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31|回复: 4

[三期律诗讲义] 一青三期律诗班第二十三讲 回顾2014年讲过的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讲:院长柳三老师大家好
我们今天三期上一结总结课
总结下我们2014年度的律诗课
然后我们律诗的课程就结束了
结束后我们将进行考试,考试后,也就是我们春节后步入填词的学习中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宋代时候还流行了一段时间的六言律诗,但是这六律哈,没有流行起来。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来说七律呢,首句押韵为常见格式,不押韵为不常见格式;五律正好相反,首句不押韵为常见格式,押韵为不常见格式。到了唐末宋初的时候,出现了首句押临韵的现象,后来又出现了,尾句押临韵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我们叫首句押临韵为孤雁入群,尾句押临韵叫孤雁出群。也有反过来叫的,但是首尾句同时使用临韵的现象是没有的。这点大家要记住。
学习律诗首先要从如何写好承转联开始,于是我们主要讲解了律诗承转联上的写作
我们讲过诗根据诗句的内容,主要有写景、抒情、叙事、议论(感叹)四种,所以我们主要讲解了律诗承转联分别如何将这四个内容运用到承转联上的技巧
例如,承联写景,转联抒情
我们来总结下
诗内容,分别是写景、抒情、叙事、议论。而我们在讲解律诗的章法的时候,主要是从第二三联的写法上体现诗的起伏来讲解的。例如我们当时讲解的律诗的第二三联的从内容上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第一、        二联写景或叙事,三联抒情或议论;
我们来看个例子,
七律 岁末感怀  
当时惯用酒催程,已累多情复薄情。
一盏昏黄扶我影,三千风月是君城。
飘零兴味随年尽,苦楚相思逐日惊。
梦里盈盈堪寄与,却书别事不关盟。
二联写景,三联抒情。也就是承联在写景,转联抒情。
这个时候呢,写景的时候放大情思,抒情的时候把情思收拢。这样能体现出诗的起伏。
第二、        二联抒情或者议论,三联写景,叙事
这种方式呢,我们讲过,承联直接抒情,转联利用景物的描写把抒发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
这两种方式呢,一般承联也就是第二联的时候要舒缓,转联也就是第三联要突起。第三、        承联和转联,都在叙事或者抒情,或者写景或者议论。
这个时候承转联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承转联都是在写景呢,一般注意写景的顺序,并且写出的景物最好可以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如果多是在叙事或者抒情的时候,要注意情感上要层层第进。
遣悲怀•其二》
作者: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律诗呢,第二三联都是在叙事,但是情感上确是一层层的推进。
然后我们根据这个又讲解了具体的运用
因为这些分析的都是律诗的写作的原理,
具体讲解了,如何运用起承转合,这个写诗最常规的技巧,又讲解了分总和总分的写作技巧
这些在律诗讲义的第十讲,
中间关于第二联叙事或者抒情,第三联写景的技巧,
这个是这讲的核心内容,我们来复习下
转联写景起到的作用有六种情况
第一,把前面的抒情,用景物具体形象化。这个就是点染的一种使用手法
第二、有所指代或者寓意,为结尾抒发的主题情感,做一个铺垫
第三,由于前面过多的叙事,中间写景的话,可以使诗韵味更足,意境更足。
第四种手法,就是移情。将作者要抒发的情感,用景物表达出来。让读者从景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第五种表现方法,第三联在第二联抒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了主题情感。可用正面描写也可以用反衬的手法.这首,第三的联的写景要描写出真实可感的效果
第六种就是收拢情思的作用。前面抒发了很强烈的主观情感,那么下面的写景就要从抒情拉回到现实里来,使全篇真实可感。
然后我们讲解了情景在诗词里的运用,情景相生和形象思维
又讲解了关于典故的内容
总共讲解了我们一青的学诗九章中的六个关键点
我们说古典诗词写作有三个基本:
1、首先要确定好这首诗词的情感主题,这个是说我们写前要知道写什么,表达什么?
2、采用合理的章法结构。就是要考虑谋篇的问题,为了表达出情感主题,我们使用什么样的手法,例如以律诗为例子,我们该如何表达这个情感主题,章法甚至详细到了,第二联是写景,第三联抒情,还是第二三联都是在写景。
3、写好关键句。词里的关键句就是词的中心句,绝句的关键句是在结句。律诗的关键句 是在中间两联。一首律诗写的成功不成功,首先读一变就能感觉出来。为什么呢,先看中间对仗联,是否写的好。这个主要 体现在承转联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这个我们讲过了,有第二联舒缓,第三联突起;有层层递进等。这个是我们讲过的第一个三点,
然后上节课我们又讲解了第二个三点,一首成功的诗词要具备的三个要素
第一,首先要做到 易懂,流畅,自然,第二情感真实,第三要适当的体现生活中的情趣
中间我们还以西游记木仙庵三藏谈诗,讲解 了律诗的写作,
还以红楼梦等小说里的律诗为例讲解了律诗的写作
记的还以贺铸学古人诗八法,讲解了古典诗歌的学习和写作
在律诗没有完全成熟起来的时候,承转联的写作有两种技巧
诗人在承转联的技巧上有两种形式。
     一是明是起承转合,其实是顺势拖下来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层层写来。想刚才杜审言的七律,就是这样,这样的手法,承转联有稍微的脱节,
     二是 律诗后四句是在前四句的基础上盘旋而来的。好比前四句是一首歌的第一阶段,后四句是第二阶段。这样的写法,承转联衔接不是很紧密。但是这两种手法一直影响着后世的写作。
这些是我们律诗班的主要课程内容
可能很多人会问,怎么没有如何炼字,以及句型句式。因为这些内容比较枯燥,当我们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过早的学习这些理论,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二期是在小令中调讲解完后,才讲解的句式句法以及炼字的内容那么上节课我们说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分两块。第一是总结,第二是互动。所以下面的时间,我们以互动为主
大家有疑问可以把问题拿出来,我们逐一讨论
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律诗写作相关的内容,其他问题不再讨论范围,尤其是不许问私人问题哈
副班长:静云(770562694)  20:53:36
老师每次你讲的时候似乎听明白了,可是每次写起来就不知怎么下笔了院长:柳三老师(414125121)  20:53:53
静云,不许问的如此笼统哈
其实我们说过古典诗歌的写作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出现了这个情况,说明我们积累的少
或者说有针对性的读的作品不够
院长:柳三老师(414125121)  20:55:02
红楼梦里,宝钗还是黛玉在教香菱写诗的时候,是咋说的
让香菱要读多少作品呀
副班长:静云(770562694)  20:55:47
老师那你推荐几本适合我们读的诗集吧
院长:柳三老师(414125121)  20:56:00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其实红楼梦里黛玉教香菱读诗就是一种方式
A05一品白衣(2861546175)  20:59:44
我问个小问题
律诗拗救以后,怎么粘?
会不会乱套了呀?
这个问题是说明大家对粘两个概念不熟悉
什么叫相对,主要看五言七言哪个位置的字
对粘主要是看 五言句中第二字,七言句中第二四字
所以,出句拗了,因为拗在第六字,
所以不影响对粘的
这个王力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例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大家看对粘只看第二字
因为律句中有一种特殊拗句,拗在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
一般出现拗,并且可以救必须对句救的也在这个位置
如何更好地运用反衬的手法来写诗
这个是清韵的问题
就是这手法之一
如果以后有具体诗例,可以发到论坛上的答疑解惑栏目咨询,我会看到就回复的
E组长凭栏听雨(897692476)  21:14:49
老师律诗最难的还是中间两联对仗不会咋办
对仗的问题,首先要多读最基础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这些
因为这些是最早私塾时候教孩子们,熟悉对仗的书籍
也是学诗前必须读的书之一
古代是为做诗做准备的
古代科举也考律诗写作的
不过只考一首,要做七言八句律诗一首,应制诗
没事在群里对下对子,也可以当做联系的
大家还有问题么
现在没有也没事,咱们的答疑解惑栏目是专门给学员开设的
以后随时有问题,还可以随时提
今天的课就到这

发表于 2014-12-27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12-2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7 20:51 , Processed in 0.0693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