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0|回复: 1

心得管见漫谈曲(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蟾宫醉客 于 2011-9-19 23:58 编辑

一、散曲的基本概念
     “元曲”,顾名思义,就是产生于元朝的戏剧和歌曲,文学语言称之为杂剧和散曲,其名称是从时间上界定的。我们今天按照元曲任何一种形式创制的作品,都不应该称之为“元曲”。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其显著特点是“一人主唱”、“曲白相生”和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元代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四大喜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关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代表了杂剧的最高水平。与杂剧对应的散曲,是从宋金时期北方民间“俗谣俚曲”基础上产生,而在元代达到成熟的新文学样式。由于声情、语言的差异和音乐地域的不同,散曲逐渐又有了南北之分。就结构而言,南北曲都有小令和套数。小令是单支曲,元朝时也称为“叶儿”,就像诗的一首词的一阕;由同一宫调的两三支小令衔接在一起的,称为带过曲;由相同或不同宫调的小令按照一定规律连缀而成的,被称之为套数,也叫散套或套曲。

    元杂剧主要是供舞台演出用的,由唱、念、科、舞等多种戏剧元素构成。其中剧中人物的唱词就是散曲里的套数,而宾白则是他们的台词。这里需要重点突出的是,元杂剧还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与其它时代的杂剧有不同的特点。而散曲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散曲名称最早见于文献的,是明代朱有墩的《诚斋乐府》,但此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不包括套数。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进来。而近当代学者的论文,则把小令、套数都看作散曲。散曲于是作为一个文体概念最终被确定下来。为了表述方便,人们常把当代写的“唐诗宋词元曲”简称为诗词曲,这里的曲,一般就特指狭义的散曲。曲和词既有共性又有区别。首先历史上曲和词的概念就不明确:唐宋人把词叫做曲或曲子词,以及乐府、长短句、诗余等等。而元明清时代大部人所谓的词,又是我们现在所指的曲。宋代人把词叫做乐府,元代人也把曲叫做乐府。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宋词元曲都是配乐演唱的歌词,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其次,曲和词有渊源关系,曲是由词发展演变而来的,不少曲的宫调、牌名和格律来源于词,有的词调则直接变成了曲调,其名称、字数、平仄都完全相同。有人统计,元曲曲牌出于唐宋词牌的有七十五种之多。有人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话不无道理。第三,曲和词都是属于有固定格律的长短句,都需按照各自的定式倚声填词,讲究合辙押韵以及形、音、意的俱现。从音乐意义来说,词曲都是当时的社会流行歌曲;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又是广义的诗歌,在吟诵的本质上是一样的。散曲的散,主要体现以下几种特性:一是宫调曲牌多样,有人统计为15宫调447种曲牌,而且不少可以自由组合,篇幅长短随意;二是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可以酌加衬字,有些还能增减句子,表达十分灵活;三是多采用“赋”的表现手法,容易铺叙陈述;还有就是词句的口语化俚俗化以及押韵的宽泛等,致使曲意诙谐活泼,能起到穷形尽相的作用。  
     在元明清三代六百多年里,至少产生了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多首小令和三千六百八十多篇套数。但元散曲的代表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均呈现了独有的特色和非常高的水平,后人已难能企及。到了清代,散曲已是强弩之末,不仅数量比前朝急剧下降,总体质量也和明代作品一样逊色。虽然它因为民间传唱而进入文士书斋,成了案头文学,但一直深受封建卫道者的歧视,读书人很少把它当作“正途”而专攻。乾隆的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编纪晓岚就认为散曲“非文章之正轨”。因此作者写作时往往漫不经心,收集编撰者也寥寥可数。我们目前所见收集最完整的《全清散曲》,是1980年以后才编纂完成的。散曲虽然不为封建正统文学所容,但它迷人的艺术魅力陶醉了无数民间文人雅士。他们利用这种文学形式不断地创作新品,有些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终归就像商品领域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元曲中整套的“杂剧”现在已经极少有人写了,而“散曲”创作近年来却有复萌之势。散曲爱好者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支创作队伍,也有了全国性的专业刊物。2005年3月创刊的《当代散曲》代表了当前散曲创作的水平,可是现已停刊。另有一家出版物《中国当代散曲》已经付印,但尚未得到原件。不解的是,散曲本就和京剧一样是中国的国粹,刊名为何要添加蛇足?是不是有意要和《当代散曲》划清界限,那就不得而知了。
发表于 2011-9-1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大家共赏,不过这个帖子要移动到理论探讨栏目。问好醉客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19 07:47 , Processed in 0.0684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