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78|回复: 1

如何把握对仗的尺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仗尺度的把握”,并不是讲对仗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而是对对仗基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是建立在大家对“对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已经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的基础上的。
正确把握对仗的尺度,首先要走出两大误区,树立两个理念,认准一条底线。
一、首先要走出“只顾单字词性,不顾结构”的误区,树立起“结构是判断对仗的第一标准”的理念。
之所以这样提倡,并不是说要抛开词性不顾。
不可否认,对仗的初始要求,还是针对词性来制定的。但是!词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灵活变化的。我们平常所说的某个词的词性,只是它的常规词性而已。
比如“流水”这个词汇。单看这个“流”字,它的常规词性无疑是动词,但在“流水”这个词组中呢?它的实际含义是“流动的”,是来修饰“水”的,因此,便具备了一种形容词的特征。如果我们不管语境,而是一味地以常规词性来以字对字,那么是不是可以对成“吃粥”呢?不同样是名词+动词的组合吗?---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说,以单字词性来判断是否对仗,是不合理的;所以说,以随时变化的词性来作为衡量对仗的标准,对一个文字感悟能力不是很强的人来说,是不容易把握的。


那么,我们可以在心目中暂时把“单字词性”这个概念淡化掉,而是树立起一个“整体结构”意识。
仍然拿流水为例。首先确定,流水是一个偏正词组,那么,春光、和风、真情等等偏正词组便都可以成对;相反,喝粥、打人、写诗等等这些单字看起来词性工整的词组,反而整体上是不工整的。
强调一下,这是针对一个词组来说的,那么我们把这种“结构意识”扩展到整个句子当中呢?那么对仗的尺度就可以进一步地放宽一些了。
  这就又涉及到对仗的第二类误区。
二、走出“对仗必须小类互对”的误区,树立“重整体结构、轻局部结构”的理念。
什么叫小类互对?小类就是指“意类”,比如:天对地、春对夏、牛对狗等等;什么叫小类互对?就是不但对准了意类,而且非常工整地应对局部的词组结构,比如:蓝天对绿地、初春对盛夏、黄牛对黑狗,大家在初学联时看到的启蒙读物中,大概经常见到这类内容。
诚然,这样的应对是工整之至的!但是,对联需要这样“极工”吗?否!完全不必要!
所谓“大工反拙”,这样应对,工则工矣,但不象是文学艺术,而象是文字游戏,徒显刻意、死板!
何况,楹联的格律限制已经很多,若是在对仗上再这样刻意求工,哪里还有拓展意境的空间和余地?


难怪许多初学者抱怨工意难以两全,原来,是我们自己误读了对仗的尺度,人为地给自己设置了太多的羁绊,这,何异于作茧自缚?
并不是批判“楹联启蒙读物”,事实上,在还未接触过对仗这个概念时,启蒙读物这样引导,很便于初学者在脑海中建立对“对仗”的初步认识。但是,随着楹联水准的提高,这样的引导,就等于误导了!
  那么,正确的对仗理念是什么呢?应该是“彻底淡化意类概念,并且。重整体结构、轻局部结构”。
如果把这个理念运用到对句的整体句子中,前面所说的“流水不能对吃粥、登天等等”,就也不是绝对的了。如果在整体结构对称的情况下,“流水”也不是不可以对成“登天”!
比如,“登天/非/易事”,在这个句子中,单另看“登天”,这是一个动词性的动宾词组,但是从整句的角度来看呢?
登天---主语,非---谓语,好汉---宾语。我们便会发现,“登天”在这里变成了一个事件,具有了名词性词组的特征。
那么我可以应对成,“流水/如/更年”,如果不考虑关联性(那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单单从对仗来判断的话,就是成功的!
由此,我们便可以总结出一条对仗的底线。
三、对仗的底线
所谓对仗的“底线”,就是对“对仗”的最低要求。
我们把握这条底线的意义何在呢?
“楹联,是一门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艺术”,对于楹联来说,格律、关联、意境等等,已经对我们的创作限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而这些条条框框,都是规则使然,无法逾越的,那么,我们只有找到这些规则的最低要求,才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限度地拓展空间。
这条底线好比是跨栏比赛的竿尺,你只要刚刚跨过这个竿尺,就算是过关了,剩下力气来,你可以用在速度上,没有必要为了跳得更高而影响了速度!
同样,你也没有必要为了对得更工整而限制了自己在对联意境方面的超越!
这条底线,就是整句的成分结构!


举例:笛里/村乡,风/剪/炊烟/断
首先断句,划分第一层大结构。
第一分句:笛里--定语,村乡---主语,合起来,是整句的地点状语部分。
第二分句:风--主语,剪---谓语,炊烟---宾语,断---补语。
我的对句是:坡前童子,鞭抡落日圆。大家运用上面说过的两个理念看看,这个句子是否合乎对仗的标准呢?是否在对仗的底线之上呢?
答案是肯定的。
重点:一句,就是轻词性,重结构
第二句,就是轻局部结构,重大结构
总结起来就是,结构才是衡量对仗的最佳尺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5 23:45 , Processed in 0.0887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