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玲珑阁第二十讲讲义
今天呢,我们就来讲下填词。今晚的课呢,其实是我们假后的一节衔接课
词牌按照字数来说,一般90字以上的词牌都是长调
长调呢,最多的字数,按照钦定词谱的词牌来说,最长的词牌是四阙的莺啼序
后来在清末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词牌,叫梅妩,有270字,
但是我们还是认为莺啼序为最长的词牌,四阙240字。
90字以内的词牌都属于中调和小令,而中调和小令的写作方法我们从去年一直 讲到了今年七月份
简单的说下,中调和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
所以在中调和小令里很少有用于叙事的
我记得有一首浣溪沙就是描写了一个唐代盯梢的事情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这首么
好吧,这首词是出自花间词里的一首
张泌的浣溪沙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傍晚时,我追逐着她的香车,一直跟随到京城里,一阵东风吹来,将绣帘斜斜地掀起。终于看到她回首相视的容貌,娇美的眸子闪着盈盈笑意。
不知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对她倾诉衷肠?佯装作酒醉的狂徒,随着车行踉踉跄跄。隐约听得车中人的笑语,嗔骂“这生好轻狂”。
封建时代男女防闲甚严,而在车马杂沓,上女如云,男女界限有所混淆的游春场合,就难免有一见钟情式的恋爱、即兴的追求、一厢情愿苦恼发生,难免有“钉梢”一类风流韵事的出现,作为对封建禁锢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
还有宋代宋祁的一首鹧鸪天,也是叙述了一段艳遇
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但是这首词不像刚才浣溪沙一样,以叙事为主,而是以叙事为辅,抒情为主的
这首词呢大多是借用前人的句子,为什么说好呢,因为他还有个故事
宋祁在朝廷做翰林学士的时候,有一天他走在京城的大道上,适逢皇家后宫的车仗回宫,其中有一辆车上坐着的宫女掀开车帘惊喜地叫了一声:啊,那是小宋!所谓"小宋",即指词人。词人有兄名宋庠,故当时有"大宋"、"小宋"之称。词人听到了宫女的叫声,可未及答话,车仗已走远了。词人回到家中,心中有所思念,便写下了这首词。
后来这首词传入了宫中,但是的皇帝便找到了这个宫女,把她许配了给宋祁。并调侃到“蓬山不 远乎”
宋祁所处的时代,当时是北宋初期,
当时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欧阳修也曾想着用小令来叙事,有一次想用小令来书写牛郎织女事
他连用了四首词牌来写同一事,发现原来这小令真的无法用来叙事。
所以我们在学习小令和中调的时候,多是学习如何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
说白了,就是如何做到以情韵来取胜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沙行》)
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
同样写离情别怨的长调,我们来看下柳永的一首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长调始于柳永,再此之前的人物,如张先等人,多是以小令中调这些情韵词而取胜的。后世对张先晏殊等人有了这样的评价,所他们无长调铺叙之才
两首词都是写别情。欧阳修词用的是意象烘托传情法;
柳永词则是用铺叙手法,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有细致的描绘
欧词是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词则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
同时,柳词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铺叙手法不是柳永独创,而是他从古风写作中移植过来的
铺叙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写作手法
简单的说铺叙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
铺叙的表现手法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铺叙是长调词牌的创作手法。
我们再回到柳永的雨铃霖上来
柳词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长调和中调小令的不同处了。
中调是用意象烘托传情法,它所表达出来的结构是单层次的,长调就不同了,它可以体现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我们好多人在写长调的时候,掌握不住铺叙的要领,经常会把词写成韵文,符合词牌平仄押韵规定的文章,而不是词。
柳永并不是一个只会填词的文人
只不过是流传下来的不多,几首而已
他从古风里吸取了写作的手法,将古风里的铺叙手法运用到了长调写作中来
这点是柳永不同于其他北宋词人的原因
虽然近代的学术研究人员指出了柳永好多的不足,认为柳永过于迎合了一些平民的口味,创作了很多慢词,尤其词风多是写一些流连于章台的作品,
章台就是妓院。
柳永在的时期,词还只是诗余,贵族之间的酒席之间的艳曲而已。但是柳永由于一生都是追求于做官,而未得。所以他将这种求不得的状态,干脆就转化到了和歌伎的一些生活中去了
时代问题,宋代的文人,其实就可以和皇帝共天下的士大夫
柳永的语言风格不同于晏、欧一派,受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影响不大。他善于向民间词吸取营养,从许多优秀的民间词里学会了怎样写闺怨,怎样适用俚俗语言,怎样运用铺叙的手法。他成功地运用铺叙的手法,为北宋文人写长调开辟了道路。
作为一首长调,必须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因此,如何铺叙便成为关键性的课题。柳永词的特征主要是尽情描绘,不再讲究含蓄;他把写景、叙事、抒情打成一片,而在机构上却又有一定的层次,前后呼应,段落分明。
夏敬观《手评乐章集》称他的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我们回到柳永这首雨霖铃上来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
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下片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伤悲。“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
“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从词的章法结构上来看,这首属于典型的上景下情的结构
上片在写景的时候,穿插着叙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是写景,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是叙述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些是景物的渲染 那这时候,大家要了解一点,在景物的描写中,穿插着叙述,这就是景和叙之间的衔接,做到二者相结合的,而又不脱节。
这个其实就是铺叙在长调中,最简单的运用。在写景之间加入叙述(不当紧的句子)来增加情感的起伏 。
这很关键的写法。
要注意两点:
第一,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景和叙之间不能脱节,过度要自然
第二,情感表达要有起伏
例如这首
前三句情感节奏很平缓,从第四句情感开始起,然后到想看泪眼处达到,第一个高处,然后在无语凝咽降下来
在念去去处开始升起,在上片结尾处情感落下来。这样就形成了情感的起伏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长调词牌要首尾呼应
要注意,做到首尾呼应
这个不是绝对的。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个是结尾,同时也照应了上片的内容。
我们再来看一首满庭芳,我的旧作。
满庭芳 记梦
梦断廊桥,沈园风恶。溯回往事如烟。梦中犹记,相伴理云鬟。俏目流连顾盼,对瑶月、锦瑟同弹。梦醒后,千般万种,历历映心田。
韶华随水去,潇潇暮雨,尽洒胸前。漫留得,黄昏孑影春残。犹恨归鸿又过,未替我、书信频传。佳期杳,倚栏望月,月白水连天。
上阙写梦,下阙抒情。过片首重抒情。这个是填词的最常见手法。
上阙写梦,重点是写梦中。梦醒其实描写的很少。
那么这上阙的铺叙其实就是从梦中写到梦醒的形式。但是重点是描叙梦中,
----梦断廊桥,沈园风恶。----溯回往事如烟。梦中犹记,相伴理云鬟。俏目流连顾盼,对瑶月、锦瑟同弹。---梦醒后,千般万种,历历映心田。
这样是否就能看的明白些,用梦中梦醒这些叙述的句子来把上阙的描写给串起来,是这些景,行成一个立体的,多元的场景
下阙呢,韶华随水去,====潇潇暮雨,尽洒胸前。漫留得,黄昏孑影春残。犹恨归鸿又过,===未替我、书信频传。====佳期杳,倚栏望月,月白水连天。
暮雨洒胸前,和独立黄昏以及书信皆无,是用一组画面来写人生的几个阶段。
用漫留得,未替我这些叙述的句子,将这些不在一个时空的场景给串起来。
我们再看一首秦观的满庭芳。据说秦观和天龙八部里段王爷一样,也是见一个爱一个的主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后来有个歌姬叫琴操的,唱了他这词,不想一不小心给唱错了韵。于是她接着唱了下去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
暂停征辔,聊共引离觞。
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
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低墙。
魂伤。
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
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我们在学习长调的铺叙时候,讲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写景之间加入叙述(不当紧的句子)来增加情感的起伏
要注意两点:
第一,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景和叙之间不能脱节,过度要自然
第二,情感表达要有起伏。这里我们强调了顿挫的使用方法
同时还要注意长调的行气
柳永——《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我们来看下这首词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这种情怀,又落脚到“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
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词中是一转折。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又统摄全篇,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这里情与景是交织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加强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这里指友人所之地,因不知故人何,故云“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这首词,大家要注意观察,如何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景物描写中,如何使词的篇幅不应为篇幅长而不松散
这个要注意使用对仗的手法。
虽然说词里没有严格的对仗规定,但是对仗的好处就是在于能使句式整齐,增强节奏感,也能更好的将语句衔接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这个是隔句对大家看下,由景起,然后在景物的描写中,穿插抒情---堪动宋玉悲凉---然后利用两个扇面对,来写景,是文体不松散,并且韵味十足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然后以抒情结尾,
这样铺叙是长调最 长用的手法。
下片也是
不过下片结尾是用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景语结尾的
体会这个呢,要多看赏析
说起行气,其实就是来自书法,
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映带关系。一般要求笔断意连,联缀成行,积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书写中,既有变化,又能和谐,如清代宋曹《书法约言》称:“勿往复收,乍断复连,承上生下,恋子顾母。”行气在行草书中的关系尤为重要。在运笔的同时要用自己的意念控制胸中之气自然流畅的运转起来,使之到达笔端,然后如行云流水般一挥而就。
和柳永同一时期的词人苏轼,他最擅长此道
他的词很多就是像一个大的流水
从词里体会到 苏轼行气的一个特点“流水对”流水对”上下联的衔接关系若行云流水;一般有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也就是说下句常常是对上句的延续、陈述或解说
临江仙——苏轼《临江仙》原文赏析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永遇乐 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上片写夜宿燕子楼的四周景物和梦。首句写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 。“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
接着景由大入小 ,由静变动:曲港跳鱼,圆荷泻露。词人以动衬静,使本来就十分寂静的深夜,显得越发安谧了。鱼跳暗点人静,露泻可见夜深 。“寂寞无人见”一句,含意颇深:园池中跳鱼泻露之景,夜夜可有,终是无人见的时候多;自己偶来,若是无心,虽在眼前,亦不得见。以下转从听觉写夜之幽深、梦之惊断:三更鼓响,秋夜深沉;一片叶落,铿然作声。梦被鼓声叶声惊醒,更觉黯然心伤。“紞如”和“铿然”写出了声之清晰,以声点静,更加重加浓了夜之清绝和幽绝。片末三句,写梦断后之茫然心情:词人梦醒后,尽管想重新寻梦,也无处重睹芳华了,把小园行遍,也毫无所见,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词先写夜景,后述惊梦游园,故梦与夜景,相互辉映,似真似幻,惝恍迷离。下片直抒感慨,议论风生。首三句写在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此句带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词人无限的怅惘和感喟。“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喟叹,由人亡楼空悟得万物本体的瞬息生灭 ,然后以空灵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梦未醒,只因欢怨之情未断。“古今”三句,由古时的盼盼联系到现今的自己,由盼盼的旧欢新怨,联系到自己的旧欢新怨,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这首词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大家仔细分析下这首词在铺叙的手法运用上和柳永等人有什么不同
可以谈下大家的看法。苏轼在长调方面的铺叙手法和柳永没啥区别,但是行气上不同。苏轼的笔法纵横,纯以诗法入词。
今晚的这节课,囊括了我们放假前所讲的内容。也是提醒下大家,假期过去了,热天也即将过去。我们该回到学习中来了哦
上节课我们留了个八六子的练笔,以夏季赏荷为题。下节课我们就来讲评这个词牌
大家晚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