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31|回复: 9

今日题笺 2012.8.2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8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荷”为题,作一首环复回文诗,不限韵。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D05蓝精灵(452013630)  15:48:28
清风雅筑诗书海,筑诗书海笔精英,
英精笔海书诗筑,海书诗筑雅风清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B11落叶归根(465232314)  16:08:21
塘满荷花人对影,花人对影月留长。
长留月影对人花,影对人花荷满塘。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D05蓝精灵(452013630)  16:19:47
回文诗。荷。今韵
尖尖菡萏香风远,萏香风远逝华年,
年华逝远风香萏,远风香萏菡尖尖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阡阡
其一  荷(正读)
灵性分来落劫尘,妙颜真对暖烟新。
名诗作赋君今古,清水匀生香比邻。
(倒读)
邻比香生匀水清,古今君赋作诗名。
新烟暖对真颜妙,劫尘落来分性灵。
其二 江南夜月恋荷香赋曲长
江南夜月恋荷香,月恋荷香赋曲长。
长曲赋香荷恋月,香荷恋月夜南江。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D05蓝精灵(452013630)  15:48:28
清风雅筑诗书海,筑诗书海笔精英,
英精笔海书诗筑,海书诗筑雅风清[/quote]
感觉还是晦涩。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B11落叶归根(465232314)  16:08:21
塘满荷花人对影,花人对影月留长。
长留月影对人花,影对人花荷满塘。 ...[/quote]
意思还算通畅,若能兼顾格律,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D05蓝精灵(452013630)  16:19:47
回文诗。荷。今韵
尖尖菡萏香风远,萏香风远逝华年,
[/quote]
感觉菡萏拆开不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在做回文图阵上输了苏蕙半筹,但苏东坡毕竟是绝代大才子,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实为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全才。他做的其它回文诗也颇有韵味。据说“环复回文”这种回文形式就诗他创造的。因为最早出现的形式就是一个“环”所以就叫“环复回文”,又因为下句借用上句最后三或四字,所以也叫“借句回文。”
有一次秦观专程上门拜访苏东坡。家人告诉秦观,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秦观就回家了,后来秦观写信去询问苏东坡游玩的情况。苏轼见到秦观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秦观。信上的14个字排成一圈:
赏花归去马如
暮    飞
已时醒微力酒
秦观看后,不知所以,一筹莫展,正好他妻子苏小妹看到,他便把苏东坡的诗给苏小妹看,说不知道苏东坡写的什么意思。苏小妹看了连声叫好。原来,苏东坡写的是一首“环复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每句四字重叠,文字处理技巧高超。秦观深为折服,决心也要逞逞才气写写回文诗。
后来苏小妹回娘家,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说起上次苏东坡诗难秦少游之事,兄妹二人大笑。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仿苏东坡圆形诗的的回环诗,只是改成了每句三字重叠:
静思伊久阻归
转    期
漏闻时离别忆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
采莲人在绿杨
玉     津
嗽声歌新阕一
遥寄远方的亲人: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苏东坡在一旁也不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深感佩服。这个传说后来被冯梦龙用在了《醒世恒言》的十一卷“苏小妹三难新郎”中。
花果山旁边有一仙人桥,又名聚仙桥,相传曾有人在此得道成仙,乃步游花果山的必经之所。冬日大雪之后,千山万壑银装素裹,附近的香炉峰顶积雪累月不消,“望之如玉山而立”。其时于仙人桥头有两个名景可观:其一,为清代黄申瑾所作“云台二十四景”之“仙桥霁雪”;其二,为明代顾干所作“云台三十六景”之“炉峰霁雪”。
在仙人桥东侧不远,有一块环复回文诗碑煞是有趣,昔日登山之人常喜在此逗留小憩,念上数遍,品评一番。碑上虽仅有“仙人桥上得逍遥瑞气飘香花结果”等14个字,却可念成一首七言诗,其诗曰:仙人桥上得逍遥,上得逍遥瑞气飘。瑞气飘香花结果,香花结果仙人桥。
后来,采用“环复回文”方式创作的人很多。但严格来说,上面的“环复回文”还算不上回文,因为没有办法倒读,最多算是“回环”或者“环复”。这种诗的读法是:先从某一字读起,每隔二,或三字另起一句,得七绝一首。
也有人说应该算是“顶针”,但真正意义上的“顶针”是只前一句尾字和后一句首字相同,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字“顶针”。“回环”却通常是前后句有三字或四字相同。所以,与其说象“顶针”,还不如说象连环诗的一种:“叠句连环”,句与句之间有一个字或多个字重叠,其结构如鳞片之叠压覆盖,层层推进,故又称鳞叠连环体。区别只在于书写的方式不同。“回环”是只写一圈字,要解读的人自己去断句破读,“叠句连环”则是直接书写成诗。不管那种说法都好,反正我也认为这个的确算不上“回文”。
姑且综合其读写的特点,胡诌一个名字叫做:叠句连环轮转诗。叠句指其句句相叠的写作形式,连环指其书写方式是字字相连,轮转指其读法是象轮子一样转着读
民间最常见的 “叠句连环轮转诗”连环诗,恐怕就是茶壶上的那句了:可以清心也!可以破读出五句五言: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其实原文只有四字:可清心也!可以破读出四句四言:可清心也,清心也可。心也可清,也可清心。以字是后人加的。
这个可能才是“叠句连环轮转诗”最早的滥觞了。逐字连环,颇见机巧。但仍然无法回文。其实,真正能够形成“环复回文”的是一种叫做“玉连环”的环复回文诗。玉连环是由8个以上的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个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并可回读。比如唐代吕岩创作的玉连诗《酒》“神坏德伤,身荒国败”8个字就能组成16首诗,现举一例:
             神败国荒,身伤德坏。
             败国荒身,伤德坏神。
             国荒身伤,德坏神败。
             荒身伤德,坏神败国。
但这种“玉连环”诗巧则巧矣,却无甚诗味。与其说是诗,却更接近于文字游戏。直到明代浙江才女吴绛雪的回文诗《四时山水诗》的出现,“环复回文”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回文诗了。其作品非常出色,一首诗从10个字中回环出来,描写四季自然特色分明,光色陆离,让人回味无穷。被世人誉为回文诗珍品。其中,《夏》更是公认的一枝独秀。其不但是“环复回文”也是“本篇回文”,原文如下: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可分别读成四首四时山水诗
一、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二、夏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三、秋景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四、冬景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说明:其秋、冬二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备录如下:(秋)秋江半月映水流,月映水流泛渔舟。舟渔泛流水映月,流水映月半江秋。(冬)红梅冬放香寒风,放香寒风飘阁楼。楼阁飘风寒香放,风寒香放冬梅红.
后人把这种诗取了一个专门的名称:“玉连珠回文诗”。这类诗是回文诗中要求最高的一种。不仅要求能够回文,而且并必须突出连珠。它必须满足五点:1、要求能回文。2、要求要连珠。3、符合“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的格式。4、第一、七、十字要同韵。通常这类诗只需要十个字即可组成一首。5、析成的诗可完全倒读,且意思完全一样。它同顶真有些类似,后一句前四个字是前一句的后四个字。第三、四句为第一、二句的倒读。
可惜后来少有其它的类似佳作出现。据说同时代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模仿写过一首: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悠云白雁过南楼,雁过南楼半色秋。
秋色半楼南过雁,楼南过雁白云悠。
而在四川新津纯阳观有大小诗碑40余,其中有“玉连珠回文诗”八首,每首10个字,均可组成4句七言回文诗。
1、春园满雾近空亭报好音
春园满雾近空亭,雾近空亭报好音。
音好报亭空近雾,亭空近雾满园春。
2、春江半钓乐渔人欲渡津
春江半钓乐渔人,钓乐渔人欲渡津。
津渡欲人渔乐钓,人渔乐钓半江春。
3、炎炎夏日映人眠卧几檐
炎炎夏日映人眠,日映人眠卧几檐。
檐几卧眠人映日,眠人映日夏炎炎。
4、凉风秋月戏花香楼外墙
凉风秋月戏花香,月戏花香楼外墙。
墙外楼香花戏月,香花戏月秋风凉。
5、枫江半钓乐渔蓬庆岁丰
枫江半钓乐渔蓬,钓乐渔蓬庆岁丰。
丰岁庆蓬渔乐钓,蓬渔乐钓半江枫。
6、深堂卧客醉高吟一曲熏
深堂卧客醉高吟,客醉高吟一曲熏。
熏曲一吟高醉客,吟高醉客卧堂深。
7、春江半艇夜灯煋映堞城
春江半艇夜灯煋,艇夜灯煋映堞城。
城堞映煋灯夜艇,煋灯夜艇半江春。
8、残春送舫映梅坛壮大观
残春送舫映梅坛,舫映梅坛壮大观。
观大壮坛梅映舫,坛梅映舫送春残。
后人又模仿其格式做了一种转尾连环回文诗,也是极具机巧。这类诗有同于连珠回文诗的地方,也有不同于它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是采用后一句为前一句后四字顶针(有人叫前三后四)。
不同的是:连珠回文诗第三、四句是第一、二句的回文,从诗的尾部读与头读均为同一首诗,即不但是“环复回文”也是“本篇回文”。
而转尾连环回文诗却是从尾部读时又成另一首诗,意思也未必一样,即不但是“环复回文”也是“通体回文”。
例如清朝佚名所做的下面这首转尾连环回文诗:
顺读: 春晴喜鹊噪前津,鹊噪前津柳媚新。
       津柳媚新花恋蝶,新花恋蝶去来频。
倒读: 频来去蝶恋花新,蝶恋花新媚柳津。
       新媚柳津前噪鹊,津前噪鹊喜晴春。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
发表于 2012-8-3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4 12:29 , Processed in 0.0679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