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1|回复: 2

一青三期楹联升级班第十二讲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5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青三期楹联升级班第12讲讲义:
  主讲:无情剑客

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讲诗钟。
  我在课下经常听到有些同学抱怨诗钟有些难,而且颇有不知从何入手的尴尬。今天课前就占用几分钟的时间略说一下我对诗钟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对联是一种以简短对仗句式写出个人所感所思的文体。如果说传情达意是对联的写作目的,那么采用对仗句式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诗钟就是以提高这个手段为目的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对联的声律对仗使用的是有节奏的马蹄韵。句内平仄相间,上下句间平仄相对。七言律诗的声律与此一致。诗钟从句式到词性和平仄的对仗,也完全与七言律诗的对仗句的规则相同。因为诗钟,原本就是古代私塾里让学生练写七言对仗句的有效训练方法。那么我们认为的难度大多是在那里呢?第一无非是要扣题,可是写作有不扣题的吗?就算你写散文也有个形散神不散的规定!从这一点儿而言其实和普通对联没有什么区别。第二是对仗的严整,以前我们因为有宽对的存在,所以在对仗方面只要说得过去就可以了。但是诗钟在这方面的要求格外的严格。就这一点而言难度的确是存在的。对仗上的过于求工整,客观上自然使人在写作中偏重于格律,以至在文义的发挥方面感到受拘束,放不开。诗钟本身也囿于这点儿,几乎没有什么脍炙人口的作品可以传世。可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对于现代的写格律诗和作对联的人来说,我们自幼所受的语文教育,一直缺少对偶这方面的练习,用诗钟补这节课却是个很好的办法。
  总而言之,诗钟是一种练习方法,也是一种文字游戏。它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文学的主流。所以大家尽可以怀着游戏的态度去看待诗钟。它只是锻炼我们文字驾驭能力的一种有效工具。当然话说回来了。态度上可以藐视它,但是在实际练习里还是要认真对待。其实诗钟的难度并不在于它的对仗和切题。它的难度在于时间上。严格意义的诗钟都是现场出题,现场交卷,也就是“现拈”。现在我们练习的诗钟只能称之为“宿构”而已。
  上次课后还有人问到了关于诗钟的格律问题。这里我们再说一下。
  所谓的一三五不论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如果可以避免孤平,三平尾,三仄尾,一三五不论是成立的。如果和上面的要求冲突则不可变。其实我们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到以后就会发现,诗钟的格律也只剩下上节课我们讲过的那几种格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平仄仄
  C:(平)平平仄平平仄
  D:(仄)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律句中的第一字,的确是可以不论的。因为其位置在最前,对整句的声调节奏影响不大,故不管正格应是平是仄,都可任意改变。诗钟当然亦如此,可以是出句拗,可以是对句拗。但是只能算是拗句。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变为“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为“平仄平平平仄仄”。
  拗句一般是不得已而用之,我们并不提倡。所以还是要求严格按照格律来做作业的。
  上节课我们留的作业是合咏和分咏。合咏相对应该算简单一些。今天我们就具体再讲一下分咏。
  分咏诗钟的写作手法很多,常见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写法:
  一、直述法
  《西湖•菊》分咏 作者吴味雪
  大梦山前流水碧;
  重阳节后落英黄。
  此钟用白描笔法抓住题中事物的地域、节令特征写成。大梦山是福州西湖旁的山,此作像是即景即时写出的诗联,对仗工整而自然。
  二、推述法
  《风筝•井》分咏 作者:秦云
  吹嘘便得三霄路;
  坐守徒窥一角天。
  此钟按情理推述出题中事物,并另含寓意。上联是白描写法,“吹嘘”和“三霄”都语意双关;下联化用了“坐井观天”的成语。“吹虚”对“坐守”,“三霄”对“一角”都是宽对,却鲜明地写出人们的行为不同,命运迥异,是精美的宽对。
  三、用比喻切题法
  《船•胎衣》分咏 作者:纪慧庵
  帆如秋叶来天上;
  人似春蚕卧茧中。
  此钟先是“借喻”,以“帆”代船,以“人”代胎儿,然后全句用明喻。“帆”和“人”是此比喻句的主体,“如”和“似”是比喻词。“秋叶”和“春蚕”是用来比喻“帆”和“人”的,是比喻的“喻体”。“来天上”和“卧茧中”是进一步修饰、说明“喻体”的。此作的灵气在于以“秋叶”对“春蚕”。以“秋叶”比喻船,把上联写得很生动,意境高远。以“春蚕”喻人,把本来很难写的“胎衣”很文雅地表现出来。诗钟作品用比喻,多半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
  四、化用典故、名句法
  在诗文写作中用典应该说是一种比喻修辞的方法。在分咏体写作中使用知名的典故、名句、成语、熟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使用名句、成语、熟语有时是起修辞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借用其中字词以便靠近题目写作。
  《项羽•二乔》分咏 作者:陈莪
  铜雀台中芳迹渺;
  乌江岸畔霸图空。
  化用两个人们熟悉的典故写成。“乌江”是两个字的专有名词,加上一个“岸”字用来对“铜雀台”。“芳迹”与“霸图”相对,做到虚实相当。关键在于选用“迹”、“图”二字。
  《无酒•石崇》分咏,作者:张伯驹
  纵使有花兼有月;
  只能谋富不谋身。
  集李商隐和吕岩的诗句,上联的切题,引而不发,让读者自己认同。下联完全切合石崇的身世。集句是凑合前人的诗句,往往是两联之间关联不够。此作上下联句式一致,相对的词和字,结构和词性相同,两句的句意也都有表示某种不完美的感觉,也算有相近之处。
  《云•雨》分咏 作者:吴爝光
  无心出岫成苍狗;
  有意随风润绿苗。
  咏作《云•雨》,很多作者化用陶渊明的“云出岫而无心”和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此作写得最洗练。以“出岫”与“随风”相对,加上前后的衬托,不但咏出主题并且如表心志。
  《台灯•猪》分咏 作者:冯再兴
  插葱自古强装象;
  伏案如今胜聚萤。
  此作是引歇后语和典故写成的。“猪鼻子插葱——装象”是讽剌好装模作势的人。下联用了古人囊萤读书的故事。
  以此作为例,可以看到在诗钟写作中用典有两种情况。一种与一般诗文的用典相同,所起的是比喻修辞的作用。如以囊萤夜读比喻在台灯下伏案读书。另一种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引“猪鼻子插葱”的歇后语,只是为了切合题目中的“猪”字。这是一种独特的用典方法,常见于诗钟和谜语的写作。
  分咏诗钟,是要求用七言诗来表述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并遵循对仗法则,组成一对诗联。很显然,作分咏诗钟,要比写一般的律联更为困难。这样也要求我们尽量在分咏诗钟的写作中准确的把握事物的特征。另外分咏格和合咏格是不容许犯题的。这里特别再指出一下!
  今天就讲到这里。现在下课!谢谢大家,再见!作业:
[分咏]龙/落叶
举例:
万里江湖供变化==
一秋风雨入苍茫
发表于 2012-10-2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2-1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湄班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 23:03 , Processed in 0.0581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