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宋之问能如此希旨逢迎,投其所好,也是久经锻炼而成,开始的颂圣诗也像沈佺期的这首诗作一样,有着自谦和真率。据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一:宋之问开初呈献给武则天的是一首名为《明河篇》的长篇排律,其中有这么四句:“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诗中运用严君平道破“支机石”的由来,指出渔人(荆楚岁时记中说是张骞)错失登仙的良机的典故,来抒发自己求为天后北门学士而不得的怅惘。但诗中将想“天子万年”的“天后”比成卖卜算卦的严君平,况且,同为算卦的李淳风还建议唐太宗挖断武则天家地脉,以绝其龙脉。这让天后想起往事,更加不悦。所以武则天对尚书崔融说:“吾非不知其才,但以其有口过尔”。这一拍马拍到马屁股上的这一惨痛教训,让“之问终身耻之”好在宋懂得看风使舵,改弦更张。这次《龙门应制》中,他不再将武则天比作卖卜人,而是西王母,一口一个“天子”、“瑶池”,一口一个“万年”、“献寿”。于是武则天也再不提其“口过”,而是夺袍相赐。从宋之问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到中国某一类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皈依经过。 其实,即使就创作成就而言,宋之问拿手的也不是这类古风,而是五言诗。前面已说过,文学史历来把沈佺期和宋之问与始创五言诗的苏武、李陵相提并论,所谓“苏李居前,沈宋比肩”。但并肩的沈宋,亦各有所长:《旧唐书·沈佺期传》称沈“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而宋之问“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旧唐书·宋之问传》。他的一些佳作,如《初至崖口》、《送别杜审言》、《洞庭湖》、《题大庾岭北驿》、《渡汉江》皆是五言。尤其是《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无论在细腻的心理描绘,还是锤炼字句、平实精粹方面皆更为出色。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张易之,迎立唐中宗。原来攀附二张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由于“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宋之问的家乡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西南)(一说在汾州,今山西汾阳附近),这首诗就是写他渡过汉江,离家乡越来越近时的感受。由于贬谪“岭外”、音书断绝,家乡亲人的近况毫不知晓,由于自己的犯罪远贬,亲人的境遇也不会好过。此刻接近家乡之后,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于是,本来在正常情况下的近乡“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来人”变成了“不敢问来人”。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诗人用这种极为准确的平实字句,表达出在“音书绝”背景下,一位远贬潜归的“犯官”在临近故乡时忐忑又惶恐的精神和动作,确实是“善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