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7|回复: 3

对现代诗的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8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幽兰清香 于 2012-3-8 21:59 编辑

第二讲:第二讲:对现代诗的理解
                        (白玉蒙尘编写)


新诗是与我国古代旧体诗、格律诗相对应的一种以白话文来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它不要求平仄格律和押韵,各句子也没有字数的限制。新诗在很多时候都被称为现代诗,现代诗的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因为纪弦创立“现代诗社”而得名。按照习惯,在此我们也称新诗为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上一讲,我们讲了什么是新诗,新诗的特点,新诗的历程,新诗的流派,这一讲我们主要认识一下新诗也就是现代诗的产生、发展和意义;现代诗存在的一些问题;现代诗的界定标准;现代诗的价值判断;其中现代诗的界定标准是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诗的产生、发展和意义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我们也算得上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在人类诗歌史上也能称得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发展的,诗歌也是发展的。但诗的发展到了近代已举步维艰,无法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曾呼吁“诗界革命”。1915年 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反对封建专制,宣传进步思想,推崇民主和科学,并因此掀起了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在这次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新诗代替旧诗。胡适、郭沫若、徐志摩、鲁迅、朱自清、冰心等著名文人都积极参与到新诗的创作之中,特别是徐志摩,其新诗影响深远。继徐之后,席慕蓉、汪国真、洛湃的诗集,也都曾以10万册为单位之销量席卷全国。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现代社会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现代诗的创作、交流之中,我们网海诗社就是如此。 现代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虽然还未达到旧体诗词的高度,但是,在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启蒙了一代年青人的民主思想。在文革时期及文革之后的一段时间中,现代诗也曾起到过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诗歌的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现代诗在发展过程中的确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当前现代诗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代诗的流派众多,各流派也都有其上乘的作品,理论界很难为现代诗确立一套统一的衡量标准。再加上现代诗的形式完全自由,毫无约束,也毫无门坎可言,任何文化层次的人只要随便写上几句再分分行,就都可以挂上现代诗的名字,因此,现代诗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混乱的局面,几乎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主要原因是主流创作存在问题,流下了大量的不受读者欢迎的所谓诗作。
     实际上,中国不是没有现代诗人,而是如今现代诗人的作品根本就没有什么读者。
    上世纪7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因为从当年的价值标准来看,这些诗带有反社会性,刻意朦胧是为了保全作者自己。朦胧诗一度流行,影响了很多写诗的人。自此以后,很多诗人盲目模仿这种朦胧的外在形式,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还以为唯有如此,方能彰显自己的高深水平。如今朦胧诗的发展,几乎达到了晦涩的地步。病句、生造词在诗中随处可见,此类晦涩诗作的大量出现,自然损害了现代诗的形象,让读者不知所云。关于在诗歌创作中的病句,生造词,晦涩难懂等问题,在以后的讲义中我还要逐一讲到。
     模仿译体诗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中也非常多见。这些诗作,读者也很难接受。现代诗的诞生,其本身就是源自对国外诗歌的移植,而不是对祖国优秀诗歌的继承。其实,国外众多诗歌流派的作品,在我国《诗经》、《楚辞》中都可以找到相应实例或表现手法,但是,国外优秀诗歌一经翻译就走形变样了。任何语种之诗歌的艺术效果,都是构筑在其特定的文化根基之上的。翻译只能译出其大意,无法译出其艺术高度和音韵节奏之美。对这一点,我们反过来看就更好理解。不管是我国的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只要译成外文就都一样了,外国读者根本无法辨别哪一首作品译自中国古代的诗或词?哪一首作品译自中国现代诗?而我们本国读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诗的差别是一目了然的,其艺术效果和风格也差别好大。流传甚广且通俗易懂的李白的《静夜思》在译成英文以后,不管你看哪一个译本,都无法体会出原诗的意境,众多的英文版本给我的感觉都是散文,根本就不是什么诗了。但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现代很多诗人还在盲目地模仿译体诗的写法,其实,他们所学习的并非外国某著名诗人的创作手法,而只是在认真地向翻译人员学习写诗。
     更为有甚的是,近些年来,一些品格不高的人为追求个人扬名而不择手段,有大量以屎尿为题材的垃圾体诗歌,有大量写作淫秽内容之下半身诗歌,有大量写作歌功颂德之歌颂体诗歌,等等。这些作品往往引起读者的反感,严重损害了诗歌的形象。
     在一段时间里,一种毫无诗意的梨花体作品在诗界泛滥,其实,这也是对现代诗的一种讽刺。还有一种羊羔体作品获了大奖,这不能不说是诗界的遗憾。
     现代诗的发展,让人越来越糊涂,到底什么是现代诗?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三,现代诗的界定标准

     现代诗发展到今天,并没有什么权威的标准。硬要为它加个什么标准,可能也不合适。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凡是以白话文撰写的分行断句的作品,就都是现代诗。如果是这样,只要认识几个字的人就都会写现代诗了。
     根据个人理解,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参照各种资料,归纳起来,现代诗的成立应至少同时具备以下七个条件:


    (一)现代诗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相内容,并且前后连贯


     什么是诗的思相内容?诗的思相内容是指一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一定水平的人在认真阅读之后都可以得出的比较一致的中心意思。如果没有思想内容,那就是文字的胡乱堆砌。所谓一定水平的人并不是指哪一个学历层次以上的人,而是指理解能力正常并且阅读本诗不存在文字障碍的人。
     任何文学作品都应该有一定的思相内容,诗也并不例外。诗中没有思相内容,就会空洞无物;诗中思想内容不一,前后不连贯,就会让人不知所云,怎么看也不会有什么感觉,不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有一些发在报刊或网络上的诗作,让人看后简直是一头雾水。甚至有的作者本人也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只是想到某些句子就写出来了。实际上这不是诗,这是一种种忽悠人的文字排列,实在没有什么阅读和赏评的价值,当然,它也有一个作用,就是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二)现代诗应该具有一定的诗意      什么是诗意?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谓诗意,它是指诗的意境和美感,是诗歌作品中所营造出来的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诗意并非神秘莫测,它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对同一首诗而言,人们通过仔细品读和体会,都可以从潜意识中浮现出相同的内心感受。诗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特点,不在于它分行断句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它的内在诗意。没有诗意的文字作品都不能叫做诗。例如,“上帝啊/女王怀孕了/谁干的”,这是一篇大家都熟悉的并且荣获了金奖的短篇小说的全部内容。尽管我把它分行断句了,但相信没有人把这当作是一首诗,因为它有情节而没有诗意。所以说,诗意是一个诗歌作品之所以叫做诗的前提。
     下面,从诗的意境和诗的美感两个方面,对诗意略作探讨。
   
1、从诗的意境来说,一首诗通常只营造一个意境,而表达一个意境则需要多个意象的介入。引发诗意,应有合适的意象,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意象来表达出诗的意境。
     如,下面的这首《没有月亮的夜晚》:
     “没有月亮的夜晚/ 看不见思念/ 是那一缕秋风/ 远远地吹来/ 当年的只语片言     多少年了/ 曾经的往事如缕如烟/ 幻化成一对/ 河边追梦的少年     今夜,我们依旧/ 隔水隔山/ 隔不断的,还是/ 这份思念     落叶飘零/ 我在定定地看/ 不知哪一片/ 是我们风干的诺言?”  
     我们知道“明月千里寄相思”,也懂得“有情人千里共婵娟”,但是,没有月亮是不是就没有思念呢?当然不是。这首诗就展现了一幅有情人在无月秋夜之下苦苦思念的画面,画中有山有水,有秋风落叶,还有童年的幻影和甜言蜜语。这就是这首诗的意境。而这意境是通过“秋风”、“落叶”、“山”、“水”、“河边少年”等意象,而营造出来的。
   
2、从诗的美感来说,诗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结合体。
     就形式美来说,诗的美感体现在诗的语言美和节奏美两个方面。
     语言美要求一首诗作的用语应当规范,简洁凝练,符合汉语语法,无语病、错别字、生造词和晦涩、别扭的表达,并且尽量不用生僻词。可以合适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但不能刻意追求,要以一般读者能理解、能读懂为限。
     节奏美要求一首诗作的文字排列和结构安排能有一定的音乐节奏感。节奏感有利于读者阅读、理解和欣赏诗作,好的节奏感就像诗中存在一种无声的旋律一样。从作曲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曲家看后的第一感觉是比较好配旋律,与多数乐曲的曲式结构比较一致;从一般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读起来比较舒服、顺畅,声音中会有长短起伏的变化,平仄相间,抑扬自如,比较活跃。读者在颂读过程中,不会产生呆板的感觉,也不会有累的感觉。
     就内容美来说,诗的美感体现在诗的意境美和含蓄美两个方面。
     意境美就是一首好的诗作所表达出来的意境要优美。让人阅后,如同欣赏了一幅画,在潜意识中能产生一种画面的美感,甚至联想翩翩。
     含蓄美则是要求诗作应当多用意象的手法,迂回曲折地表达思想,不能直来直去,让人阅后能回味无穷,留下想象的余地,如同雾中观山,但拨开云雾之后,依旧山还是山。


    (三)现代诗应该写得比较好懂

     尽管难懂的诗作中也有写得好的作品,但好懂是诗作流传的重要条件之一。音乐界也是一样,越是难唱的歌,就会越难流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的演唱难度很大,尽管歌曲不错,政府也大力宣传,但时至今日,大江南北都没有多少个人愿意传唱,而一曲《烟花三月》却能广为流传。
     现代诗领域也是一样,好懂的诗作,喜欢的读者才会多。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的影响力都非常之大,流传也非常之广,你看其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让人晦涩难懂了?席慕容、汪国真的诗集也都非常畅销,你看其中哪一首晦涩?这里没有晦涩的词语,没有生词,自造词,读来如小桥流水,舒缓而流畅,而且意境优美。
     好懂当然重要,但好懂的标准是什么呢?好懂的标准是至少应让初中以上水平的人中的绝大多数都能看懂。因为这这种文化层次的定位,才是诗歌受众的绝大多数。但是,现实中,不少现代诗作者总是刻意追求云里雾里的感觉,自以为越是写得难懂的诗作,就越能彰显自己的水平之高。这实为现代诗创作的一大误区,也是失掉读者市场的主要原因。再难懂的诗,也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借助《辞海》都还看不懂。果真这样,试问你的大作还剩下多少个读者?你以为真有人捧着《辞海》来阅读你的现代诗吗?这绝对不可能。
     古代文人的文字功底普遍超过我们现代的人,你看他们创作的千古流传的诗词经典作品中哪一首晦涩难懂?“离离原上草”“床前明月光”“人比黄花瘦”简直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现代诗的发展曾经出现过朦胧诗,但朦胧诗最早是产生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在当时看来是具有反社会性的,之所以朦胧,是为了逃避当局的打击。
     例如,朦胧派诗人食指在1968年写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这诗中的“妈妈”绝对不是指作者的生母。诗在后面也指明了“妈妈”就是“北京”,但也是以部分指代全部,北京是祖国的政治中心,实指祖国。自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游子离家时对母爱的感受往往都催人泪下,怎么可能变成了穿透孩子心胸、让孩子无比痛苦的针线呢?回想文革时推行过的一段愚民政策,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者写作这诗之时,正座在离开北京,去山西下乡的列车上,前途未卜,感觉自己被祖国抛弃了。祖国就像操控风筝一样,把自己完全控制了。要想抗拒知青下乡的政策,是不可能的,他也不敢。作者爱国,但报国无门,所以心中骤然疼痛。这类诗带有政治性,但司法机关要追究作者之法律责任时又非常困难,因为写得很朦胧。朦胧诗在当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能呼唤人性,引人进行理性思考。随着文革过后,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拨乱反正,推行依法治国和改革开放,尽管朦胧诗还延续了一段时间,但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可惜的是,时至今日,还有大量所谓的诗人刻意模仿,把诗写得比朦胧诗还难懂,以为这样就可以实现高深莫测或自成一派了。其实,难懂不等于水平高,好懂不等于没水平。真正的好诗,应该是既写得好懂,又富有诗意。这才是最难写出来的。 梨花诗其实并无诗意,也无水平,但至少好懂、言之有物。较之难懂的晦涩诗来说,还比较受读者欢迎!
    (四)现代诗应能比较自然地入韵,但不刻意去追求押韵     诗界有人提出,没有平仄格律和押韵的作品都不是诗,五四以后的“新诗”都只能算作随行体文学。实际上,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一首作品是不是诗,这不是谁说了算的。诗在本质上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特质是诗意,并不在于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古今中外各种语种的诗歌,都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韵律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表现出诗中的美感,同时,诗入韵后也能更好地让读者记住,颂读出来还有一种听觉美,这样,喜欢这首诗的人就会更多些,也就更有利于诗的流传。一首现代诗能比较自然地入韵是很好的,但是,刻意去追求押韵会损害诗的内容,万不可取。顺便提一下的是,韵律感不仅仅靠韵来体现,它还包括平仄格律和句式结构,即前面提到的节奏美之问题。关于这些方面我们以后还要进行详细地讲解。
    (五)现代诗应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诗人的人格应该是伟大的,诗人的胸怀应该是宽广的,其追求的应该是真、善、美。诗可以反映下层社会的呼声、弱者的灵魂,但拒绝为强者辩护和宣传。至于低级、下流、庸俗、不道德、不健康、非正义之类的东西,都不宜写进诗中。
     目前,缺乏思想高度的庸俗之作,在网络上传有很多,可以说在时下的论坛,博客,QQ空间等处比比皆是。诗是用来陶冶情操的,看后让人恶心、反感的作品,还叫什么诗啊。 诗的思想高度是靠读者领悟出来的。伸长脖子,扯高嗓门,大喊各种假、大、空的政治口号,并不是什么思想高度。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不应该带有任何的政治色彩。文学艺术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是没有国界、没有人种区分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作品,其诗的品格也就不高了,更不是什么思想高度。
    (六)现代诗应有一定的艺术高度     诗在文学作品中,应该是最高艺术效果的代表,其用字最少,凝练优美,而艺术表现能力最强。散文、小说、剧本、新闻等作品的用字通常都比诗歌多得多,其表达只要到位即可,使用语言也没有多少艺术效果的要求。而诗就不能这样,诗是要追求艺术效果的。
     诗的艺术效果要通过其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和含蓄的表达来实现,其艺术高度要通过其语言美、意境美、含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来综合体现出来。前四种美在前面已有论述,音韵美则主要是指诗作押韵以后出现的效果。
     谈到诗歌的艺术高度,请看:
     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评委、著名诗人赵丽华的《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2010年“鲁迅文学奖”得主、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徐帆》: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 / 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 /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 / 一墙之隔 / 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 / 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
     这两首诗作,尽管出自中国著名诗人之手,但其艺术高度是让人质疑的,给人的感觉是毫无诗意。
     (七)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绝对不能破坏思维的连贯性      诗歌的语言忌讳直来直去的平铺直叙,适当的跳跃是合适的,也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但这种跳跃不能破坏思维的连贯性。一旦破坏了思维的连贯性,就属于另外写的一个内容了。诗中内容杂乱,就会让人不知所云。最后,就成了一首晦涩之作。当然,晦涩还跟生造词、不当搭配、生僻字等因素有关。诗中多种意象的创设,必须具有共同的内核,否则,就是晦涩之作。
      例如,著名台湾诗人非马的《大雪》:
     “把所有不合季节的 / 热 / 情 / 统统冷却深埋     然后招引一双双不怕冷的脚  / 去徘徊 / 去乱踩 / 去不知所云。”
      这诗前后两节的语言具有跳跃性,但结合标题《大雪》,读者就会明白:前面一节是写下大雪,后面一节则写了雪后人们外出玩雪的景象,通过雪地上的脚印就反映出来了。这诗的手法很高明,诗中并无“雪”、“脚印”的字样,但这确是本诗的两个主要意象,而且两者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
      总而言之,上述七个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成为界定现代诗的标准。
      下面汇总一下这七个条件。
      1、有一定的内容,并且前后连贯。任何文学作品都应该有一定的内容,诗也并不例外。引发诗意,应有合适的意像。诗中没有内容,就会空洞无物;诗中内容不一,前后不连贯,就会不知所云,怎么看也不会有什么感觉。
      2、有诗的意境和美感。这是一个作品之所以叫做诗的前提。有一定的节奏感。节奏感有利于读者阅读、理解和欣赏诗作,好的节奏感就像诗中存一种无声的旋律一样。从作曲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曲家看后的第一感觉是比较好配旋律,与多数乐曲的曲式结构比较一致;从一般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读起来比较舒服、顺畅,声音中会有长短起伏的变化,比较活跃。颂读过程中,不会有呆板的感觉,也不会有累的感觉。
      3、好懂。好懂的标准是至少应让中学以上水平的人中的绝大多数都能看懂,这是诗作流传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种文化层次的定位,才是诗歌受众的绝大多数。
     
      4、能比较自然地入韵,但不刻意去追求押韵。韵律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表现出诗中的美感,同时,入韵后也更好记,更便于传颂。但是,刻意去追求押韵会损害诗的内容,万不可取。顺便提一下的是,韵律感不仅仅靠韵来体现,它还包括平仄格律和句式结构,即前面通俗地提到的节奏问题。
      5、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诗人的胸怀应该是伟大的,并且也是宽广的,其追求的应该是真、善、美。诗可以反映下层社会的呼声、弱者的灵魂,但拒绝为强者辩护和宣传。至于,低级、下流、不道德、不健康、非正义之类及政治性的东西,都不宜写进诗中。
      6、有一定的艺术高度。诗在文学作品中,应该是最高艺术效果的代表,其用字最少,而艺术表现能力最强。
      7、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绝对不能破坏思维的连贯性,多种物象的创设,必须具有共同的内核。否则,就是晦涩之作。
      以上七个条件在以后的讲义中将陆续详细讲解。


四、现代诗的价值判断

     一首诗作,之所以能够在千百年后留传下来,是因为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价值。
     几千年来,我国各朝各代的政权不断交替,但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进而代代相传。诗词界也是一样,可以说,价值决定诗的寿命。任何诗作都会具有一定的作用或功能,尽管这种作用或功能不一定是正面的,但诗作都具有一定具有价值。
     现代诗的价值应该如何判断呢?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现代诗之价值判断的主体是读者。只有读者真正喜爱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没有读者的作品,一般都不会有什么生命力。评诗论诗的权力,虽然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但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才是真正雪亮的。人民群众可以创造历史、创造艺术,也可以传承历史,传承艺术。诗是一种文学艺术的精华,它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其次,我们要看现代诗的价值之内容。诗的价值包括了诗的思想价值和诗的艺术价值两个方面。
     诗的思想价值是由一首诗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来体现的。所谓诗的中心思想,是指不存在文字障碍的读者们在认真阅读一首诗之后所能得出的比较一致的主要意思。凡是没有中心思想的诗,就没有思想价值可言。晦涩诗就属于这一类,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唯有上当或浪费时间的感觉。现代诗之所以失去读者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晦涩诗太多。另一方面,存在中心思想的诗也不一定就有思想价值。诗中的主要思想还必须是有道德内涵的,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要并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这样的诗作才谈得上思想价值。反过来,追求低级趣味的诗作,例如垃圾派诗歌、下半身诗歌等,与诗的高雅品格背道而驰,则毫无价值可言。当然,这种诗作也可能博人一笑或让人嗤之以鼻。
     诗的艺术价值是通过一首诗的创作手法来营造出来。诗是通过艺术化的语言来表现思想的,它通过凝练的语言、特别的视角、精巧的构思、意象的选择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来共同营造出诗的意境,创造出诗的美感,充分表达出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含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让人读后,能陶冶情操,留连忘返。梨花体、羊羔体作品,缺少的正是诗的艺术价值,可以说,它们只是普通的低档次分行散文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诗。
    再次,诗本自然成。诗的价值只在自然之中方能真正体现。行笔不畅、故弄玄虚、无病申吟、磕磕绊绊的诗作都会让人生厌。写诗应立足于有一定灵感之时才能下笔,灵感来时,诗作会一气呵成。不能刻意强迫自己去为写诗而写诗。有的人就是为了写诗而写诗,总那么想,我的空间好长时间没更新了,我得写一首诗,于是就在那开始憋,屁都憋出来了,诗也没憋出来,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像挤牙膏一样,这挤出一点,那挤出一点,拼奏成一首所谓的诗。这种诗作都没有多高的质量。好的诗作应该有一种自然的灵气和美感,能透出自然之美,并且美得自然。
     打一个比方,在我国几千年的赏石文化中,人们所欣赏的唯有自然之石,欣赏其自然之美。如今科技发达,仿玉瓷的质地也与自然界之真玉几乎一模一样了,但真玉的价值却远非仿玉瓷能比。自然之美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自然产生的诗和死憋出来的诗不能相提并论。赏评诗作也是一样,失去了自然,其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最后总结一下,本讲,我们讲了四个大问题,即: 现代诗的产生、发展和意义 ;当前现代诗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诗的界定标准 ;现代诗的价值判断。其中“现代诗的界定标准”中的“七个条件”是重点之中的重点。
     综上所述,现代诗的创作如果同时具备前述的七个条件,并力求写出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那么就走入了诗歌创作的正轨,写出的作品自然会有读者喜欢的。
     希望,通过学习,我们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有它喜欢的读者。
     本将讲就到这里,下一讲我们讲“关于诗歌的思想性”。



                        (白玉蒙尘编写)


    新诗是与我国古代旧体诗、格律诗相对应的一种以白话文来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它不要求平仄格律和押韵,各句子也没有字数的限制。新诗在很多时候都被称为现代诗,现代诗的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因为纪弦创立“现代诗社”而得名。按照习惯,在此我们也称新诗为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上一讲,我们讲了什么是新诗,新诗的特点,新诗的历程,新诗的流派,这一讲我们主要认识一下新诗也就是现代诗的产生、发展和意义;现代诗存在的一些问题;现代诗的界定标准;现代诗的价值判断;其中现代诗的界定标准是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诗的产生、发展和意义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我们也算得上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在人类诗歌史上也能称得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发展的,诗歌也是发展的。但诗的发展到了近代已举步维艰,无法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曾呼吁“诗界革命”。1915年 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反对封建专制,宣传进步思想,推崇民主和科学,并因此掀起了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在这次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新诗代替旧诗。胡适、郭沫若、徐志摩、鲁迅、朱自清、冰心等著名文人都积极参与到新诗的创作之中,特别是徐志摩,其新诗影响深远。继徐之后,席慕蓉、汪国真、洛湃的诗集,也都曾以10万册为单位之销量席卷全国。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现代社会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现代诗的创作、交流之中,我们网海诗社就是如此。 现代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虽然还未达到旧体诗词的高度,但是,在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启蒙了一代年青人的民主思想。在文革时期及文革之后的一段时间中,现代诗也曾起到过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诗歌的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现代诗在发展过程中的确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当前现代诗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代诗的流派众多,各流派也都有其上乘的作品,理论界很难为现代诗确立一套统一的衡量标准。再加上现代诗的形式完全自由,毫无约束,也毫无门坎可言,任何文化层次的人只要随便写上几句再分分行,就都可以挂上现代诗的名字,因此,现代诗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混乱的局面,几乎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主要原因是主流创作存在问题,流下了大量的不受读者欢迎的所谓诗作。
     实际上,中国不是没有现代诗人,而是如今现代诗人的作品根本就没有什么读者。
    上世纪7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因为从当年的价值标准来看,这些诗带有反社会性,刻意朦胧是为了保全作者自己。朦胧诗一度流行,影响了很多写诗的人。自此以后,很多诗人盲目模仿这种朦胧的外在形式,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还以为唯有如此,方能彰显自己的高深水平。如今朦胧诗的发展,几乎达到了晦涩的地步。病句、生造词在诗中随处可见,此类晦涩诗作的大量出现,自然损害了现代诗的形象,让读者不知所云。关于在诗歌创作中的病句,生造词,晦涩难懂等问题,在以后的讲义中我还要逐一讲到。
     模仿译体诗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中也非常多见。这些诗作,读者也很难接受。现代诗的诞生,其本身就是源自对国外诗歌的移植,而不是对祖国优秀诗歌的继承。其实,国外众多诗歌流派的作品,在我国《诗经》、《楚辞》中都可以找到相应实例或表现手法,但是,国外优秀诗歌一经翻译就走形变样了。任何语种之诗歌的艺术效果,都是构筑在其特定的文化根基之上的。翻译只能译出其大意,无法译出其艺术高度和音韵节奏之美。对这一点,我们反过来看就更好理解。不管是我国的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只要译成外文就都一样了,外国读者根本无法辨别哪一首作品译自中国古代的诗或词?哪一首作品译自中国现代诗?而我们本国读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诗的差别是一目了然的,其艺术效果和风格也差别好大。流传甚广且通俗易懂的李白的《静夜思》在译成英文以后,不管你看哪一个译本,都无法体会出原诗的意境,众多的英文版本给我的感觉都是散文,根本就不是什么诗了。但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现代很多诗人还在盲目地模仿译体诗的写法,其实,他们所学习的并非外国某著名诗人的创作手法,而只是在认真地向翻译人员学习写诗。
     更为有甚的是,近些年来,一些品格不高的人为追求个人扬名而不择手段,有大量以屎尿为题材的垃圾体诗歌,有大量写作淫秽内容之下半身诗歌,有大量写作歌功颂德之歌颂体诗歌,等等。这些作品往往引起读者的反感,严重损害了诗歌的形象。
     在一段时间里,一种毫无诗意的梨花体作品在诗界泛滥,其实,这也是对现代诗的一种讽刺。还有一种羊羔体作品获了大奖,这不能不说是诗界的遗憾。
     现代诗的发展,让人越来越糊涂,到底什么是现代诗?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三,现代诗的界定标准

     现代诗发展到今天,并没有什么权威的标准。硬要为它加个什么标准,可能也不合适。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凡是以白话文撰写的分行断句的作品,就都是现代诗。如果是这样,只要认识几个字的人就都会写现代诗了。
     根据个人理解,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参照各种资料,归纳起来,现代诗的成立应至少同时具备以下七个条件:


    (一)现代诗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相内容,并且前后连贯


     什么是诗的思相内容?诗的思相内容是指一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一定水平的人在认真阅读之后都可以得出的比较一致的中心意思。如果没有思想内容,那就是文字的胡乱堆砌。所谓一定水平的人并不是指哪一个学历层次以上的人,而是指理解能力正常并且阅读本诗不存在文字障碍的人。
     任何文学作品都应该有一定的思相内容,诗也并不例外。诗中没有思相内容,就会空洞无物;诗中思想内容不一,前后不连贯,就会让人不知所云,怎么看也不会有什么感觉,不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有一些发在报刊或网络上的诗作,让人看后简直是一头雾水。甚至有的作者本人也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只是想到某些句子就写出来了。实际上这不是诗,这是一种种忽悠人的文字排列,实在没有什么阅读和赏评的价值,当然,它也有一个作用,就是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二)现代诗应该具有一定的诗意      什么是诗意?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谓诗意,它是指诗的意境和美感,是诗歌作品中所营造出来的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诗意并非神秘莫测,它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对同一首诗而言,人们通过仔细品读和体会,都可以从潜意识中浮现出相同的内心感受。诗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特点,不在于它分行断句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它的内在诗意。没有诗意的文字作品都不能叫做诗。例如,“上帝啊/女王怀孕了/谁干的”,这是一篇大家都熟悉的并且荣获了金奖的短篇小说的全部内容。尽管我把它分行断句了,但相信没有人把这当作是一首诗,因为它有情节而没有诗意。所以说,诗意是一个诗歌作品之所以叫做诗的前提。
     下面,从诗的意境和诗的美感两个方面,对诗意略作探讨。
    1、从诗的意境来说,一首诗通常只营造一个意境,而表达一个意境则需要多个意象的介入。引发诗意,应有合适的意象,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意象来表达出诗的意境。
     如,下面的这首《没有月亮的夜晚》:
     “没有月亮的夜晚/ 看不见思念/ 是那一缕秋风/ 远远地吹来/ 当年的只语片言     多少年了/ 曾经的往事如缕如烟/ 幻化成一对/ 河边追梦的少年     今夜,我们依旧/ 隔水隔山/ 隔不断的,还是/ 这份思念     落叶飘零/ 我在定定地看/ 不知哪一片/ 是我们风干的诺言?”  
     我们知道“明月千里寄相思”,也懂得“有情人千里共婵娟”,但是,没有月亮是不是就没有思念呢?当然不是。这首诗就展现了一幅有情人在无月秋夜之下苦苦思念的画面,画中有山有水,有秋风落叶,还有童年的幻影和甜言蜜语。这就是这首诗的意境。而这意境是通过“秋风”、“落叶”、“山”、“水”、“河边少年”等意象,而营造出来的。
    2、从诗的美感来说,诗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结合体。
     就形式美来说,诗的美感体现在诗的语言美和节奏美两个方面。
     语言美要求一首诗作的用语应当规范,简洁凝练,符合汉语语法,无语病、错别字、生造词和晦涩、别扭的表达,并且尽量不用生僻词。可以合适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但不能刻意追求,要以一般读者能理解、能读懂为限。
     节奏美要求一首诗作的文字排列和结构安排能有一定的音乐节奏感。节奏感有利于读者阅读、理解和欣赏诗作,好的节奏感就像诗中存在一种无声的旋律一样。从作曲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曲家看后的第一感觉是比较好配旋律,与多数乐曲的曲式结构比较一致;从一般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读起来比较舒服、顺畅,声音中会有长短起伏的变化,平仄相间,抑扬自如,比较活跃。读者在颂读过程中,不会产生呆板的感觉,也不会有累的感觉。
     就内容美来说,诗的美感体现在诗的意境美和含蓄美两个方面。
     意境美就是一首好的诗作所表达出来的意境要优美。让人阅后,如同欣赏了一幅画,在潜意识中能产生一种画面的美感,甚至联想翩翩。
     含蓄美则是要求诗作应当多用意象的手法,迂回曲折地表达思想,不能直来直去,让人阅后能回味无穷,留下想象的余地,如同雾中观山,但拨开云雾之后,依旧山还是山。

    (三)现代诗应该写得比较好懂

     尽管难懂的诗作中也有写得好的作品,但好懂是诗作流传的重要条件之一。音乐界也是一样,越是难唱的歌,就会越难流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的演唱难度很大,尽管歌曲不错,政府也大力宣传,但时至今日,大江南北都没有多少个人愿意传唱,而一曲《烟花三月》却能广为流传。
     现代诗领域也是一样,好懂的诗作,喜欢的读者才会多。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的影响力都非常之大,流传也非常之广,你看其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让人晦涩难懂了?席慕容、汪国真的诗集也都非常畅销,你看其中哪一首晦涩?这里没有晦涩的词语,没有生词,自造词,读来如小桥流水,舒缓而流畅,而且意境优美。
     好懂当然重要,但好懂的标准是什么呢?好懂的标准是至少应让初中以上水平的人中的绝大多数都能看懂。因为这这种文化层次的定位,才是诗歌受众的绝大多数。但是,现实中,不少现代诗作者总是刻意追求云里雾里的感觉,自以为越是写得难懂的诗作,就越能彰显自己的水平之高。这实为现代诗创作的一大误区,也是失掉读者市场的主要原因。再难懂的诗,也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借助《辞海》都还看不懂。果真这样,试问你的大作还剩下多少个读者?你以为真有人捧着《辞海》来阅读你的现代诗吗?这绝对不可能。
     古代文人的文字功底普遍超过我们现代的人,你看他们创作的千古流传的诗词经典作品中哪一首晦涩难懂?“离离原上草”“床前明月光”“人比黄花瘦”简直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现代诗的发展曾经出现过朦胧诗,但朦胧诗最早是产生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在当时看来是具有反社会性的,之所以朦胧,是为了逃避当局的打击。
     例如,朦胧派诗人食指在1968年写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这诗中的“妈妈”绝对不是指作者的生母。诗在后面也指明了“妈妈”就是“北京”,但也是以部分指代全部,北京是祖国的政治中心,实指祖国。自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游子离家时对母爱的感受往往都催人泪下,怎么可能变成了穿透孩子心胸、让孩子无比痛苦的针线呢?回想文革时推行过的一段愚民政策,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者写作这诗之时,正座在离开北京,去山西下乡的列车上,前途未卜,感觉自己被祖国抛弃了。祖国就像操控风筝一样,把自己完全控制了。要想抗拒知青下乡的政策,是不可能的,他也不敢。作者爱国,但报国无门,所以心中骤然疼痛。这类诗带有政治性,但司法机关要追究作者之法律责任时又非常困难,因为写得很朦胧。朦胧诗在当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能呼唤人性,引人进行理性思考。随着文革过后,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拨乱反正,推行依法治国和改革开放,尽管朦胧诗还延续了一段时间,但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可惜的是,时至今日,还有大量所谓的诗人刻意模仿,把诗写得比朦胧诗还难懂,以为这样就可以实现高深莫测或自成一派了。其实,难懂不等于水平高,好懂不等于没水平。真正的好诗,应该是既写得好懂,又富有诗意。这才是最难写出来的。 梨花诗其实并无诗意,也无水平,但至少好懂、言之有物。较之难懂的晦涩诗来说,还比较受读者欢迎!    (四)现代诗应能比较自然地入韵,但不刻意去追求押韵     诗界有人提出,没有平仄格律和押韵的作品都不是诗,五四以后的“新诗”都只能算作随行体文学。实际上,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一首作品是不是诗,这不是谁说了算的。诗在本质上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特质是诗意,并不在于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古今中外各种语种的诗歌,都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韵律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表现出诗中的美感,同时,诗入韵后也能更好地让读者记住,颂读出来还有一种听觉美,这样,喜欢这首诗的人就会更多些,也就更有利于诗的流传。一首现代诗能比较自然地入韵是很好的,但是,刻意去追求押韵会损害诗的内容,万不可取。顺便提一下的是,韵律感不仅仅靠韵来体现,它还包括平仄格律和句式结构,即前面提到的节奏美之问题。关于这些方面我们以后还要进行详细地讲解。    (五)现代诗应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诗人的人格应该是伟大的,诗人的胸怀应该是宽广的,其追求的应该是真、善、美。诗可以反映下层社会的呼声、弱者的灵魂,但拒绝为强者辩护和宣传。至于低级、下流、庸俗、不道德、不健康、非正义之类的东西,都不宜写进诗中。
     目前,缺乏思想高度的庸俗之作,在网络上传有很多,可以说在时下的论坛,博客,QQ空间等处比比皆是。诗是用来陶冶情操的,看后让人恶心、反感的作品,还叫什么诗啊。 诗的思想高度是靠读者领悟出来的。伸长脖子,扯高嗓门,大喊各种假、大、空的政治口号,并不是什么思想高度。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不应该带有任何的政治色彩。文学艺术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是没有国界、没有人种区分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作品,其诗的品格也就不高了,更不是什么思想高度。    (六)现代诗应有一定的艺术高度     诗在文学作品中,应该是最高艺术效果的代表,其用字最少,凝练优美,而艺术表现能力最强。散文、小说、剧本、新闻等作品的用字通常都比诗歌多得多,其表达只要到位即可,使用语言也没有多少艺术效果的要求。而诗就不能这样,诗是要追求艺术效果的。
     诗的艺术效果要通过其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和含蓄的表达来实现,其艺术高度要通过其语言美、意境美、含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来综合体现出来。前四种美在前面已有论述,音韵美则主要是指诗作押韵以后出现的效果。
     谈到诗歌的艺术高度,请看:
     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评委、著名诗人赵丽华的《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2010年“鲁迅文学奖”得主、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徐帆》: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 / 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 /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 / 一墙之隔 / 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 / 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
     这两首诗作,尽管出自中国著名诗人之手,但其艺术高度是让人质疑的,给人的感觉是毫无诗意。     (七)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绝对不能破坏思维的连贯性      诗歌的语言忌讳直来直去的平铺直叙,适当的跳跃是合适的,也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但这种跳跃不能破坏思维的连贯性。一旦破坏了思维的连贯性,就属于另外写的一个内容了。诗中内容杂乱,就会让人不知所云。最后,就成了一首晦涩之作。当然,晦涩还跟生造词、不当搭配、生僻字等因素有关。诗中多种意象的创设,必须具有共同的内核,否则,就是晦涩之作。
      例如,著名台湾诗人非马的《大雪》:
     “把所有不合季节的 / 热 / 情 / 统统冷却深埋     然后招引一双双不怕冷的脚  / 去徘徊 / 去乱踩 / 去不知所云。”
      这诗前后两节的语言具有跳跃性,但结合标题《大雪》,读者就会明白:前面一节是写下大雪,后面一节则写了雪后人们外出玩雪的景象,通过雪地上的脚印就反映出来了。这诗的手法很高明,诗中并无“雪”、“脚印”的字样,但这确是本诗的两个主要意象,而且两者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
      总而言之,上述七个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成为界定现代诗的标准。
      下面汇总一下这七个条件。
      1、有一定的内容,并且前后连贯。任何文学作品都应该有一定的内容,诗也并不例外。引发诗意,应有合适的意像。诗中没有内容,就会空洞无物;诗中内容不一,前后不连贯,就会不知所云,怎么看也不会有什么感觉。
      2、有诗的意境和美感。这是一个作品之所以叫做诗的前提。有一定的节奏感。节奏感有利于读者阅读、理解和欣赏诗作,好的节奏感就像诗中存一种无声的旋律一样。从作曲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曲家看后的第一感觉是比较好配旋律,与多数乐曲的曲式结构比较一致;从一般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读起来比较舒服、顺畅,声音中会有长短起伏的变化,比较活跃。颂读过程中,不会有呆板的感觉,也不会有累的感觉。
      3、好懂。好懂的标准是至少应让中学以上水平的人中的绝大多数都能看懂,这是诗作流传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种文化层次的定位,才是诗歌受众的绝大多数。
     
      4、能比较自然地入韵,但不刻意去追求押韵。韵律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表现出诗中的美感,同时,入韵后也更好记,更便于传颂。但是,刻意去追求押韵会损害诗的内容,万不可取。顺便提一下的是,韵律感不仅仅靠韵来体现,它还包括平仄格律和句式结构,即前面通俗地提到的节奏问题。
      5、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诗人的胸怀应该是伟大的,并且也是宽广的,其追求的应该是真、善、美。诗可以反映下层社会的呼声、弱者的灵魂,但拒绝为强者辩护和宣传。至于,低级、下流、不道德、不健康、非正义之类及政治性的东西,都不宜写进诗中。
      6、有一定的艺术高度。诗在文学作品中,应该是最高艺术效果的代表,其用字最少,而艺术表现能力最强。
      7、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绝对不能破坏思维的连贯性,多种物象的创设,必须具有共同的内核。否则,就是晦涩之作。
      以上七个条件在以后的讲义中将陆续详细讲解。

四、现代诗的价值判断

     一首诗作,之所以能够在千百年后留传下来,是因为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价值。
     几千年来,我国各朝各代的政权不断交替,但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进而代代相传。诗词界也是一样,可以说,价值决定诗的寿命。任何诗作都会具有一定的作用或功能,尽管这种作用或功能不一定是正面的,但诗作都具有一定具有价值。
     现代诗的价值应该如何判断呢?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现代诗之价值判断的主体是读者。只有读者真正喜爱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没有读者的作品,一般都不会有什么生命力。评诗论诗的权力,虽然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但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才是真正雪亮的。人民群众可以创造历史、创造艺术,也可以传承历史,传承艺术。诗是一种文学艺术的精华,它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其次,我们要看现代诗的价值之内容。诗的价值包括了诗的思想价值和诗的艺术价值两个方面。
     诗的思想价值是由一首诗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来体现的。所谓诗的中心思想,是指不存在文字障碍的读者们在认真阅读一首诗之后所能得出的比较一致的主要意思。凡是没有中心思想的诗,就没有思想价值可言。晦涩诗就属于这一类,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唯有上当或浪费时间的感觉。现代诗之所以失去读者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晦涩诗太多。另一方面,存在中心思想的诗也不一定就有思想价值。诗中的主要思想还必须是有道德内涵的,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要并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这样的诗作才谈得上思想价值。反过来,追求低级趣味的诗作,例如垃圾派诗歌、下半身诗歌等,与诗的高雅品格背道而驰,则毫无价值可言。当然,这种诗作也可能博人一笑或让人嗤之以鼻。
     诗的艺术价值是通过一首诗的创作手法来营造出来。诗是通过艺术化的语言来表现思想的,它通过凝练的语言、特别的视角、精巧的构思、意象的选择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来共同营造出诗的意境,创造出诗的美感,充分表达出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含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让人读后,能陶冶情操,留连忘返。梨花体、羊羔体作品,缺少的正是诗的艺术价值,可以说,它们只是普通的低档次分行散文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诗。
    再次,诗本自然成。诗的价值只在自然之中方能真正体现。行笔不畅、故弄玄虚、无病申吟、磕磕绊绊的诗作都会让人生厌。写诗应立足于有一定灵感之时才能下笔,灵感来时,诗作会一气呵成。不能刻意强迫自己去为写诗而写诗。有的人就是为了写诗而写诗,总那么想,我的空间好长时间没更新了,我得写一首诗,于是就在那开始憋,屁都憋出来了,诗也没憋出来,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像挤牙膏一样,这挤出一点,那挤出一点,拼奏成一首所谓的诗。这种诗作都没有多高的质量。好的诗作应该有一种自然的灵气和美感,能透出自然之美,并且美得自然。
     打一个比方,在我国几千年的赏石文化中,人们所欣赏的唯有自然之石,欣赏其自然之美。如今科技发达,仿玉瓷的质地也与自然界之真玉几乎一模一样了,但真玉的价值却远非仿玉瓷能比。自然之美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自然产生的诗和死憋出来的诗不能相提并论。赏评诗作也是一样,失去了自然,其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最后总结一下,本讲,我们讲了四个大问题,即: 现代诗的产生、发展和意义 ;当前现代诗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诗的界定标准 ;现代诗的价值判断。其中“现代诗的界定标准”中的“七个条件”是重点之中的重点。
     综上所述,现代诗的创作如果同时具备前述的七个条件,并力求写出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那么就走入了诗歌创作的正轨,写出的作品自然会有读者喜欢的。
     希望,通过学习,我们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有它喜欢的读者。
     本将讲就到这里,下一讲我们讲“关于诗歌的思想性”。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兰辛苦了!
枯枝牡丹 发表于 2012-3-8 19:20
应该的,因为我喜欢现代诗歌!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笛落梅花 发表于 2012-3-8 20:3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枝牡丹 发表于 2012-5-11 14:33
再来学习!

谢谢牡丹的鼓励!向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8 22:06 , Processed in 0.0621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