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兄壬辰元宵生辰有寄
 
   
 一襲清光度遠津,年年此刻照何人。 
 波沈冷月煢煢魄,柳蕩明湖冉冉春。 
 酒至半酣休況味,夢從無始任隨君。 
 燈紅最易迷青眼,眾裏回眸可忘身? 
 【註】:
 《圓覺經》云: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来,種種顛倒,猶如迷人.......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金剛經》云: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吾兄素耽內典,故有此一問也。
 
   
 壬辰元夜於博上欣逢中學老師,憶及少年時光,忽忽二十余年矣,頓覺百感來襲,竟不知所云云何 
 偶入故人廬,驀覺流光轉。憶取少年時,有淚遮雙眼。去去歲寒深,空念家山遠。客路羈此身,恨長搔鬓短。師友各漂零,萍蹤不可柬。今日一相逢,翻疑燈影炫。夢底起龍吟,砉然沈百感。 
   
   
 讀郁兄元夜詩有感 次韻以贈 
 玄鶴鳴於野,踽踽善獨遊。 
 摶雲失莫逆,顧影歎淹留。 
 欲向鮫人側,空傾白玉甌。 
 波搖心惝恍,無語對妝樓。 
   
 【附兄原玉】 
 壬辰元夜感懷恣情同好惡,萬態一時更。
 霜冽知春遠,樓高礙月明。
 廣衢燈媚客,枯樹鳥無聲。
 欲喚姮娥下,喁喁訴不平。
 
 且置湘纍問,來從象罔遊。
 玄珠惟暫失,綠萼肯長留。
 挽夢雲千里,清心茗一瓯。
 燈飄髡柳外,隔雨望紅樓。
 
 【註】王陽明《傳習錄》:“後世良知之學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軋,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瑣僻陋之見,狡僞陰邪之術,至于不可勝說:外假仁義之名,而內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實;詭辭以阿俗,矯行以干譽;掩人之善而襲以爲己長,讦人之私而竊以爲己直;忿以相勝而猶謂之徇義,險以相頄而猶謂之疾惡;妒賢忌能而猶自以爲公是非,恣情縱欲而猶自以爲同好惡;相陵相賊,自其一家骨肉之親,已不能無爾我勝負之意,彼此藩籬之形,而況于天下之大,民物之衆,又何能一體而視之,則無怪于紛紛籍籍而禍亂相尋于無窮矣。”龔定庵《歌哭》:“閱歴名場萬態更,原非感慨爲蒼生。”定庵《夜坐》:“平生不蓄湘纍问,喚出姮娥詩與聽。”《莊子天地》:“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崐崘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