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6|回复: 9

风住尘香——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萧郎和韦郎】

   
    读古代美丽的神话故事,人的心中仿佛可以生出一朵莲花来。它们有如清晨弥散而来的雾气,只经手一抹,就会在额头凝华成露。
   那种感觉是,唇边挂清冷,心里却生暖意。
  
  《乐府诗集》有诗曰:
  弄玉秦家女,箫史仙处童。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
  
  “箫史”亦写作“萧史”,《列仙传》和《昭明文选》中介绍,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隐居在华山的明星崖采药炼丹,早已修道成仙。他最好的才艺是吹得一手好箫,据说萧声能吸引孔雀白鹤什么的,经常飞来驻足观赏。《太平广记》中还描出他的样子:“琼姿炜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
  当时“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有个幼女名叫弄玉,年方十五,长得姿容绝世。她擅长的是吹笙,那吹出来的曲音简直就是天上的凤凰在鸣叫。
  小狗汪汪叫,小猫喵喵叫,小鸟喳喳叫,老鼠吱吱叫。凤凰如何叫?你要问我,我也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一点,萧史的箫和弄玉的笙吹得再好,也不如古人的牛皮吹得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是有天,弄玉在楼上拿出她心爱的碧玉笙临窗而吹,那清越的曲音响彻了天际。忽然,她听到了远处有箫声隐隐传来。她自语道:“不知这吹箫的是何人也?如果他是个男生的话,我一定要找到他,还要嫁给他。”
  当天晚上,她就做了个梦。梦见有五色彩霞照进楼来,一位帅哥羽冠鹤氅,微微笑,怀揣一支赤玉箫,骑着凤凰从天而将。帅哥上前行了礼,并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你好美眉,休要惊慌。我乃太华山上的主人,今日特奉玉帝圣旨特来告知于你,今年的中秋之日,我将与你喜结良缘。”说完,在腰间解下那支赤玉箫,靠着栏杆就地吹了起来。旁边的那只彩凤还一边鸣叫,一边翩翩起舞。
  弄玉惊呼:“哇——简直是帅呆了!请问这位帅哥,你可以教我学吗?”他笑道:“当然可以啊,以后我们做了夫妻,我天天都可以教你的。要不,我现在就教你一些吧。”说着就要牵弄玉的手。
  偏偏在这时弄玉醒了过来,回想刚才的梦境,她居然整日茶饭不进,害起了相思病。秦穆公听说后,十分地心疼她这个宝贝女儿,立即差人马不停蹄地跑去华山,把那个会吹箫的帅哥给了带回来。
  这位帅哥,就是大名鼎鼎的萧史。
  不久两人就结为了夫妻,每天你吹箫来我吹笙,引得天上的凤凰都飞来观看。他俩生活的地方,就被人们称为“凤城”,就是今天陕西的凤翔县。只是“凤城”一词,在后来的诗词中已经渐渐被用来代指历朝的京城了。他们居住的楼也被人称之为“凤楼”。成语“吹箫引凤”和“鸾凤和鸣”,由此得来。《忆秦娥》和《凤凰台上忆吹箫》这两个词牌,也是根据这个典故产生的。
  故事的最后,那是非常具有神话色彩的。一天,萧史和弄玉正背靠背地吹箫吹笙,天上飞来了一龙一凤召唤着他们。于是,萧史乘龙,弄玉骑凤,双双飞上天成了神仙。这也就是“乘龙快婿”和“神仙眷属”两个成语的由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根据这个传说故事,开始在诗词中大量运用“萧郎”这个典故,用来女子对情人的爱称。
  不过,也有人说“萧郎”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文艺全才梁武帝萧衍,以及他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但从历来大量诗词的例证来看,这个典故指萧史的频率远远要多得多。如朱敦儒的《柳梢青》:“嫁与萧郎,凤凰台上,长生风月。”、朱淑真的《秋日偶成》:“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张玉娘的《香闺十咏》“自煌不带萧郎思,独对菱花学淡妆。 这个典故具有很大的扩张性,它可以被不同写成:萧史、弄玉、乘鸾、跨凤、凤箫、凤笙、丹凤城、仙人凤、吹箫侣、萧台、秦台、秦楼、凤楼、弄碧箫、吹箫郎。。。。。。
  
  在唐代,有人曾写下这样一首《醉公子》的词:
  
  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
  
  作者虽然署名是无名氏,但我一直喜欢把这首词的作者看作是位女性。时光一下就像倒流到了,千年前的那个不眠之夜:  夜已深,她尚在睡梦中,忽被门外一连串急促的狗叫声给惊醒了。“知是萧郎至”这一句,说明了她已经习惯,他的丈夫(或为情郎)已不止一次是这样在深夜醉酒归家了。她急忙起身,简略地整理一下衣衫,却来不及穿鞋就直奔门口而去迎他。把他扶进了屋,又好不容易扶他上了床,正想帮他宽衣解带时,谁知那男人不肯,甚至还将她推开。见他醉成这般情形,她又急又气,最后无奈叹道:“唉,你这个前世的冤家呀,真拿你没辙。好吧,就让你这样和衣而睡。虽说你现在是喝醉了睡在我身边,可好歹也要强过自己一人孤单地睡。
  全篇采用白描叙事的手法,作者语言虽简,可刻画的细节生动,极富意蕴,韵味尤深。
  
  也有很多人把这个典故作为一种自称写在诗词中,其中最著名的那是唐朝的秀才崔郊。《太平广记》、《全唐诗话》、《云溪友议》都分别记载了这则故事。
  唐元和年间,崔郊寓居在襄州(今襄樊)他的姑母家。而姑母家中,有一婢女长得非常的漂亮。日久生情,崔郊与她相互产生了爱慕。谁知没多久,姑母把婢女卖给了襄州司空于頔(音迪)。
  崔郊对那个婢女始终念念不忘,以至很长的时间里,都无法走出内心的阴霾。有一次的寒食节,他在郊外意外地相遇了那位婢女。百感交集之际,崔郊就写下了这首让人为之动容的诗: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不久,于頔读到此诗后不仅没有生气,反为诗中的真情所打动。于司空召来了崔郊,把婢女交到了他的手中,赠给他钱财不说,最后还成全了这一对昔日恋人的婚姻。就这样,一首感人的诗和一段美好的姻缘,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侯门深似海”这一句,后来还被人用来感叹当今那些美女明星,纷纷嫁入了豪门贵族。
  崔郊是幸运的,他自比“萧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他是不再寂寞了,可世间还有那么多的“萧郎”,因不能与心爱的人喜结连理,而成为了人生中最大的憾事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治七年(1650年),一个枫叶飘零的秋天,吴梅村来到了钱谦益家中。他请求一见卞玉京,而这位女子却躲在柳如是的卧室,以生病为由终不肯出来见面。吴梅村黯然神伤,惆怅地写下了《琴河感旧四首并序》的诗,这是其中一首:
  
  长向东风问画兰,玉人微叹倚栏杆。
  乍抛锦瑟描难就,小叠琼笺墨未干。
  弱叶懒舒添午倦,嫩芽娇染怯春寒。
  书成粉箑凭谁寄?多恐萧郎不忍看。
  
  余香犹在,鸳梦难温。自从当初卞玉京酒后那一句‘(君)亦有意乎?’的话被他婉言相拒之后,到如今算来已有七年之久了。
   而此时,这位吴“萧郎”的心中,那真的是百感交集。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韦郎”这个典故,据我所知的它有三个出处。一是指张泌写的唐代传奇故事《韦安道传》里的那个叫韦安道的人。
  书中说他是唐代大定年间人,家住洛阳。有一天,天还没有亮,他就起身出门逛街去了。(可能是得了梦游症)他逛着逛着,就碰见了一支有千余人组成的队伍。队伍中既有卫士和骑兵,也有官员和宫女。那场面就如宋丹丹形容的,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
  队伍的中间,有一位女人骑着一匹高大的马。只见她美丽光艳,高端大气,凤冠霞披的完全就是一身皇后的打扮。接下来,韦安道就糊里糊涂的跟随他们来到了一座宫殿,又稀里糊涂地被这个女人请来拜了天地,还做了新郎。
  不久,武则天知道此事,龙颜大怒,她断言此女不是凡人,而是那住在深山老林中跑出来兴风作浪的妖魔鬼怪,便派九思、怀素两位高僧前去除妖。结果两位和尚不但没有降服她,反被她的法术治得趴在地上求饶。韦安道的父母怕事情惹大了,就叫儿子前去劝说她,让她自行离开韦家。韦安道是孝子,只得去求女子速速离开。
  女子告知他实情:“我本名后土夫人,因命中有定数,故与你结为夫妻。你现在逼我离开,想必是天数已尽,你我之间缘分至此。我本想让你延长三百年的阳寿,还让你荣升至三品官的。看来,这都无法完成了。韦郎,这真是你没有福气啊!”
  说完,后土夫人还依依不舍地拉着韦安道的手,泪流满面。最后分别之际,她赠送了很多金玉珠宝给韦安道。从此,韦安道就再也无缘见到这位神奇的后土夫人了。
  这个女子虽不寻常,可终归是人仙殊路。唐代诗人罗隐根据此事,写了一首《后土庙》的七律:
  
  四海兵戈尚未宁,始于云外学仪形。
  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
  一带好云侵鬓绿,两层危岫拂眉青。
  韦郎年少知何在?端坐思量太白经。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诗人汪元量,也熟知这个传奇故事,他在《湖州歌其二十六》的诗中感叹道:
  
  九出琼花一夜开,无双亭曲小徘徊。
  可怜后土空祠宇,望断韦郎不见来。
  
  第二个“韦郎”的出场,是唐朝的著名诗人韦应物。
  韦应物之所以被称之为“韦郎”,那完全是出于人们敬仰他的诗名。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他写的那首著名的《滁州西涧》的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他的诗多是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显然诗风是受到了王维、孟浩然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大多读来清新自然,飘然雅淡。白居易曾高度评价他:“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其实,韦应物一生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写的那些五言诗。后世的诗人在论及五言诗时,往往还会把这个“韦郎”拿出来说事。如宋朝诗人虞俦的《和七月初五日夜得雨》的诗:“端的对床寻旧约,韦郎曾赋五言城。”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杂诗五首》的诗中也写有:只应画戟清香地,多欠韦郎五字诗。”
  苏轼更是非常喜爱韦应物的五言诗,曾对他的诗做过刻意的模仿。苏轼有一首《和鲜》的诗:“独作五字诗,清卓如韦郎。诗成月渐侧,皎皎两相望。”后来清人施补华在《岘傭说诗》中还讥笑了苏轼:“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该是第三位韦郎粉墨登场了,他就是唐朝文武双全的奇才——韦皋。
  很多人都知道他和著名的女诗人薛涛当年的那场感情纠葛,却少有人知这位韦郎,还曾和一个女子有过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
  如果说吴梅村的那七年,令他的一生都感到了愧疚和悔恨。那么,对于韦皋来说,他和心上人的七年之约,恐怕就真的是要教他肝裂肠断了。
  
  韦皋年少时曾游历至武汉的江夏,住在一户姜姓的朋友家里。姜家有名侍女名叫玉箫,韦皋和她之间产生了爱慕。有天,韦皋接到家信催他回家看望父母,韦皋只得匆匆收拾行李,和玉箫作别。
  玉箫送他到长江渡口,两人依依不舍。韦皋安慰着她说:“请别难过,你放心吧。我此去少则五年,最多七年就要回来的。你等着我,我一定会来迎娶你的。”说完,赠与玉箫一枚玉指环作为定情信物。
  五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韦郎没有半点音讯。她天天跑到鹦鹉洲上翘首盼望,然而望穿秋水,过尽千帆皆不是。又过了两年,她日夜期盼的韦郎还是没有回来娶她。玉箫彻底绝望了,哭道:“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最后,玉箫因绝食而香消玉殒。临终前,她嘴里还念叨着“韦郎”,据说还留下一首诗:
  
  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
  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姜家人为此女子的痴情深深感动,在埋葬她时,将韦皋留下的那枚玉指环戴在了玉萧的中指上。后来韦皋功成身就,听到了这个噩耗,顿时悲痛欲绝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是啊,如何又不让他悲痛欲绝呢?可怜的玉箫用了三世烟火,也最终没有换来与他心爱的韦郎一生缠绵。
  “结得韦郎再世缘,续将秦女已离弦。”所幸的是到了元代,由于人们不忍这段爱情故事太过凄美,出现了戏曲《玉箫女两世姻缘》。戏中安排了玉箫经过转世投胎,让她和韦皋再续了前缘。到了明代,又有一部关于这段传说的《玉环记》的戏曲问世了。
  人们的祝愿始终都是美好的,但是韦皋因失约而负了玉箫导致她身亡的那层阴影,却再也无法从我的心里走出来了。
  
  “韦郎”这个典故,后来就泛指女子的情郎,或是那不归的良人。宋朝词人史达祖的《寿楼春》:“算玉箫、犹逢韦郎。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清代学者谭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近代的秋瑾女侠,则在《翠楼怨》词中直呼其名:“但恐玉箫难再,愁煞韦皋。”可是可是,我最喜欢的仍是姜白石的那一瓣,冷香幽韵般的《长亭怨慢》: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吩咐: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历史的天空,从来不缺繁华似锦的过往。无论是唐时风宋时雨,还是十里秦淮的彻夜笙歌和桨声灯影,它们都已在苍凉的岁月中渐行渐远了。
  紫陌红尘,放眼花开,转身湮灭。也许这是一场,你我永不能猜透的约定。立在光阴的深处,我只能是顾影自怜。
  桃花扇底风,胭脂香气味。就让前朝那些才子佳人们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从此在我心中缱倦成墨,悱恻成词吧!
发表于 2014-4-24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2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何求 发表于 2014-4-24 16:50
最后,该是第三位韦郎粉墨登场了,他就是唐朝文武双全的奇才——韦皋。
  很多人都知道他和著名的女诗人 ...

认真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8:14 , Processed in 0.0645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