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84|回复: 1

[其他] [教材]成联创作之构造浅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联创作之构造浅议
  文/闲时来
  
  对于成联的创作,我们总会注意上下两句要有不同的角度,但又要以内在的蕴意使得二者和谐得统一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对立统一的艺术美感
  成联的创作,一般要经过立意、选材、构造等几个必要的阶段。立意阶段,全在乎作者的知识层面、思想境界以及个人修为,不可一蹴而就,此点最能体现出“功在联外”。选材,就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家都是一样的,这是客观存在,在乎作者的感情基调。有了相对固定的材料,如何选取并构造?这里存在一个技术因素,按不同的方法组合材料,联语给人的感染效果是不同的。就个人在这创作成联时选材和构造方面的一些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平行并列。
  就是根据立意,选取具在代表性的且分量均衡的材料,或以列举方式给出,不进行加工处理,或可选定某一材料,按不同的修辞手法展开。比如: 
  傅山自题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中,将各种选材并列给出,没有感情色彩的词加入。平静的画面中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为有竹、松、琴、茶和月等10种有代表性并有着深厚寓意的材料。
   再比如城市猎人一联:
   夕雾空山垂露
   昏窗止影落针
   比上一联略加修饰,却也显得境界闲适,韵味较足。
   以下一联,却是抓住某一特定取材,以拟人手法展开,灵动而不失雅致。
   蝉从夏雨声中隐
   风在荷香气里游
   二、时空相对
  以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交叉展开,时间为纬,空间为经,织成一个严密的大网,使联语张力足而感染读者,是题名胜古迹联语常用的手法。
   比如联友乙子题华山南峰:
  谁擎南天香一柱
  烟流东海几千年
  上句以一柱之形切在空间,下句以千年之往切住时间,纵横交织出一种逼人心迫的气场,颇为动人。
  再如我版联友太贫公子题婺源图联有:
   借几支徽墨,随意勾,随意涂,楼榭俨然如幻梦,
  载一叶村歌,经过汉,经过宋,婺源依旧笑夕阳。
   用散文笔法,上从空间画面入手,用勾和涂两个传神的字眼,让人联想起江南风光;下从时间纵度入手,用汉和宋,亦简约,将对象的沧桑皆寓其中。
  三、虚实相生
   将所选材料看得见摸得着的一面给出,同时又从另一个角度选取与材料有紧密关联的另一种事物或印象,以此入手展开,常常伴有超凡的想像和夸张的写法。比如:
  联友翩然雪落一联:
   吹凉玉管霜千里
   题罢竹枝影一楼
   联中,玉管和竹枝为实物,从凉和罢两个字眼引出了千里霜和影一楼两个虚拟的画面,使得玉管和竹枝的涵意得到延伸,扩展,能够深深感染读者。
  再如白也联友有联
  拭刀凝雪色
  弹剑起雷音
   以雪色和雷音为喻体,虚设,却使得全联出彩。
  四、动静相合
  此是从观感入手,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就在一动一静之间营造完善的意境。也为题图、题物和题风景常用手法。<b 如联:
  吟竹诗含翠
  画梅笔带香
  一含,一带,格致立现。  再如:
  风动翠竹摇月影
  霜燃红叶点秋香
   上动下静,画面富足。
  
   五、远近相谐
  
  这一构图技巧犹如照相,有景深画面才吸引人。于联来说,就显得有层次。
  联友天石心题望山江联:
  八面松杉风是客
  一江烟雨自为邻
  
  近为松杉,远为烟雨,从近到远,层层推出。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远处烟雨千家被深秋所笼,近处笛风楼台,有风吹过。从远到近,步步到来。
   构造之法,也不止于此,还可以再行别议。
  
   而以上几种常用的构造方法,也往往无规则的组合使用在联语中,上下句中,可分别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甚至时空相对,联唯如此,方不至于流于平直。尤其是创作较长的对联时,更是如此,比如钟耘舫的题成都望江楼公园崇丽阁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属谁之物 ?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细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上联从空间角度落笔,构图取景从远到过,从上到下,葱岭、白河、丹景、青衣,远山近水,皆在笔底画中,同时,联中还涉及到花蕊夫人和薛涛等人的典故。
  下联从时间角度入手,忆人记事,有卧龙、风雏、刘备、公孙述等历史人物,又加了空间景物的穿插,在如此的跨越和对比对后,作者在上下结句无限的感慨皆由前面铺垫而出,感情炽热,动人心魄。
发表于 2011-10-8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18 19:24 , Processed in 0.0543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