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4|回复: 1

[玲珑公告] 玲珑阁第七讲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玲珑阁第七讲讲义
课前问大家一个问题,像十几个字的词牌,大家知道有哪些么
二十字以内的词牌,大家最常见的十六字令,除此外大家还知道哪些?
其实20字内的词牌不少
像竹枝词,单调的
十四个字,说白了就是两句律句而已
写出来很容易,写好很难
九张机,千钟醉,笑傲江湖曲
这些都不算
都不在我们讲课的范围内
芙蓉并蒂  一心连    花侵槅子  眼应穿 
这就是竹枝词,
但是以后作为文人常写的不是这一体,而是那些七绝体。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这样的格式是最为常见的。
还有闲中好,
閒中好 尘务不萦心 坐对当窗木 看移三面阴
这样的词牌呢,也很难写出精彩的。
慢慢就被文人所淘汰了
再入南歌子
再如
南歌子23字,
也有二十六字的。

手里金鹦鹉 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 作鸳鸯
锦荐红鸂鶒 罗衣绣凤凰 绮疏飘雪北风狂 帘幕昼垂无事 郁金香

这样的格式也慢慢的被淘汰了,
后来演变成了52字体的

惹恨还添恨 牵肠即断肠 凝情不语一枝芳 独映画帘閒立 绣衣香 
暗想为云女 应怜傅粉郎 晚来轻步出闺房 髻慢钗横无力 纵倡狂
再者还有浪淘沙

浪淘沙最早是七绝体
蛮歌豆蔻北人愁 蒲雨杉风野艇秋 浪起鵁鶄眠不得 寒沙细细入江流

后来被李煜演变成了54字体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从而这样的词牌成了文人最为常用的词牌
我们在第六讲的时候,留了个作业
梧桐影
明月斜 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
20字,
这样的词牌呢,也很难写出彩
所以前人的例词不多
其实这样的词牌很简单,关键是在第三句,不仅要承上而且要启下,引出结句来

我看了下大家的练笔,都不错。但都没写的精彩。这个不怪大家。
截至到第六讲的时候,我们只算是在诗体词上做了下练笔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才算是真正的进入了填词的学习中来
我记得这个班开讲前,我发了些资料,在群里。
估计大家都没怎么看
所以我觉的还是拿到课上来讲一下

双阙词的章法

我们从开始学习,从单阙词,到双阙词,从浣溪沙开始,又练回到了鹧鸪天。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呢,我看到了大家的进步。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开始讲解词的章法。
  我们以前讲过初学古典诗词写作要遵循三个要点,三个要点:
第一首先要确定下来情感主题,
第二要使用合理的章法结构,
第三呢,要写好关键句。

 一首古典诗词的情感主题只有一个,诗词内所有的字句都是为这个主题而服务的。这也是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一首古典诗词,只能表达一种主观情绪,现代诗歌则不同。
  以写秋为例,现代诗歌呢,可以表达秋的收获,秋的思念,秋的美好等等,但是古典诗词呢,只能表达一个。要么是表达秋的思念,要么是表达秋的收获。绝对不可能在表达秋的思念的时候,顺带表达秋的收获。
古典诗词和现代文体如小说,散文,记叙文等,行文方式不同。古典诗歌有其固定的章法结构。
  今天我们就来讲解这个,那么词里的中心句在哪里,一般来说在一首词的结尾,或者是靠近结尾处。

单阙词呢,我们讲过了,一般是从情景、线索等这些来写,今天主要讲解双阙词的章法结构。但是今天的讲解只包括中调,暂时不包括长调中的双阙词,双阙词的章法结构,无外乎三种:
上片写景或者叙事,下片抒情
2、上片抒情,下片写景
3、并列式
  我们来详细的讲解下:

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要注意三点:
A、上片的写景,主要是为抒情做铺垫的,不可和情感主线偏离
B、过片很重要,一般来说过片必须抒情,且笔落实处
C、多用景语收尾

我们来看下例词1

例子1
      司马光  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

大家看例词的时候要注意,上下片结构以及过片和结尾。刚才我们说了,这类章法多用景语结尾,大家要记住,不是必须用景语收尾,也可以用情语收尾的。
过片不仅仅是下片开头的第一句,也可以是前两句,甚至更多,关键要看词牌的篇幅。

这里要说下,诗词中的表达,主要有四个内容: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其中议论所占的比例少些。还有如果是在诗词里所使用叙事议论如果是在诗词的后半部分,那么这个时候都是在抒情。这个我们以后会详细讲,大家先了解下。

我们来看下例词2

      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上片叙述,下片议论。诗词中的议论感叹甚至叙述写景,(叙述和写景在诗的后半部分,词的下片)其实都是在间接的抒情.
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热烈而直露,明显地吸收了民歌的优良传统。但质朴清新中又曲折委婉,含蓄而深沉。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全词如一首情意绵绵的恋歌以长江之水起兴,抒恋情,构思新颖,比喻巧妙,明白如话,深得民歌神韵,在民间流传甚广。

我们举的例子多是大家熟悉的,下面我们再来举个例子,这首词是大家不熟悉的。


例子3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黾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金黾: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黾。东阳:今浙江金华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次三句:“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
  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

过片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感叹春来春去,虽然是自然界的常态,然而美人有迟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这九十日的春光,也极短暂,说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是留之不住的。
  词句中的金黾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过金黾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往昔文坛上的佳话。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极意把酒留春。“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虽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拚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寄语”一句,谓向酒肆索酒。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语两意,乐中兴感。

下面再来看一首例词,我的昔日旧作。
临江仙
倦倚纱窗闻竹韵,惊回往事朦胧。依稀去岁赏春浓。拈花听絮语,踏月沐清风。
数十年来如一梦,此身犹似飘蓬。当时月色已无踪。刘郎今又至,还识旧桃红?

简单的讲解下,上阙呢,描写因风过竹林的声音想到了过去,主要是描写过去的种种。过片“数十年来如一梦,此身犹似飘蓬”主要是在抒情,同时将描写从过去的描写拉回到了现在。“刘郎今又至,还识旧桃红?”结尾用刘禹锡的典故,来煞尾。
  因为上景下情,是填词最为常见的章法。其中变化很多,但是无外乎是在描写中,参杂过往。或者还是时空产生变化,由过去到现在;或者是空间产生变化,具体运用呢,我们会在讲评作品的时候以大家的练笔为例进行讲解。

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这个也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下片的写景,必须是情感的延续,或者说是使用点染的手法来深化主题情感。
  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下,什么是点染手法,点染手法以及具体的应用,那么什么叫点染呢?
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有些处烘托,点明后用景物来烘托,更有意味。

例如《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点明“去去”,就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烘托,衬出远别的离情。接下去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里点明“伤离别”,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再衬上多情,更觉难堪,所以说“更那堪”。这是一重渲染。
  再有这句点明在冷落的清秋节伤离别,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东西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这是又一重渲染。这里有两重渲染,显得感情的色彩更浓重。这样,先点明,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
  在使用点染手法的时候,需要记住一个要点那就是,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意思是说,我们用景物的描写去渲染,中间不能插一些无关的语句。大家要知道不仅词里可以点染的手法,诗里同样可以用到。

点染的使用:
律诗第二联抒情,第三联写景,多用这种方式。第三联的写景就是将第二联抒发的情感,用景物来具体化。
2、绝句中的景色渲染。绝句里的点染呢,其实就是渲染氛围
3、长调中叙事中插些景物
4、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过片写景。其实这个过片写景呢,多是渲染情感。

  我们举一个绝句的例子给大家看下:

且将情思寄瑶琴,花吐清香月拂襟。
一点诗心悄相问,当垆可愿效文君?

  这个就是点染运用在绝句中的例子。这个是我写过的一首游戏作品,和一个朋友开了个玩笑,当时戏题的绝句。“花吐清香月拂襟。”这句景色描写看似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如果没有这句的点染,那么这诗情趣会消弱很多。这个就是点染运用在绝句中的例子。

注意结尾,最好用情语收尾。
我们来看下具体的例词。


例子:
      晏几道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由于篇幅原因,只在过片的三字句对仗处,用一些具有一定意象的景物进行了点染,这是一首思念行人的闺情词。上片怨行者:由物及人,以“旧香”比“人情”,人不如物,旧日用残的香粉,芳馥似当初,人儿的情意淡了,反恨不如从前。春去秋来,书讯渐少,人情随时光流逝而淡薄。下片述居者:衾冷枕孤离恨长,借酒舒愁愁不解,求之于虚幻的梦境,无奈好梦难成。由行者到居者,由往日到当今,步步递进,收尾更翻进一层,尤见凄婉。

这里要再次重申一点:词里没有严格的对仗要求。

周邦彦的 一首小令 关河令也是运用的这样的章法结构: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上阙描写“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看似在写景,其实已经通过这些将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了。这个也是我们常说的,用景说话。
过片描写“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来衬托渲染情感。结语“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并列式;这个多是以景语兴起,用情语来收尾。上下片都是这样,但要注意,
A、景物不能和情感脱离;
B、景物到抒情句的过度要自然,不可跳跃太快;
C、虽然是并列式,下片要比上片情感上要升华
D、上下片属于顺承。有的表现不明显,有的表现很明显。

 举些例子给大家:
  蝶恋花 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浪淘沙  柳三旧作
绿柳倚桃芳,莺唱新簧。门前溪水伴斜阳。细数平生多少事,点滴堪尝。
把酒叹流光,品味炎凉。镜中双鬓渐成霜。逝去情怀皆已是,淡淡沉香。

南歌子—柳三旧作
叶乱风摇影,花繁燕语频。山幽深处本无人,任我搬柴运水入深云。
一径苍松老,三杯桂酒醇。无名无利乐天真,闲伴孤梅枯竹月黄昏。

这些作品都是使用的并列结构。上下片属于顺承关系。但是表现的不明显。很多时候很多人使用这个章法结构会出现这样的错觉,写完发现原来上下片可以颠倒过来。
   不过并列式也要使用不好会有这样的现象,那就是上下片一样的词牌,写不好的话,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上下片颠倒过来也可以”。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上下片的顺承关系没处理好。

前几年,帮一个朋友选稿,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给大家看下她的作品:
卜算子
别后到如今,泪染鲛绡透。送罢飞鸿字字愁,谁惜花枝瘦。
叶落已无声,荷尽空成藕。人倚栏杆月倚楼,独把相思守。

当时看到这作品时候,感觉是作者不懂章法,其实这词调整下会不错的。但是由于不懂章法呢,使这词逊色了很多。于是我帮她调整了下,只是调整了下语序,一字都没动。大家看下:
卜算子
别后到如今,泪染鲛绡透。人倚栏杆月倚楼,独把相思守。
叶落已无声,荷尽空成藕。送罢飞鸿字字愁,谁惜花枝瘦。

这是调整后的作品,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调整后,这词就变成了上阙抒情,下阙写景,用景来把情感具体化了。这个例子,应该是在章法二的时候举出来。这里是插播了下 。因为我们是在讲课,所以呢,隐去了作者的名字。咱们不能拿别人的作品当反面教材。这是不礼貌的哦。我们回到讲课中来。

刚说了并列式的特点 这个多是以景语兴起,用情语来收尾。上下片都是这样。刚才举的例子呢属于上下阙顺承关系,但是顺承关系不是很明显,容易造成上下片可以颠倒过来或许也可以。例如:

南歌子—
叶乱风摇影,花繁燕语频。山幽深处本无人,任我搬柴运水入深云。
一径苍松老,三杯桂酒醇。无名无利乐天真,闲伴孤梅枯竹月黄昏。

颠倒过来就变成了:
一径苍松老,三杯桂酒醇。无名无利乐天真,闲伴孤梅枯竹月黄昏。
叶乱风摇影,花繁燕语频。山幽深处本无人,任我搬柴运水入深云。


  看似合理,其实不合理。其中感觉呢要自己领悟,不然以后写作也会犯类似的错误。

浪淘沙
绿柳倚桃芳,莺唱新簧。门前溪水伴斜阳。细数平生多少事,点滴堪尝。
把酒叹流光,品味炎凉。镜中双鬓渐成霜。逝去情怀皆已是,淡淡沉香。

这首要是颠倒过来,也可以,并且粗看,没多大区别
把酒叹流光,品味炎凉。镜中双鬓渐成霜。逝去情怀皆已是,淡淡沉香。
绿柳倚桃芳,莺唱新簧。门前溪水伴斜阳。细数平生多少事,点滴堪尝。


其实区别很大。上阙写过去的很多事都值得回忆,下阕写这些值得回忆的事都已经成了哪些“沉香”。是有区别的

我们刚才说了,并列式有的时候上下片的顺承关系表现的不明显,有的表现的明显。那么我们来下表现的明显的例词。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後,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上片总写,下片重点写局部。这个无法把上下阙颠倒过来。

苏轼江城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这个顺承关系,以这词为例子,先写雨晴后的景象,然后接着描写听到“江上弄哀筝”后的情景。
     上下片正好  使主题表现的更丰满。刚才的哪首望江南 咏蝶也是如此。下片作为上片的补充,使全篇主题形象更为丰满。

苏轼的另一首江城子也是这样的章法结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下面看下我曾经的作品也是用这种章法,但是顺承关系比较明显:
唐多令 感一对老夫妻相守半生(新韵)
相恋古苏州,缘识燕子楼。数十年、风雨同舟。衣陋食蔬终不弃,既携手,愿白头。 岁月去悠悠,闲愁付水流。喜今朝、美景难收。明媚春光心亦醉,也学那,少年游。

 我们再来看两首名篇:
      毛滂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此词为赠别抒情之作。上片追叙离别,写依依惜别的深情。“泪湿”二句着意描摹琼芳泪痕满面、花容湿露,愁聚黛眉的美艳凄哀的愁容。“平分”二字写出相爱双方的悲欢同感,而一个“空”字更传达出无语凝噎之际天地不存、神魂失落的空虚与茫然。下片写词人深山羁旅的凄苦与思念。“断雨”二句,写景色之荒残,零零落落的雨点,澌灭着的残云与离人的心境正相印合。“今夜”二句写词人夜宿青山深处富阳僧舍,在了无意绪的寂寞中耳听富春江的涛声,使他心潮澎湃,突发奇想:分付江潮将我的离魂带回去,陪伴与我同样相思不寐的琼芳!将相思离情表达得极为深挚而酣畅。

据说 毛滂写完这词的时候,苏轼当时正好在杭州作太守,当他读到这词的时候,大为惊叹。一打听竟然是自己的同事所作,于是派人快马将 毛滂追回,两人详谈月余,才让 毛滂离开。古代官员调任给留的时间比较多的。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词中所写的孤鸿,正是他自己的写照。这首咏物词句句写雁,但同时又象征着某种高洁的人格。上片第一句写环境,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顶,滴漏声断了,显得一片寂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下片接着写鸿雁。在江边沙洲,鸿雁刚刚睡去,却又惊醒,回头看看,并没有别的大雁来伴,它满怀幽怨,但无人能理解。为什么睡下了又常常惊醒呢?并不是什么声响动静,而是心里不宁静。它渴望理解,不希望孤独。但它因为不拣高枝,不愿栖息在梧桐上,只能孤独地、高傲地在冰冷寂寞的沙洲上过夜。本词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寄意深远,风格清奇冷隽。
这词还有个传说。据说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当时作为团练使。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民兵营长哈。
苏轼居住的地方有一个邻家女子,爱慕苏轼。后来苏轼以自己年长于她,而又是带罪之身,没有答应。但表示了,一定给对方介绍一个才学好的。谁知道这女子竟然过世了。苏轼一时感伤,就写下了这词
但是这是传说,属于野史,不可信哦
双阙词的章法很多,但是归纳起来就这三种章法。我们会在讲评课中,根据大家的作品,或者是在讲北宋词的时候,再次讲解。

留个作业:填词 清平乐。以岁末为题。不限韵部。


清平乐
⊙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仄⊙平平仄仄(叶仄)
⊙仄⊙平⊙仄(叶仄)

⊙平⊙仄平平(换平韵)
⊙平⊙仄平平(叶平)
⊙仄⊙平⊙仄(句)
⊙平⊙仄平平(叶平)

这次我们练习换韵的词牌,要求要根据,我们讲过的初学填词的三点来写。同时这也是代表我们整体的写作要求有了近一步的要求,我们也要逐渐的加要求,这样大家才会进步。

下周我们来讲评这期的练笔。
发表于 2022-1-1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班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0:48 , Processed in 0.0610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