空洞的笑的声音,没有真正欢笑的感情,韦庄所写的正是强颜欢笑的酸辛。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阴,今天的欢笑,今天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会再存在了。唐朝灭亡,当时的韦庄已经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说"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菩萨蛮之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写作者身在江南,回忆他47岁时春天从长安到洛阳,次年离开洛阳这段生活的。上阙写回忆,述人在他乡却回忆洛阳春日美景,勾起对乡国的思念。起两句叠用"洛阳"二字,表达了对洛阳的深厚感情。"洛阳才子他乡老"流露了作者的无限伤感。下阙写现实情景,韦庄用"鸳鸯"二字除写实外,也有托喻之意,鸳鸳是成双成对的,代表着相思的感情,韦庄看到水上的鸳鸯,就引起了他对故乡故人的怀念之情。末尾两句对景怀人,抒发"才子还乡成一梦,空对残晖忆旧人"的感慨,朴厚沉郁,无限幽怨,语重心长。"斜晖"也有两层含意,一是黄昏最易触动人们的相思怀念,二是托喻的意思,斜晖代表着一个王朝的败亡消逝。本词的写法与第二首如出一辙,颇能体现韦词的风格。

白居易曾写过三首忆江南词,其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很出名的

花间集里也有一人写了一首忆江南不让白居易专美人前的

二、 不让白居易专美与前的 皇莆松
忆江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③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这词的意思是: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三、 犹记绿罗裙的牛希济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澹稀星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恋人相别,自有一番难言的缠绵之情。此词用清峻委婉的语言,描摹出一种深沉悱恻的情绪。上片写晨景,末句方点出“别泪”,为下片“语已多,情未了”张本。歇拍   两句,从江总妻诗“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中化出,颇见构思之巧、寓意之挚。花间集里有一首浣溪沙,描写出了一个故事情节。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个用的就是修辞手法里的曲喻。比喻的一种方式

比喻有几种方式呢,一般都知道明喻、暗喻

很少有人知道博喻和曲喻

这个我们等有机会讲到修辞手法比喻这一节课的时候,再重点讲下

花间集里有一首浣溪沙,描写出了一个故事情节。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这首浣溪沙就写了一个故事情节,据说是当时的盯梢

为什么花间集里没有李煜的作品呢

由于地域和时间的问题

花间集主要收录的是西蜀文人的词作,还有当时成书的时候,李煜才四岁,冯延巳呢才18岁。

李煜和他父亲李璟,当时是在南唐,和西蜀距离太远

西蜀在古代可是有一定的位置的,

唐代有五姓七望,这些都是世家旺姓,

后来唐代建国了,唐代的皇帝是姓李的

所以叫李唐

但是李世民父子呢,这个李姓是胡姓,一直不被五姓七望种的李氏看好

李渊就认汉代的李广为祖,李广的孙子李陵为宗

然后李世民当了皇帝,又开始打压这些士族,

最后这些士族都迁移到了西蜀

以后这些士族呢,不关时间朝代的更替

只会派一些子弟,入仕,不再参与这些了

一直到了解放前,朱老总和毛主席也说过,天下未定蜀难定

今天课就到这里,主要是带着大家简单的读了下花间集,了解了一些这本书里的一些主要的作品和作者

我们要结合我们所讲过的过片这一章节的内容来练习今天的作业:
忆秦娥 不限韵和题。

词谱:
忆秦娥
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叠上句后三字)
⊙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叠上句后三字)
⊙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7 04:10 , Processed in 0.0555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