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6|回复: 2

[文心阁公告] 华夏一青文心阁基础补习班第二讲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9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心阁基础补习班第二讲讲义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解诗词格律的格律
中国的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这个呢是诗歌的发展过程。大家了解下就成。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所喊的一些劳动号子就是最早的诗歌。
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是农耕文化下,人们最理想的自给自足、和平安静、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那时候人们一边歌唱,一边跳舞。所以我们说的诗,为什么叫诗歌就是这个原因。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诗经,有谁知道诗经总共收录了多少首诗么?总共三百零五首,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

诗经 大序 里有这样一段“情动与中,而行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里说的言就是歌词,歌就是曲调;舞就是舞蹈。这说明了诗乐舞是同源的。

诗歌最先是和舞蹈脱离的,成为只可以咏唱的诗歌;后来又和音乐脱离开,成为只可以诵读的诗歌。不过这时候只能算是个半脱离的状态,因为诗还保留它的音乐性即节奏和韵律。就中国最早的时候如诗经、楚词以及后来的汉魏时代的诗歌都是有韵律的,但是其韵律是自然形成的,没有给它定出严格的规定。

由于佛教传入中国,翻译佛经的缘故,中国人懂得了音韵学,于是做诗开始讲究平仄,到了唐代就形成了格律完备的今体诗,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格律诗。

就诗歌的内容来分的话,还可以分 叙事诗,抒情诗,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等
诗歌的分类很多,一般我们都分为今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和古体诗。一般是这样划分的符合格律要求的诗就是今体诗也叫近体诗,反之就是古体。

大家都看过红楼梦,书中有一段记载“香菱学诗”
宝姑娘建议,先学格律诗,后学古体。这是采用的反学法。我们也采用这个方法。由于格律是的格式比较枯燥,所以我们在讲格式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关于鉴赏方面的知识,我们先来看下一个名词,律句。大家以前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词汇,说某某的作品不合格律,又或者说这个作品某某处出律,也有人听说过这样的词汇如“律句 ”.

今天我们就讲这个,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律句。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举例说明
月落乌啼霜满天
仄仄平平平仄平。
大家看下这句中的二四六位置的字的平仄关系
落是仄声,啼是平声,满呢是仄声,那么这句诗里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关系就是 仄平仄

我们再来看下另一句诗。“红尘幻若指间沙”看下诗句中二四六字的平仄。尘是平声,若是仄声,间是平声,那么这句诗二四六位置字的关系就是 ,平仄平

如果这诗只有五个字,例如,白日依山尽,我们只需要看诗句中第二四位置的字的平仄关系
日是仄声,山是平声,

这个也是我们刚才说的平仄交替使用。我们刚才说了,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诗句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交错使用的,这样会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而这样平仄交错的句子就是我们要讲的律句.律句的形式根据字数来分,有五言,六言,七言甚至八言九言都有,最常见的律句就是五七言律句。

由律句组成的诗,又有一定的规则要求的就是格律诗。格律诗的定义:
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如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绝句、词,就是格律诗。

有人或许会问,曲算不算格律诗呢,

严格的说不算,因为曲里可以加入很多的衬字的。但是曲也有它的一套定式,所以宽泛的说曲也算是格律诗

每一首格律诗的句数,每一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其中字的平仄,句的押韵、对仗都有一定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一定要求的诗词。即在平仄、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和章法等方面符合要求的诗词,称为格律诗词。

最常见的格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格律诗。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五绝,五律,七律,七绝。我们今天先讲下五言格律诗。五言格律诗,每句字数为五个字,分为五绝,五律。

五言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
A、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B、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C、平起平收:平 平仄仄平
D、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括号里的字,可平可仄如何区分 起收的问题,很简单 看诗的第一句第二字和最后一字的平仄来确定。

这个要记住哈,判断这句的起收问题是看这句第二字的平仄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

我们只需要记住这四个基本句式,对以后学习格律诗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因为五言格律诗的格式都是由这四个句式推演出来的。我们先来看下五律的四个基本格式。
只需要把这四个基本句式分别放在五律的第一句,就出现了五律的四个基本格式。我们来看下五律的第一个基本格式。

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大家看下这格式里的句子,说白了就是由四个标准句式交替使用。这里给大家讲下两个名词。
律诗的每两句叫一联,一联里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出句和对句,每句第二四字的平仄是相反的,这个叫相对。大家看下,而每两联之间的句子,也就是诗中的第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这些句子中的第二四字的平仄关系是相同的,这个叫相粘。

单看格式呢,不容易理解,我们来看一首五言律诗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这里要求大家记住的一些现在发音为平声,古时候为入声的仄声字有 觉,出。韵字呢, 寒,残,难,看 这个是押韵十四寒。
多音字,将,看,忘。
相对就是说,五言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四字平仄是相反的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下 和拈,下是仄声,拈是平声
这个就叫做相对

严格的说,相对,五言格律诗只需要看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就可以了。

哪么相粘是说,第二句和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五言句中的第二字平仄是相同的,七言句中第二四 字平仄是相同的

那么我们来介绍下,格律诗的基本特点:
1、 唐代科举规定,格律诗压平声韵,且一韵到底。就是说押韵必须压同一韵部的韵字。

后来在宋代的时候,允许首句押韵的时候押临韵了,或者是这诗最后一个韵字押临韵了。但是不允许首尾两个韵字都押临韵。

什么是临韵呢,简单的说就是邻近的韵部。这个大家先了解下就可以。后期我会告诉大家那些韵部是临韵,那些韵部是没有临韵。

2、 每句字数相等,第三五七句,以仄声收尾,第二四六八句以平声收尾。第一句可以以平声收尾也可以以仄声收尾;

3、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相对立,联间平仄相粘连
格律诗每两句为一联,第一句,为出句,第二句为对句。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相对立,联间平仄相粘连。这三句是我编口诀。记住这三句口诀,就等于会了格式了

句内平仄相间错,是说一句内第二四六位置的平仄是平仄轮流使用的

联内平仄相对立,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对;联间平仄相粘连,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粘

我记得对联术语里有个替,其实替就是格律诗里对的意思。

4、 押韵处在句尾是平声字处。也就是说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如果以平声字收尾也必须押韵
5、 律诗第二联第三联必须用对仗的形式。

我们回到例诗上来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这首诗是晚唐 薛媛的作品,题目是“写真寄外” 薛媛是晚唐人南楚材之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
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别依丝萝”的苦衷。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如泣如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楚材见后内心疚愧,终与妻团聚。

诗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
然而,她犹疑了。不知道该怎么画,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
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宝镜”“寒”的原因,分不清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第二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翠,而此刻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惊”是因为“颜索寞”而引起的心理活动。“已惊”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此时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颜索寞”,明显易见;“鬓凋残”细微难察,用“渐觉”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
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恐”,猜想,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浑”,全也。一“恐”一“浑”,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

古代以诗唤回丈夫的例子还有,大家还知道有哪个女子也是如此的么?卓文君
是的,不是说男人易变心,而是古代社会里女子的地位不高哈

读诗要结合赏析,注释来读。才能真正的了解诗到底好在什么地方,而不是人云亦云。建议大家多看下唐圭章先生的唐宋诗赏析

我们接着再看首例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首诗的韵字 是舟,流,休,鸥,属于十一尤韵部。
需要记住的入声字有独,一。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诗的头四句写景。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此诗通过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诗人把这种心情写得含蓄不露,律细笔深,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星随对月涌是什么结构的词组?主谓

平野和大江呢这是什么结构的词组呀?偏正
再问最后一个,文章和老病呢?并列
文章在这里不仅仅是指文章,而是指诗文和文章
老病呢是指生老病死,人生八苦的两种

再看首例子,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杜 甫
落日放船好 ,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 ,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 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 应是雨催诗。

押韵的字是 迟,时,丝,诗。属于四支韵。
需要记忆的入声字有 黑

注释
①调冰水:用冰调制冷饮之水。
②雪藕丝:把藕的白丝除掉。

译文
太阳落山,正好是放船乘凉的时机;河上清风吹拂,水面泛起微波。水边竹林的深处,正是留客的好地方荷叶青青,正是歇凉的好地方。贵公子们用冰调制冷饮之水,歌妓们除掉嫩藕的白丝。此时,天上黑云泛起,要下解暑的雨了,这莫不是雨在催人作一诗么?
在古典诗里,词性活用很正常的。

作品赏析
此诗年月难考,大抵在天宝间未乱时作。【鹤注】丈八沟,天宝元年,韦坚所通漕渠。《旧史》:大历元年九月,京兆尹奏开漕渠入苑,阔八尺,深一丈。渠成,上御安福门以观之。岂素有是渠,其后又开欤?《通志》:下杜城西,有第五桥、丈八沟。
此章为同游记胜也。首联泛舟入沟,次联纳凉之景,三联公子携妓,结聊晚际遇雨。轻迟深净四字,诗眼甚工。胡夏客曰:公子作诗,催之亦未必速就,“应是雨催诗”,调笑中却有含蓄。
唐代的文人,有哪些官宦之家的,喜欢在家里养着歌妓的。

因为家里有歌妓,就显示着这家人的身份。唐代有个著名的歌妓叫关盼盼,她就是当时在徐州的节度使,张建封所养的歌妓
我们来看下五律的第二个格式
首句平起仄收格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我们来看下一首例诗,贾长江的一篇作品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里需要讲下一点,就是五言格律诗包括五律和五绝,它们最常见的格式,就是第一句不压韵。
也就是首句仄起仄收和首句平起仄收。这里需要记住的入声字,是石,同音的还有十,拾,实,这些都是入声字。这首诗压韵是压的十三元韵。

另外插播一个 特殊拗句。五言平起仄收的句式,平平平仄仄,有一个特殊拗句 ,平平仄平仄,这两句式是通用的,
第一句 平平仄平仄,那么对句仍然是仄仄仄平平

五律讲孤平吗?律诗都讲孤平的。孤平的禁忌只存在押韵的句子里

另外插播一个 特殊拗句。五言平起仄收的句式,平平平仄仄,有一个特殊拗句 ,平平仄平仄,这两句式是通用的。第一句 平平仄平仄,那么对句仍然是仄仄仄平平

还有个特殊拗句,三仄尾  平平仄仄仄,也是允许的。
平起仄收的句式有三个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他们的对句都是仄仄仄平平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而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代广为传诵。
三仄尾不是声病。无论是在格律诗里还是在对联里都是允许的了
【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再看首例子
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押韵的字是林,深,音,心,属于十二侵韵
需要记住的入声字有曲,
需要记住的多音字,空,
特殊强调的字,俱字,古音为平。

清晨入古寺,山光悦鸟性。。这两都是三仄尾,但是古人都可以用,我们今人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违规呢?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形容词用作了动词。
词性活用是古典诗歌的特点,我们会在以后的课里介绍古典诗歌的语法特点的
在给大家介绍个名词
【偷春体】是律诗之一体。凡起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体"。言如梅花之先春而开。

再看个例子唐李白《送友人》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押韵八庚韵。
押韵的字,城,征,情,鸣。
需要记住的入声字 :  郭,一别,白

赏析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 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 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 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 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 此两句以“青山”对“白 水”,“北郭”对“东城 ”。“青”、“白”相间, 色彩明丽。“横”字刻出 山之静态,“绕”字画出 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 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 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 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 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 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 巧妙地以“浮云”、“落 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 经•小雅•车攻》“萧萧 马鸣”句,嵌入“班”字, 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 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 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 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 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 别是一番风味。
刚说了这个是偷春体的律诗,第一联对仗了,第二联没对,第三联对了。
后面的两首都是名作,就不过多的讲解了

今天第一次讲律诗的格式,所以就讲两个格式

要求大家在课后多读下 五律中的这两种格式的例诗
这个我们会在后面的课程中讲古典诗歌的语法特点

发表于 2022-5-29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哈玉瑶
发表于 2022-5-30 08: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老师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3-29 05:22 , Processed in 1.0603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