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先生在对联“结构分析”上同样存在疏忽,因为分析语法结构有层次的差别,而对联的结构分析也有层次的需要,笼统要求上下联“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会引起误解。例如广西的胡自立先生提出,对联要求“结构相同”是“一个流行的错误”(因为普遍采用)。四川的李成森先生也认为,对联要求“结构相同”是“作茧自缚”。湖南的孙则鸣(亦作孙逐明)先生则直接指出,关于“词性”和“结构”的提法,是王力在“对仗理论语法分析的失误”。这些朋友之所以反对“结构相应”,是因为他们能列举“大量的例子”,不能满足“结构相应”的要求。其实,要求上下联全句的语法结构完全相同,不仅现代熟悉汉语语法的人很难做到,古代人“不懂语法”,更无法做到。问题的关键是,传统“同门类相对”的规则并没有要求这样做。 如何处理“结构相应”?本人提出“词本位”分析原则。因为语法结构分析有不同的立脚点,代表性的有:马建忠的“词本位”、黎锦熙的“句本位”、朱德熙的“词组本位”、徐通锵的“字本位”、邢福义的“小句本位”……等等。这就是说,语法分析是分层次的。汉语以“字”为基本单位,由“字”及“词”,由“词”及“组”,由“组”及“句”,由“句”及“章”,层层递进。而传统的“同门类相对”,只要求“词”、“字”结构相同即可,并没有“句”的要求。本人提出“词本位”分析法,将“句本位分析”降到“词本位分析”(“字”只分析词性),降低一个等级进行对联的“结构分析”,一切矛盾迎刃而解。 仔细阅读王力先生的“句结构”分析时也可以发现,王力的“句式”分析,实际内容就是“词本位”分析,并不是整句结构。 现在举例五言、七言各两例,予以说明。例中所有词性的英文代号,都是王力《汉语诗律学》原有的标注,详见本文附注。 例一、fnNN-V句式:“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余”。(李颀《送人归沔南》) 上联说旧国的云山还存在,下联说新年的气氛尚余留!显然是一种感慨文字!“云山在”主谓结构,“在”是不及物动词。“风景余”主谓结构,“余”是不及物动词。 王力没有分析全句的“句法”,只分析词、字结构: fnN──形容词修饰名词,指“旧国”、“新年”。NN──并列名词,指“云山”、“风景”。V──动词,指“在”、“余”。 例二、C-V-NN-V句式:“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杜甫《放船》) 上联“青惜”主谓结构,“惜”什么?惜“峰峦过”。下联“黄知” 主谓结构,“知”什么?知“橘柚来”。这种语法,不是常见的语法。“青”、“黄”是颜色,没有思想,怎么会“惜”?又怎么会“知”?这就是古人在诗词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兴”即由此及彼,“青惜”实际是“人惜”,“黄知”实际是人看到“黄”而知道“橘柚”来了。 王力没有分析“句法”,只分析词、字结构: C──颜色,指“青”、“黄”。V──动词,指“惜”、“知”。NN──并列名词,指“峰峦”、“橘柚”。 V──动词,指“过”、“来”。 例三、fN-fN-V-fN句式:“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杜甫《至后》) 上联说“青袍白马没有意义”,下联说“金谷铜驼不是故乡”。“有”、“非”二字,作动词、副词都解释得通。 王力没有分析“句法”,只分析词、字结构: fN-fN──形容词修饰名词,指“青袍-白马”、“金谷-铜驼”。V──动词,指“有”、“非”。fN──形容词修饰名词,指“何意”、“故乡”。 例四、vn-BX-fr-V句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 上联“蛱蝶见”,下联“蜻蜓飞”,所以都是主谓结构,其它都是附加的描写。 王力没有分析“句法”,只分析词、字结构: vn──动词作名词,指“穿花”、“点水”。BX──双音专名,指“蛱蝶”、“蜻蜓”。fr──叠字形容词,指“深深”、“款款”。V──动词,指“见”、“非”。 …… 通过以上“fnNN-V”、“C-V-NN-V”、“fN-fN-V-fN”、“vn-BX-fr-V”……等“句式”的例子,可以看出,王力的“句式”分析,实际并没有涉及全句的句法,分析的只是“词”和“字”,显然,这样的分析就是“词本位”分析。 关于“句本位”和“词本位”的异同,我们还可以再举出一些存在分歧的具体例子。所有引用的例子,都有“句结构”分析的结论,对“句结构”分析的正误,本人不作评价,只用来和“词本位”分析作比较。 例一、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 胡自立先生用“句本位”分析的结果:“出句是一个复句”,“对句是一个简单句”,所以不符合上下联“结构相应”的原则。 此联用“词本位”分析,“旄尽?心悬”,名词-动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风霜?日月”,名词-名词,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节?光”,名词对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形容词对形容词)。整个句子对仗工整。 例二、“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陈子昂《岘山怀古》)。 胡自立先生用“句本位”分析的结果:“出句和对句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复句”,所以不符合上下联“结构相应”的原则。 此联用“词本位”分析,“犹悲?尚想”,副词-动词,结构相同。“堕?卧”,动词对动词,“泪·龙”,名词对名词。“碣?图”,名词对名词。“堕泪碣?卧龙图”,也可以作三字组合,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整个句子对仗工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