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75|回复: 1

【美文欣赏】千古唐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古唐诗
    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长江、黄河,灌溉着中华民族广阔无垠的文化沃土,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一个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想跳入他们的磁场,却无从下手;或是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来了,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生机勃勃,这是一批短命的诗人,王勃才活到27岁,卢照邻因长期瘫痪投水自尽,骆宾王被杀,他们虽时运不济、生活艰辛,但却立志扫荡诗坛上的积秽,剿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诗坛上塑造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的关系,叫诗歌具有激情与生气,能量虽有限,却先声夺人,相互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骋,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你看王勃放声一唱,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黄昏时江边这一幅秋天的美景,大气开阔,令人神气飞扬,《腾王阁序》虽不算诗,却是一篇诗味醇厚的散文,其审美效应不会改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胸襟,这气度,在交通不便的时代,在“望断天涯路”,“长亭连短亭”的时代,只有天下太平,给人以安全感,只有时代开放、清宁,只有人充满自信,不会有任何外力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地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无限的时间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蓦然而来,又戛然而止,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写景,更没有借景抒情,它明白如话,用普通话来念,甚至连韵都不押,这是诗吗?不像,它只像一声声的感叹,只像一声宣泄愤懑的长啸,像隐隐约约都使大地颤动的春雷在呼唤着万物苏醒,诗人犹如巨人一样站在幽州台上,举目四望,涌来的是无古无今的孤独,没人理会,更没人理解,只有多么悲壮的歌声,这一声不仅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至今仍在中华大地上回响,产生强烈的审美冲击波。
    于是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龄来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滚滚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当重横行,天子非常辞颜色。”。岑参来了,这个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保卫祖国的战斗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中的艰苦与残酷,都是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弹奏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动情千古的气势唱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时才能找到的感觉,他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云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奥妙,他是断水水更流的利剑,必须奔向大海去劈开海上狂涛,他几乎游遍了黄河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完美,沉浸于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丝毫卑曲的人格,把盛唐诗歌推到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酿成“安史之乱”一场持续八年的战争,把盛唐气象扫得七零八落,于是颜色憔悴的杜甫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到安史之乱时已44岁,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息,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诗人的悲哀,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备受后人欣赏。可又谁知道,那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眼中的泪心中的血。诗也许真的是诗穷而后工吧,时代冷酷目光选中了杜甫,让他受尽了种种磨难,用枯瘦的手蘸起人民像墨汁一样浓厚的悲哀来记录盛唐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走向没落。
    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振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绝险怪的诗派,他的诗气魄宏大,想象丰富,像惊风掠地,闪电腾空,有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他追求新颖、奇特,甚至不怕流于怪诞,在谴词造句、立意布局上都极力要从前人的圈子里跳出来,以期产生一种不容抗拒的震撼力,使人耳目一新,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而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仍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近平易,与韩愈的奇绝险怪双峰并峙,使唐朝呈现出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繁荣中跌进了晚唐的衰败,于是李商隐来了,“锦瑟无端五十年,一弦一柱思华年。” 最能代表他的风格,最令后人击节叹赏的就是他的那些无题诗和那些七律,世人都说不清他是在感悟爱情还是在悲叹命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难以捉摸,叫人怎么读也不敢说完全读懂了。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向哪里去,他的歌声是伤感的、低沉的,望着逐渐暗淡的黄昏,一呜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是哀叹自己的不得意,以自己的不得意来反映唐王朝的没落。
    唐王朝这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辉煌最终也黯然熄灭了,唐诗以寒蝉凄切一样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韦庄站在南京的古城墙上,唱着“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哀悼六朝沦落,还是为唐朝送终?他为唐诗留下了最后的叹息。今天的人们站在长安城遗址上读这首诗时,又作何感想呢?长安城毁灭了,大明宫遗址留下残剩的墙基,大雁塔也急待修补,沉香亭也已经面目全非,再也换不回昔日的繁华,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
    只有诗,能经得起时间风雨的侵蚀,保持永不褪色的生机,从这里辐射出来的唐诗,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而且万古长青,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发表于 2012-6-1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挺有文采的。依稀记得是大型电视系列片《唐之韵》的解说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7:11 , Processed in 0.0531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