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然而,福祸相连的转折之处,是谁伸出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 秦家店子,原本是一个小镇。因靠海较近,这些年来发展迅猛,成为一所大的市镇,交通也比较发达,经济很是繁荣。镇上有一家私人医院,更是远近闻名。这家医院专治骨伤,名为“秦家骨伤科医院”。医院真正的创始人,是秦家的老太太。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华大地暗无天日。国共交锋、外族入侵、土匪多如牛毛,将黎民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谁也不敢保证能看到明天的日出。 小镇的西北部,有一秦姓人家。丈夫与人结伙外出贩鱼为生,妻子在家照看两个儿子,一个八岁,一个十二,家中很是贫寒。 一天夜里,娘仨被激烈的枪声惊醒,吓得抱作一团。当时的人们都知道,这是土匪在火并。枪声渐渐稀疏,最后沉寂下来。当这娘仨刚想再睡的时候,院子里传来“扑腾”一声闷响。刚刚平静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残缺的院墙不到米半高,根本挡不住人。再说,院墙再高也没用 。娘仨屏住呼吸,压住心跳,竖起耳朵静听院子里的动静。因为窗子用木条钉起的木板挡着,向外什么也看不见。 外面悄无声息。悬着的心刚刚放下,就听见了轻轻的敲门声。娘仨的心又慌做一团,门是绝对不敢开的。三个人就这样浑身发抖地坐在炕上,大气不敢出一声。 可是,敲门声却停了。 天,渐渐亮了。挡窗子的木板缝隙里透进微微的晨曦。娘仨轻轻下炕,蹑手蹑脚走到屋门前,慢慢拉开门闩,将门打开一道小缝向外窥望。这一看,吓了他们一跳,屋门外半躺着一个黑衣人,浑身是血,手里握着盒子炮(驳壳枪),一动不动,像是死了一样。 怎么办?秦家媳妇心地善良,首先想到的是救人。娘仨费力地将黑衣人拖进屋里,抬到炕上,端来一碗水,给黑衣人喂了几口。黑衣人醒了,看到秦家媳妇,费力地说,谢谢大嫂的救命之恩,麻烦你们将院子里外的血用土盖住,别让人看见。 秦家媳妇吩咐两个孩子去做。自己赶快烧水做饭,吃了点东西,黑衣人有点力气了。 原来,这黑衣人就是土匪。他本来藏在树上,被对方一枪击中肩膀掉了下来,摔断了小腿,没法追赶同伙了,就爬进了这个院子。 黑衣人不敢在镇上露面。可是,骨折和枪伤如何治疗?再说,也没钱。秦家媳妇说出了自己的为难之处。这年轻的土匪却说,大嫂,别担心。我开个药方,你到镇上抓点药,我自己会治。秦家媳妇拿着土匪开的方子和给的一块大洋到镇上抓药。 药买回来后,土匪一边教着、一边让秦家媳妇帮自己将小腿骨折处复位,然后用木板夹住捆绑了起来。随后处理了枪伤,好在子弹对穿了,没留在体内。不到两个月,土匪竟然能下地走路了。这两个月,土匪教秦家媳妇如何正骨、接骨,不同的部位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法。临走前,又将药方留下,作为救命之恩的报答。秦家媳妇的善念,竟让她成为了一个技术高明,但没临床经验的接骨女郎中。特别是那接骨的秘方,更是千金难买。 转眼到了一九四九年,经历了战火的人们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这段时间,秦家媳妇治了不少骨折病人,配以秘方,疗效显著,在这十里八乡渐渐有了名气。自然,患者也会给予相应的治疗费用和酬谢。日子渐渐殷实了起来,丈夫也不再做小买卖,儿子年龄渐长,相继结婚成家。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上世纪六十年代,家境富裕是一大罪过。首先,公社卫生院要求年已六十多岁的秦家媳妇献出秘方。可老太太死活不肯。为此,造反派们对他全家进行批斗。老两口、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两个孙子、一个孙女统统被划为“四类分子”。最后,竟然将“破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帽子扣到了老太太的头上,并对其进行劳动改造,加入到每天早晚在镇上扫大街的行列。 应该佩服老太太的坚韧、豁达和开阔的胸襟。这灭顶之灾不但没有摧垮老太太,反而使其更加硬朗、更能看开一切。她利用一切时间倾囊教授自己的儿媳接骨技术。但有一条原则:传儿媳不传女儿。(标准中国传统) 文革结束了,改革开放开始。八十高龄的老太太具有战略眼观,让两个重孙都娶了赤脚医生做媳妇,自然她们都有行医资格。她们从老婆婆、少婆婆那里完全继承了骨伤科的治疗经验和方法,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老太太早已去世了。但她的孙媳、重孙媳完成了她未竟的事业,开起了秦氏自己的医院,为广大骨伤患者解除病痛。现在医院规模越来越大,有了自己的X光室、CT室。但他们遵循一个宗旨,自己无法治疗的病人坚决不接,收费低于公立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