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0|回复: 0

[玲珑讲义] 玲珑阁二期第四讲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7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今晚的课很简单,是我们进入写作学习的最后一课。

简单的介绍一下含蓄九章和浣溪沙的写法

我学诗词呢,首要知道什么是情景,然后要了解什么是虚实,最后要明白含蓄

因为古典诗词里以含蓄为主

哪我们先来看下含蓄九章

中国第一个正式的诗派,大家知道叫什么诗派不?叫做江西诗派,成立于宋代,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这个流派中有个叫韩子仓的诗人,有人曾问过他关于写诗的技法。

韩子仓当时就说了,唐人有一首诗,如果你读明白了那么你就会写诗了。这个唐人的作品是 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他说你知道读懂了这首诗,就明白了写诗的技法了。
  意思是古人写诗喜欢从一件题外事物开始,这件事物好像和主题并无关系,经过转折,婉转地透露正意。或者呢,喜欢把心里要说的话,用其他事物来隐含的说出来。这种手法古人用的最多。用现代的话说,是诗要表达的内容,不可以直接说出来,最好是转个弯来说出来。

填词也是如此,我们学习的小令中调的写法,多是用情景烘托的手法来表达主人翁的具体情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学会用景物来传情,用景物来说话。上次的课,我们讲了情景的处理。其实就是这意思。这个手法呢,叫做含蓄。我们说的诗贵浑涵。就是说的含蓄。我们下面会重点介绍下如何做到含蓄。我们就来讲下写诗分别在立意上,写景上以及炼字上如何做到含蓄的:

 一、从含蓄立意上,归纳为三种类型。
  1、醉翁之意,意在言外:诗词常常借助客观的物象寄兴言志,将诗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得含蓄而深沉。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将思绪定格于一个寂静、空灵的画面,托物言志,借景抒怀,令人叹为观止。又如冯延巳的蝶恋花的结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还有姜白石的一首踏莎行的结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冯延巳的蝶恋花和姜白石的踏莎行,大家都熟悉不

记不住没事,这些都是以景语结尾的例子,大家可以课后再去阅读下

又如王安石《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诗人借孤桐表达了正直向上、虚心扎实、愈穷弥坚和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把思想感情寄寓在鲜明的审美形象之中,以桐自励,含蓄隽永。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没有一个悲愁字眼,读来令人断肠。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来。古人要表现节操,一般喜欢用松竹梅菊荷等具体事物来代替。为什么呢,如果直接说出人的某些节操,而不使用借物言志这样的方法。这样的诗太直接,很容易写成老干体。表达愁绪的作品,多喜欢用一些景物来替代,不直接说出来。直接说出来,就显的作品平白如水了。

回顾左右,意在言他:优秀的诗人也会顾左右而言他,落笔往往不在正面的具体的描写上,而是从侧面、对面迂回地表情达意,务求从虚中见实。
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第三句用衬托手法,落笔对方,不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把思乡之情抒发得婉转、真挚。以反面衬托的手法来表达含蓄是古人使用的最多的手法。司马相如最出名的长门赋中也使用过这样的手法,不写陈皇后的冷宫凄惨生活,反而写其他地方的欢歌笑语,从而反衬出陈阿娇在长门宫内的凄苦。举这个例子是说明,反衬手法不仅仅适用在诗词中,其他文学体裁也照样适用。 反衬手法很值得大家学习。以乐景来写哀愁,比直接写哀愁更感人 。
3、正话反说,意在言深:反笔和正笔相反,是指构思从反面切入,将人的思想情感置于与环境相反的状态,表意曲折而有情致,体现出立竿见影或见影知竿之妙处。
如唐彦谦的《小院》:小院无人夜,烟斜月转明。清宵易惆怅,不必有离情。此诗抒写离情,前三句层层洪染、蓄势,“不必有离情”却从反面写来,以“反”见“正”,深刻地表现了离情的郁积难遗,妙不可言。

二、从含蓄造景上,归纳为三种模式。
  1、以景启思,半露半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诗忌露忌尽。下语三分,话不说完,留有“空白”,自然会引发读者的思索想象,诗也就耐人寻味了。

 如元稹《古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描绘了一幅黯淡而凄凉的图画:美丽的宫女在冷清的行宫中无聊地对着宫花,闲说玄宗遗事。作者只是淡淡地勾勒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引而不发,却意在言外,通过一个细小的生活断面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内涵丰富。
  这里要解释下,为什闲坐说玄宗,就表达出美丽的宫女那种无聊之情呢,因为元稹生活的时代是唐德宗时期,唐玄宗是在唐德宗之前,这个时候宫女还说着上一个皇帝的事情,说明宫女的内心是比较寂寞的,情绪是比较无聊的。

唐代有个诗人叫朱庆馀的。曾写了一首“画眉深浅入时无”名扬天下。全唐诗收录他的作品两首,还有一首是宫中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和元稹《古行宫》表达 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讲某种情绪含蓄的道出,没有直接写出来。这个就是含蓄的表达手法之一。


聂胜琼一首鹧鸪天换来了一段美满姻缘。这词的结句写的比较感人“枕边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大家想下,这情景多感人。比直接说泪如雨下,更感人。

名妓聂胜琼,资性慧黠。李之问诣京师,见而悦之,遂与结好。及将行,胜琼饯别于莲花楼。别旬日,作鹧鸪天词寄之,云:"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李以置箧中,抵家,为其妻所得。问之,具以实告。妻爱其词,遂出妆资,为夫娶归。琼至,损其妆饰,委曲奉事主母,终身和好,无间隙焉。(冯梦龙《情史》)

这个以一首情词换来了终身的幸福哦。
我们再来读下这词,下次讲鹧鸪天的时候,就不在说这个故事了哦
【鹧鸪天·别情】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第五程是什么意思呢

是说古代人不忍分别,送了一程又一程

但是不管你送了多少程,这个分别是难免的了。最终还是要分别

我们群今天不对呀,过去一说起爱情的诗词,总会能让大家积极发言的,咋今天听了就没感觉呢

我们再来看首例诗:
王维的《秋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
诗人前两句写景,气氛淡雅凄清、萧条至极,寓情于景而非直抒胸臆,后两句与前两句色调气氛两不同,形成强烈对比,诗人借助色调的变化,反映其情绪的变化,转换灵活自如,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2、层层布景,亦景亦情: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有些诗句句写景,但情寓景中,极具含蓄之美。
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着诗由苍茫的暮色至荒漠的山村,最后至依稀的柴扉和清晰的狗叫,一步步展示出诗人顶风冒雪投宿山村的情景。着墨不多,而人物形象鲜明,蓄意丰富,耐人寻味。
  如杜牧《秋夕》: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诗写阴云密布,落叶飘飞,片帆孤舟,寒江暮雨,而旅途凄寂之感,寓含景中。有远韵,有余味。

我们再来看首熟悉的作品: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里要说明一点,江清月近人,这月指的天上的月呢,还是江水中的月呢?

这诗写愁写到了极致,他写的愁呢充满了宇宙之间

能和此诗相媲美的,只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的几句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里写的愁是充满了古今

古代诗人里还有一首,不知道大家记得么?

这个我们课后会说

这里要说明一点,江清月近人,这个月是指水中的月亮。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愁情自见。

贺铸的一首青玉案最为出名,人称贺梅子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所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都是在诠释前面的“闲情都几许”。

 3、拈景结情,余韵余味:“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乐府指迷》)。诗词以景作结,或以景衬情或情寓景中,可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个是说结句用景语结句,很容易做到结的深远。
如元稹《西归(其二)》:”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结句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诗人归途中的兴奋喜悦之情,自从景中传出,情韵悠长,神余言外。

再如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行为而不着败亡之事,以景结情,含吐不露,味道更好。用景句是作为诗词的结尾句,是古人最常用的方法。用景结很容易做到结的深远,结的有味。

这是一首曲,张可久呢是元代的散曲大家。

刚才我们举例的冯延巳的词也是如此。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下冯延巳的蝶恋花,蝶恋花词最早叫鹊踏枝:
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他最后两句写的意思是:“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这个就是景语作为结句的例子

三、从含蓄炼句上,归纳为三种方法。
  1、弃直就曲,引人入胜:常言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含蓄炼句自当求个妙处:明是心愁而眼中泪难止,偏怪风儿往眼里吹;心中有结,而言“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首诗笫三句并未直写怨情,而是通过“玉颜”与“寒鸦”的对比,通过“羡寒鸦”的微妙心理展示出来。无限伤情事,尽在不言中。这里的“巧说为妙”其实就考验大家的想象力,大家都知道刘禹锡的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诗。但是将这句翻入典中很巧妙。

我记得宋人有词云:花复认郎否。意思是说,花还是去年的花,人却不是去年的人了。这里表现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同样我也曾写过一首词,永遇乐,在结尾的时候是这样写的,纵前度桃花依旧,刘郎识否。桃花如果还是去年的桃花,那么刘郎今日是否可以认识呢?道理是一样的,说法不同而已。这里说的就是大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要将心里的话,很巧妙的说出来。

 2、疑问作结,发人深省:问而不答,构设悬念,供人思索玩味,使诗具有含蓄不尽的韵致,是营造含蓄美的又一手法。古典诗词修辞手法里有一种叫设问的,这个就说明了这点哈。

如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神往世外桃源,明知不可求而故问,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怅惘,令人叹息之、向往之。
又如,我曾写过的一首小诗:
七绝 美人醉
宴罢芳辰兴不孤,芙蓉暖帐卧流苏.
朦胧醉眼问夫婿,昔日娇憨今有无?

我曾写过一阙临江仙,也是用的疑问做结:
临江仙
倦倚纱窗闻竹韵,惊回往事朦胧。依稀去岁赏春浓。拈花听絮语,踏月沐清风。
数十年来如一梦,此身犹似飘蓬。当时月色已无踪。刘郎今又至,还识旧桃红?
疑问做结呢,比直接结句更显的含蓄。

3、避实就虚,授人以柄:特别以梦境、声音作结,创造一种清幽缥缈的境界,也是创造含蓄美的重要手法,古诗词例子很多,自不必多言。
  这个就是以虚笔做结的手法。其实诗做到含蓄很简单,首先要处理好情景的问题,其次要处理好虚实的问题。

这九点就是含蓄九章,我忘记是从哪里看来的了。这里说明下不是我的原创。隐约记的从我一个朋友空间里看来的。一时也想不起是哪个朋友了哈

我们接着讲浣溪沙的写法

我们前三节课主要阐述的填词的基础,
第一,小令和中调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所以当时我们讲了,小令中调主要是以情韵取胜。
那么小令和中调如何体现出情韵呢,主要是通过四个方面 1、线索,2,情景,3,中心句,4.过片(双片的词)。
我们知道如何去构思小令了,同样我们还提出了,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三点,古典诗词写作,有三个关键点。第一首先要确定下来情感主题,第二要使用合理的章法结构,第三呢,要写好关键句。这个是最基础的三点。
一首古典诗词的情感主题只有一个,诗词内所有的字句都是为这个主题而服务的。古典诗词和现代文体如小说,散文,记叙文等,行文方式不同。古典诗歌有其固定的章法结构。我们学习过绝句的章法,学习过律诗的章法,同时也学过中调小令的章法结构,用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写古典诗词的话,那就会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关键句呢,我们讲过,关键句就是我们讲过的绝句中的结句,律诗中的中间两联,词里的中心句。

这三点呢是我们初学古典诗词写作必须要掌握的三点,随着我们的学习,我们还会继续增加。

我们都知道,词源于诗,很多词牌和诗是一样的。例如,竹枝词,和七绝雷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大家看下,是否和七绝一样呢,那么到底竹枝词和七绝有什么区别呢,最早的浪淘沙词牌,其实就是七绝体。区别我们以后会讲到的,今天不是重点。

宋代林和靖的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是诗呢,还是词?这作品被收录到了全宋诗里,同样也收录到了全宋词里。词牌是瑞鹧鸪。 还有很多词牌基本上和诗的形式是一样的,例如浣溪沙。

我们学填词,首先要熟悉这些“诗体词”这些和诗形式上接近,或者是雷同的词牌,我们今天就先来讲下  浣溪沙
词多从诗律。意思是说,词的每句的格律,大都符合律句的要求。我们看下浣溪沙一 :
⊙仄⊙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我们来看下浣溪沙的词谱,每一句都符合律句的要求,咋一看,这个词牌象一个缺少第三句和第七句的七律, 那么这个词牌的要求是过片两句例用对仗。

这个词牌的填写要求有三点:
1、语感上不能让大家读起来看,象一首少了两句的七律。
2、过片是这个词牌的中心句。也就是说中心句要写好,
3、过片例用对仗而不是必须用对仗,也就是说,过片也可以不用对仗。

我再加一点,这个大家要注意,浣溪沙的第一句,为仄起平收式律句,那么我们刚才说了,词律从于诗律,就是说,这句词谱上虽然表明第三五字,都可以平仄不拘的,但是不能犯孤平。也就是说浣溪沙的第一句的第三      五两字不能同时为仄。
这样的词牌很多,鹧鸪天的第一句,阮郎归的上下片第二句,菩萨蛮的上下片最后一句等等,都要注意这个问题。大家只需要记住一点,符合律句要求,同样律句的禁忌也不能违反。

我们先来欣赏下几首前人的作品。

夜夜相思更漏残,
伤心明月凭栏干,
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
忆来唯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韦庄的浣溪沙

浣溪沙【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是北宋初期的词家,这首浣溪沙是使用了对仗
韦庄的那首浣溪沙没有使用对仗。

苏东坡共写了46首浣溪沙,我们看三首。

其一
风卷珠帘自上钩。
萧萧乱叶报新秋。
独携纤手上高楼。
缺月向人舒窈窕,
三星当户照绸缪。
香生雾縠见纤柔。
其二
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
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诗词俱是大家。他的浣溪沙过片的两句有的使用了对仗,有的没有使用对仗。

我们再来欣赏下淮海词中的压卷之作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回头我们会讲解使用对仗和不使用对仗的区别

大家先看下例词,我们学习填词首先要师法古人,从古人作品中学习到写作的技巧,不能按照程序化填词,这样写来的作品就会千篇一律。
我们接着来看宋代以后的浣溪沙作品,
读完例词后,我们会详细讲解的。大家莫急

我们再看下清代的作品。
浣溪沙 ------纳兰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王国维(清末民初)
山寺微茫背夕曛,
鸟飞不到半山昏。
上方孤罄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
偶开天眼觑红尘。
可怜身是眼中人。

建国后,我们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先生和柳亚子也有过浣溪沙的唱和作品
我们继续来欣赏

毛主席和柳亚子的那首浣溪沙 ,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柳亚子的原玉: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姐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我们从五代的浣溪沙一直欣赏到了近代,下面我们来讲解下双片的小令该如何填写,在填写的过程中,如何掌握词的基调(情感起伏、词的节奏)。
      首先我们要说下一点,关于词谱中要求对仗的地方,其实词的对仗不同于律诗的对仗,词要求的是例用对仗,意思是说按照惯例使用对仗,当然也可以不使用。律诗则不同。

我们前几次课中提到过,小令多以情韵取胜,那么该如何体现情韵。我们讲了通过线索、中心句、过片、情景,四个方面来体现。

浣溪沙的中心句,在过片的两句。不管是使用对仗,还是不使用对仗,都要体现出“词眼”。

我刚只发了苏轼的浣溪沙两首,这里就要发出第三首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是对仗么

这不是

当然可以不对,浣溪沙是词,任何词牌都没有严格的对仗要求哦。这个大家要牢记哦

大家看下 苏轼的这首词,上片是写景,下片过片是抒情,情感在过片处突起 ,这是对词情感起伏的处理。

体现浣溪沙过片起伏的,不仅仅是在这里。还有一种方式

利用标点

我给大家看下过去我写给我们一青学院一个管理兰心生日贺词。
风过荷塘月满窗。
涓涓流水拂弦商。
樽前美景共卿长。
喜听屏间歌雅韵,
轻吟小令作琼浆。
“兰花”独占一年芳。
兰花指院长兰心,

虽然说古人的作品里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从句读就可以体现出来

现代人使用句号是说这句话说完了。在词里,如果每句都是句号,就说明这词的节奏比较舒缓

如果上阙比较舒缓,那么下阙过片的时候,哪两句要适当的紧凑一些。

这个也是古人体现情感起伏的一个窍门

花间集里的浣溪沙,几乎都是如此。过片才会出现一个逗号,其他都是句号

但是

在律诗写作里,律诗两句为一联,一联中起句和对句之间必须是逗号,否则就会把律诗写散了

这个大家要记住

如果这词,上阙里前两句都使用逗号呢

就说明这个词的节奏比较紧凑。

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节奏

夜夜相思更漏残,
伤心明月凭栏干,
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
忆来唯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大家看下韦庄的词。

大家看下韦庄的 ,前面是叙事,后面是抒情 ,这个是告诉大家如何把握词的节奏,那么浣溪沙的过片该如何处理呢? 过片可以抒情,可以写景,但不管是抒情还是写景,又或者是议论,叙事,都要注意一点,过片处要体现出情感的起伏。
      我们这里要讲下起伏是怎么回事,通常来说先平缓,在平缓中进行铺垫描写,然后再过片处情感突起,然后再收尾处把突起的情感落下去,大家体会下。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姐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这是柳亚子的。

前三句描写,然后过片转入抒情,情感突起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
我们读词呢,要不仅仅从欣赏的角度,还要从写作的角度去读,正所谓行家看的是门道。
诗词的内容不外乎是 写景,抒情,叙事,议论。
      我们在词中描写,初学的时候避开描写的过于单一。例如词中都是叙事,或者都是写景。要结合使用。
诗词都可以咏志,抒情的。词中无法描绘的物象,可以通过景物的描写来体现。
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方有境界。

这里要再加两点介绍
第一关于对仗
很多人错误的以为对仗也是格律要求
其实对仗只是一种修辞手法
对仗的好处在哪里,大家知道么?

使用对仗的好处,第一使句子衔接更加紧密;第二采用对仗可以更好的突出主题;
所以一般填词的时候,使用对仗呢,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浣溪沙王国维(清末民初)
山寺微茫背夕曛,
鸟飞不到半山昏。
上方孤罄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
偶开天眼觑红尘。
可怜身是眼中人。
试上高峰窥皓月,
偶开天眼觑红尘。

我们来看下,这个对仗句

节奏上是突起了,情感也是抒发到位了,使用对仗句,还使这两句衔接的更加紧密了。


我们再看下苏轼的那首没有使用对仗的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这两句虽然没有使用对仗,但是两句衔接的也很紧凑。说明即使没有使用对仗,两句的衔接也不能脱节

毕竟这是词眼所在,如果这两句写脱节了。那么全词都失败。

词呢起于隋唐,旺于两宋。词最有词味的是南唐和北宋时期

后来又在元朝几乎销声匿迹了,但又突起于清。就是康熙年间的纳兰词

词味呢不是软绵,也不是节奏。

所以说要多读南唐和北宋的词就会感悟出词的词味了哈

就是词感

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表达情感舒缓呢,这个要看写手要表达的情感和表达的方式
没有固定的套路
如果说浣溪沙象一首缺少第三七句的七律,那么摊破浣溪沙更像一首七律了,我们来看下两首例词, 中主的词和易安的词,《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
倚阑干。

这个是南唐中主的词,也是李煜父亲李璟的作品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这个是李清照的词

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这个也是

这里说一点

摊破浣溪沙,在最后两句的句尾和句头两字的平仄是有讲究的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辅字和太,是上声和去声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这两是入声字

所以大家要记住,这两处的仄声,一般要上去结合使用
奉旨填词柳三 21:28:37
我们刚才说了,浣溪沙有三个要点:1、语感上不能让大家读起来看,象一首少了两句的七律,也不能过于平淡。2、过片是这个词牌的中心句。3、过片例用对仗。其实摊破浣溪沙,比浣溪沙多了一个要点,就是在上下片第三句句尾和结句三字句句头的时候,要注意情感的起伏。

大家感觉很奇怪,为什么今天总是再强调情感的起伏,其实在强调词的节奏。
我曾给大家讲过,不管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有两个共性,那就是节奏和韵律,我们对韵律都能掌握,因为那是死的东西,但是对诗词的节奏都掌握的不多,这个是因为古典诗歌在继承上出现了断层,这个是历史原因。还有一个原因 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所有的书籍,都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古代则不同,因为古代文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靠背诵。大家看古代的学子去考试的时候很少带书,因为很多书都已经记忆在脑海里了。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在韵律上学习,同时也要在节奏上加强练习,这个练习只能是靠大家多读这个基础打牢稳了,以后写诗填词事半功倍。

我们就留个练笔 摊破浣溪沙

要求以春游踏青为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7 19:35 , Processed in 0.05897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