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班第十一作业点评 课前我们来说个小故事 说,李清照曾写过一首醉花阴。重阳。寄给远方的丈夫赵明诚 赵明诚看到后,赞赏不己。但又不服气。于是闭门谢客三天写了十五首词,连同李清照的词一起,让朋友来品评 结果朋友说了,还是李清照的词技高一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诗贵真实 写诗要符合一些自然规律,要符合逻辑符合一些客观规律 同样也要用真是的情感去写作,不要以文造情 历史上写诗最多的就是乾隆大帝,但是乾隆的诗作水平如何 后人曾说乾隆的词过于生造,惯用冷僻的典故,所以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说他到处作践山水, 他的作品是古人中最多的,但是其作品却是好的不多,用词过于生造,毫无真实可言。 诗贵真实主要说三点: 第一要符合逻辑,遵循一些客观规律, 第二要有真情实感 第三就是,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是具有延续性的,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形容春光怏然,我们绝对不能使用松柏森森 例如,古人多以折柳喻离别,这个是具有特殊意象的,绝不能用折柳来写人的欢聚 我们聊完诗贵真实,然后再说下诗的体察 曾有人问过我,说“柳三你的诗词都有真情实感的么,你表达的情感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么” 这个问题是说,我们所写的所有作品都必须有亲身体会么 情感真实的作品是否都必须有亲身体会,否则就不叫情感真实么 我当时并没有回答她这个问题,只是反问了下 我反问她“琼瑶女士”的言情小说,影响了一代人,那么她说描写的感情故事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么? 同时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也影响了一代人,那么金大侠绝对不可能有亲身经历的 同时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也影响了一代人,那么金大侠绝对不可能有亲身经历的 这说明了什么呢?作家呢 都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景物可以做到细致的观察,抓住其特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而这个独特的感受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人不能经历这世界上所有的热闹,但可以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 顺便说一句 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好的作品并不是非的用华丽的辞藻。这个需要大家注意,因为网络上甚至古人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就是用词用句过于精巧。过于精巧的诗,不值得提倡, 我们写诗一定要首先做到自然 ,然后通过锻炼做到天然工巧而不见斧凿的痕迹 记的03年的时候,那时候在聊天室,一个朋友问我,说“写诗词先要注意什么” 我说你先要把诗词写的自然点,易懂点。别老是花前月下,所有的情感都是这样的,也别老是使用冷僻的典故。
所以这里也要求大家,做到三点。自然,易懂,流畅。我们简单的说了下诗的体察,那么我们再来说下诗的立意 诗的立意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以前写文章时候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题情感 你的立意不成功那么即使你有再好的修辞手法,再华丽的字句也不是一首好诗。 要有正确的立意,才成。例如,在抗战时期,如果有个人写了一首好诗,但是立意是反对抗日。那么这样的作品再好也没用 写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精警的句子都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 红楼梦里,薛宝钗的一番言论也是这个意思,她先主张诗的立意,如果立意不好的话,诗也只能算二品。古人的作品有很多是同一题材的,那么流传下来的也都是些立意好的作品,绝对不是一些文字华美立意低俗的作品。 这里我们要牢记五点 A、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所以古人写过的我们也可以来写.不要认为古诗已经被前人写完了 B、 写诗首重成篇,不要只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精美的句子.要知道词汇在华美,句子在精美也只是句子,不是诗 。古典诗词贵在成篇,先成篇然后才能去谈其他的,例如修辞,炼字等。所以说成篇是基础。 关于成篇的问题,我们来打个比方。 比如我们画一棵树,无论你画的是枝繁叶茂,还是了了几笔只画出了树的轮廓,必须让人知道你画的是一棵树。这个就是成篇。 一首诗的即使里面有一两句句子相当精美,如果诗不成篇的话,这首诗也不能算一篇成功的诗,更不会是好诗。在成篇的基础上,我们才考虑如何的去谴词造句,如何的锻炼字句,如何的去发挥我们的思维,去完善诗的内涵。 C、 今月亦曾照古人.不管我们离古人有多远,时间跨度有多大.有某些情感是雷同的.所以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出新 。 这里需要讲三点。 第一点, 关于近体诗的格律。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格律是工整,但也不能一味的强调放弃格律。我们要学习格律,驾御格律。格律只是诗的要求,并不是符合格律的诗才是好诗,不符合格律的诗就不是好诗。 第二点, 关于出新。出新并不是把古人没写过的词汇运用到诗词的写作上,也不是完全的背离一切。出新指的是构思,取材上异与古人,而又能营造出超越或者雷同与古人的境界,或者是把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特色,比如我们对待同一件事物异于古人的思想表现在诗词的写作中。 一代人有一代文,就是这个意思。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而每个时代的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不同的。 第三、虽然我们和古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不同,但是某些情感是雷同的。我们所写的一些题材,虽然是古人写过的,我们也可以来写。但是也写出这雷同的情感里,我们异于古人的感受,或者是从考虑问题的角度上,我们和古人的区别差异。 例如,古人宦游在外,逢中秋都会思念家里的亲人 那么我们现代人出差在外,在外过中秋难道就不可以想念年里的亲人了么 所以有些情感是雷同的 雷同的情感,表达的角度不同。 这样才可以 古人悲秋伤春 难道现代人就不可以悲秋伤春了么 D、 古典诗歌里的意象具有延续性的,所以说一味的生造词汇是错误的,不可以叫出新。 比如我们用折柳或者草来表达离情别绪,这个意象就是我们延续古人的。 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诗就是写离别的作品。以草而喻离别,源自《楚辞 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我们学习写古典诗歌,首先考虑的是继承,然后再考虑发展。 不能完全抛开古人,任意发挥的 源流,是说有源才有流 这个说明了哈,古典诗歌的写作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E、 诗贵浑涵。 这个不多讲,只用一段文字来说明。但是要大家自行领悟 诗的特点就是“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 诗叙事说理都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 这个就是唐诗的特点 唐诗是以韵胜,故浑雅而酝籍空灵 我们说了,写诗要用诗的语言,诗的语言有几个特点,我们已经讲过了。就是诗家语的几个特点 那么如何来做到这些呢,一般来说主要通过情景虚实来做到的。 也就是说,我们这两节课,就主要讲下情景虚实 什么是诗歌中的“虚” ?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西上莲花山)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轼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写诗中的过去的景象就是需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从第二句到第六句都是虚 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杜甫《月夜》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持帆席,枫叶落纷纷。 什么是诗歌中的“实” ?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下面来看一组绝句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实写 通过虚写塑造了一个形象,荆轲临行前,然后和实写作一个对比 这说明,虚实之间的关系一: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发挥的想象,是虚写 这个是虚实关系之二: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清平调词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个也是通过虚实结合烘托主题情感的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后两句也是虚写, 因为逝去的景象是虚,那么未来的也是虚。这个要记住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个也是虚,这个杏花村未必可以看的见 即使看的见也未必可以看见酒家 虚实结合是写作的技法之一 我们以往还讲过的四种诗法,大家还记的么 我们讲的四种诗法里,有一种诗法叫做化静为动 山居夏日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我们来用具体的例子来分析下这诗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看不到的景象,例如一院香能看到么,明明是一个静态画面,却用一个动态的画面来表达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样描写,可以让人感觉到院里里弥漫了花香 我常称这样的写法为灵动 因为这样的写法,写出来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 写出来的静态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 茅檐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也是把一个静态的画面,写成动态的了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化静为动 所以我们学习现在的,也要经常回顾下以往讲过的 心依流水不沾尘,写罢新诗佐酒醇。 一枕松风鼾入梦,此生胜做武陵人。 一枕松风鼾入梦,这句也是用的化静为动的手法 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下节课要接着讲虚实在诗里的运用。 布置个作业:我们还是练习七绝。 七绝 ,七阳韵。题目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