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05|回复: 5

华夏一青一期升级词班第二十四讲讲义整理处 讲师,奉旨填词柳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以往对意境意象的都做过简单的介绍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我们当时举过一个例子,来简单的解释下意境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直至孤帆消失了,依然站在立江边,若有所失,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挚意
通过介绍古典诗歌的写作技法,从赋比兴方面具体讲解了古典诗歌的写作技法,然后介绍了古典诗歌的章法
讲了,古典诗歌的句式句法
然后讲了炼字炼句炼诗眼等
讲过修辞
具体的又从绝句讲到了律诗,从律诗讲到填词。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在介绍下意境
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
我们在讲情景相生的时候,讲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王国维吸收西方文艺学观点,写了部《人间词话》。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认为“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并且根据主客观关系,将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别。
所谓“造境”即经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改造过的境界,亦即“有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说的“表现”;所谓“写境”即如实客观再现客观环境,亦即“无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的“再现”。以上是从无我关系上分类,如果再加上表现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实感性意境
  即王国维所云“写境”。诗人调动状物、描写、叙事等艺术手段,通过刻画形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真实形象地再现客观环境。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实感性意境呢主要有两种方式体现
A、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这类呢,主要是对物体进行详细的描述
通过物体的描述来涵盖主题情感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
例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
“县古槐根出”中的“县古”是作者感觉,看不到具体形象,但以细描“槐根出”加以补充,就使“县古”具体可感;同样的,“官清”是自白,以“马骨高”加以补充形容(马都因没有好料草而高耸瘦骨),主人的清廉不就显然了吗。当然,马高耸瘦骨,也有主人清高之内涵。
这首诗呢,是梅尧臣的。梅尧臣是宋代诗人中的代表人物。梅尧臣诗作“工于平淡,自成一家”
第二呢,是通过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再现客观环境。
我们讲过古典诗歌的诗法,讲过什么是化静为动,讲过什么是化虚为实
这类手法呢是古人最常用的
我们先来回顾下什么是化静为动
按照字面上的解释,将静态的事物,通过描写达到动态的效果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一联就是典型的化静为动的代表
讲静态的事物,动态化描写,这个就是意境的实感表达之一
例如:我曾写过一首绝句,一枕松风鼾入梦,
这句就是一个将静态的事物---一个人在松树下睡眠的状态,通过打着鼾声--描写成了动态的事物
这种手法,还有一个加深的表达,就是我们以前讲过的移情
“移情”是西方美学理论,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从而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
书 事
  王 维
轻阴阁小雨, 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欲上人衣来”这一神来之笔,是诗人通过移情作用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从而巧妙地表达出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也使这首小诗变得神韵天成,意趣横生。
这样的例子很多
戴喻让有句云:“夜气压山低一尺。”周蓉衣有句云:“山影压船春梦重。”皆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人人共有之意,共见之景,一经说出,便妙。

在诗歌中,还有以叙事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小细节,通过这类手法,将一些人物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 元稹的遣悲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她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她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这些句子都是使用化静为动的手法
除此外还有化虚为实的手法
这个手法,在古典诗歌写作技法中,叫比。将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出来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些都是化虚为实的手法
通过化虚为实,和化静为动的手法,,诗人调动状物、描写、叙事等艺术手段,通过刻画形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真实形象地再现客观环境。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个就是实感性意境的表现手法。

2、改造性意境
  即王国维所说的“造境”,或“有我之境”。西方文艺理论将其称为“表现”,即将客观环境和事物,经过主观的想象加以改造再表现出来。其手法或者是以人拟物,赋予无生命的事情和物体以生命动态,或是赋予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以人的思想和情感,或是以物喻人,将无知的物体寄以灵性、托为有情,以造成物我交会的境界。
这类手法呢,我们以前举过很多例子
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
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种改造性意境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以人拟物即让无生命事物带上人的感情和动作,从而使得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据孟綮的《本事诗》:中唐诗人崔护清明时节在郊外城南庄有次艳遇。第二年清明,他再次游城南庄,“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崔护是否有此艳遇,这自然代考。但此诗的广为流传却与下面两点关系极大:一是在结构上用“人面”、“桃花”作为贯穿线索,通过“去年”、“今日”的“同”与“不同”映照对比,将诗人对“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怅惘、感慨、回环反复、曲折尽致地表达出来。明代戏剧家曾据此编成传奇《人面桃花》也是有感于此;
二是以人拟物,让无生命的桃花带有人的情感和知觉。“笑”是灵长类独有的表情,桃花是不会“笑”的,那么,诗人刻意地强调“桃花依旧笑春风”意义何在呢?今年与去年,春光依旧,桃花仍然那样鲜艳,但是去年那个和桃花一样艳丽的姑娘却不在“门中”了。这株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日的美好回忆,徒然增添无限的怅惘外,再就是好景不长、命运多变的感慨。这些都是通过以物拟人的手法来实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典诗词中、类似的以物拟人诗例还很多,如龚自珍的“西池酒罢龙娇语,东海潮来月怒明”《梦得》),“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夜坐》,“木有文章曾是病,虫多言语不能天”(《释言四首之一》),“紫皇难慰花迟暮,交与鸳鸯诉不平”(《梦中作四截句》)等。其中“东海潮来月怒明”的“怒“字,将东海夜色的黝黑,海上浪涛的汹涌,在此背景下月亮在海上的升腾,皎洁和幽冷、硕大和园足,写得极富动态感,充满外张力,给人一种魂悸魄动的异样感受。
这类手法,古人用的频率比较多。又如,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些都是以人拟物。第二,以物拟人。这种手法与第一种相反,即是用无生命的事物或动植物来喻人
云破月来花弄影,
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些都是典型的以物拟人
说白了就是我们讲过的缘情写作手法中的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无情的事物有情化
梨花一枝春带雨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些都是
贾岛的《戏赠友人》: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即是以物拟人。诗人将诗心拟作井水,每日提汲,活水就会汩汩涌出。一日不作诗,心源就像废井一般,壅塞枯竭。这种带着夸张的比拟,使诗人与诗歌创作须臾不能分开的密切关系,生动而形象地体现出来。自然,诗人创作的勤奋刻苦也自在题中了。

第三,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的动态。
李贺的《老夫采玉歌》也有类似的手法: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此诗描述的是一位采玉老人的艰苦劳动和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痛苦。其中有以人拟物和以物拟人手法的交替运用:“老夫饥寒龙为愁”是以人拟物,用“龙为愁”来比拟采玉的艰苦,忍着饥寒在水中日夜劳作,以至栖息在水中之龙不堪其扰,愁叹不止。“蓝溪之水厌生人”则是以物拟人。采玉工日夜在水中劳作,不但栖息在水中之龙不堪其扰,叹息不止,连溪水也心生厌恶,必定要将其置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玉工,千年以后也消除不掉对溪水的怨恨。“身死千年恨溪水”一句意味深长,正如王琦所言:“不恨官府而恨溪水,微词也”(《李长吉歌诗汇解》)。而这个弦外之音正是建立在“蓝溪之水厌生人”这个以物拟人的手法之上。
白居易《琵琶行》之所以久传不衰,很大程度归功于它那段出色的音乐描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段描绘有联想、比喻,更有以物拟人的手法,诸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铁骑突出刀枪鸣”等,就是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的动态,将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音乐语汇或是比拟成一对小儿女的窃窃私语恩怨缠绵,或是像战场铁骑突出刀枪铿锵的撞击声;或是像黄莺在花丛鸣叫那么清脆悦耳!这不但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而且富有动态和音响!
我们刚讲了一个移情,这里给大家介绍下移觉。移觉又称为通感,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所写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移觉就是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的动态的典型手法。
关于意境,我们还有其他类型的介绍,如含蓄性意境,联想性意境,感悟性意境以及新奇性意境。这些我们以后再介绍,我们今天主要介绍实感性和改造性意境。通过介绍这个我们加深对以往讲义的理解。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发表于 2014-4-1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翠翠辛苦
发表于 2014-4-1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翠辛苦你了
发表于 2014-4-18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束花花不够再来一束
发表于 2014-4-1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翠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3 19:41 , Processed in 0.0602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