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9|回复: 0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3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天是9·18了,我蓦然想起了抗战前广州一间小理犮店门口的对联。
现在,个别男士发型奇特,亮晶晶“刮光芋头”者有之,两边悬崖绝壁中间耸立如鸡冠者有之,让人侧目。至于妇女,发型怪诞者似未多见。
说到妇女发饰,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以梳辫子者居多。若是姑娘少妇要把脸庞儿侍弄得光溜细腻,便要刮去脸上的汗毛。刮时不用刀,只用细线绞扯。在街头巷口,我常看见专司“绞毛”的妇女,嘴里咬着一根细线,线的一端连着双手拇指和食指,一开一合地在顾客的脸上扯动。被绞毛者闭着眼睛仰着脖子“受刑”,脸上红一块,白一块。我想,硬生生把毛扯去,会是很疼痛的吧?但不少妇女甘之如饴。粤谚云:“要靓唔要命”,信焉!
那时候,一些时髦的女性也开始烫发了。烫发要到设施稍为先进的理发店,像“一新”、“一乐也”等名店,便是闺秀流连光顾的地方。凡是理发店,门外设有一个红白蓝三色滚动着的圆筒。据说在法国大革命时,有一所理发店是革命者的秘密据点,救助过许多志士。大革命胜利后,人们便把国旗的颜色作为理发店的标识,表彰理发工人的功勋,从此流行开来,也为各国理发店沿用。在广州,高档的理发店,坐椅都很讲究,它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沙发,但可旋转俯仰,就像是牙科医院的设备。记得有一回,我溜进了西关的豪华理发院,只见好几位烫发的妇女,端坐在理发椅上,身边有挂满电线的伞状柱子,条条电线的一端连接妇女的头发,卷成一个一个的小圈,发出阵阵药香和嗞嗞声响。我大奇,也不敢细看,赶紧离开。
记得小时候,我每月都要光顾巷口的低档理发店。一进店便浑身不自在。广州炎热,当我坐到椅子上时,师傅便给我披了沾满汗气半黄不白的布幅,又在我脖子上围上毛巾,这样的披挂,让我热得难耐。那时,低档的理发店自然没有电风扇,只在天花板下,挂着两幅厚厚的横布,布上有滚轴连着绳索。店主让一个小孩动绳头,一收一放,横布来回摇动,算是给顾客搧风。当发屑黏着带汗的肌肤,便觉得身上如有蛇行蚁走,起了鸡皮疙瘩。我最害怕的是理发师傅要我剃面那一刻。只见他抓着桌子下的皮条,拿着剃刀在皮条上使劲磨了几下,便一手揪着我的耳朵,一手用刀锋给我刮脸。我如待决之囚,紧闲眼睛,谁知道师傅还要在我的眼睑上,轻刮几下。这时候,真巴不得像女孩子那样绞绞脸算了,因为起码不用提心吊胆,害怕脸上“挂彩”。
理发师傅入息低微,文化水平一般不高,但有人在店里挂着对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显得豪气十足。
抗战时,全民掀起爱国热潮,听大人说,我们巷口的理发店门口挂上一幅对联。上联是:倭寇不除,有何颜面;下联是: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我还小,当然未谙其中语带双关的含义,而从大人们的赞叹声中,也能感受到当时广州小市民敌忾同仇的爱国主义精神。广州沦陷后,这理发店关了门,可是,那精警的对联,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5 00:40 , Processed in 0.0562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