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诗词曲集] 唐宋元明清状元诗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孝祥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1154)甲戌科状元。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父亲张祁,能诗,任直秘阁、淮南转运使判官。张孝祥十岁时,随父寓居芜湖。孝祥少年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数千言,顷刻而就。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对时,本来主考官上报名单一甲第一名为秦桧之孙秦埙,张孝祥列第二。高宗见秦埙文章尽是秦桧说过的套话,毫无新意,高宗又抽阅张孝祥的试卷,则读卷首,就被其立意所吸引。又见其书法遒劲,卓然颜鲁,高宗越发喜欢,便点张孝祥为状元。是年十一月,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第二年转秘书省正字。绍兴二十八年(1158),任起居舍人,后兼权中书舍人、直学士等。任建康留守时,遇金兵来犯,张孝祥因极力赞同张浚北伐而被弹劾落职。后起用任荆南知州、湖北路安抚使,任上,筑守金堤,绝荆州水患;建万盈仓,用于储备漕粮,政绩播于朝野。乾道六年(1170),张孝祥与好友泛舟芜湖时,突然中暑身亡,年仅三十九岁。著有《于湖集》四十卷、《于湖词》一卷、《张紫微帖》一卷。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台城游》。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虞允文大败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属镇)江面,军民振奋。张孝祥闻讯后,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阕词。
六州歌头建康留守席上作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①上,弦歌②地,亦膻腥③。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④纵横。看名王⑤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⑥,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⑦方怀远,静烽燧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⑨,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⑩。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①洙泗:洙水和泗水,均流经山东曲阜,为儒学兴盛地。
②弦歌:指礼乐。
③膻腥:牛羊的腥臊气。
④区脱:汉代匈奴在边境所筑的土室,此指金人在长江北岸所作的掩蔽体。区(ōu),亦作瓯。
⑤名王:指金贵族首领。
⑥埃蠹:尘封虫蛀。
⑦干羽:木盾和雉尾,古代舞者手中的道具。
⑧烽燧:古代边疆报警的信号。黑夜举火叫烽,白昼升烟叫燧。
⑨驰骛:奔走。
⑩翠葆:帝王所用旗,以翡翠色羽毛装饰。霓旌:五彩旌旗,亦帝王所用。
六州,指唐代西边之伊、凉、甘、石、氐、渭诸州,每州各有歌曲,统名《六州》。歌头即引歌,也就是中序的第一章。宋人依其声而创调,双调一百四十三字,平仄互叶。
孝宗隆兴元年(1163),宋北伐军败于符离(今宿县北),朝内主和派得势,急于向金人屈辱求和。在建康任留守的张孝祥,于宴客席上,吟出这阕词。
词的上片写金人入侵中原的猖獗和沦陷区的悲惨情景。"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极目千里淮河,莽莽一片平野,已无关塞可守。"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回想靖康之变,二帝被掳,宋室南渡,乃天数非人力所为,暗指主和派所致。以致今日凄惨场面,"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遣人惊",使人目不忍睹。
下片感叹自己北伐壮志难酬。"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语言短促,反映出焦急的心情。"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汴京渺远,何时光复!结尾三句"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生动地表达了中原遗老和爱国志士的悲愤。
这阕词主旨鲜明,节拍短促,音调悲壮,极富感染力。当年抗金名将张浚听了深为感动,咽不下饭,罢席而起。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②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③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④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⑤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①青草:湖名,湖中多生青草,故名,与洞庭湖相连。
②玉鉴琼田:形容月光下的湖面。
③岭表:两广北靠五岭,故称岭表。
④萧骚:稀疏。
⑤挹:舀取。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罢静江府,自桂林取道湖南归芜湖,因过洞庭,遂作此词。
词的上片,展现了洞庭湖的秋色,"玉鉴琼田三万顷",如此开阔的湖面,"更无一点风色",显得异常静谧。从地上的湖水,到天上的银河,"表里俱澄澈"。置身这样恬静优美的环境中,心中的快意,是无法向人言说的。
换头回忆在岭南任职经年,头发稀了,身体瘦了,"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隐约流露出遭谗罢官的委屈。不管这些了,"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道出词人摆脱官场羁绊的旷达胸怀,无形中体现了自然界的力量。
这阕词把写景与抒情熔于一炉,颇得苏东坡之遗韵。

水调歌头泛湘江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指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遭谗落职,从桂林北归途中,泛舟湘江,作此词。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 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词题《金山观月》,另有作《舟过金山寺》。金山在江苏镇江,宋时矗立在长江之中,后因泥沙冲涨,遂与南岸毗连。山上有名刹金山寺。
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张孝祥乘舟过金山,登临金山寺观月,作此词。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西江月》,又名《步虚词》,双调五十字,唐五代时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韵须同部。
词题《题溧阳三塔寺》,别本或《题丹阳湖》,或《题洞庭》。三塔寺,在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寒光亭在三塔寺。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十朋
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科状元。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王十朋少时天资颖悟,才思敏捷,立志以
诸葛亮、范仲淹、韩琦等先贤为榜样。进入太学以后,文思大进,深得老师赞赏。后来,他在家乡梅溪兴办学堂,来求学的多至百余人。当地一位权绅叫钱百享,请王十朋以"钱百享升"为题,作一首嵌头诗。王十朋信手拈来,写了这样一首七绝:"钱家鱼肉满箩筐,百姓糠菜填饥肠。享福毋忘造众福,升官莫作殃民郎。"
王十朋中状元后,历任秘书郎、侍御史等职。他耿直敢言,屡次建议整顿朝政,选拔贤才,抵御金兵,深得宋高宗的信任和赏识。孝宗即位,王十朋上言:"一国之主,最重要的是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赏罚分明。"孝宗赞同,任十朋为起居舍人。越王史浩权大心毒,王十朋两次上疏,列史浩八大罪状,孝宗罢史浩一切官职,将其赶出朝廷。后主和派掌权,孝宗命王十朋为吏部侍郎,他坚辞不受,改知饶州,离任时百姓断桥而请其留任。后知泉州,泉民为之立生祠。
王十朋累官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后,病逝于家,享年六十岁,谥忠文。著有《梅溪集》、《尚书解》、《春秋解》、《论语解》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十朋全集》。

咏柳
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向我无言眉自展,与人非故眼犹青。
萦牵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夜雨述怀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如麻。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缸自结花。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此诗是作者在故乡梅溪讲学时所作。 送别友人
弱羽年来正倦飞,夔门邂逅故人归。人生一笑难开口,世事多端合掩扉。
况是桑榆俱暮景,何曾富贵已危机。明朝怅望仙舟远,百尺高楼上静晖。

原题为《韶美归舟过夔,留半月语离,作恶诗以送之,用韶美原章韵》。王十朋写此诗时,正知夔州。其友韶美(身世不详)归舟过夔,两人邂逅,留住半月而别,王十朋赋此诗以赠。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亮
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癸丑科状元。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初名汝能,二十六岁改名亮,后又改名同,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曾祖父陈知元,在金兵攻陷汴京时,随大将刘延庆战死于固子门外。祖父陈益、父陈次尹,名迹不显,家境衰落。陈亮少年聪颖,能文章,负气节,才气豪迈,喜谈兵家之事,下笔数千言立就。十八岁时,他从汉、唐以来许多重大军事活动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写成了《酌古论》,试图作为抗金斗争的借鉴。十九岁时,他向孝宗皇帝上书,写成《中兴五论》,表述自己的抗金主张。此后又四次上书孝宗,呼吁朝廷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以图报仇雪耻,恢复中原。由于力主北伐,反对议和,在政治上屡屡遭人嫉恨、陷害,曾先后三次被捕入狱,备受打击,几至死去。幸得辛弃疾等营救。中状元时,年已五十一岁,被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到任而逝。一生未曾做官。端平元年(1234),朝廷追谥文毅。著有《三国纪年》、《欧阳文粹》和《陈亮集》。

及第谢恩御赐诗韵
云汉昭回倬锦章,烂然衣被九天光。已将德雨平分布,更把仁风与奉扬。
治道修明当正宁,皇威震叠到遐方。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

这首诗是及第后的谢恩诗,又限于和御赐诗原韵,当然免不了对朝廷的歌功颂德之语。只有最后两句"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表达了作者的真情。
陈亮十九岁时曾上书孝宗皇帝,提出"中兴五论",表述自己的抗金主张。淳熙十五年(1188),陈亮第四次上疏,恳言南宋不能"安坐而久之",应当"痛自克责,誓必复仇,以励群臣,以振天下之气,以动中原之心"。他中状元时,年已五十一岁,故云:"勿谓儒臣鬓发苍。"

梅花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陈亮在政治上与辛弃疾志同道合,在词坛上与辛弃疾风格一致,两人被称为辛派词人。《全宋词》存陈亮词六十六阕。陈亮很少写诗,传世的诗,除及第谢恩诗外,仅此一首。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德茂,章森的字。淳熙十三年(1186)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以大理少卿户部尚书衔,为贺万春节(金世宗完颜雍生辰)正使。这是欲拒不能的屈辱之任,章森内心实有难言的隐痛。陈亮赋此词送别。
词一起笔就切入正题,以反诘的语气质疑:许久不见南宋军队北伐,是朝廷没有能征善战的勇夫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接下五句,赞扬章森是堂堂汉使,岂能像往日的使臣那样,屈辱于金朝。"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两句,紧承前意,表现了能屈能伸的伟大气概。穹庐,游牧民族所居的毡帐,此处指代金廷。藁街,本是汉朝长安城南门内"蛮夷邸"所在地,汉将陈汤曾斩匈奴郅支单于首悬之藁街。这两句意谓今日遣使向金主拜寿,暂让一步,他年必将复仇雪耻,战而胜之。"尧之都"以下五句,点出在英雄的国度里,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是不足为怪的,隐含对南宋朝廷投降派的讽刺。"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至此语调慷慨激昂,你看广大中原地区被金人血腥践踏成这个样子,千古的英灵何在,正气何时伸张?这是爱国词人的怒吼。最后以"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结尾,圆满有力,洋溢着抗金复国的信心。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热。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念奴娇》,又名《百字合》、《大江东去》、《酹江月》,双调一百字,仄韵。也有用平韵的。念奴,本是天宝年间著名歌女,音调高亢,遂以其名为调名。
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陈亮到建康(今南京)、镇江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他游览多景楼后,作此词。
这首词的内容,与《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中的一些议论相吻合。词的上片正与书中的这一段相应:
"臣尝疑书册不足凭,故尝一到京口、建业,登高四望,深识天地设险之意,而古今之论未为尽也。京口连冈三面,而大江横陈,江傍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昔人以为,‘京口酒可饮,兵可用',而北府之兵为天下雄。盖其地势当然,而人善用之耳。臣虽不到采石,其地与京口股肱建业,必有据险临前之势,而非止于靳靳自守者也。天岂使南方自限于一江之表,而不使与中国而为一哉!"
词的下片与书中的这一段相应:
"自晋之永嘉,以迄于隋之开皇,其在南,则定建业为都,更六姓,而天下分裂者三百余年。南师之谋北者不知其几,北师之谋南者盖亦甚有数,而南北通和之时,则绝无而仅有。未闻有如今日之岌岌然以北方为可畏,以南方为可忧,一日不和,则君臣上下朝不能以谋夕也。"

水龙吟春恨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沙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水龙吟》,又名《小楼连苑》、《龙吟曲》,双调一百零二字,仄韵。
词的上片,起首八句以浓墨重彩,渲染春色之美,简直美到极致。接下三句,笔锋陡然一转,"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引发了春恨,暗寓宋朝的大好河山已沦于金人之手。清末词论家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说:"‘恨芳菲世界'三句,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宗泽)大呼渡河之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邹应龙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状元。
邹应龙(1172-1244),字景初,泰宁(今福建泰宁)人。少勤学,性刚直。中状元时,年仅二十四岁。历官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权知赣州,迁为江西提点刑狱。不久,迁中书舍人,兼太子右谕德。试用于户部尚书时,曾奉诏出使金国,回朝后,为太子詹事兼中书舍人。不久,迁给事中兼太子詹事,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又代理工部尚书并兼修国史。嘉熙元年(1237),邹应龙进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后进官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淳祐四年(1244),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赠太子少保,谥元襄。《全宋词》存其词六首。

鹧鸪天
九十吾家两寿星,今夫人赛昔夫人。百年转眼新开帙,十月循环小有春。
生日到,转精神,目光如镜步如云。年年长侍华堂宴,子子孙孙孙又孙。
《鹧鸪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
这首词是为贺母寿而作。
鹧鸪天任静江经略安抚日元夕奉亲出郊
彩结轻车五马随,倾城争出看花枝。笙歌十里岩前去,灯火千门月下归。
莲炬引,老莱衣,蛾眉无数卷帘窥。谁知万里逢灯夕,却胜寻常三五时。
这阕词记述了作者元宵夜扶母出郊观灯的盛况。描写细微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熠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乙未科武举状元。
朱熠(1192-1269),字明远,号肃庵,温州府平阳县(今浙江平阳县)人。朱熠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朱伯扬尚武好文,为当地知名人士。朱熠从小随父习文练武,臂力过人,能挽二百斤的大弓,被族中人认为是文武双全的奇才。朱熠长大后远离故乡,以武学上舍生身份寄居临安(今杭州市)。夺得武状元后,被朝廷授予秉义郎,不久又被任命为閤门舍人,差知沅州(今属湖南),改知横州(今属辽宁)。后回朝,再一次任閤门舍人,并知雷州(今属广东)。朝臣入对之时,他因受到监察御史陈垓弹劾而被降职,又因朝中臣僚议论,再次贬官。
沉闷了很久以后,朱熠被朝廷起用为带御械兼干办皇城司,差知兴国军(今属湖北)。回朝任度支郎官,又升为监察御史兼崇政院说书,擢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兼侍讲,迁侍御史。宝祐六年(1258),朱熠升为左谏议大夫,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开庆元年(1259),升任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景定元年(1260),朱熠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赵祺立为太子,朱熠与皮龙荣、沈炎同为太子宾客。景定二年(1261)三月,朱熠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又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知建宁府。由于受到监察御史胡用虎弹劾,皇帝剥夺了朱熠的实权,他被驱赶还乡,不久卒于家中,享年七十八岁,谥文惠。

南雁三台峰诗
即此是台星,三峰入眼明。若非天上贵,宁显世间名?
万国皆瞻仰,千岩自送迎。泰阶何日正,草木亦光荣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丙辰科状元。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相传文天祥的祖父文时用,在端平三年五月初二(1236年6月6日)那天,梦见一个天神般的孩儿,乘着白色的云雾,从天而降,不一会儿,又徐徐上升,渐渐地消失在迷蒙之中。正是这一天,他的长孙降生了。于是便给长孙取名云孙,字天祥。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博学多才,人称"草斋先生"。天祥少时,父亲便亲自教他读书。他记忆力惊人,有"文曲星下凡"之称。从十六岁起开始游学求师。宝祐三年(1255),入白鹭洲书院,师从名儒欧阳守道。宝祐四年(1256),二十岁的文天祥于集英殿殿试时,面对朝廷的内忧外患,以"法天不息"为对,洋洋万言,一挥而就,被理宗钦点为状元。
中状元后,授以宁海军节度判官。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郎、刑部郎官、江西提刑、湖南提刑等职。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南进,兵围鄂州(治今湖北武汉),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并进御敌之策,未被采纳。临安(杭州)危急时,文天祥以江西提刑身份,应诏勤王,请求率二十万义师背水一战,宰相陈宜中不允。不久,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身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文天祥冒险脱逃至温州,拥立益王赵昰,以图复兴,转战于赣、闽、岭南等地。兵败被俘,坚拒元将张弘範劝降,作《过零丁洋》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名句。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近四年。其间,元帝多次劝降未果,天祥誓死不屈,作《正气歌》,以明心志。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文天祥就义于柴市,时年四十八岁。临刑前,作绝笔自赞,系于衣带之间,其文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后人为凭吊瞻仰,于其囚禁地建造了文丞相祠,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
文天祥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前期作品多为应酬之作,后期则为精华,表现了其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今有中华书局整理本《文天祥全集》。

题孟姜女庙联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孟姜女庙在河北山海关东面十三里处的凤凰山上。
应对联一
桥上走樵,樵动桥不动;
霜边有桑,桑在霜没在。
文天祥少时善对。相传一天清晨,年仅五岁的天祥想到附近一个山上去玩,被李贵等人拦住,要他说出对句才准上山。一人出上联:"桥上走樵,樵动桥不动。"天祥抬眼望见路边的桑树,结着的霜正在化成水珠,很快对出下联:"霜边有桑,桑在霜没在。"

应对联二
华陀再世,灵丹妙药箱中放;
扁鹊复生,奇法良方腹内存。
一天,当天祥正与友人属对时,一个医生走过来,出了上联,天祥不假思索,马上答以下联。
此联对仗得当,声韵和谐。
应对联三
颠颠倒倒,倒倒颠颠,世称我是活神仙;
疯疯傻傻,傻傻疯疯,人谓尔为大饭桶。
上联传为李贵出句,口吐狂言,自诩为"活神仙"。
下联为天祥对句,直言不讳,骂李贵是"大饭桶"。
此联乃戏言,不求登大雅之堂。若从制联技巧上分析,叠音词运用很妙,开楹联史上采用复辞格的先例。
应对联四
小童生暗藏春色;
老宗师明察秋毫。
文天祥少时参加江西某地县试,衣袖里藏着一枝刚摘下的桃花,被主考官发现了,但未受责备,主考官信口说出一条上联:"小童生暗藏春色。"天祥不慌不忙,有礼貌地答道:"老宗师明察秋毫。"主考官喜形于色,立即记下文天祥的名字,结果取为秀才第一。
出句与对语,都是触景生情,见机而作,既合乎事理,又对仗得体。特别是"明察秋毫"对"暗藏春色",浑若天成,经得起推敲。"宗师"对"童生",虽平仄有误,但不便更改,可作宽对看待。

谢赐进士及第
于皇天子自乘龙,三十三年此道中。悠远直参天地化,升平奚羡帝王功。
但坚圣志持常久,会使生民见泰通。第一胪传新渥重,报恩惟有励清忠。

这是文天祥状元及第后写的一首谢恩诗,诗的最后一句"报恩惟有励清忠",开始吐露了他的忠君爱国思想,成为他后期诗歌创作中的一条主线。
赴阙①
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②。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役役惭金注③,悠悠叹瓦全④。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①赴阙:指作者响应恭帝诏,散家产,组建义军,赶赴临安宫阙勤王。
②鞯(jiān):垫马鞍的垫子。
③金注:用金子铸成的器物。恭帝德祐元年(1275),曾把重二十两的金注碗赐给文天祥。作者在此表示受赐有愧。
④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此处自叹未能为国献身。
此诗为文天祥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赶赴临安途中所作。

金陵驿(二首选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押赴燕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诗是文天祥于祥兴二年(1279)即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过零丁洋时所作。当时元将张弘範一再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他坚决拒绝,书此诗以明志。
首联回忆自己一生中的两件大事。"辛苦遭逢起一经",表明他是以明经入仕,书生从戎。"干戈寥落四周星",回忆从德祐元年(1275)以全部家产充当军费,响应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在五坡岭战败被俘,恰为四年。"干戈寥落",喻南宋朝廷坚持抗战勇于为国捐躯的不多,自己常是孤军作战。
颔联和颈联,抒发国破家亡的悲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诗史上千古不朽的绝唱。

正气歌
余囚北庭①,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②,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③,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④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⑤,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浸沴,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⑥。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⑦塞苍冥。皇路⑧当清夷,含和吐明庭⑨。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⑩:在齐太史简{11},在晋董狐笔{12};
在秦
张良椎{13},在汉苏武节{14};为严将军头{15},为嵇侍中血{16};
为张睢阳齿{17},为颜常山舌{18};或为辽东帽{19},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20},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21},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22},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23}赖以立,天柱{24}赖以尊。
三纲{25}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余遘阳九{26},隶也实不力。
楚囚{27}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28},求之不可得。
阴房阒鬼火{29},春院?{30}天黑。牛骥同一皂{31},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32}。
哀哉沮洳场{33},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①北庭:汉代以匈奴所居之地为北庭,这里指元都燕京。
②历澜:风行水面形成波文曰澜。这里历澜有泥潦翻滚的意思。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④陈陈:语出《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指积压陈久。
⑤?溷(qīnghùn):厕所。
⑥流形:指正气的外在载体。
⑦沛乎:盛大的样子。
⑧皇路:国运,国家的政治局面。
⑨明庭:圣明的朝廷。
⑩丹青:本指绘画,代指史册。
{11}太史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齐大夫崔杼杀齐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简:竹片,古时文字曾书于竹简上。
{12}董狐笔:《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13}张良椎:张良,先世为韩国人。秦灭韩,张良募力士为韩报仇,得力士沧海君,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后更姓名亡匿,始皇下令大索不得。
{14}苏武节:苏武出使匈奴,持汉节十九年,坚贞不屈,匈奴流放他在北海牧羊。
{15}严将军头:东汉末,刘璋命严颜守巴郡,张飞攻巴郡,俘严颜,要他投降,严说:"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16}嵇侍中血:晋惠帝永兴元年,侍中嵇绍从惠帝战于汤阴,军败,飞矢雨集,侍卫皆散,绍以身帑蔽帝,死,血沾惠帝衣。事后,左右取衣洗净,惠帝说:"此嵇侍中血,勿去!"
{17}张睢阳齿: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守睢阳。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流血,齿牙皆碎。......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18}颜常山舌:颜常山,指安史之乱时,常山太守颜杲卿。安禄山反,杲卿起兵讨贼,城破被俘,骂贼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被节解,含糊而绝。
{19}辽东帽:管宁,字幼安,以汉末政治混乱,避居辽东,着皂帽力田,自励清操,终身不仕。
{20}出师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大军北伐曹魏,当出兵前,上《出师表》。
{21}渡江楫:祖逖,东晋元帝时为奋威将军,誓志收复中原,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词气慷慨,闻者感动。
{22}击贼笏: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太尉段秀实以笏击泚,并唾面大骂,泚举臂自捍,中颡流血匍匐而走。秀实遂遇害。
{23}地维:古时以为大地四方,四角有粗绳维系,故称地维。
{24}天柱:古人相传,天有八柱承之,故称天柱。
{25}三纲:指儒家伦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称为三纲,用以维持社会与家庭的等级秩序。
{26}遘:遭逢。阳九:犹言厄运,道家以天厄为阳九。
{27}楚囚:《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钟仪,楚国人;南冠,示不忍忘楚国。
{28}鼎镬(huò):古代有用鼎镬将人煮死的酷刑。饴:糖。
{29}阴房:囚室。阒:寂静。鬼火:磷火。
{30}?:锁闭。
{31}皂:马槽。
{32}百沴:各种邪恶之气。辟易:退避。
{33}沮洳场:低湿的地方。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卫王祥兴元年(1278)十一月至十二月十五日,文天祥以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驻兵潮阳(今属广东),谒张巡、许远二公庙,题此词。
唐安史之乱,张巡、许远合力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屏障江淮,两人先后从容就义。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潮人在潮阳县东郊之东山山麓,为张、许建立祠庙。
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酹江月》,《念奴娇》之别名,双调一百字,仄韵。亦有用平韵者。
宋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北)因叛徒出卖而被俘。次年四月,被押送元都燕京。同时被押北行的,是他的同乡好友邓剡。二人共患难数月,行至金陵(今南京),邓剡因病留寓天庆观就医。临别时,邓作《念奴娇驿中言别》赠文天祥。文天祥步原调原韵作此词酬答邓剡。
附:邓剡《念奴娇驿中言别》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号中斋,又号中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祥兴时(1278-1279),任厓山行朝礼部侍郎。厓山兵败,邓剡跳海未死而被俘,与文天祥囚禁在一起,又一同被押往元都燕京。走到金陵,邓剡因生病留下就医,文天祥继续北上。在分别之际,邓剡作此词相赠。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镇孙
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状元。
张镇孙(1235-1279),字鼎卿,号粤溪,祖籍广东番禺,后迁至南海通泰里(今广州市人民南路)。张镇孙少年时,学习刻苦,博闻强记,有"神童"之称。十五岁应童子试,名冠诸生,声震乡里。后家道中落,屡试不第。然他并不气馁,集二十年之功,研读群书,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参加乡试,中了第五名举人,次年殿试获第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后,初授秘书省正字,后任校书郎。因奸相贾似道把持朝政,张镇孙与贾孙与贾不合,不久,便被放至浙江婺州通判。咸淳十年(1274),度宗驾崩,太子赵显即位,仅四岁,是为恭帝。德祐元年(1275)冬,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张镇孙因牵念双亲,弃官回广州故里奉养父母,被谏官劾其"闻兵逃遁"而罢官。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年号景炎,是为端宗。张镇孙为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按抚,奉诏与都统凌震招兵买马,誓图恢复。景炎二年(1277),张镇孙率军收复广州,军心民心为之大振。但不久,元军又复占广州,张镇孙兵败被俘,在押往京师的途中,自杀于大庾岭红梅花丛中。年仅四十五岁。
张镇孙擅诗文,著有《见面亭集》十六卷。

及第谢恩
当宁宵衣务得贤,草茅何足副详延。天人要语垂清问,仁敬陈言上奏篇。
愧乏谋猷裨乙览,忽惊姓字首胪传。乾坤大德知难报,誓秉孤忠铁石坚。

此诗作于及第后,旨在向朝廷表示谢恩。这在当时算是一种礼仪。诗的内容,多为套语。
及第谢恩和御制诗韵
圣主游心六艺文,先皇成宪日常遵。天人亲屈九重问,岭海同归一视仁。
已忝胪传魁众俊,复叨燕衔逮微臣。终身只佩丁宁训,远到功臣愿自珍。

张镇孙及第后,宋度宗赵禥赐诗祝贺。全诗云:"临轩再策匪虚文,要语诒谋敢弗遵。昭假天人惟至敬,封培邦本在深仁。详延喜见洋洋对,来誉知为蹇蹇臣。始进便当思远到,会须华国有儒珍。"张镇孙步御制诗韵,作此及第谢恩诗。尾联两句,再次向皇上表示忠心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

  • 泰不华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辛酉科状元。
    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本奚族伯牙吾台氏,初名达普化,后文宗赐今名。泰不华世居白野山,他的父亲塔不台始迁居台州(治今浙江临海)。泰不华自幼家贫,然而好读书,由官至集贤待制的周仁荣抚养教育。十七岁时,参加江浙乡试得第一,翌年中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后迁中台监察御史,官至翰林侍讲学士。顺帝初(1333),预修宋、辽、金三史,擢礼部尚书。
    至正八年(1348),方国珍作乱,兵起江浙。皇帝诏令江浙参政朵儿只班总领舟船,出师捕剿,朵儿只班自己反被擒。方国珍不听招降,继续在沿海诸路作乱。至正十一年(1351),泰不华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迁台州路达鲁花赤。次年率水军袭击方国珍,中槊死。时年四十九岁。赠行省平章政事,封魏国公,谥忠介。立庙台州祭祀,赐匾额"崇节"。
    泰不华善篆隶,著有《复古篇》十卷。《元诗选》存其诗二十四首。

  • 衡门有余乐
    衡门有余乐,初日照屋梁。晨起冠我帻,亦复理我裳。
    虽无车马喧,草木日夜长。朝食园中葵,暮撷涧底芳。
    所愿不在饱,颔颅亦何伤。送友还家
    君向天台去,烦君过我庐。可于山下问,只在水边居。
    门外梅应老,窗前竹已疏。寄声诸弟侄,老健莫愁予。
  • 寄同年宋吏部
    金镜承恩对紫微,锦鞯白马耀春晖。漫随仙杖朝天去,不记宫花压帽归。
    海国风高秋气早,关河云冷雁声稀。嗟予已属明时弃,自整丝纶觅钓矶。

  • 同年,指科举时同榜考中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观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状元。
黄观(1363-1402),字澜伯,一字尚宾,贵池(今安徽贵池)人。黄观自幼敏颖过人,因父亲入赘许家,随母姓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会试中会元,殿试又夺魁,成为明代第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原来他参加过六次考试,每次均为第一,时人称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洪武二十九年(1396),奏请朱元璋准许,始由许姓改为黄姓。累升尚宝卿、礼部右侍郎。建文元年(1399)改侍中。
燕王
朱棣举兵篡权,黄观草诏,极陈大义,辞多指斥,并奉诏募兵,率诸郡入援,至安庆,燕王已渡江入京师。燕王下令公布文职罪臣,黄观名排第六。燕王派人抄了黄观的家,并将黄观之妻翁氏和二女指配给一个驯象的奴隶。翁氏把所有的钗钏都送给象奴,让他拿去换酒肴,然后乘机携二女投通济桥下溺死。当时黄观仍在率军东进,说:"吾妻素有贞节,必不辱。"遂招魂葬之江上。黄观得知建文帝已逝去,燕使又至,遂谎称"入贺新朝,礼当预习",于是,朝服东向拜,投罗刹矶湍流之中。船上的人急忙打捞,仅得珠丝棕帽一顶献给燕王。朱棣命人扎一个草人,给它戴上黄观的棕帽,押解刑场,一点点剁碎,并削其籍。黄观死后三十年,县尹龚某在其故址立祠祀之。
自题联
政治颍川第一;
孝行天下无双。
上联说,论治理政事,颍川太守黄霸堪称天下第一。

黄霸(?-前51),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宣帝时任扬州制史、颍川太守,为政外宽内明,重视农桑,政绩称天下第一。后为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
下联说,论孝道德行,东汉黄香可谓天下无双。
黄香,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九岁丧母,侍父至孝。暑天,为父扇凉枕席;冬天,为父温暖被窝。《三字经》云:"香九龄,能温席。"
黄观选择本族两位最具典型意义的名臣孝子,特意撰联加以颂扬,表明了作者的胸怀与志向,令人钦佩。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棨
明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状元。
曾棨(1372-1432),字子启,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曾棨出身官宦世家,高祖曾晞颜是宋代名臣,官至兵部侍郎、江西湖广安抚使,曾祖曾选甲、祖父曾如瑶、父亲曾叔本皆入仕做官。曾棨自幼受家风熏陶,五岁便读经史,少负才名,作文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帝爱其才,在他的考卷上御批:"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冠天下,照我文明。尚资启沃,惟良显哉。"卷首硃书:"第一甲第一名。"下诏选曾棨等二十八进士为庶吉士,开文渊阁。帝每每召问典故,棨应对如流;试天马歌,挥笔立就,且词气豪宕,深得眷宠。自
解缙、胡广之后,朝廷大作多出其手。主持纂修《永乐大典》,任副总裁,晋少詹事。
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独步当时。宣德七年(1432)卒于任上,享年六十一岁,赠礼部侍郎,谥襄敏。著有《西墅集》、《巢睫集》。

应对塾师联
地脉默然生麦叶;
天河何不种荷花。
曾棨七岁时,师偕往僧房读书,经麦田边过,塾师见景出上联。
曾棨领悟到出句中的"脉"、"默"(古音)、"麦"三字音同义异,塾师以叶默然生长为喻,暗示学生要像麦子那样潜心苦读,将来才会有所作为。他稍加思索,很快答以下联。曾棨对句"河"、"何"、"荷"三字亦音同义异,且想象奇特,天河种荷花,暗寓凌云之志必将有丰硕的收获。
廷试罢作
晓开三殿降丝纶,衮冕临轩策小臣。红烛影催金阙曙,紫霞香泛玉壶春。
云霄九万扶摇近,礼乐三千制作新。浅薄未能宣圣德,愿歌棫朴播皇仁。
廷试,即殿试。曾棨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一气呵成。永乐帝甚爱其才,在他的试卷上批示:"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冠天下,昭我文明。"喜萧时中状元及第
乡衮曾抡宋殿魁,庐陵文运喜初回。九重天上承恩渥,八十人中识俊才。
蠧简几年窥夜雪,龙门一日动春雷。行人若向青云望,定有红光烛上台。
萧时中(1383-1425),庐陵(今江西吉水)人,永乐九年状元。曾棨身为江西永丰人,得知本省又出了个状元,甚感兴奋,作此诗相赠。可惜萧上任不久,便一病不起,成为历史上又一名短命状元。维扬①怀古
广陵②城里昔繁华,炀帝③行宫接紫霞。玉树④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最是多情汴堤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①维扬:今江苏扬州市。
②广陵:即扬州。战国楚广陵邑,东汉置郡,隋改称扬州。又以避杨广讳改称江都郡。
③炀帝:即杨广,隋文帝杨坚的第二子,仁寿四年(604)即位,隋有名的荒淫之主。大业十二年(616),炀帝南巡至江都,沉湎酒色,无意北归。大业十四年(618),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将炀帝用巾带勒死。
④玉树:曲名,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作。据传隋炀帝在扬州时曾梦见陈后主及其宠妃张丽华,炀帝请张歌《玉树后庭花》。
⑤汴堤:《大业拾遗记》载:"炀帝将幸江都,命云屯将军麻祜谋浚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所谓隋堤也。"
曾棨游扬州而写的怀古诗,实际上是揭露隋炀帝杨广的荒淫生活,它的立意与取材,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隋宫》极为相似。李诗云:"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有学者批评曾棨这首诗是因袭仿古的代表作,有一定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状元。
林环(约1376-约1415),字崇壁,号絅斋,福建莆田人。林环自幼聪慧过人,读书数遍即可背诵。尤擅长作文,能出口成章。永乐三年(1405),乡试举解元。永乐四年取状元后授修撰,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部分总裁官。曾两次出任会试考官,所取多为真才。林环识略过人,通晓世务,深得成祖器重。永乐十三年(1415),成祖驾幸北京,命林环为扈从官员,受命为经筵讲官,以语音洪亮清晰,大受眷宠。不久患病,卒于北京,年仅四十岁。
林环工书法,擅长狂草。著有《絅斋集》。

应对考官联
一枝烛尽,烧残举子之心;
三幅文成,惊破试官之胆。
明永乐年乡试,主考官出此上联,林环答以此下联。
当年乡试,以燃一支烛为时限,烛烧完则交卷。上联就此着笔,形容举子考试之艰辛,流露出对考生的同情。下联紧承前意,说明考试得胜,将使考官感到无比惊喜。
当时乡试,每次均考三场,"三幅文成",指三场考试的答卷都完成得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铎
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壬辰科状元。
马铎(1366-1423),字彦声,号梅岩,福建长乐人。马铎自幼聪颖异常,通《易经》、《诗经》、《尚书》,于子史百家,也多所涉猎。他作文不假思索,下笔即成。永乐十年(1412)殿试,成祖亲阅试策,称马铎气象广大,便擢为状元,时年四十六岁。
马铎性情耿直,表里如一,对己约束甚严,生活俭朴,待人以诚。仁宗皇帝曾对大学士杨士奇说:"马铎可谓质实无二。"后每逢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任缺,皆命马铎充任,马铎亦不辱使命。仁宗明于用人,马铎勤于事君,一时传为美谈。
马铎一生居官有刚直之声,居家有孝友之名,居世有助人之誉。其弟李骐,虽为同母异父所生,但两人关系甚好。原来,马铎的母亲为马家之妾,生下马铎后,遭嫡妻嫉妒被遣嫁同邑李氏,复生一子,后亦中状元,成祖为其改名李骐。马铎、李骐为明代唯一的兄弟状元。
马铎曾多次侍从永乐帝巡幸北京,不辞劳苦。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任上,享年五十八岁。著有《玉岩集》。

竞试应对联
风吹不响铃儿草;
雨打无声鼓子花。
据传马铎与邑人林志同学,林志高才博学,乡试、会试俱第一,廷试却屈居第二,怏怏不服,一日互争于廷。皇上知之,乃曰:"试汝等一对,对佳者即为真状元矣。"其对题曰:"风吹不响铃儿草。"马铎应声道:"雨打无声鼓子花。"皇上称赞不已。林志逾时,竟不能对,遂愧服。
铃儿草,即沙参,桔梗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不分枝,秋季开花,花似铃,故名铃儿草。
出句针对马铎、林志二人互争于廷而发,寓含有真才实学者应当像铃儿草那样,风吹不响,何必自我张扬。
马驿用鼓子花对铃儿草,表示接受皇上的训示,要像鼓子花那样,雨打无声,踏踏实实干事,因而博得了皇上的赞赏,成为状元。
鼓子花,即旋花,形似鼓,故名鼓子花。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施槃
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己未科状元。
施槃(1417-1440),字宗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施槃自幼聪敏,过目成诵,然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被乡人称为"狂士"。一次与父亲历游淮、扬,送客时,施槃不慎失足落水,幸得众人救起。登船后,施槃长吟道:"脚踏船头船便开,天公为我洗尘埃。诸君莫笑衣衫湿,才向龙门跳出来。"可见其文思敏捷,志向不凡。
正统三年(1438),施槃乡试得中,次年会试名列前茅。廷试,英宗本拟昆山张和第一,又不放心其外表,于是暗派一小黄门至张和寓所侦视,发现张和一眼有疾,遂改施槃为第一甲第一名。当时施槃年仅二十三岁。
施槃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仍每日订出计划,刻苦读书,在翰林恭勤职守,求师问学,其诗直逼古人,只可惜他享年不永,第二年便患病猝死。年仅二十四岁。门人私谥庄僖先生。

幼对客人联
彩笔三枝,写楷书篆书隶书之体;
元霜一笏,染乡试会试殿试之文。
施槃九岁时就能吟诗作对。一日,有客人来访,赠彩笔三支,并出上联。施槃从容不迫,答以下联。
上联暗含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之典故,祝福施槃早日成才。
下联以墨作答,意谓将以一条墨写出连续三试之文,寓含考取状元的抱负。元霜,墨的别称。一笏,即一条。
明代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每三年举行一次。在省城考试,谓之乡试,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城考试,谓之会试,考中者称"进士"。由皇帝亲临殿廷考试,谓之殿试。按殿试成绩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应对御史联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有一天,京城有个姓张的御史,路过施家村,因闻知施槃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便想去试试。张御史出了上联,小施槃竟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了下联。
此联运用重言,自然贴切。上联言朝霞、晚霞因时间不同,而呈现东川锦、西川锦,早晚锦绣同。下联言新月、残月都如弓形,但有上弦弓、下弦弓之别。全联浑然天成,不可移易一字。
恩荣宴
千里观光我独行,辞亲无奈惜离情。玉堂未拟登三辅,金榜先叨第一名。
麟凤骈臻欣道泰,车书混一仰文明。太平天子恩如海,虎啸龙吟会匪轻。
这首七律是施槃状元及第后在恩荣宴上即席吟出。全诗对仗工整,韵味醇厚,足见作者诗才不凡。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商辂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状元。
商辂(1414-1486),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商辂于宣德十年(1435)夺浙江乡试解元,第二年会试落第,遂入国子监潜心苦读十年。正统十年(1445)以会试、殿试双第一,成为明代"三元及第"第二人,时年三十二岁。不久,与刘俨等进学东阁。后得陈循、高谷举荐入内阁参预机务。任上,他极力反对"南迁",力主抵抗瓦剌,进侍读学士。景泰元年(1450),迎英宗于居庸关,升翰林学士,迁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位,当日拿下于谦杀之,次日拿陈循、商辂等皆打二十,以谋逆重罪被削职为民。成化三年(1467)宪宗复召入值文渊阁,次年迁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修《宋元通鉴纲目》成,改兼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十一年(1475)皇太子立,加太子少保,任吏部尚书,进谨身殿大学士。后致仕还乡,居家十年后逝世,享年七十三岁。赠太傅,谥文毅。有《商文毅公集》、《商文毅疏稿略》、《蔗山笔尘》等。

应对英宗联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上联为明英宗出句,源出《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意谓天子要拿出礼乐征伐的主张。
商辂对得下联,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原意为违背天意的巡游,使诸侯也感到担忧。期望皇帝能做贤明君主。
附:商辂殿试八股文《管仲之器小哉》
圣人陋霸臣之器,而两辟伸者之说焉。
夫管仲以其君霸,天下尊之久矣。器小之论,独自圣人发之,宜或人之未喻也。
且夫子亦尝大管仲之功矣,今日器小者,何哉?盖功之大者,才有余于霸;器之小者,量不足于王也。
然夫子未尝尽言。
而或者眩于名实,因欲救而解之,谓俭则必固,器小其似也。仲之为人得无俭乎?不知俭者,德之共也,帝王以节道示天下惟此耳。三归之丽,家臣之冗,奢莫甚焉,曾是而可为俭哉?此夫子所以致斥也。
或者又谓器小而复于不俭,或几于礼矣。仲之为人殆知礼乎?不知礼者,国之维也,帝王以中道防天下惟此耳。树门之塞,反爵之坫,僭莫甚焉,曾是而可为之礼哉?
奢而犯礼,其无修身正心之学可知,斯言虽若为俭与知礼者辩,而器之所以小亦自可见矣。然则器大何如?君子而已。
注:本试题出自《论语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伦
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状元。
罗伦(1431-1478),字应魁,号一峰,江西永丰人。罗伦五岁时,曾随母亲进果园,果子落地,众人争着拾取,只有罗伦非主人赏赐不取。罗伦家贫,他每天打柴放牧都带着书籍,一有时间就诵读不辍。考取秀才后,立志向圣贤学习。知府张瑄嘉其学行而怜其窘迫,送粮周济,罗伦却婉辞不受。
成化二年(1466)廷试,罗伦对策万言,不拟草稿,直斥时弊,名震都城。有人劝罗伦去掉抨击宦官、指责皇帝的言辞,他却坚持一字不改。当时王冢宰曾以程敏政卷字精楷,力赞为第一。大学士李贤道:"论文不论书。"遂拔罗伦为第一。
罗伦取状元后两月,大学士李贤服丧未满,奉诏回朝,罗伦劝阻不听,乃上疏极论,震动朝野,竟被降职调任福建市舶司副提举。直到李贤死,大学士商辂上奏,罗伦才得以复官,改任职南京。他只做了两年官,便以病辞职归家,从此绝意仕进。
罗伦家附近有一金牛山,在万山丛中,人迹罕至,他在那里筑室著书,四方从学者甚众。成化十四年(1478)卒,年仅四十八岁。嘉靖初,追赠左春坊左谕德,谥文毅。著有《一峰集》十卷。

殿试应对联
成化手持鹦鹉盏,专敬状元;
罗伦身到凤凰池,来朝天子。
相传成化二年(1466)殿试,程敏政与罗伦争状元,宪宗出此上句,让两人应对。
出句用"成化"年号,代皇帝名字,属对实难。程敏政一时无对。罗伦用自己的名字答对,极为贴切。
以"身到"对"手持",以"凤凰池"对"鹦鹉盏","来朝天子"对"专敬状元",词性结构相应,声韵平仄协调,语意切情切景。遂被拔为状元。程敏政不能不心服。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宽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状元。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吴宽生有异质,当秀才时,遍读《左传》、《史记》、《汉书》及唐宋诸大家之文,以文德修养而远近闻名。由于爱好古文而鄙薄时文,乡试屡败。三十岁才以岁贡入太学,成化八年(1472),会试、殿试俱第一。
吴宽取状元后,初授修撰,辅导孝宗于东宫。孝宗登基(1488),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书成,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弘治八年(1495),擢为吏部右侍郎。后因继母去世,离职服丧。孝宗特命虚位以待。服除,转吏部左侍郎,掌管詹事府,入值东阁,凡有诰命,皆由他起草,平时仍侍太子朱厚照于东宫。
弘治十六年(1503),进礼部尚书。成化、弘治年间,翰林声望最重者为吴宽、谢迁二人。谢迁入阁十年,号称贤相,而吴宽则逗留终不获入阁,时人颇不平。谢迁曾数次举荐吴宽入阁,但首辅刘健始终不同意。吴宽却处之泰然,多次引病辞官未果,后竟卒于官。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匏庵集》七十卷、《补遗》一卷、《书经正蒙》、《平吴录》等。
自题联
养心源如水里;
读羲经春风中。
上联说养心,要像水一样源远流长,永不停止。
下联说读羲(即读《易》,因《易》传为伏羲所作),如坐春风之中,受其熏陶。
联语外似平淡,而内涵深长。
新月
新月如少女,静娟凝晚妆。亭亭朱楼上,隐隐银汉旁。
桂树未全长,玉兔在何方?自然多思致,何必满容光。
黄昏延我坐,檐下施胡床。遂尔成良会,清风复吹裳。
愿言长不负,莫学参与商。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迁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状元。
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人。谢迁少时聪敏过人,七岁能属对。成化十年(1474)乡试第一,次年会试第三,廷试第一。初授翰林院修撰,累迁左庶子。孝宗居东宫时,谢迁已为日讲官,每讲前夕,必正衣冠,讲授时敷词详切,多次被孝宗称赞,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弘治八年(1495)与李东阳同入内阁,参预机务。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良,远佞臣。勤学问,戒逸豫。"又得孝宗嘉奖。
谢迁仪表俊伟,秉节直亮。与刘健、李东阳共同辅政,而谢迁见事明敏,善持论,明人为之语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天下称誉三人为贤相。
武宗继位,谢迁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当时,宦官刘瑾得宠,武宗荒政,多事狎游,谢迁数谏不听,及请诛刘瑾未果,遂与刘健愤而致仕。正德四年(1509)被刘瑾、焦芳诬陷,追夺诰命及所得赏赐。人们都为谢迁的性命担心,他却镇定自若,每日照样与客人下棋赋诗,时人叹服。次年,刘瑾被诛,谢迁才平反复职,但他仍致仕。家居十八年,而望重朝野。
嘉靖六年(1527),世宗复遣使以手敕诏谢迁入阁理事。当时谢迁已七十九岁,不得已而拜命,为谨身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谢迁重新入阁辅政三个月,坚请辞归。嘉靖十年(1531)卒于家中,享年八十三岁。赠太傅,谥文正。有《归田稿》八卷行世。
对祖父联
蛙鸣水泽,为公乎,为私乎;
马出河图,将治也,将乱也。
一个夏夜,小谢迁随祖父在院子里乘凉,田野里蛙声阵阵,祖父便吟出上联。小谢迁沉思片刻,答以下联。
出句与对句,都是采用拟人手法,把蛙、马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人格化,这也是对联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
对客人联
白犬当门,两眼睁睁惟顾主;
黄蜂出洞,一心耿耿只随王。
有一天,客人来访,谢家的白狗守在家门口。客人便以此为题,出对考考谢迁。小谢迁不假思索,脱口对得下联,客人称赞不已。此联写的白犬顾主、黄蜂随王,是动物的本能行为,并不是拟人的手法,这点,请注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费宏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状元。
费宏(1468-1535),字子充,号鹅湖、健斋,江西铅山人。费宏生而秀异,过目成诵。十六岁中举,二十岁考取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武宗即位后,擢太常寺少卿兼侍讲学士。正德二年(1507),拜礼部右侍郎,五年进礼部尚书,六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七年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武宗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费宏上疏力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武宗不听。时佞臣钱宁专宠,勾结宁王宸濠取悦武宗,又以重金收买朝臣,图谋不轨。费宏将送来的礼全部退还,钱宁和宁王对此怀恨在心,竟指使人借端弹劾费宏。正德九年(1514),费宏被迫致仕还乡。宁王还嫌不够,派人追踪至山东临清,一把火将费宏的船和家产全部烧掉。归乡后,费宏闭门谢客。宁王又派人与其通好,仍遭拒绝。宁王便趁费家族人与乡里奸人李镇发生争讼,密令李镇陷害费宏。于是,李镇据险作乱,率众攻打费氏家族,抓住与他争论的人,将其剖解,烧宅掘坟,大肆劫掠。费宏派人急驰上报,朝廷派兵,才剿灭了李镇一伙。宁王事败,世宗即位,朝臣纷纷请求起用费宏。世宗令特使迎费宏还朝辅政,加柱国少保。费宏持重识大体,与内阁重臣杨廷和等力劝世宗革除武宗时弊,深得人心。"大礼之争",很多大臣力与帝争,而费宏颇明帝意,未曾特别劝谏,世宗很是感激。杨廷和等人被逐出朝廷后,费宏二次入阁,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嘉靖六年(1527),受政敌桂萼、张璁多次诬告,费宏再请致仕。直到桂萼死,世宗重召费宏入阁。不久,费宏患病,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岁。皇帝惜之,赠太保,谥文宪。
费宏历事四朝,三入内阁,辅佐朝政达十年之久。虽遭波折,终以功名而终。有《费文宪公集》等。
及第纪恩诗
其一
鹓班济济听胪传,惊喜龙头属少年。
明主拔才真十五,寒儒对策愧三千。
百年拜舞天心悦,六字亲题御墨鲜。
观榜共随仙乐出,文星灿烂晓云边。

其二
恩诏南宫宴茂才,主筵仍遣上公来。
五云散彩浮瑶席,湛露分香溢玉杯。
天近帝居瞻北极,乐兼胡部听春雷。
宫花斜厌夸冠重,知是琼林醉后回。
诗题已标明,这两首诗是作者中得状元后,为感谢皇恩而作。
第一首描写殿试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夺魁后的喜悦心情。第二首记述恩荣筵的盛况。
全诗词藻华丽,音韵和谐。
应对联
费秀才以羊易牛;
赵中贵指鹿为马。

上联为宦官刘瑾戏出,实有所指。费宏官侍郎,其兄为太常寺卿,少长能否易位?且费宏丑年生,属牛,故说以羊易牛何如?这里还用了一个典故,《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费宏沉思之后,以赵中贵(赵高)相对。"中贵",即封建时代有权势的太监。《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费宏用此典,影射刘中贵刘瑾,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隐害忠良。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钱福
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状元。
钱福(1461-1504),字与谦,号明敛,因其家居临近鹤滩,又自号鹤滩,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钱福少时颖悟过人,作文从不打底稿。成化二十三年(1487)乡试中举人,入国子监深造。弘治三年(1490)会试第一,廷试策对三千言,辞理精确,无一纰漏。弥封官因其卷中没有草稿,欲为难他。文渊阁大学士刘健看了钱福卷后,赞不绝口,请孝宗擢钱福为进士第一,这时钱福还不满三十岁。
钱福登第后,声名显赫,因其工书法,远近求其题书者络绎不绝。他不愿为名利所累,为官仅七年,未及升迁,即以疾乞归。从此放意山水间,游荡声妓场,饮酒无度,年仅四十四岁而卒。著有《鹤滩集》六卷。《明状元图考》六卷有其《早朝》诗一首:"钟鼓余声彻晓分,赤墀香雾散炉薰。天回御座昭黄道,仗簇春旗炫彩云。阊阖迥从三殿启,箫韶浑向九霄闻。万方拜舞承恩渥,齐贺君王轶舜文。"

应对儒生联
赏菊客归,众手摘残彭泽景;
卖花人过,一肩挑尽洛阳春。
钱福幼时便以神童著称。有一天,钱福放学归来,遇见一群儒生在谈论赏菊,其中一人吟出上联,想考考钱福。钱福不假思索,脱口答对下联,众儒生赞叹不已。
上联中的彭泽,指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做过彭泽县令,他性爱菊,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上联用此典,表示对摘残菊花的不满。
古有"洛阳牡丹春富贵"之说,下联即以牡丹为题,言卖花人把洛阳的春色,都挑走了。
全联对仗工整,读之朗朗上口,不愧为佳作。

应对孝宗联
春闱得士,状元元是会元;
晓殿迁官,少保保为太保。

上联为明孝宗出句,意谓今年科举春试得了贤士,钱福原是会元,又中得了状元,借以表示对钱福的祝贺。
下联乃钱福对语,言朝廷晋升官爵不拘一格,少保准会升任太保,流露出期盼再度升迁的欲望。
伦文叙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状元。
伦文叙(1466-1513),字伯畴,号迂冈,广东南海人。伦文叙出身贫寒,父伦显,务农,略通文墨,常在农事之余,教文叙读书写字。文叙自幼聪慧,八九岁就能诗文,尤擅长对联,被称为神童。弘治十二年(1499)会试,李东阳和程敏政为主考。程敏政的得意门生徐经(一作泾)将试题告诉了同年解元唐寅,事后被给事中弹劾,程敏政、徐经、唐寅均被下狱。伦文叙以会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连中两元夺魁。伦文叙登第后,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元年(1506)任
安南颁朔正使,后因父丧未成行。正德五年(1510)充经筵讲官,进右谕德兼翰林侍讲学士。正德八年为顺天乡试主考,后因病死于任上,年仅四十八岁。
伦文叙富有才学又天性至孝,教子亦有方,他的三个儿子均取进士。其长子伦以谅,正德丙子科(1516)以解元登第,官至通政使;次子伦以训,正德丁丑科(1517)会元,殿试第二,官至国子监祭酒;季子伦以诜亦登进士,官至郎中。伦家父子四人,四个进士,共夺四元(一个解元,两个会元,一个状元),故时人称之为"一门四进士,父子魁三元"。
伦文叙著有《迂冈集》二十卷、《白沙集》十二卷。
应对镇守使联
画图中,龙不吟,虎不啸,看见童子,可笑可笑;
棋盘内,车无轮,马无辔,喝声将军,莫跳莫跳。
一日,广州镇守使王天禄正在与友人下象棋,忽听门外有小孩吵声,问明原委后,便要家丁传伦文叙来见。王指着墙上的一幅《龙吟虎啸图》,便说出了上联。小文叙指着棋局,答以下联。
这副对联描写传神,趣味横生。
应对考官联
大蝴蝶遍身锦绣;
小蜘蛛满腹经纶。
伦文叙九岁时去报考县级书院,主考官出上联考他,伦文叙立即对得下联。主考官听了十分钦佩,当场取录他为"冠首童生"。
对语与出句,对仗工整,各有寓意。
应对巡抚联
胆瓶斜插四枝花,杏桃梨李;
案头横挂一幅画,松竹梅兰。
有一次,伦文叙到广州参加乡试,撞见巡抚不及回避,巡抚指着神台供瓶吟出上联,并说若对仗合适,方能恕他无罪。伦文叙左顾右盼,见到神台旁一幅画,悟得下联。巡抚点头称好,恕他无罪。
这是即景属对,词性、平仄对仗得体,足见伦文叙思维敏捷,聪慧非凡。
应对秀才联
梁上鳌鱼,难炒难煎难供客;
门中将军,不饮不食不求人。
一日,众秀才游览广州陈家祠,一秀才指大鳌木雕,吟出上联。良久无人以对。在旁的伦文叙指着门上贴的
关羽、张飞画像,说出下联。
对句与出句,都合乎事理,别有一番趣味。

应对僧人联
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
月门闲客至,两山出小大尖峰。
相传伦文叙路过一寺院,僧人出上联,文叙对以下联。
出句中"竹"、"寺"合为"等"字,"拜"字形似双手,"四"、"维"合为繁体的"罗"字。
对句中"月"、"门"合为繁体的"闲"字,两"山"合为"出"字,"小"、"大"合为"尖"字。
这是一副典型的析字联,析字位置上下联相对应。在古代,常用析字联作为测试对方聪敏程度的手段。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康海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状元。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康海自幼好学,但不死啃书本。他经常是览而不诵,因而有较多时间博览群书,经、史、子、集、词曲、小说,无所不窥,立志有所作为。弘治十年(1497)中举人,十五年中状元。授修撰,充经筵讲官。正德初年,宦官刘瑾专权,因康海是同乡,慕其才华想拢为己党,但康海一直不理睬。后李梦阳为吏部尚书,写文章弹劾刘瑾,招来杀身之祸,于狱中写片纸送康海:"对山救我!"康海道:"我屈刘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遂拜谒刘瑾。刘瑾大喜过望,倒屣相迎,尊为上客。第二天,梦阳果得出狱。正德五年(1510),刘瑾事败,康海也被列入瑾党而免官。
康海归乡后,葛巾野服,一边纵情山水,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写了许多抨击时弊的散曲、杂剧,以荡去心中不平之气,间作乐府小令,以抒发心中抑郁之情。每有人荐他做官,他都坚辞不从。
康海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作家,与李梦阳提倡文学复古,为"前七子"之一。著有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等。

自题联
狂来颇欲吞江海;
志定何须论浊清。
上联描述了作者的狂态。狂到什么地步?颇有吞江海之势。
下联展现了作者的志向。当自己志向已定,就不管旁人说长论短,说好道坏,将为之奋斗到底。
若狂放不羁与志向坚定,二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动力。但前提应是方向正确。


闻筝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4 01:05 , Processed in 0.13098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