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60|回复: 1

转 谜语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3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谜语诗
谜语诗或称诗谜。分为三大类:字谜诗、隐语诗、数谜诗。
一、字谜诗
字谜诗,是以字为谜底的诗。所用诗句多数着眼于字形,将字形分解,而将谜底隐藏其中。有的则兼释字义,有的是一句诗一个谜底,有的则全诗同一谜底。
离合诗也很象文字谜诗,其和文字谜诗的最大区别在于,离合诗是藏的不是谜底而是诗的主题。事实上汉魏南北朝以至唐代出现的许多离合诗甚至都没有诗题,其诗题就隐在“谜”般的诗句里,只有通过离合手法,才能巧妙地将“谜底”—诗题呈现出来。并且组成诗的主题的每个偏旁部首都表现在诗中,诗的主题就是组合成的字。而文字谜诗藏的是谜底,并且只是谜底是文字,但谜面却不直接显示在诗中,使用的方法也不是组合成字,而是采用制谜的方法。
字谜诗也叫藁砧体。
如古乐府诗:“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藁砧”,就是斧;“重山”,是出字,出;“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是“月半”两字;“破镜飞上天”,为“还”字。
藁砧体的名称即来源于此。
一句诗一个谜底的很多,、。
海南人伯畴是明代状元,人称“海南才子”,能诗善文。传说有一天,他路过一家酒店。店老板热情欢迎,客气有加,求伯畴给酒店写几句吉利话。伯畴答应,挥笔而就下面的诗:
一轮明月挂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莲。
碧波池边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老板说:“您给我写首诗管用吗?”伯畴说:“我这是字谜诗,其实是四个字—有好酒卖。”老板恍然,万分感谢。说起来,这也是一个绝妙的广告运作。
其实,在伯畴之前,也有一店铺的招牌上写着:
月挂半边天,嫦娥伴子眠,
酉时天下雨,读书不用言。
招牌挂出后,人们都争相观看,故而生意兴隆,顾客盈门。招牌的谜底也是:有好酒卖。
宋代文坛名士赵明诚,一次外出归家后闷闷不乐,食欲不振,形体日渐消瘦,父亲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梦中见一人对我言道: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
芝麻除草麻,芙蓉开新花。
他的父亲听了大笑,猜出儿子说的是“词女之夫”四个字。因为赵明诚认识女词人李清照,双方一见钟情,但在封建社会里婚姻是不得自由的,因而忧郁成病。他父亲当即允了这门亲事。
还有在《夷坚甲志》中记载的就这样的诗迷:“雪天晴色见虹霓,千里江山遇帝畿。天子手中朝白玉,秀才不肯著麻衣。暗含韩公绛、冯公京、王公珪、曾公布四人。
全诗同一谜底的也不少。
王安石让他的好朋友王吉甫猜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以谜破谜,吟道:”东西有条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谜。“王安石听候大笑。按:两人的谜底都是“日”字。
王安石看来喜欢猜谜,他当宰相时,请一老木匠为其设计一套宅院。看后图纸无语,在后花园墙壁中间处写了这诗:倚阑杆东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然后说:你按这样去改吧。
木匠师父不明其意,回到家后长叹一声。女儿乖巧上前问明,解释给父亲说:相爷给您出的是字谜,四句都是说得一个字,是让您在后花园墙中间开一个“门”。
老师父眉开眼笑即刻修改了图纸,王安石看后连说:“好!好!”
我估计这个故事脱胎于《三国演义》:魏武帝曹操令人造了一所花园,竣工后,他前往观看,未置可否,只拿笔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离开了。人们都不晓得他的意思。文官杨修说:“‘门’内添加‘活’字是‘阔’字。曹操嫌园门阔了。”于是重新改造。完工后请曹操验收,曹操看后非常高兴。当然,当他知道是杨修猜出了他的想法,就不会再高兴了。
有一首无名氏的字谜诗:
李白才字泣鬼神,
诗文渊博独超群。
四方漫游遍中国,
入水捞月是传闻。
谜底:激。此诗每句第二字嵌“白文方水”四字,乃“激”也。所以
此诗也是嵌字诗和离合诗。
下一首,与此类似:
何人经商出远门,河水奔流不见影。
千柯木材火烧尽,百舸争流舟自沉。
谜底是:“可”字。
下面几首都是字谜诗,但制谜的方法却不一样:
古月照水水长流,水伴古月度春秋。
留得水光昭古月,碧波深处好泛舟。
谜底:湖。
南朝宋鲍照:
二形一体,四支八头。
四八一八,飞泉仰流。
谜底:井
宋代陈亚:
若教有口便哑,且要无心为恶。
中间全没肚肠,外面强生棱角。
谜底:亜(繁体亚字),看来这个人比较自恋,拿自己名字作诗。
元无名氏:
三山自三山,山山甘倒悬。
一月复一月,月月还相连。
左右排双羽,纵横列二川。
阖家都六口,两口不团圆。
谜底:用
字谜诗经常和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比如下面这个故事:
乾隆年间的一天,有十几名举子赶到黄河渡口,准备渡河,正赶上黄河涨大水,无人摆渡。举子们望着汹涌澎湃的黄河,正在焦急之际,忽见从岸边芦苇丛中划出一条船来,船头站着一位老艄公。他把小船靠到岸边问明情况,就对举子们说:“我可以送你们过河,不过,有个条件,我先出个字谜请各位猜,猜中者,立即上船过河,分文不收;猜不中者就请拨马而回,再苦守三年寒窗吧!”
举子们听罢,都觉得这有何难,就请老艄公出谜。老艄公念道:
半边有毛半边光,半边有味半边香,
半边吃的山上草,半边还在水里藏。
举子们听罢,全傻了眼。这时,正在渡口附近洗衣裳的两位姑娘“噗哧”一笑说:“这么多的举子,连一个普通的字谜也猜不中,真是一群蠢才!”
老艄公听了哈哈大笑说:“听口气,你们能解开这个字谜,何不说出来。让秀才们也长长见识。”两位姑娘推让了一阵,一位年龄稍小一点的站起来,念道:
水里游鱼山上羊,东拉西扯配成双,
一个不吃山上草,一个不会水中藏。
老艄公听了说道:“这群书呆子,干脆回家抱孩子去吧,免得浪费盘缠。”说着就舞动双桨,向黄河对岸划去了。
字谜底:鲜。
古时候,有个李员外,年过花甲,只有一女。其女二八妙龄,花容月貌。一天,他为女儿挑选女婿,女儿隔着屏风偷看。员外要夫人去问女儿是否同意,女儿害羞地作了一首诗谜:
雀屏选佳婿,双亲询女意;元宵欲观灯,怎奈才除夕。
母亲不懂女儿的意思,李员外笑道:“她已允婚啊,诗谜的谜底就是‘肯’字呀。”母亲一想,顿然领悟:“怎奈才除夕”暗指今天是除夕,在过一天才是正月。“肯”字加上一横就是“正月”二字。这个女孩子看来很有才气的,但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最有才气的无疑就是苏小妹。
在传说中,人们作诗称苏小妹曰:
文章华国是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
借问古人谁得似,不羡班家有大家。
诗末一句,盖言汉儒班彪女、班固、班超之妹,能作女诫,续汉史,才名重于当世,后适曹氏,人皆称为曹大家。今苏氏父子三人,又加小妹,可与三班大家齐名考也。苏小妹真是厉害啊,虽然历史上并没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人物,但她却比很多真实的人有名得多,也有才华得多,其实她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象征和体现。
她最出名的恐怕就是三难丈夫秦少游的故事了,虽然历史上本就没有苏小妹,当然秦少游也不可能和她结婚,但故事中的风趣机智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其中的很多都是谜语诗,现摘录如下:
相传一年秋天,苏东坡相邀风华正茂的秦少游到秋香亭饮酒赏菊。东坡问道:“贤弟才貌双全,何以迟迟未得佳偶?”少游答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心中早有钟情之人,只是羞于启齿。”东坡问:“但不知是谁家闺秀?”秦少游即席写了一首词作答:
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碎,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
少游写完,递于东坡道:“这是一个字谜,请君猜详。”东坡看罢,心领神会,点头微笑,说:“原来如此,这有何难!”于是,东坡亲作红娘相助,成全了少游与小妹的婚事。(按:这个字谜的谜底是个“蘇”字。)
那他老兄是怎么成全的呢?说来话长啊!
传说苏小妹要求婚的人猜谜,谁猜中了就许配给他。她出了一个物谜和四字谜。物谜是:“越大越好过,越小越难过;越短越好过,越长越难过;白天还好过,晚上更难过。”四字谜是:“东境脚为佳,女未肯成家,半口吃一口,音息心牵挂。”前来猜谜的无不扫兴而归。一天,秦少游前来应猜,苏东坡器重秦少游的人品才智,也明白他的心思,于是对他有所暗示。秦少游待小妹出谜后,很快就猜中了。(按:物谜的谜底是“桥”,四字谜的谜底是“小妹同意”。)
……将到洞房,只见门外齐齐排列着六个侍儿,簇拥一张书案,绣茵锦椅,兰麝馨香,上面铺好文房四宝,盘中设下三个酒器,乃是金爵、银杯、磁盏。另是三个丫环,手内持的是金樽、银壶、磁瓶。少游不解其意,傍边的老婆子道:“禀上新贵人,暂请少坐。小姐传命,不知新贵人才学何如,有三个题目在此,请新贵人看。如三题俱就,金模、金爵满饮三巡,请进洞房合卺。如猜得一个或两个,银壶、银杯满饮三巡,请在书房内少停,思索将未就者,俱要一一猜来。倘若三个都不能解,磁瓶、磁盏用三杯白滚水,请回翰林院读书三年,再请相见。”少游笑道:“好利害试官。既然如此,何不蚤些出题。”只见第一班侍女,取出一幅花笺,上面写的是一首诗曰:
铜铁投红冶,蝼蚁上粉墙,
乾坤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题面写着,“暗藏四字。”少游想道:“头一句,‘铜铁投红冶’,红冶是炭冶之炉,铜铁投炉而化。第二句‘蝼蚁上粉墙’,蝼蚁必缘墙而上,分明是化缘二字。‘乾坤无二义’,道也。‘天地我中央’,人也。他笑我化缘道人。我若一直说出,就不是个作家。待我亦回他一首。”乃举笔题曰:
化工何事把春催,缘到阳和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侍女传将进去,霎时传话:“恭喜新贵人,猜着第一题了。”第二班侍女,又取锦笺一幅,上面也是四句,隐着四个古人。诗曰:
凿壁当年照读书,先生知道喜何如。
爹娘隔户来窥看,不枉吾家千里驹。
少游笑了一笑:“这四个古人,倒也个个相熟。”乃另取花笺,题诗四句以答之。“猜着我的,便是他的了。”诗曰:
三顾茅庐访此人,(孔明)
武丁入梦得贤臣。(傅说)
圯桥进履兴炎汉,(子房)
跋扈将军太不仁。(梁冀)
侍女送与小姐,须臾又传出话来说:“恭喜新贵人,两场中式,只看末场何如。”第三班侍女,捧上花笺。说“三场极是容易,只须小小一个七字对儿可也。”少游曰:“七字对,不知对了多少,有何难事。”接来一看,只见上面写曰:
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初看时,不以为意。念了几回,倒也有些难对。不觉的起身走下阶前,对着一轮皓月,满径绿阴,又有一个小小鱼池,回栏掩联,水月流光,十分可爱。少游目注清泉,口念对句,手作推窗之状。个想荼(艹縻)架外,东坡学士暗暗瞧见,见他推来推去,象个对不出的意思,欲要替他对了,又恐小妹闻之不准。不若与他一个暗中会意,遂拾起一块石头,往鱼池中打来,打得池水潺激,月光荡漾,恍如万片玻璃之景。少游原是聪明过人,触绪而悟,闪而对曰:
投石冲开水底天
少游写与侍女。传进未几。只闻房内细乐齐鸣,三班侍女满斟金樽美酒,各奉金爵,请新贵人饮中式酒。少游并不推辞,次第饮尽。两边笙箫琴瑟,簇拥少游,步入洞房,行合卺之礼。有诗为证:
才人才女两相宜,三难新郎千古奇。
不是探花秦学士,谁能对得女中师。
从此,一双两好,夫唱妇随,彼吟此和,居然一对良朋,兼着大小二苏,兄妹郎舅,恰又是两双诗客。……
这段故事中最出名的是第三题,因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对联比诗词更贴近生活和使用更多,本来对联不是在这个范围之内,为了完整性,所以一并摘录。另外第二题诗属于隐语诗范畴
二、隐语诗
隐语诗也称瘦语诗,是把要猜的器物或事情隐藏于诗中,曲折隐晦。
隐语诗,古代又称廋辞,俗称诗谜、谜语诗等,它是以诗的形式来出谜或形成谜底。
隐语,古称讔。刘勰《文心雕龙•谐隐》中指出:“讔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讔本作隐,隐语,在《国语•晋语五》中称“廋辞”:“有秦客廋辞于朝”。宋周密《齐东野语•隐语》说:“古之所谓廋词,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以诗的形式而为谜,萌芽甚早,如《周易•归妹上六》、《弹歌》等,如“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以及相传为黄帝时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就已具有诗谜的因素。《春秋左传•宣公十二年》、《左传哀公十三年》已用隐语对话,如《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曰:‘佩玉繠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对曰:‘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申仪父以隐语告诉对方缺粮无水,对方告以粗粮尚有。到时登首呼“庚癸”就可。庚,指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春秋战国时,国君与贵族都喜隐语,俳优往往以隐语娱乐贵人;荀子有《赋篇》,共有《礼》、《知》、《云》、《蚕》、《箴》五篇,是赋体隐语。《汉书•艺文志》列杂赋十二家,其第十二家为《隐书》十八篇。到汉代,《汉书•东方朔传》载东方朔善“射覆”(猜物),时以韵语答之;又据《太平广记》载,汉武帝时优人郭舍人与东方朔赌“射覆”,舍人出谜:“客来东方,歌讴且行。不从门入,越我垣墙。游戏中庭,上入殿堂。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被创。”问是何物?东方朔马上回答:“长喙细身,昼匿夜行。嗜肉恶烟,常所拍扪。臣朔愚戆,名之曰蚊。已带有诗谜的特点。
东汉时期,以拆字离合之法形成诗谜已很流行。如汉末孔融的《郡姓名字诗》(见本书《离合诗》),袁康《越绝书》卷第十五《越绝篇叙外传记第十九》中以隐语隐著者姓名、籍贯,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卷上中,以隐语含魏伯阳三字,都是以离合体诗来形成字谜诗。《世说新语•捷语》所载“曹娥碑阴隐语”,已由离合字体而发展为“文义谜”。谜语与诗谜在东汉与三国时期已由萌生、发展而成型,故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就指出形成于三国魏时。所以刘勰《文心雕龙•谐讔》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他认为谜语始自曹魏。谜语与诗谜在南北朝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鲍照的《字谜三首》是文人以诗为谜的开创人物。至唐宋时期大为兴盛,隋唐达官贵人以及文人,好以廋词相嘲讽,是一时的风尚。加上唐代的咏物诗兴盛,有一部分诗,诗面上绝不露所咏之物,为物谜诗的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如杜牧的《鸶鹭》:“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达影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宋代谜语发展出“灯谜”,明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指出:“隐语化而为谜,至苏黄而盛极。”谜语逐步形成拆字、离合、会意、谐音、别解等手法形式多样;明代文义谜大盛,并总结出灯谜谜格。马苍山首创《广陵十八格》。至清代谜语诗种类繁多,形式更为新奇精巧,并由上层社会遍及民间,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谜语诗在历代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以诗词歌赋各种体裁的表现形式。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隐语》载:“人人皆戴子瞻帽(仲长统),君实新来转一官(司马迁)。门状送还王介甫(谢安石),潞公身上不曾寒(温彦博)。”“争地图王势已倾(无靶),八千兵散楚歌声(无弦)。乌江不是无船渡(无弰),羞向东吴再起兵(无面)。”前一首是以宋人名隐藏古人的诗谜;后一首隐语“败弓”的诗谜。再如元萨都剌的诗则是名物诗谜:
开如轮,敛如槊。剪纸调胶护新竹。日中荷盖影亭亭,雨中芭蕉声肃肃。
晴天则阴阴则晴,晴阴之说诚分明。安得大柄居吾手,去覆东西南北之行人。(所咏是伞)
还有清词人曹溶的《青玉案•赠卯娘隐卯字》:
  花间举乐何须忌,薄晓曈曈初丽。启户逢君娇不语,三秋兔魄,平分留影,垂柳东边去。  镂成新玉刚为字,十二时中排第四。中酒嫌人知也未?芳名检点,春光已半,会取相迎意。
  南宋乃至元代,诗人好为咏物诗词,像王沂孙的咏新月、萤、海棠、蝉等,均可视为谜语词。元明清散曲中,也不乏谜语曲,像曲家的一些咏物曲,大都继承宋人咏物词的风格。像明王磐的[北中吕•红绣鞋•纸鸢]:
  平地上白云一片,驾东风飞上青天,任儿童牵引且随缘。你道是闲游戏,我道是小登仙,有一日断尘根归阆苑。
  这是一首咏风筝的曲子,通篇所咏之物。王磐还有一首[北双调•折桂令•灯谜],是对明代灯谜活动的生动再现。再如清无名氏的[南商调•黄莺儿•风花雪月吟]之一:
  无影又无踪,卷杨花西复东,江湖常把扁舟送。飘黄叶舞空,推白云出峰,过园社乱摆花枝动。吼青松,穿帘入户,银烛影摇红。(风)
以俗曲形式出现的曲谜,如钱德苍辑《解人颐》“消闲类”:用闺门猜地支十二字:
实指望百年好事成姻眷,谁知道儿女缘悭缺半边。(子)柳丝儿不觉和肠断,(丑)我待要卜金钱,演卦前川,又恐水儿流不到砚池间。(寅)忽听得柳阴中聒噪新蝉,又被那伐木丁丁响小园。(卯)黑漫漫一声霹雳空中震,霎时间云收雨散。(辰)抽身起,独自走,又见绿遍山原。(巳)也曾许我急整归鞭,到如今抛却前言。(午)昧心人哪管红日西沉,孤灯闪闪。(未)本待要向神明,将他埋怨,且卸却衣衫一晌眠。(申)只等到酒阑人倦,珠泪儿滚滚似水如泉。(酉)梦魂中越地里走向阳台,(戌)骇的人纵辔扬鞭,猛可里急急忙忙马儿都不见。(亥)
从谜语的角度,可以划分为许多种种类,但从诗与谜的结合来论,我们只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是谜面是是诗,谜底则不是,如《红楼梦》第五十回贾宝玉的谜语:“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谜底拟纸鸢之带风筝)无名氏的药名谜是以词《忆江南》的形式出现:“才相聚,又作玉关游。纵使绿杨千万缕,也难系住君归舟,转眼雪满头。”(谜底:合欢、远志、丝柳、王不留行、何首乌)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十二回中的一首《浪淘沙》,整体是一首完整的词,而每句含一个谜底,便很独特。《红楼梦》五十回史湘云[点绛唇•耍的猴儿谜]则是散曲:“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其二是谜面不一定是诗,而谜底则是诗,如谜面是“多好”,谜底是杜甫《赠卫八处士》的“今夕复何夕,儿女忽成行”;谜面是惜春,谜底是晏殊《浣溪沙》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等。其三是谜面、谜底全以诗的形式出现,如王安石的诗谜,谜面是“梦长随永漏,吟苦杂疏钟。动盖荷风劲。沾裳菊露浓”;而谜底则是“浓露菊裳沾,劲风荷盖动。钟疏杂苦吟,漏永随长梦。”是谜面诗的倒读。再如,明蒋一葵的谜面诗《春》:“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而谜底是一首七言绝句:“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这实为一首回文诗。冯梦龙《挂枝儿•咏部》八卷载:“秦少游制墨斗谜与东坡射云:‘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东坡伪射不中,仍作一谜云:‘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凭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秦亦射不中,归为小妹言之。妹曰:‘我亦有一谜云—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牵纤去,来时摇橹还。’秦思之良久,仍不能射。小妹云:‘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大兄的。大兄的就是我的。’”此犹如连环,谜面谜底连为一体。
除上述方式外,诗谜尚有回文、迭字、藏头诗以及药名、花名、曲牌名连环综合等形式。如清魏秀仁《花月痕》三十二回中的诗谜《浪淘沙》:
客路去漫漫,(曲牌一)念女无端。(唐诗一句)长宵独耐五更寒。(《诗经》一句)对镜自惊非昔日,(唐诗一句)减却朱颜。(美人名一)春信到重关,(花名一)绿上眉山。(药名一)情天有约定团圞。(《红楼梦》中一物)碧落黄泉还觅去,(《易经》二句)何况人间。(《庄子》一句)
这首词的谜底完全靠熟悉经书、诗词曲,兼通小说杂物等,如谜底之曲牌《望远行》,《易经》二句的“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红楼梦》的“风月宝鉴”以及花名、药名等,已非今人所能完全领悟得到的。
还有就是几个人出的谜面不同,但谜底却是一样的:
从前,有个老木匠手艺精巧,远近闻名。有个小伙子带着礼品去拜师。老木匠说:“要拜我为师可以,只要你猜出我的谜:‘木弓铁作弦,拉弓不射箭,沙沙连声响,雪花飘眼前。’”小伙子说:“此谜又可为:‘满身都是牙,于是两头拉,谁也谈不拢,总是闹分家。’”老木匠满意地收下他当徒弟。按:两个谜的谜底都是“锯’’字。
下面一个也是如此,有七个人是老乡,又都在一个县城帮工,又都是账房先生,一日,喝酒射虎行酒令。七人所出谜语分别是:
五男二女分家,打得纷乱如麻,
欲问何时了结,直到清明方罢。古人留下一座桥,一边多来一边少,
少的要比多的多,多的反比少的少。长方院子一墙隔,上下分下两群鹅,
多的不过五个整,少的一个顶五个。顺着念,会计经常用,
倒着念,主意没拿定。一只宝盒巧又巧,盒中不满百粒珠,
要是仔细算一算,千千万万没法数。远看一本书,近看一窝竹,
盘盘一下猜不中,请你再读十年书。竹做栏杆木做墙,只关“猪”来不关羊,
三个小子来捉猪,吓得猪儿乱打撞。
七人谜语出完,大家异口同声道:“咱们是不谋而合,三句话不离本行啊!”原来谜底都是算盘。
也有猜人名的,如宋代彭乘《墨客挥犀》及宋代陈正敏《遁斋闲览》都录有“四诗人作谜”诗:
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肤。
走入帐中寻不见,任他风水满江湖。
  以上四句分别是“贾岛”、“李白”、“罗隐”、“潘阆”四诗人的名字。
从前,有一个被百般虐待的媳妇,在实在活不下去的情况下投井自尽
了。临死前,她含泪在墙上写下遗诗一首:
他打我知道,背后有人挑。
心中明似镜,为的路一条。
这四句诗,既表明自己清白无辜,又是一则物谜,隐射灯笼。
上面这个太凄惨了,说个开心点的:
明朝弘治年间,有一次,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士祯聚在唐伯虎家里谈诗评画,直到天黑,各自的家人打着灯笼来接了,还兴犹未尽。四人相约用眼前之物各作一谜,互相猜射,来日相聚时再论高下。才思敏捷的文征明先占一绝:竹将军筑诚自卫,纸将军四边包围,铁将军穿城而过,木将军把住后背。当时,祝枝山正害眼病,对汤头小有兴趣,他的谜面竟是一张“药方”:淡竹枳壳制防风,一枝红花藏当中,熟地或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仗此公。
唐伯虎新近娶得秋香,心中得意难禁,忽然想起前时混迹奴仆中学到的情歌俚语:口抹烟脂一点红,随你万里到西东,竹丝皮纸纵然密,也怕旁人一口风。徐士祯因情场失意,制起谜来也不无惆怅:墙里开花墙外红,心想采花路不通,通得路来花又谢,一场欢喜一场空。
四人吟罢,相视大笑,连赞“英雄所见略同”。遂揖别乘兴而归。按谜底也都是”灯笼”。
下一首很见高明:二人乘舟,触景生情,打一谜语,谜面是一首优美
的词:在娘家,绿发婆娑,自归郎手,青少黄多。受尽了多少折磨,经历了无数风波。休提起,提起来珠泪洒江河!
这条谜语,既借一个封建社会里受尽压迫女子之口,叙述了她的不幸遭遇;也维妙维肖地对谜底(竹篙)作了形象的描绘。
下面是两首咏伞谜语诗,不是用的拆字、合字,而是蕴意于诗中:
偶因一语蒙抬举,反被多情又别离。
送得郎君归去也,倚门独自泪淋漓。
此诗中“语”谐“雨”,“情”谐“晴”。
害了相思病,身体瘦如柴。
巴得团圆时,不觉泪满腮。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数谜诗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数字计算类谜语,似趣味数学。它犹如今的一道趣算数题,文字表达则采用古典诗可咏可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生动。清人徐子云著《算法大成》,其中有这样两首数谜诗: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遭不差争。三人供食一碗饭,四人同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小小寞湖有新莲,婷婷五寸出水面。孰知狂风荷身轻,忍看素色没波涟。渔翁偶遇立春早,残卉离根二尺全。借问英才贤学子,荷深几许在当年?第二种是用一至十作为谜面,,其中多是打油诗般的诗化的民间语言,颇耐人寻味:如:一字生得奇,共唱四出诗:第一出霸王举鼎,第二出王婆骂鸡。第三出武松打虎,第四出吴汉杀妻。谜底是“捌”字。又如:大姐尖尖,二姐圆圆,三姐打伞,四姐捏拳,五姐红带紫,六姐紫带香,七姐遍身疮,八姐双对双,九姐穿红袍,十姐满身毛。谜底分别是笋、番薯、芋、蕨、苋菜、紫茄、苦瓜、豇豆、南瓜、冬瓜的诗谜:再如:自小生来十兄弟:四个上天朝玉帝,两个磨地磨过世,一个红心红过世,一个黑心黑过世,一个白心白过世,一个口水流过世。当然最出名的一首,是传司马相如去长安谋官,后拜中郎将,竟把卓文君淡忘,五年后,给卓文君一信,信中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13个数字,卓问文君阅后,心知其意,诗中缺“忆(忆)”,知司马相如欲与自己分离的那个,可惜不是诗,所以不算。谜底是星斗、门斗、熨斗、墨斗、灰斗、水斗,第三种是谜底是数字,最出名的是下面两个:相传宋代女诗人朱淑贞,在她丈夫变心后曾巧制了一首《断肠谜》: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这首词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连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下面这首词,作者是清爱新觉罗.弘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下珠帘焚香去卜卦,问苍天,侬的人儿落在谁家?恨王郎全无一点真心话,欲罢不能罢。吾把口来压!论文字交情不差。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抛得奴力尽手又乏。细思量,口与心俱是假。据说,这首词出自乾隆皇帝笔下,看似一个女子的绝情词,实际每句都含着一个数字,十句话从一写到十。第一句“下”去掉“卜”就是“一”;第二句“天”落下了“人”就是“二”字;第三句“王”“无一”是“三”;第四句繁体“罢”去掉“能”是“四”;第五句“吾”去了口是“五”;第六句即从“文”和“交”析出“六”;第七句染黑了就去掉了白色(皂:黑色), “皂”去“白”是“七”;第八句“分”割了下部是“八”;第九句“抛”去了手(扌)是“九”;第十句“思”去了“口”和“心”是“十”。从一到十共十个数字,就这样被巧妙地安排在一首情辞俱佳、通俗易懂的情诗里。另外,清代禇人获《坚瓠九集》载有一首诗谜:百万军中卷白旗,天边豪富少人知。秦王斩了余元帅,辱骂将军失马骑。吾被人言欠口信,辛苦无干夜自嗤。毛女受到腰际斩,分尸不得带刀归。一丸妙药无人点,千载终须一撇离。此诗每句隐一字,运用减损法,得出谜底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三、数谜诗
以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谜语,我们称谜诗,如果再嵌入数字,形成诗、谜、数字三者的巧妙结合,我们便可称之为数字诗谜。因此数字诗谜有三个要素:诗的形式、谜语的性质以及数字的因素。
谜语在我国起源较早,《易经•归妹•上六》的卦爻辞、相传为黄帝时的《弹歌》等已有谜语诗的萌芽。后来的《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中的隐语、廋辞也可视为诗谜的源头。汉魏时的离合诗更为数字诗谜的产生奠定基础。从现存史料来看,南朝宋鲍照,首创字谜,他将诗、数字与谜语结合起来。他有《字谜三首》,其中的两首以数字诗谜的形式出现:
  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井字谜)
  干之一九,只立无偶;坤之二六,宛然双宿。(土字谜)
  隋唐诗谜大盛,将咏物诗与诗谜结合,像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但也同鲍照的字谜诗一样,数字在诗谜中,还不是整齐或有意识的。再如唐代的冯翊子(严子休)的《桂苑丛谈•班支使解大明寺语》载:令狐绹与班支使等游大明寺,见西廊的有一首诗:“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点去冰旁,二人相连,不欠一边,三梁四柱烈火燃,添却双勾两日全。”此诗班支使解开谜底是“大明寺水天下无比”。这两首诗谜,都将数字嵌入诗句之中,但数字并不按序数的顺序来排列。自隋唐以后,数字诗谜有很大发展,形式多样,嵌入诗中的数字,有的就以序数的形式出现,如谜底分别是笋、番薯、芋、蕨、苋菜、紫茄、苦瓜、豇豆、南瓜、冬瓜的诗谜:
大姐尖尖,二姐圆圆,三姐打伞,四姐捏拳,五姐红带紫,六姐紫带香,七姐遍身疮,八姐双对双,九姐穿红袍,十姐满身毛。
这首诗谜是将数字从一按顺序排至十。还有的则是先说总数,后分叙,如:同等生来五兄弟,大家同姓不同名:大哥天上管日月,二哥凡间断米粮,三哥河边管水路,四哥房内管衣服,惟独五哥不长进,被人打得气腾腾。谜底是星斗、米斗、水斗、熨斗、糯斗。
还有:自小生来十兄弟:四个上天朝玉帝,两个磨地磨过世,一个红心红过世,一个黑心黑过世,一个白心白过世,一个口水流过世。(谜底是星斗、门斗、熨斗、墨斗、灰斗、水斗。
数谜诗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就是上面所说的谜面为包含数字的诗。其中多是打油诗般的诗化的民间语言,颇耐人寻味:
譬如:一字生得奇,共唱四出诗:第一出霸王举鼎,第二出王婆骂鸡。第三出武松打虎,第四出吴汉杀妻。谜底是“捌”字。也算是字谜诗了。
当然最出名的一首,是传司马相如去长安谋官,后拜中郎将,竟把卓文君淡忘,五年后,给卓文君一信,信中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13个数字,卓问文君阅后,心知其意,诗中缺“忆(忆)”,知司马相如欲与自己分离的那个,可惜不是诗,所以不算。
第二种则是谜面是诗词,谜底是数字,最出名的是下面两个:
相传宋代女诗人朱淑贞,在她丈夫变心后曾巧制了一首《断肠谜》: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这首词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连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下面这首词,作者是清爱新觉罗.弘历:
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珠帘焚香去卜卦,
问苍天,侬的人儿落在谁家?
恨王郎全无一点真心话,
欲罢不能罢。
吾把口来压!
论文字交情不差。
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
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
抛得奴力尽手又乏。
细思量,口与心俱是假。
据说,这首词出自乾隆皇帝笔下,看似一个女子的绝情词,实际每句都含着一个数字,十句话从一写到十。第一句“下”去掉“卜”就是“一”;第二句“天”落下了“人”就是“二”字;第三句“王”“无一”是“三”;第四句繁体“罢”去掉“能”是“四”;第五句“吾”去了口是“五”;第六句即从“文”和“交”析出“六”;第七句染黑了就去掉了白色(皂:黑色), “皂”去“白”是“七”;第八句“分”割了下部是“八”;第九句“抛”去了手(扌)是“九”;第十句“思”去了“口”和“心”是“十”。从一到十共十个数字,就这样被巧妙地安排在一首情辞俱佳、通俗易懂的情诗里。
还有一首无名氏的如下:
好元宵,兀坐灯光下;
叫声天,人在谁家?!
恨玉郎,无一点直心话;
事临头,欲罢不能罢。
从今后,吾当绝口不言他;
论交情,也不差。
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
要分开,除非刀割下。
到如今,抛得我才空力又差;
细思量,口与心儿都是假。!
谜底亦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这一首比起前面的那两首,也并不逊色,尤其是“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细思量,口与心儿都是假”,实在令人叫绝。
另外,清代禇人获《坚瓠九集》载有一首诗谜:
百万军中卷白旗,天边豪富少人知。
秦王斩了余元帅,辱骂将军失马骑。
吾被人言欠口信,辛苦无干夜自嗤。
毛女受到腰际斩,分尸不得带刀归。
一丸妙药无人点,千载终须一撇离。
此诗每句隐一字,运用减损法,得出谜底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类似的还有下面两首:
百篇斗酒多白话 
天下无人休惊怕 
秦风古意余不下 
任江山豪气去愁煞 
吾本狂狷口莫开 
飒立下随风徘徊 
皂白分明人不解 
真心意直教人难猜 
旭日东升自伤心 
华景此时化做梦里关情 
谜底还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理发行业也有一首数谜诗:
百万军中无白旗(一),
夫子无人问仲尼(二),
霸王失去擎天柱(三),
骂到将军冇马骑(四),
吾今不用多开口(五),
滚滚江河脱水衣(六),
皂子常时挂了白(七),
分瓜不用把刀持(八),
丸中失去灵丹药(九),
千里送君终一离(十)。  
人们理完发,内行的一听这首打油诗,就明白交多少钱了。
以上均为谜面是诗,而谜底为数字,且都是用析字法减损字的笔画得出谜底,还有一种更奇妙的则是诗意中暗含数字:
如清孙原湘《艳体二章》,其一:
吹箫桥畔月如环, 亚字栏干对照间。
写过乌丝三页满, 弹来雁瑟一弦闲。
清波双现金钗影, 和气全飞玉管斑。
漫说荷花共生日, 十年不减丽娟颜。
此诗句句暗藏二十四。 1.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苏扬州有“二十四桥”,传说即吴家砖桥。2.亚字栏干:用横竖木嵌成亚字(整体字)形图案的栏干.繁体“亚”字为十二划,两个“亚”字相对,为二十四划。3.乌丝:古时精美的绢纸上,有织成或画成的黑线,当作行格的叫乌丝栏,故信笺也称乌丝。每页八行,三页共二十四行。4.瑟;瑟有二十五弦,其中一弦闲着不弹,只拨弄了二十四弦。5.金钗:俗有“金钗十二行”之说,照影水中即有二十四只金钗。6.玉管:杜甫《小至》诗:“吹葭六琯动飞灰。” 琯,历家用以“候气”之物,以玉做成。《后汉书•律历志》云,候气之法,为律管,以葭莩灰实管内,“气”至则灰飞管通。律是校正乐器之器,以管之长短,分测音之高低,有阳律六,阴律六,共十二支,每支两端开口.共二十四口。又《周礼•春官》:一年有二十四节气。7.荷花共生日:俗传荷花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内观历疏》:“六月二十四日为观莲节。”8.丽娟:《洞冥记》:“丽娟,汉之宫女,武帝所幸,年十四。”十四再加十年,就是二十四。
其二:
十二栏干花四环,美人二八倚中间。
蛾眉那厌重新画,象戏刚抛一半闲。
两唐界笺书锦字? 更番排卦炙香班。
嬉游二九还初二,生过乖儿尚玉颜。
此诗句句暗藏十六。[1]“十二”句:十二加四,等于十六。[2]二八:十六岁。L3]娥眉:女子八字眉重新画,二八也是十六。[4]象戏:中国象棋,共三十二颗棋子,一半即十六。[5]界笺:即前注之乌丝栏信笺纸,一页为八行,两度则为十六行。[6]卦:八卦排列两次,也是十六。[7]二九:十八天,减掉二天,还有十六天。[8]乖儿:“乖”字和繁体“儿”字都是八划,加起来是十六划。
再如清蒋春霖《沁园春•赋二字》:
有女同居,燕燕莺莺,才兼艳兼。爱杏花开候,春风似剪;
床棋对处,妙弈疑仙。看去双文,配个人儿想见怜。
休抛撇,怕形单影只,各自萧然。鹣鹣。兰夜灯前,算过了、初更漏正添。忆洲分白鹭,水流无迹;
台荒铜雀,春锁何年?茧样同宫,鱼般比目,嘉耦宁从怨耦怨。
厮相并,莫较长论短,两小生嫌。
这首数名词,它只赋“二”字。但整首词字面上不着一个“二”字,而是将“二”字隐藏在词句的意思中。每句词无论是比喻、描写,还是用前人的诗句,都与“二”有关:如“杏花开候”、“春风似剪”都指农历二月,“算过了初更”说的是二更;“燕燕莺莺”、“鹣鹣兰夜”、“茧样同宫”、“鱼般比目”写成双成对;“洲分白鹭”、“台荒铜雀”则在所化用的原诗句中都含有“二”字。这种写法生动有趣,含而不露,耐人玩味。
再如蒋春霖的另外一首《沁园春•赋三字》:
怅望神山,天风泠然,吟湘路遥。只题缄岁久,墨痕未灭;湔裙春暮,别恨重撩。石上因缘,命中奇偶,六幅罗裙色半销。尊前恨,恨阳关叠后,酒盏长抛。无聊偶弄檀槽,拨不到、鹍弦第四条。算扬州月色,那容分占;灵和柳影,惩地生娇。擘岂双双,添仍一一,画手休夸颊上毫。相思苦,便频年蓄艾,心病谁疗?
这首词赋“三”字,全篇不见一个“三”字,但句中却无处不隐含“三”字,如三神山、泠从三点、三湘、如隔三秋、暮春三月、三生石、奇偶相加为三、六幅去半则三;再如:阳关三叠、檀槽三弦、三分明月、柳影三眠三起、颊上三毫、三年之艾、心字头上三点等等。引经据典,触处皆是。细细寻绎,别有趣味。全诗内容是写闺怨。
第三种是数字计算类谜语,似趣味数学。它犹如今的一道趣算数题,文字表达则采用古典诗可咏可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生动。清人徐子云著《算法大成》,其中有这样两首数谜诗:
其一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遭不差争。
三人供食一碗饭,四人同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如果用现在的代数方程来解答,设寺僧为X,则可以列出如下算式:x/3+x/4=364,可得出x=624,即寺里六百二十四个和尚。
其二
小小寞湖有新莲,婷婷五寸出水面。
孰知狂风荷身轻,忍看素色没波涟。
渔翁偶遇立春早,残卉离根二尺全。
借问英才贤学子,水深几许在当年?
有兴趣可以自己算算。
还有在诗词中进行计算的,暗藏数字的:
清沈起风《谐铎》载,扬州女子葛九,早年为妓,后洗心涤行,孝养父母。忽二老继逝,无力殡葬。同里程振鹭负侠气,有奇文,为之拈“九”字作《金缕曲赋九字》一阕,葛九饰以画屏,好事者争相传播,捐款者无数。几乎句句含“九”,其曲如下:
廿四桥头步,怪东风,等闲吹过,良宵十五(24一15=9>。欠好梦、十年一度(10—1=9)。数遍巫山峰六六,第三峰、留作行云路(6十6—3=9)双星照,七襄渡(2十7=9)。
三三径里三生谱(3十3十3=9)。倚花前、阑干六曲,三弦低诉(6十3=9)。弹到六幺花十八,一半魂销色舞(18÷2=9)。添一缕、谢娘眉抚(10分眉抚一1=9,眉,同媚)。卅六鸳鸯周四角(36÷4=9),更二分明月五更鼓。且莫把、四愁赋(2十3十4=9)。
民间还有《避九歌》的传说,也是如此:
传说钱九公的孙女钱六姐,非常懂事,从来不在爷爷跟前提“九”字。一天,张老九、李老九趁钱九公不在家时,找到六姐,让她给爷爷留下话:
张老九,李老九,相约明天九月九;
炒上九盘青韭菜,九公去喝九盅酒。
然后,他们偷偷躲起来听。不久,九公回来,六姐便跟他说:
姓张姓李二七公,(二七为九)
相约重阳喜相逢。(重阳即九月九)
扁葱炒上三六盘,(称韭菜为扁葱,三六为九)
邀爷去喝四五盅。(四五为九)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巧媳妇传话》说的是某村有个姓王名九的老头儿,脾气怪,忌讳多,尤其不准别人在他面前说他的名字“九”和九的同音字。多亏老人有个聪明伶俐的儿媳妇,会传话,从没在老头儿面前犯过忌讳。
王九有九个老朋友,决意要给王九搞个恶作剧,非冲冲他的忌讳不可,同时要亲耳听听其儿媳妇如何传这些忌讳的话。一天,他们趁王九外出,一齐来到王九家,让其儿媳转告王九:
明天就是九月九,九个老叟来会友,
带烟带肉带生韭,相聚这里喝盅酒。
来人说完即离去,然后到附近躲起来,专等王九回来时听其儿媳妇如何传这些忌讳之语。
王九回来了,儿媳准确地把来人的留话传报了,这九个老汉也亲耳偷听到了,没有一个不对其儿媳的传话本领所折服的。原来,王九的儿媳是这么说的:
叫声爹爹仔细听,有四对加一老公公,
要带肉带烟带扁葱,趁着明天重阳节,
齐来我家会父翁,欢欢喜喜喝几盅。
诗或作
八位叔叔加一翁,手里拿把扁叶葱。
请您重阳去赴宴,准备敬你三三盅。
下面这两个也是: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天与丈夫赵明诚正在家中研究古籍。这时来了一位女友,要借一件用具,她说:“我借一朵花,要能闭来又能发,不知花叶在何方,却见花根手中拿。”李清照随口答道:“我去拿座亭,没安窗和门;水在亭上流,人在亭下行。”说罢进里屋去拿出了女友要借的雨伞。
有一天,“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扬州街头卖画,遇上大雨,就到临近的一位朋友家避雨。饭后,雨还是下个不停。朋友笑道:“我作一谜,你如能猜到,便把它送给你。”说罢吟道:“全身皮包骨,终生精神抖擞,乐与游子作伴,敢同苍天打斗。”郑板桥笑道:“我现在正需要这把伞啊!”
可见谜语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谜底也总是人们身边的事物。比如下面两个故事。
传说,蒲松龄得罪了王大官人,王大官人的独眼管家便出鬼主意借请客为名来羞辱他。
这一次,王大官人把蒲松龄让到了上座。独眼管家斟酒,先从上座开始,可偏偏把蒲松龄闪下,还把壶嘴儿朝着他。在以前这是最忌讳的。王大官人好象没看见一样,端起酒杯来说:“蒲先生,喝呀!”酒杯里没有酒怎么喝呢?蒲松龄却笑着说:“大家先别喝酒,我先说个笑话助助兴吧。临来时,家里的正缝衣裳。现以针为题作首诗。”说完念道:
一头尖尖一头扁,扁头只有一个眼。
独眼只把衣衫认,听凭主人来使唤。
“你们说这事可笑不可笑?”
这一问,大家不禁一齐朝独眼管家望去,忍不住都笑了起来。王大官人只得把独眼管家打发走了。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揭尽见精华(黄斗浸水)。一轮磨上流琼液(磨斗),百沸汤中流雪花(煮浆)。瓦缸浸来蟾有影(凝聚”),金刀剖破玉无暇(划成成品)。个中滋味谁知道,名在僧家与道家。”这是明代苏平的一首豆腐诗谜,概括了制作豆腐的全过程。
药名不仅嵌入诗中,构成药名诗,而且还派生出药名诗谜、药名楹联与药名酒令。以药名为谜底的隐语诗最多。
用药名做隐语,早在春秋时就已出现,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还无社与司马卯言,号申叔展。叔展曰:‘麦麴乎?’曰:‘无。’‘有山鞠穷乎?’曰:‘无。’”麦麴、山鞠穷均为药名,而且都是御寒的药物。叔展用御寒药名打探对方有无御寒衣物,但这不是药名诗。战国时的屈原,他的《橘颂》,是最早的咏物诗。古代咏物诗,诗面多不直接露出所咏之物,所以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因此橘(陈皮)可入药,《橘颂》也可说是最早的药名诗谜。
汉代已有隐语人名诗,传说,一次曹操想考考医术高明的华佗文才如何,写了一首诗送给华佗,每句隐一药名。诗曰:“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珠,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医生接骨,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华佗阅后,知道曹操是在出谜,就写出了诗意中的十六味中药名:穿心莲、杭菊、漫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继新、厚朴、白术、没药。“曹操见了,赞道:”华佗果真名不虚传啊!”
这类药名诗谜,不可能出现在汉末,是后人伪托。魏晋南北朝时,已有字谜诗、药名诗。由于早期的药名谜语诗同咏物诗混在一起,南北朝时咏植物的诗如咏花、咏树也就会一部分咏药物的诗应时而生。像南朝梁简文帝的《咏栀子花诗》:
素华偏可意,的的半临池。
疑为霜里里叶,复类雪封枝。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北齐谢睡的《咏兔丝》:
轻丝既难理,细缕竟无织。
烂漫已万条,连绵复一色。
安根不可知,萦心终不测。
所贵能卷舒,伊用蓬生值。
  同简文帝萧纲的《咏栀子花诗》比较起来,后者的《咏兔丝》更接近谜语诗了。咏药名的诗在唐代较多。像韦应物的一首咏物诗:“曾为老茯神,本是汉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我们看诗题《咏琥珀》,才知所说的是琥珀,这可视为药名诗谜。此外刘禹锡有咏枸杞子的诗。
  唐以后,文人也有不少喜咏药物,如苏轼就写过咏人参、地黄、枸杞、黄精、鹿茸的咏物诗。还有的诗人咏百合、薏苡等。如宋梅尧臣的《薏苡》:
叶如华黍实如珠,移种官庭特葱旧。
但蠲病渴付相如,悟恤谤言归马援。
  元人陆厚《咏芡实》:
绿叶深藏鹊首尖,紫苞微破猬毛纤。
旋烹金鼎供银碗,嚼出明珠齿颊甜。
  宋以后诗谜还以词的形式出现,如无名氏的《忆江南》:
才相聚,又作玉关游。纵、使绿杨千万缕,也难系住君归舟,转眼雪盈头。”
这首词每句含一个药名,谜底是合欢、远志、垂丝柳、王不留行、何首乌。
明代诗人的咏物散曲,也具有诗谜性质。如马步瀛有隐曲牌二首,隐《诗品》、古乐府各一首:
曾记听箫廿四桥(忆江南),寒蟾桂影二分娇(秋夜月)。良宵一叶扁舟泛(夜行船),远岸声来晚欲潮(江儿水)。
钓船谈笑复闻歌(渔家乐),数点疏星在水波(渔家灯)。稚子敲针拟学钓(渔父家风 ),王侯不换一烟蓑(渔家傲)。
杖藜徐步小桥西(幽行为迟),夹岸垂杨转绕堤(柳阴路曲)。数叶钓船烟水外(隐溪渔舟),桃园再访路全迷(如不可知)。
金陵赋别(燕歌行)
萧萧落叶满征驹(秋胡行),三叠阳关夕照行(西洲曲)。聊把数杯休告醉(饮酒),好劳严冷此番经(苦寒行 )。
再如下面的两首咏丹桂、栀子花的小令:
元卢挚《双调蟾宫曲咏丹桂》:说秋英、媚嫵嫦娥。共金粟如来,示显维摩。月下幽丛,淮南胜韵,招隐谁呵?管因为清香太多,这些时学我婆娑。纵览岩阿,抚节高歌,时到无何。
明杜子华《南商调黄莺儿咏栀子花》:最喜雪封枝,玉京来香更奇。花分六出为琼树,梅雨沁肌,轻黄点脐。久从毗舍园中住,粉淋漓,问伊开处,迎茉莉送荼蘼。
  这两首曲子,咏的是丹桂、栀子,不看题面,读者只得去猜测。除这类咏药名的诗外,明代李时珍有两首药名诗,是以正式的谜语诗的形式出现的,如:
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
始因风絮逐东风,冷梗青青飘水面。
神仙一味去沉疴,采时须在七月半。
选甚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汗。
此诗见于《本草纲目》,是咏浮萍,并说:“此药晒干,捣成细粉,和蜜糖一起炼成弹子大小弹丸,可治多种疾病。”他的另一首是:
一株空心树,独生东篱边。
病人膏肓久,九死一生还。
  这首诗共说五种药名,它们是浮萍、木通、黄花、没药、独活。
  清代至近现代,有不少人创作药名诗谜,如:“一幅花笺决不欺,相烦寄与我亲儿。休图自己营生计,须念高堂白发稀。”(见清•钱德苍:《解人颐广集》)此诗每句含一个中药名,它们是信实、附子、独活、知母。再如:“露滋时滴岩中乳,雨过长流涧底泉。”(见清•佚名:《支颐集》)这两句诗含两个中药名:石膏、泽泻。今人林祖炳医师的《思念台胞药名谜语》是很出色的一首药名诗谜,诗云:
  岁岁中秋夜,清辉洒满天。一湾遥阻隔,两岸本相连。
  游子恋乡井,高堂闾里牵。何时回故土,畅饮团圆筵。
诗的谜底为桂心、千里光、川断、一条根、熟地、相思子、当归、合欢。特别是一些无名氏,创作了不少药名诗谜。
传说从前,有一个女子的丈夫离家三年不归。三载春秋,恶风扑门,冷雨敲窗。已到融融天气了,才想到窗纸早该裱糊了,可怜这痴情的妇女,巴心巴肠地悬望着京城里的丈夫,算计着他离家的时节,做着团圆的美梦。等啊,盼啊,盼来的却是一纸无言的嫌弃!
四月将近五月初,刮破窗纸重裱糊,
丈夫进京整三年,捎封信儿半字无。
这首诗谜面上写的一个怨妇,实际上隐射四位中药名:半夏、防风、当归、白芷。
其余如“菖蒲”的诗谜是:“一位姑娘本姓仓,一住住在河边上。若要姑娘来进房,要等五月初头上。”“浮萍”的诗谜是:“有根不带沙,有叶不开花。有风随风去,无风停在家。”这类诗谜很多,多是民间无名氏的创作。
除此还有专门的咏谜之诗,如下两首:
黄模,字相圃,清乾隆时人,曾做《灯谜诗》:
高揭元霄谜,猜灯入静坊。迷藏如捉影,漏泄岂偷光。
类把行人戏,偏夸夹路香。哑辞难打破,欲觅定齐商。
顾震涛,字默菴,清道光时人,也曾做《打灯谜诗》:
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
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
历代文人也有不少这样的隐语诗,谜面是诗,隐藏谜底。初读,我们会以为它们是在写景抒情.其实它们是一首首谜语诗,下面列举几首:
明代王恭的《春雁》: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又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五代孟贯的《归雁》:
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
汀洲齐奋翼,霄汉共成行。
雪尽翻风暖,寒收度月凉。
直应到秋日,依旧返潇湘。
这两首诗,都写的大雁,却隐含其中,全篇不见一个雁字。
唐白居易《问鹤》:
乌鸢争食雀争窠,独立池边风雪多;
尽日踏冰翘一足,不鸣不动意如何?
唐斐夷直《鹦鹉》:
劝尔莫移禽鸟性,翠毛红嘴任天真。
故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
宋梅尧臣《黄莺》
内家初上翠微宫,树里窥人在半空。
笑语渐高无约束,侍臣偷望向云中。  
清沈绍姬《杜鹃》:
年年啼遍欲残春,午夜枝头血满唇。
不尽羁魂悲蜀道,何来处士感天津。 谜底:
这些诗都诗都是如此,其实在历代很多诗都是隐语,把要表达和要描述的东西隐藏在诗句中。其中绝妙之辞,精彩绝伦,如千古传诵的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欲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是历代文人的自觉追求,作品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0:52 , Processed in 0.0648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