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5|回复: 0

[文心阁公告] 文心阁第十六讲 律诗的章法结构 中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0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心阁第十六讲   律诗的章法结构  中篇
我们今天讲解律诗的章法结构(中篇)
我们说过古典诗词的写作有三个要点:第一要确定下来诗词的主题情感,这个是说我们要写的是什么。
第二,要使用合理的章法结构,这个是说古典诗词的行文方式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其他文体如散文记叙文等文体不同。
第三呢,要写好关键句,关键句呢,是指,绝句的结句,律诗的中间的对仗句,词的中心句。
那么律诗的写作首先要写好对仗联,说白了就是承转联之间的关系。

一、律诗中间两联的写法
1、承联写景,转联抒情
一般三四句要承接一二句,要做到和缓,一般多是描写景物为主五六句以抒情为主。我们讲解了如何写景的问题,我们讲了移步换景的运用。
这个是我们讲过的,不再复述。今天我们来讲第二种方式

2、承联叙事,转联抒情
我们来看首例子

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们先插播两个名词。律诗的偷春体和瘦春体。偷春体。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如果第一联对了,第二联不对,第三联继续对仗的。话,这个叫做偷春体。还有一种叫做瘦春体,这个是说律诗只有第三联对仗,第一二四联都不对仗。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例诗。相对于上节课我们讲过的第二联写景来说,这次我们第二联不在写景,而是改为叙事了,那么第三联仍是在抒情。两者差别是一是由景启情,一是有叙述引出的抒情。一般三四句要承接一二句,要做到和缓,一般多是叙述为主,五六句以抒情为主。

这诗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我们来看下一首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里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可以算是在叙述,也可以算是在感叹。这诗呢,以景语起句,在第二联点题。因为题目是月夜忆舍弟,第一联只是在铺垫,第二联点题,并引出“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这个抒情语。

我们再来看首例子:
《留别王维》
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这里要讲下"欲寻芳草去"。“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这里再次说一点:第二联无论是在写景,还是在叙事,那么都不是简单的写景和叙事,最好要做到景、事中要藏着感情。最忌讳的是,写景和抒情分离,叙事和抒情不相关,二者一分离,那么这诗就写的失败了。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答李儋
唐 杜甫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个诗也有说是韦应物的作品。至于作品归属权的问题,我们不做讨论。我们来看下这诗。

李儋是谁,大家知道么

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
或许后世人很少知道他了
但是由于这诗的流传,那么他就由这诗而被大家熟悉了。
好比是汪伦,其实只是个平凡的人,因为李白一诗而被千古之后的人所知晓哦
这就是说诗的魅力,他可以让很多人千年后还被人知晓。甚至永远的活在诗文里了

我们来具体看下这诗: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我们在看这些例子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承转联的写法,还要关注起结是如何写的。并且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和过度,
小结下:颔联不管是在写景还是在叙事,颈联抒情的这种方式,要注意,颔联的写景和叙事要含情,或者是为抒情而铺垫,二者不能做到分离。

因为有些内容没讲完,突然觉的不适合讲了。
索性就再多讲下律诗的对仗
我们写律诗,一般都有个误区
认为律诗的对仗必须要工对
其实工对对我们来说极少有人可以做到了
我们说了,对仗就是词性结构一致的,平仄相反的一组句子
但是古人没有词性一说的,我们现代汉语里的词性等说法是王力在现代汉语里提出的
那么谁知道王力先生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么?
根据西班牙语的特点,提出的现代汉语的理论
也就是我们说的现代汉语语法
那么古代汉语里没有词性一说,它们叫词类。
如名词的词类,有天文地理,宫室等等
工对的时事,天文不能对地理
人物不能对花鸟
所以说我们现代说的工对,其实就是广义上的了
工对。上下句词性相同(特别是名词要尽量做到小类相对)、词义相反或相关、句型结构相同。
例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除了工对外,还有宽对。
这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用词上不苛求小类相对,只求大类相对,平仄上个别不相对,句形结构大致相同即可。
由于古人写诗,发现如果大家都使用工对,就会束缚了律诗的发展。于是就提出了宽对
但是大家要记住:宽对只适合在律诗里,在对联里是不允许的
例如,三山半落九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大家看下九天外和白鹭洲,是不相对的。但是在律诗里就可以
属于宽对
甚至再宽点也可以,做到似对非对,也可以
有版本是说青天外的

3)串对(流水对)。不太常用。上下句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可单独成句或者一句话分成两句来说。上下句一般有顺承、因果、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但是大家要记住,诗里叫流水对
联里叫串对
其实就是一句话没说完,下句来补充
古代的流水对,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上一句意思没完,下一句的意思给补充完整了。

上下句存在着递进的关系
我记得有个河北大学的教授韩成武先生,
就是当年央视百家讲坛里讲杜甫的老师
他是国内教授里,不多的。会写诗词的,而且水平还很高的
他写过一篇关于流水对的文章。讲解的很透彻。但是对我们初学写律诗的来说,暂时还不实用
我记得在一首律诗里曾这样写到
虚名上秤能几两?俗利拈来心可腌?
其实这就是流水对
有很多朋友问我,这不算工对吧。我当时就很无语。谁规定了写律诗必须工对呀
律诗的规定,只要中间两联用对仗的形式
没说必须工对的哦
后来崔颢打破了这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说法,在黄鹤楼一诗里,就干脆第二联不对仗。
而李白呢,又非常的欣赏这首手法。于是在写登凤凰台歌的时候,一再的模仿
这才有了律诗对仗的瘦春体的说法
这是在宋人严羽的沧浪诗话里有提到的
他说纵观唐人七律,称第一的只有崔颢的黄鹤楼一诗
这个大家课课后了解
我们就不多讲了
留个练笔
要求用“颔联叙事,颈联抒情”的手法来写一首律诗。不限题和韵了。下周同一时间我们来讲评。
提前说下,不按照要求写的 ,就不评了。我们把时间留给点评沈园上来
大家晚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4-27 10:42 , Processed in 0.0686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