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酒文化-----------Z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酒与名人——溥杰先生与酒   昔时王谢珍家酿,展转流传历百年。仿膳品尝当日味,飞觞共醉尚方延。  这首诗是溥杰老先生于1982年为通县酒厂生产的“府酿酒”所做的。溥老先生一生唯两大嗜好:一饮酒,一赋诗。  不少人都知道溥先生和酒关系暧昧。他不仅爱喝酒,爱品酒,还喜欢给一些酒题字,赋诗。由于他的身份特殊,对各种号称宫廷御酒的产品进行鉴别,令人信服。  上面提到的府酿酒便是其一。它是我国清代皇族传统名酒,原名“香白酒”与莲花白酒、菊花白酒,俗称“京师三白酒”而闻名于世。他也曾为菊花白酒赋诗:“媲莲花白,蹬邻竹叶青。菊英夸寿世,药估庆延龄。醇肇新风味,方传旧禁廷。长征携作伴,跃进莫须停。”为莲花白酒题诗为:“酿美醇凝露,香幽远益精,秘方传禁苑,寿世归闻名。”经他一赞,“三白”身价陡增。  与友人谈起溥杰先生,也提供不少有关老先生与酒的趣闻。在他的住所,靠近窗户的地方,摆着四五个很大的容器。里面装得全是酒。分别泡着红枣、山桂、葡萄等等。是他自己根据多年的体验并参照着宫廷配方而配制的酒。既有二锅头的醇香浓烈,又有一般露酒的柔软可口。每当亲友造访,必当对饮几杯,以助兴。  如今老先生已离去多年了,他在酒坛上的往事也随着酒文化的发展,记载于册,正如他为桂花陈酒所题的诗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酒与名人——尼古拉醉酒点兵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有个哥哥叫尼古拉,长年当沙俄炮兵,生性放荡不羁,特别是长期酗酒,酒瘾入骨,犹如吸毒。离了酒便坐卧不安,虽生犹死。每天必须大醉一场才觉得一天过得比较有意义。恍惚朦胧、半醉半醒是他的日常状态。一次团长请他吃饭,但没搞到酒,他急得连一口也吃不下去,又流鼻涕又流泪。吃不下饭是小事,糟糕的是后来决定他终生命运的一次酗酒。  那是一次阅兵日。尼古拉起床就抱着酒瓶灌得烂醉,眼都睁不开,听到号声,他下意识骑上战马跟着别人一摇一摆走上操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阵立正、稍息的口令过后,上级前来检阅的一名军官披挂齐整走到队列前,准备训话。恰在此时,尼古拉从梦中睁开两眼,看到队前立着一位马上军官,还以为梦中事情,大惊之下,猛一声吼,策马从队列中窜出,单人匹马沿着操场疯跑起来。所有的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个个目瞪口呆,随即一片哄笑。尼古拉拔出战刀高举过头,不住挥舞,得意非凡,四周一阵死寂,大家都怕惊了自己的马,纷纷退避。好一阵子,尼古拉的马非但不停,反而越跑越欢,它很少如此受万众瞩目,想好好表演一番。值日军官无计可施,只得命一帮强劲战士拖住马缰,把尼古拉从梦中拖下,此时,他仍在梦中。  这样,他的一生彻底告毁。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酒与名人——周恩来独宠茅台   话说红军一教导营进入茅台,长途行军,大家都很疲乏,他们发现茅台镇酒多,便纷纷用酒擦脸,洗头,洗脚。由于茅台酒能舒筋活血,消炎去肿,战士们顿时感到浑身痛快,解除了长途跋涉的疲乏。正当战士们兴高采烈的时候,周恩来到达茅台。他见大家用茅台酒擦脸,洗脚,十分生气,连声批评道:“真是糟踏圣人!”  周恩来为何说“圣人”二字呢?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主持朝政,一天,尚书侍郎徐邈在家喝酒大醉,正好曹操派人唤他进朝议事,他躲闪不及,就倚仗酒劲儿说:“回禀丞相,臣正与圣人议事,不得功夫。”来人一听“圣人”,便糊里糊涂地复命去了。曹操也糊里糊涂,没有追问下去。事后,徐邈与友人谈起此事时说:“不想‘圣人’二字竟救了我的命。”从此,“圣人”便成了酒的别名。显然周恩来同志是借用酒的这个别名批评我们红军战士的。他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国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贵州茅台酒啊!”接着又给大家讲了有关茅台酒的故事,在场的红边战士无不深受教育。  五○年国庆节,周总理决定用贵州茅台酒作为国宴用酒。可是,在国庆节前夕,偌大的北京城竟连一瓶茅台酒也找不到,周总理十分着急。他要办公厅挂通贵州的电话,亲自电告省委书记苏振华,要他急调一批茅台酒进京。  周恩来会饮酒,酒量不小,但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无论是日内瓦会议,还是尼克松访华、田中访华……凡举行国宴,周总理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  一九七一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他来到我国时,对中国的一种神秘感使他有点紧张。为了活跃情绪,周恩来在与他们握手时,极力寻找话题与他们寒喧。其间,周恩来与美国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说:“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呢?”周恩来与他们如同亲朋好友聊家常,这便使基辛格一行紧张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  一九七二年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周总理用贮藏了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贵宾。这纯净透明、醇香浓郁的茅台酒将尼克松迷住了。在和尼克松碰杯时他告诉尼克松说,在长征途中,一次他曾喝过25杯烈性茅台酒,若是在肚子里发起热来可不得了!尼克松在美国曾经读过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其中讲到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占茅台酒镇时,红军将领和战士们畅饮茅台酒的故事。在另一次宴会上,周总理向尼克松介绍茅台酒时说:“比伏特加好喝,饮之喉咙不痛也不上头……”尼克松心悦诚服,也赞扬茅台酒“能治百病”。  电视台工作人员拍下了周总理与尼克松满脸喜悦用茅台酒干杯的镜头,并向全世界播送,更使茅台酒伴随着这个历史性的“干杯”而名震世界。  在此之前,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周总理在首都迎宾馆设国宴款待。席间田中首相赞道:“茅台酒是美酒,大大的好,世界第一!”周总理说:“茅台酒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  不知多少年来,贵州人与山西人一直为茅台酒和汾酒孰先孰后、孰师孰徒的问题争论不休,官司一直打到国民党南京政府。蒋介石听了,不敢表态,只好采取折衷的办法,说道:“天下名酒是一家,何必分你师你徒,只要好喝就行!”  解放后,这两家名酒的争执仍然是余波未平。六三年,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周总理要茅台酒师和汾酒师讲出各自酒的香型和传统工艺流程。他耐心听完他们的陈述后说道:“琼浆玉液,南北一方;名甲天下,茅台争光;若论先后,数我长江。”原来茅台酒产在茅台河上游,要论香型和酿造方法,与汾酒并不相同,南北两方不存在师徒关系这一问题。要说先后,茅台酒理应在先。经周总理发话,大家都心服口服了。  周总理对生产茅台酒的地理条件、气候、土壤和水质极为关心,曾多次详细询问,并作出过:“为确保茅台酒的质量,维护国家民族的荣誉,茅台河上游数十公里不准建化工厂、不准污染茅台酒河水”的重要指示。由于周总理的百般关心,茅台河水至今清澈透底,酿出的茅台酒至今名不虚传,保持着原有品质和传统特色,深受国内外饮者喜爱。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酒与名人——周总理宴请陈毅、贺龙   1962年9月9日14点19分,我空军部队用地对空导弹终于击落了侵犯我神圣领空的美制U-2——高空侦察机。  这一消息立即通过罗瑞卿总参谋长报告给周恩来总理。这时正好陈毅同志和夫人张茜、贺龙同志和夫人薛明在总理处作客。总理听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无比高兴。他说:“今天我请客,用茅台酒招待你们。”击落一架飞机,总理为什么会这样高兴,要用茅台酒招待客人呢?这是因为“U-2飞机”是一种新式的军事侦察机。这种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为二万三千公尺,身上披着黑纱(特别涂料),对雷达电波有很大的吸收作用,使它在荧光屏上的回波信号变得很弱,稍不注意就滑脱了。这种飞机耳聪目明,只要对方雷达一开机,它左旋右转就溜之大吉,根本不进入你的有效射程,因此有“空中黑小姐”之称。美国人曾用它多次侵犯苏联领空作军事侦察,苏联开始似乎一筹莫展,奈何它不得,只向美国人亮了黄牌,提出严重警告。如今美国人又使用这种高空侦察机,意欲刺探我军事情报。9月9日,“黑小姐”不知我军事实力,又有恃无恐地从杭州方向侵入我神圣领空,摸我们的底细。周总理接到报告后就明确指示罗瑞卿,通知空军上将刘亚楼一定设法把它击落,以挫敌人的嚣张气焰,长我军的威风。在我空军部队的努力下,U-2高空侦察机被击落,你想总理怎能不高兴?……可是厨师告诉总理没有什么好菜,原来总理的生活十分简朴,他一再告诉下属,每餐维持两菜一汤即可,不能特殊化,全国人民都在过难关。因此,厨房里实在是没有什么高档食品。总理听后说道:“不要紧,我们就到北京饭店去高兴高兴吧!”  到了北京饭店,总理问大家想吃什么菜,贺龙说:“我们就狗肉喝茅台吧!”陈毅十分赞成这个提议,他早就想解解馋啦!就这样,边议边喝边吃。陈毅吃得汗流浃背,满脸红光;贺龙不时抚摸着他的胡子,大口地喝茅台酒,大块地夹着狗肉往嘴里送;张茜却是既高兴又少言语,也许是有什么心事吧……  “哎唷!”陈毅突然惊叫起来,接着就说道:“张茜啊,你踩得我的脚好疼哟!”总理忙问陈老总:“发生了什么事?“陈毅转身对着张茜笑道:“今天击落黑小姐,总理高兴得用工资请我们喝茅台吃狗肉,还给我们斟酒,你说能不喝一个痛快吗?这回你就开开绿灯吧,不要老是踩我的脚嘛!“按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张茜一向对陈毅还是很宽容的,可是今天张茜看陈毅高兴得像孩童样,怕他贪杯影响身体,更担心在总理面前失态,桌面上又不好打招呼,怕扫大家的兴趣,只好在桌底下暗做手脚,给陈毅以踩脚警告。谁知性情豪爽的陈老总喝得痛快,却把秘密公诸于众。此话一出,乐得在场的个个捧腹大笑,总理更是笑得前仰后翻;张茜羞得两颊绯红,连说:“火车进站,就你吼得凶。”无可奈何的她只好跟着大笑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酒与名人——梁实秋抒情酒话   酒实在是妙。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再灌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世,若不及时知止,可就难免玉山颓倾,呕吐纵横,甚至撒讽骂座,以及种种的酒失酒过全部的呈现出来。莎士比亚的《暴风雨》里的卡力斑,那个象征原始人的怪物,初尝酒味,觉得妙不可言,以为把酒给他喝的那个人,是自天而降,以为酒是甘露琼浆,不知是人间所有物。美州印第安人初与白人接触,就是被酒所倾倒,往往不惜拿土地和人以交换一些酒浆。印第安人的衰灭,至少一部分是由于他们的沉湎于酒。  我们中国人饮酒,历史久远。发明酒者,一说是仪逖,又说是杜康。仪逖是夏朝人,杜康是周朝人,相距很远,总之是无可稽考。也许是酿制的原料不同,方法不同,所以仪逖酒未必是杜康的酒。尚书有《酒诰》之篇,谆谆以酒为戒,一再地说“祀兹酒”(停止这样地喝酒),“勿彝酒”(勿常饮酒),想见古人饮酒早已相习成风,而且到了“大乱丧德”的地步。三代以上的事不可考,不过从汉起就有酒榷之说,以后各代因之,都是课税以裕国帑,并没有寓禁于征的意思。酒很难禁绝,美国一九二○年起实施酒禁、雷厉风行,依然到处都有酒喝。当年笔者出纽约,有一天友人邀我食于某中国餐馆,入门直趋后室,索五加皮,开怀畅饮。忽警察闯入友人止予勿惊。这位警察徐徐就座,解手抢,锵然置于桌上,索五加皮独酌,不久即伏案酣睡。一九三三年酒禁废。直如一场儿戏。民之所好,非政令所能强制。在我们中国,汉萧何造律:“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此律不曾彻底实行。事实上,酒楼妓馆处处笙歌,无时不飞觞醉月。文人雅士水边修禊,山上登高,一向离不开酒。名土风流以为持螯把酒,使足了一生,甚至于酣饮无度、扬言“死便埋我”,好像大量饮酒不是什么不很体面的事,真所谓“酗于酒德”。  对于酒,我有过多年的体验,第一次醉是在六岁的时候,侍先君饭于致美斋楼上雅座,(北京煤市街路西)窗外有一棵不知名的大叶树,随时簌簌作响,连喝几盅之后,微有醉意,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地站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我的父母都喜欢酒,所以我一直都有喝酒的机会。“酒有别肠,不必长大”,语见《十国春秋》,意思是说酒量的大小与身体的大小不必成正比例,壮健者未必能饮,瘦小者也许能鲸吸。我小时候就是瘦得如一根绿豆芽。酒量是可以慢慢磨练出来的,不过有其极限。我的酒量不大,我也没有亲眼见过一般人所艳称的那种所谓海量。古代传说“文王饮酒独钟,孔子百觚”,王充论衡语增篇就大加驳斥,他说:“文王之身如防风之君,孔子之体如长狄之人,乃能堪之。”且“文王孔子乃率礼之人也”,何至于醉酗乱身?就我孤陋的见闻所及,无论是“青州从事”或“平原督邮”,大抵白酒一斤或黄酒三五斤即足以令任何人头昏目眩粘牙倒齿,惟酒无量,以不及于乱为度,看各人自制力如何耳。不为酒困,便是高手。  酒不能解忧,只是令人在由兴奋到麻醉的过程中暂时忘怀一切。即刘伶所谓“无悠无虑、其乐陶陶”。可是酒醒之后,所谓“忧心如醒”,那份病酒的滋味很不好受,所付代价也不算小。我在青岛居住的时候,那地方背山面海,风景如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最理想的卜居之所,惟一缺憾是很少文化背景,没有古迹耐心寻味,也没有适当的娱乐。看山观海,久了也会腻烦,于是呼朋聚欢,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坛,一夕而罄。七名酒徒加上一位女史,正好八仙之数,乃自命为酒中八仙。有时且结伙远征,近则济南,远则南京,不自谦抑,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当时作践了身体,这笔帐日后要算。一日,胡适之先生过青岛小憩,在宴席上看到八仙过海的盛况大吃一惊,急忙取出他太太给他的一枚金戒指,上面携有“戒”字,戴在手上,表示免战。过后不久,胡先生就写信给我说:“看你们喝酒的样子,就知道青岛不宜久居,还是到北京来吧!”我就到北京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当年酗酒,哪里算得是勇,简直是狂。  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所以有人酒后狂笑不置,也有人痛哭不已,更有人口吐洋语滔滔不绝,也许会把平夙不敢告人之事吐露一二,甚至把别人的阴私也当众抖露出来。最令人难堪的是强人饮酒,或单挑,或围剿,或投井下石,千方百计要把别人灌醉,有人诉诸武力,捏着人家的鼻子灌酒!这也许是人类长久压抑下的一部分兽性之发泄,企图获取胜利的满足,比拿起石棒给人迎头一击要文明一些而已。那咄咄逼人的声嘶力竭的豁拳,在赢拳的时候,那一声拖长了的绝叫,也是表示内心的一种满足。在别处得不到满足,就让他们在聚饮的时候如愿以偿吧!只是这种闹饮,以在有隔音设备的房间里举行为宜,免得侵扰他人。  《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酒与名人——邱吉尔酒探斯大林   邱吉尔访苏,与斯大林达成联手抗德共识之后,兴冲冲准备回国。上飞机前几小时,斯大林邀他共饮,邱吉尔以善饮闻名,当然不推辞。其实,邱吉尔的用意是想借最后一点时间在酒桌上更深一步了解斯大林,因为当时有传闻说斯大林在国内的地位不甚稳固。  在斯大林住宅内,宾主对饮,庆祝这次会谈圆满成功,两人交杯换盏,很快就酒酣耳热。这时,英洛托夫走了进来,他是斯大林的红人,酒量颇大,斯大林特地叫他前来助兴。英洛托夫入席后,便出力想在两位巨头面前献殷勤,不住为邱吉尔劝酒,不多一会儿,三人都有些醉意,邱吉尔觉得时机已到,对斯大林说:“您是否了解您的外交部长最近访问纽约时说,他去纽约完全是自己的主张,回来迟了,也并不是飞机出了问题,而是他本人的意志。”  苏联官员在斯大林面前一向惟惟诺诺,言不敢高声,果然英洛托夫吓坏了,惊慌地盯着斯大林。斯大林酒兴正酣,也不以为意,半开玩笑地说:“他去的不是纽约,而是另一些暴徒居住的芝加哥,言毕,继续举杯邀饮。英洛托夫这才放下心来,拘谨地微笑了一下。”  邱吉尔把这一幕看得真切,证实了斯大林在国内的无上地位,相信他们之间的协议有了保障。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酒与名人——女王恋情对酒独钟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45年,是最著名的女王。她有本事将四分五裂的英国统治成强国,却没有本事为自己找个如意郎君,也许是因为她太多情,但又不能一妻多夫,也许是太挑剔了,尽管在大臣中找了不少情人,也公开抛头露脸,但最终没有人成为她的王夫。她命中注定只能孤舟一叶。  或许是对酒别具情怀,她特别嗜好“爱尔(Ale)啤酒”。相传,爱尔啤酒”是英国人中世纪酿制成功的,颇受王公贵族的喜爱。不过,最早的“爱尔啤酒”是未加酒花的麦酒,酒花是1524年由荷兰传人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喝的就是加了酒花后酿制的美味香醇的“爱尔啤酒”。如果女王出外巡视,她便要派专人先到出访的城市品尝当地酿制的“爱尔啤酒”,假如发现不合口味,即派人从伦敦专程运来。可见,女王与啤酒真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酒与名人——毛泽东吃辣子比喝酒   毛泽东反对过生日,但是卫士长有办法。就是敲竹杠的办法。他说:“主席,今天是您生日。大家辛辛苦苦跟您干了一年,您也应该有所表示呀。”  休息时,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跟他谈话都是很随便的,开玩笑不必担心出格。毛泽东这时总是宽厚地一笑,说:“你们就是变着法子敲我的竹杠啊?”  于是,卫士长便笑哈哈地跑回来,吩咐厨师用面做了一个大寿桃。吃饭时,摆在餐桌中央。那次还准备了不少酒。卫士长首先举杯说:“今天是主席生日。我代表同志们祝主席生日愉快,健康长寿。”毛泽东微笑举杯,说:“一年了,同志们工作辛苦,祝同志们身体健康。”  杯子都伸出去,同志们逐一同毛泽东碰了杯。卫士长豪放地将杯一倾,咕咚一声吞下。将空杯子向卫士们示意:“干!会喝不会喝,这一杯一定要干!”  卫士们像听到命令,轮流举杯,一饮而尽。  毛泽东不能喝酒,喝一口脸就红得发紫。他将杯子在嘴唇上沾一沾,那紫红的葡萄酒浆几乎没见少,便放下杯,毛泽东带着歉意的微笑,说:“这样吧,咱们定个协议。白酒辣也辣不过辣椒。你们喝酒我吃辣子。”  有人说:“酒和辣椒不是一回事。”  毛泽东小声说:“多吃辣子能成事,喝酒多了可是会误事。”这句话大家也听到了。他便直起身大声说:  “今天可以多喝,误了事不怪罪。”  于是,毛泽东没少吃辣椒,同志们没少喝白酒。卫士长喝醉了,摇晃着,笑着,张大嘴巴呕吐。后来又抱起痰盂吐。吐完又呵呵笑,笑过了又吐。毛泽东毫不怪罪,和大家一道张罗着给他递茶水和毛巾。卫士长对毛泽东忠心耿耿,平时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办起事来一丝不苟,原则性极强。我们相处那么久。毛泽东每次外出的路线和地点他从没对我露过一个字。他和毛泽东私人感情特别深。他离开毛泽东到外地工作时,毛泽东曾抱着他,哭出了声。  十几年接触中,卫士长李银桥只醉过这么一次。
发表于 2013-8-2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有惦记酒了
发表于 2013-8-25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你老人家不是说您戒酒多时了吗,最近怎对酒又如此热衷呢,介绍这么多酒知识,看来不喝酒岂不枉为这一生了吗,老师这话不是对你说的哈
发表于 2013-8-25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老师还有想喝的欲望
发表于 2013-8-26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3-8-2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柳三老师做客指导
发表于 2013-8-2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鹧鸪天 文/前进 正韵 第二部 平我本秦皇赶海郎,
惊涛骇浪水中藏。
忙时掬取天边月,
闲处拾来案底章。
词一阙,酒三觞。
呼来天子与侯王 。
临风把盏心千结,
何惧峥嵘岁月狂!
发表于 2013-8-2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海娃子哥哥就是棒
发表于 2013-8-28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影无痕 发表于 2013-8-27 11:29
鹧鸪天 文/前进 正韵 第二部 平

赞一个海娃子哥哥
发表于 2013-8-2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不懂酒文化,纯属路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2 01:52 , Processed in 0.13015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