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1|回复: 0

[文心阁讲义] 文心阁第四讲 一诗三读和绝句的章法 中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7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心阁第四讲 一诗三读和绝句的章法中篇
今天呢,是我们文心阁第四讲 一诗三读和绝句的章法中篇
我们先来看下一诗三读,其实这个是教大家如何在读古人诗的。
我们说了古典诗词的写作,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既然是积累,就要求大家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既然是阅读,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先讲下如何来读。
我记得是在08年地震的那年,我和一个论坛闹了矛盾,穿了马甲和那个论坛的人斗的不亦乐乎,但是遇到了一个喜欢诗词的人。于是就托朋友给她送了一份礼物,就是写了一组赏析,外加如何来读诗的方法:一诗三读。送给了对方。
我们说过,学习古典诗歌的写作,首先是一个阅读的过程,要求我们要多阅读古典诗歌,然后是一个感悟的过程。这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所以作诗的诀窍只有四个字“妙手偶得”。“妙手偶得”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学习古典诗歌,其实是一个分析的过程,分析古人是如何写诗的。要把古人写诗的经验学到手,那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而这个转化的过程,就需要不断的练笔,从实践中才能进步。所以我们从绝句班开始,会增加作业,增加练笔。
一、一诗三读我记的在基础班的时候,我们讲过一诗三读里的部分内容。那么我们绝句班就从一诗三读开始讲起

一读
首先要抛开个人喜好去读,一读:首先要分清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熟悉诗中的典故,了解古典诗歌里的意象。熟悉如何遵循平仄而应用词汇;记住一些韵部里的韵字,记住一些入声字。要了解到这篇作品的中心是什么。
这个有利与新手去积累词汇和运用词汇。这个是帮助大家积累词汇,积累韵部里的韵字,还有记住入声字的方法。同样也是增加古典诗歌积累的过程。
入声字是在好多地区的人学习平仄的难点,我也是靠记的。也是靠平时的阅读来加强记忆的。因为我所的区域方言里没有了入声字的发音。
二读
看作者运用的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表达的效果如何。积累一些写作手法和词汇;增加对语感节奏的练习。这个有助大家增加写作手法,如修辞,炼字等最好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来读。这样能分析出来我们和古人有什么样的区别。要客观的分析古人作品中的优缺点。
这个呢,开始要学会去边看赏析边阅读,
因为开始的时候,我们自己无法来理解诗里的意思。而赏析就有一定的帮助。
这个是要以写作的眼光去读古人的作品,去继承古人的优点。因为我们和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大家接受的背景文化也不同。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就是有些词汇已经化学了。所以要求大家必须结合古人所处的时代来读作品,理解作品。比如,天涯何处无芳草。本身字面的意思就是说春天即将远去,还有一枝红杏出墙来,也只是形容春意盎然,这样的词汇和句子到了现代都已经化学了。
三读
如果同一题材,你来写会如何?如何去临摹古人的作品,如何去化用古人的句子,如何去沿用古人诗里的意象来自己练习写作。这个不是去临摹古人的诗,是学习借鉴其手法,技巧等。好比是学习书法,多是从描红开始,那么初学者也多是从临摹开始,但是要注意要知道该如何去临摹,不然就成了抄袭或者仿写了。
我记得当年我在广西客居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中学老师,她就问我该如何来读诗
我说了这一诗三读,结果数月后她郁闷的问我,咋她学的不对
我就问她咋读的,她说她仿写了唐诗三百首
后来我就说了,仿写和化用是两回事。与其去仿写,干嘛不自己构思一篇呢
再说了,我说的三读里第三点,不是让你去仿写,而是让你学习古人的一些技法
下面我们来继续讲下化用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说古人的作品中某句是化自前人作品中的某句
例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自李白诗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个就是化用。
我们先看下什么叫化用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化用是不是一种修辞手法呢?
化用和对仗都是一种修辞手法,这点要记住哦
这里要说下,“化用”和比喻、拟人、设问、用典等一样同属于文学修辞手法。只不过好多网校里不讲化用,因为他们觉的化用不值得提倡。
我们来看下化用几种常见的使用例子
1.原句借用
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改一二字。如:毛泽东在1929年10月所写的《采桑子重阳》里,有“人生易老天难老”之句。是从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句转化而来的。到1949年4月,毛泽东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直接引用“天若有情天亦老”。
全诗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主席是化用唐代李贺的句子。

辛弃疾《阮郎归》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上片讲他们在耒阳道中相遇时的情景,耒阳属衡州,正在湘水之旁,故借用梁柳浑《江南曲》“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的成句作结,意境、字面都很吻合;
下片讲他们都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借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成句煞尾,十分贴切。
以上例子很多,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本是五代翁宏诗中的句子,但是晏几道用在了临江仙中;还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本是湘灵鼓瑟中的句子,分别被宋代两大词人所借用。一个是秦观的临江仙,腾宗谅的临江仙。
2.改字借用
既能保存原句精神,又能适应词句格律,较一字不改地袭用方便得多。
例如:周邦彦《瑞龙吟》:“前度刘郎重到”,改字借用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句;
张元干《贺新郎》:“十年一梦扬州路”,改字借用唐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句;
辛弃疾《水调歌头》(醉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改字借用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等等。
3.套用
与借用稍有不同。它是套取或活用前人的成句而改变句法、变换字面,结果与原句差异明显,乍看起来似乎是词人的创作。
“观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显然是套用唐韩翊《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句。辛弃疾《太常引》“斫去桂婆娑,人道清光更多”,套用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个疑问,这个化用怎么听起来像抄袭呢?这里要讲下,抄袭和化用的本质区别
化用前人的句子,是一种修辞手法。我们化用前人的句子,形成我们自己的句子,这些句子是为我们诗中主题情感抒发而服务。而表达出来的主题情感和前人诗中的情感绝对不相同
抄袭呢,只是盗版古人的诗或者是诗句,甚至和古人诗中抒发的主题情感一致,那么这样写出来的事是赝品。是不值得提倡的写作方法。
我一个朋友,一个老大姐,她是中文系的院士,她曾说当代网络诗人有个特点,就是会用七巧板。把古人的诗词,进行一个拆分和组合,就成了一新的作品。
如果这样可以的话,那么就不要去学习诗词的写作了。
如果一首诗词,没有自己的思想在内的话,那么就是一种文字游戏
如果有了自己的思想了,没有好的句子来支撑的话,也只是一种文字的游戏。不值得提倡的
例如:郭德纲是相声大师,他好说评书的,每场评说前,都要说一段定场诗。其实他说的定场诗,严格的说不算我们所学的古典诗词的诗的。有的就是顺口溜,有的是借用他人的作品。但是借用的作品,例如借用了马东的一首诗。马东大家知道是谁不?相声大师马季的公子。他在异国他乡失恋时候,写了首。据说是他在澳洲留学时候,失恋所写的一首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
小楼寂寞心与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这首严格的说不算是文人诗,最多算是章回体小说里的诗词。这个我们待会再讲,我们继续上课。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谢庄的月赋里的一句,隔千里兮共明月。古人这样化用别人句子是比较多的现象。我们刚才讲的化用,只是化用前人的句子,还有就是化用或者说是借鉴古人的句法。比如,红楼梦里的秋窗风雨词,就是化用或者是借鉴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那么化用有没有最高境界呢?这个最好境界是我用的词汇,其实没有啥最高境界的。
只是说化用的作用是什么?我记的宋代有个诗派叫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个写作方法“脱胎换骨,点石成金”这个也就是化用的最高境界。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讲下如何来做到“脱胎换骨,点石成金”呢?
第一融会前人意境,用自己的言语重新组织起来,既有所本,又出新意
苏轼《水龙吟》词就都能脱出原句而有自己的创造;特别是第三句,比唐人诗对后世影响更大。
东坡《和章质夫杨花词》云:"思量却是,无情有思",用老杜"落絮游丝亦有情"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依前被莺呼起",即唐人诗(金昌绪《春怨》)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即唐人诗云:
"时人有酒送张八,惟我无酒送张八。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
类似的写法如:张元干《贺新郎》"遗恨琵琶旧语"化白杜甫《咏怀古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句。
有时一句之中接连化用前人诗词两、三句;如史达祖《绮罗香》"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上半句化用李重元《忆王孙》"雨打梨花深闭门"句,取那种寂静的黄昏之境,下半句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句,取那种久别重逢亲呢难舍的深情,融合得十分自然。
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化用前人句子,要和自己创作作品其他句子形成一个整体,不显突兀。

第二就是套用。借用前人的句法,甚至包括表现手法。
例如,金圣叹在点评唐才子诗中说李白《登凤凰台歌》,全诗套用崔颢的《黄鹤楼》,曹雪芹《红楼梦》中的《秋窗风雨夕》套用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写的《丽人行续》,套用唐诗《丽人行》。
还有一种套用,不是套用字面,而是套用句法和意境,前后两句一比较便知后者从前者套来。
刘基《谒金门》"风袅袅,吹绿一庭秋草",套自南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这种套用,一般要用同一词调和相近主题,否则很难贴切。
秦观《八六子》"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套用杜牧句"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又如我们都知道马致远的《天静沙》里这样写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个是把景物罗列出来,这样的手法,古人多用。这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叫集锦。马致远的手法是借鉴唐温庭筠的五律《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仿写是什么意思,是仿照前人的作品写了另一首
例如我认识的一个人,他就仿写了诗经。把诗经里的篇章,写成了五言诗。
其实如果你写的意境没有超过原作的话就是仿写,会被人说成狗尾续貂的。但是你写的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了原作,其实也是一种高明的仿写。
例如苏轼,就用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写了一篇词叫做哨遍。
这也是仿写,只是文人的一种游戏而已,不是单独创作的,都经不起推敲
下面我们来讲下诗家语
“诗是语言的艺术”,写诗要有写诗的语言,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写诗的语言,这样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用心。也能更好的理解诗词。
那么我们来看下诗家语的几个特点:
(一)形象性。
写诗词要用韵文,属于艺术语言;其思维多用形象思维,寄情于景物,状物抒怀。用形象表现概念,是诗词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所谓形象语言,应该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来牵动读者从对形象的体味和感受中,领悟诗的思想并接受美的熏陶。如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说明爱的真与深。
这个形象性就是说我们写的诗中要有突出的形象。而诗中这突出的形象就是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地方。
(二)精练性。诗高度概括,言简意丰,用极少的字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如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仅十个字,就把诸葛亮的卓绝功绩及其卓越军事才能概括出来了。
诗呢和文章不一样,受字数的限制,所以在叙述上,无关的话,不要描写。并且叙述上还可以有一定的跳跃。
(三)跳跃性。诗为了精练,可以省去的话就不必说,叙述可以有跳动。
如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了诗人去年清明“寻春遇艳”和今年清明“重寻不遇”两件事。但两件事之间似缺少交代,结构上呈现大幅度的跳跃。然而绝句只能写四句,其中的连接部分要靠读者去联想补充。

(四)含蓄性。诗多用形象思维,意思和情感多不直接道出,往往寄寓在具体的物象之中。有人说诗词与其它形式的文体在语言上最大的区别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理解这一点是解读诗意、领悟诗情的又一个层次。

(五)反常性。诗词语言是一种最不科学、最不规范、却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诗家语最明显的特征是不肯受逻辑和语法的约束,常常有悖于常理。
如“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和“晓来谁染霜林醉,说是离人泪”这样的句子。但却因此而为之叫好,乃无理而妙、藏有别趣。
(六)生动性。“诗家语”要让形象给人以动感,巧妙地运用动词,能使全诗生辉,产生魅力。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都堪称巧妙运用动词的典范。

(七)流畅性。诗词语言要自然流畅。如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语言自然流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八)色彩性。诗是抒发感情的文字,诗的语言也带有感情色彩,而色彩本身也能有力地表达感情。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来使人胸襟豁达,清心明目,这与它巧妙地显现黄、翠、白、青四色是分不开的。
(九)音乐性。诗词要寻求节奏的和谐,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声调、音节、平仄、押韵等。我们说声情并茂,声是声音,情是情感,可见音乐在诗词创作中其地位之重要。总之,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含蓄是对“诗家语”的基本要求。

简说诗家语(三点):
第一:语言需要凝练,不需要多说的话不说,有适当的跳跃
第二:含蓄
第三:诗中必须有突出的形象

这才是诗家语的核心哦。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
小楼寂寞心与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我们回头看这首,这首诗没有突出的形象,所以它是章回体小说里的诗词。因为后面还需要加上一段说辞。说某年某月某时,在某地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用作故事的开端,是不错的诗
我们延长一下讲课的时间,。在讲最后一个知识点
因为快过年了,索性把年前的课都上了

4.5绝句十六种章法结构

5、抒情+写景
上节课我们讲了,绝句上部分写景,下部分抒情。颠倒过来也是可以的。区别是,上写景,下抒情,要从第三句开始转入到抒情。那么上部分抒情,下部分写景。要从第三句开始承接情感,把竟敢(情感)寄托于景物中表达出来。也就是说用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抒发的情感。我们来看下例诗
黄鹤楼闻笛
唐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我们徐州市诗坛名宿年过八旬的黄新铭老师,年轻的时候和王力老师书信往来时,曾有一收绝句。《离京南下途中口占》:“布衣蔬食走天涯,处处行吟处处家。北国风沙南国雨,雪花写罢又桃花。

我记的讲赋比兴里的比的时候,引用过金庸先生的作品,金大侠不精通诗词格律,但是在书剑恩仇录一书中,以陈家洛的口吻也用这种章法写过一种诗。携书弹剑走天涯,瀚海天山处处家。大漠西风飞翠羽,江南八月看桂花这种章法,前人使用频率比较高。一二句抒情,三四句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抒发的情感。这样写的诗,韵味比较足。

6、抒情+抒情
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若个:谁,那个);这个全篇都在抒情。使用频率不高,大家了解下就可以。
7、抒情+叙事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绕楼东复转西。
先抒情后叙事,这个要求通过叙事要温婉含蓄的情感升华。不能简单的叙事。

8、抒情+议论
《赴广西别甥彭雪路》
明解缙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我们再来看首例子
《寄吴郎》
明 王儒卿
旧事巫山一梦中,佳期回首竟成空。
郎心亦是浮萍草,莫怪杨花易逐风。

绝句的前两句在抒情,后两句在写景的时候要注意,景物是用来渲染抒发的情感的。后两句在叙事或者是议论,这个时候一般是在升华情感。我们接着讲其他章法

绝句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抒情和议论,我们上节课讲过了。这里就不再复述

13、议论+写景
韦庄【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这个写景,就是在用景物的描写来渲染主题情感。

14、议论+抒情
七绝偶感
荣枯聚散有谁知?富贵繁华能几时?
花落皆因昔日好,春残莫怨燕归迟。
这个议论就是先抒发一些感叹,然后再抒发情感。

这是过去的作品,记得当年是网上和朋友夜聊,被罚唱歌,但是我不会,就罚写了首诗。就是这首

15、议论+叙事
先提出论点,然后通过叙事来证明论点
白居易《后宫词》: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前两句是议论,说明皇帝只是一人,怎能把他的宠爱施及宫廷中数千宫女呢?其后两句举出三千宫女虽然是红粉佳人,但一年到头得不到皇帝的宠幸而时时哭泣的事实,来证明他的论点,这就言之有据了。

16、议论+议论
《金缕衣》作者: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个不解释了,这个诗大家都熟悉。

我们直到这时候,才算把绝句的一些基础性的写作知识写完。

为什么说是章法的中篇呢,因为我们年后还要有一讲。来详细讲解这十六种章法和起承转合的之间的具体运用。哪时候才算讲完

此外还有诗法,情景,虚实,含蓄,修辞手法还要讲解的。这时候,是进入写作的阶段。

所以要求大家:1、把这一讲和上一讲的内容,要熟读;

2、放假了,可以多读下诗。读古人的作品

3、假期我们留个作业:写一首关于过年趣事的七绝。我们明年再聚

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0:59 , Processed in 0.0554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