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8|回复: 0

[文心阁公告] 文心阁第十二讲 时间和空间在绝句中的一种巧妙的运用和绝句结句的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心阁第十二讲   时间和空间在绝句中的一种巧妙的运用和绝句结句的方式
今天是我们班的第十二讲时间和空间在绝句中的一种巧妙的运用和绝句结句的方式
古人写诗呢,经常会用一些比较巧妙的手法:那就是利用时间和空间上的回环来深化主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都熟悉吧
这个是利用时间上回环:同样是夜雨涨秋池的时候,利用这个回环,来升华主题情感

刘皂的《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个是利用空间上的回环:说诗人客居并州十年了,夜夜想念着家乡,但他快回到家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已经不知不觉中把并州当做了自己的故乡虽然空间上有回环但是读起来,耐人品味李商隐的那首也是,时空上回环了,但是读起了也是不嫌烦琐,并且味道醇厚。

这两例子都是唐人在这方面的作品,宋人在学习这种手法的时候,也有不少作品,如:
与宝觉宿龙华院
宋 王安石
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
邂逅我还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

这首诗,好像有三首
其他两首是

老於陈迹倦追攀,但见幽人数往还。
忆我小诗成怅望,钟山只隔数重山。


世间投老断攀缘,忽忆东游已十年。
但有当时京口月,与公随我故依然。


这三首是一组
大家课后可以去找来品读下


听雨
宋  杨万里
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这首大家熟悉么?杨万里的诗。
同样的雨声把诗人的情感拉回到了过去,同时也深化了主题情感

这说明无论唐宋的人都知道,将不同时空下的相同事物做一番比对,会引起一些共鸣的

古人尤其是宋人最喜欢用此类的手法

我记得看过一篇佛偈,大概意思是,今年的雪不是去年的雪,
欧阳修的一首浪淘沙。也有类似的效果。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花还是去年的花,人去未必是去年的人了
即使人没变,但是经历了一年的风雨后,也会有改变的

这类手法呢,不仅仅古人会用。现代人也会用,但是现代用的只是在文字上出现重复,却没有把握住时空和空间上的回环。

题深山独乐图
现代网络诗友
云松倒挂掩危亭,林鸟轻啼我自听。
半卧闲吟山亦醉,山还笑我亦劳形。
又一首
四方云水四时风,人道山空山不空。
我抱山时山抱我,幽怀独与此山同。


这是我朋友情僧 的作品,当年我们一起题图的

在词汇上重复,虽然重复的极有味道,但稍欠不足。缺少诗的立体感。诗的主题形象不丰满,缺少诗的厚重感。当然了,我这是看人挑水。如果换我来写,也是如此。我也写过类似的作品。


我写过一首寄人的绝句

心随明月照天山,君去南疆何日还?
莫恋异乡明月好,故乡月胜异乡圆。


索性在多举个例子
苏轼有首诗,这诗的起句和结句一字不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由妄念躁动之中恍然超越、豁然达观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淤泥生红莲。

佛家的这个情调,谁理解呢?
禅宗主张修心,这里多讲一些佛教的知识哈
佛教传到六祖的时候,出现了分歧

    五祖是宏忍,当时座下弟子有两个比较出众的:一个是大弟子神秀,还有一个是负责淘米做饭的惠能。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遂将衣法密传给惠能,命他连夜南归。
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的
我们说的佛教财神,有个是三国关羽。其实这是神秀封的,封他为佛教十八护教伽蓝
而我们现在的一些佛教的礼节,多是惠能传下来的
这个大家了解下就可以

淤泥生红莲出自惠能的无相颂。
基本义是:如果木头经过残忍的磨练后能产生火光,那么淤泥里面也一定能生出红莲.这其实是把人世比作锁木,淤泥。因为佛教中人世即是苦海,人要渡过苦海,到达西天极乐世界所以这句是鼓励人忍受过人世痛苦的煎熬,最终一定能到达美好的彼岸
这里我们重申一下:
其实我们和古人的差距在于我们无法做到古人的写诗的高度,因为我刚举的古人作品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这是没可比性的哦。我们无法做到每一首作品都写的很精美,同样古人也无法做到。
我们写诗不要和古人去比较
我们说了,写绝句有三个要点,第一要明确主题情感,第二要采用合理的章法,第三要写好结。我们在讲起承转合的时候,结句简单的谈了下。那么今天我们再把结句的问题,详细的讲解下。

有人说,一首诗词,起不怕起不好,就怕尾收不好,因为很多时候,诗词的结句很重要,我曾把诗词的结句比作电影里的高潮部分,这个是不可或缺的,一首诗好坏在于结句是否结的漂亮,尤其是绝句,绝句的结尾更为重要,如果绝句的结句写失败了,那么这诗就整体失败了。可见结句在诗里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唐代是诗歌的巅峰时期,有人说唐诗的精华是绝句。我们来看下唐代绝句写的好几个著名诗人

绝句结句方式
一:景语作结
很多时候,诗写作的时候,前两句总写,后两句描写一个特写镜头。而耐人寻味的就是这个特写镜头,这个是情语结句的方式一。例如: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个结句,是以情语结句的,但是他是体现了诗的一个特写镜头。

又例如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虽然以叙述结尾,但是这个叙述就是一种间接的抒情。这个是以一个特写的镜头:描写的是心里活动“近乡情怯,不敢问来人。”

其实这个严格的说是按照情语结句的

二、绝句结句方式二:景语作结
这种结句的方式,不仅仅是叙述抒情,还可以写景:例如:
绝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前面总写,后面局部特写
这个是古人常用的方式。这里还要注意,转结之间是有联系的,杜甫的这首是一种并列联系两句勾勒出一副局部特写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个结句也是有联系的,结是转的后续说明。个时候一定的注意,第三句和第四句不可以脱节,必须是一个整体,否则这诗就写的失败……这个也是我们强调的,绝句三个要点的第三点,要写好第三四句,尤其是第四句。

其实无论是景语还是情语结句,用一个特写镜头来展现,更有味道

我们就这结句的方式再看一首作品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湖水和波是有联系的,这个就是我们在讲评中经常提到的,要有关联性。如果两者不相关,没有任何的关联,那么这诗就写的莫名所以了。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情感抒发到位这个手法,是我们讲过的比的手法。诗词写作技法归根到底就三种:“赋比兴”这个“比”是说写作技法中的“比”。我们要抒发的情感是抽象的,借助一个形象的比喻,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来将这个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这个写作手法就叫比。

三、绝句结句方式三:直接抒情,其实就是直抒胸臆。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题图
作者:柳三
孤红一剪笑东风,枯树花开春正浓。
到此人生方得意,纵然飘落亦从容。
离别
作者:柳三
一曲阳关唱断肠,横空雁阵两三行
愁情更入东流水,寄字犹怜月下霜
这些作品都是直接在结尾处抒情的。

四、绝句结句方式四:虚写: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根据眼前之景展开的想象

唐代杨巨源有首诗,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第三四句其实就是虚写。根据眼前之景展开的描写

清平调三首其一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后两句是虚写,所以说写诗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想象力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也是,借问一句就开始了虚写,这里的杏花村具考证,这里要给大家讲下杏花村,在现在徐州到丰县的城外收费站处的史店村旁
现在经过考证,丰县有了景点就是杏花村。可惜没啥特色的景点
杜牧当年到了徐州,要追寻前辈的足迹,也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当时就是居住在现在的宿州的符离集附近。当时呢,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符离集附近属于徐州范围,解放前徐州老八县就有宿州和萧县。
想象是指合理的想象,想的内容都是虚写,我们讲过虚实,借问开始,就是一个虚写,第四句遥指,看似实写,但第四句重点在杏花村呀,如果是可以看到的,就不用问了,看到的为实,看不到的为虚。眼前为实,过去或者未来为虚,这是说,写诗要多运用虚实结合。
如果前两句是虚写,写过去的景象。那么后两句要实写。
五、绝句结句方式五:前两句是虚写,写过去的景象,后两句实写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六、绝句结句方式六:议论,设问等方法结尾

议论的例如: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是以议论结尾。下面也是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阳关曲 中秋月
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五无吟六首之一
唐 如元
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
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赴广西别甥彭郎
清 解缙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我们讲绝句章法的时候,说过。绝句的后两句,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又或者是议论感叹,都是一种间接抒情的体现。绝对不是单纯的写景,单纯的叙事,又或者单纯的议论感叹哦。
美人醉
现代 柳三
宴罢芳辰兴不孤,芙蓉暖帐卧流苏。
朦胧醉眼问夫婿,昔日娇憨今有无?

这是我一个趣事。当年我一个朋友过生日,求几副诗词。我写了一组后,然后在睡梦里写了一首,就是这首。事后呢,整理作品的时候,其他写的呢都没记录,反而这首印象深刻,一直记的。
总结下,关于诗如何结句,一般是不能单独来看的,要结合这诗的章法来看,这样理解的更透彻。总的说来,不管是哪种结句的方式,其实无外乎是用景语或者是情语。景语呢要注意结的深远,情语呢要注意,言浅情真意远。言浅是说可以让读者看明白,不能过于晦涩。情真呢是说要有真情实感,意远呢,同样要求结的深远。
最近疫情肆虐,说实话,很感谢那些逆行的人
记得有个故事,很感人
浙大四院护士陈颖在江城隔离病房昼夜奋战十一日后,与情侣隔着玻璃相见,倾吐思念。
感人吧
我们这期的练笔,就写最美逆行人。


要求:可以根据这个事,或者其他事。写首绝句。不限韵了

下周我们来讲评。讲评后我们再讲两节课,就留个考核性的练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4-25 01:24 , Processed in 1.0677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