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田寶

葉嘉瑩先生—詩之賞析(之三)陶渊明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山海经十三首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汉魏六朝诗讲录400)


你看,他在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是多么欢快的情绪。他说,在我的屋子周围树木十分繁茂,鸟儿们是那么爱它们的巢,就如同我也热爱我自己的茅屋一样。当田里的事情都做完之后,有了空闲时间,我就读我所喜欢的书。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里我要插上一句,有的人并不认为读书也是一种值得欢喜的乐趣,他们读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考试,明天考试今天就读,要是明天不考试今天就不读了。可是你看陶渊明是怎么读书的?他曾说他自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有的人特别欣赏陶渊明的这一句,可是却不看看人家接下来还有一句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而有所会意,那是—种真正美好的受用,书一定要读到这等地步才不算白读。而且,还不止读书可以得到乐趣,陶渊明还说,“欢言酌春洒,摘我园中蔬”。这也是田园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古人在秋天粮食收获之后自己酿酒,到春夏之时酒就酿好了。据说有一次陶渊明自己漉酒——就是把酒中的渣滓过滤掉—一时找不到过滤的用具,就把头巾摘下来用、用过之后依然戴在头上。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实在是一件愉快的事,你看这首诗中连着用了好几个“我”字,里边透露着诗人的一种欢欣喜悦之情。《圣经》中说:“该走的路我已经走过了,该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在这里,“既耕亦巳种,时还读我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等所表现的,也是与此类似的心情。而且不但人的心情好,天气也很舒适。凉爽的风从东南吹来,还带着湿润的小雨。在这个时候,诗人便在自己的茅屋里“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周王传”,就是《穆天子传》;“山海图”,就是附有图画的《山海经》。《山海经》里记载了许多奇禽怪兽,鲁迅小的时候,不是就很喜欢看《山海经》里边的插图吗?所以你看,这真的是“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杂诗十二首之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当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汉魏六朝诗讲录407—408)


太阳向西边的山头沉没了,月亮从东边的山头升起来了。那月亮一升上来,光辉就普照整个大千世界。月光在闪烁,云影在流移,一阵风吹入房内,半夜里我觉得如此寒冷。气候的改变,使我想起来现在已经是秋冬之际了。找心里有这么多感慨,又睡不着觉,所以就更加体会到白天已变得这么短,夜巳变得这么长。我很想和一个人谈一谈,但是没有人了解我,所以只能自己起来饮一杯酒。我是如此寂寞孤独,陪着我喝这杯酒的只有我自己的影子。日月不断地交替,寒暑也不断地交替,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时光抛弃人是毫不留情的。我当年难道没有一番理想和志意吗?可是它们从来没有得到过一个实现的机会。想到这些我内心是多么悲哀,—直到天明,我的心都没有平静下来。你看,陶渊明何尝没有理想和志意?只不过他生不逢时,所以才“有志不获骋”。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杂诗十二首之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悟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汉魏六朝诗讲录408)

想当初我年轻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烦恼。我曾经有过那么高远的志向,可是现在呢?岁月一天一天地过去,我已经逐渐衰老了。光阴的流逝实在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咏贫士诗七首之一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汉魏六朝诗讲录408—419)


不管是如何伟大的强者,也不可避免有他软弱的—面。当一个人饥寒交迫而且孤立无援时,他不会不渴望寻求一种支持自己坚持下去的力量。陶渊明归隐之后“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春夏之交旧谷已尽新谷未登的时候常常没有饭吃,冬天寒冷的夜晚没有被子盖。连他的妻子儿女都埋怨他,说你为什么要让我们过这样苦的生活?在这种时候,他到哪里去寻找支持自己的力量?只有到古人之中去寻求。这也就是他写《咏贫士》的原因所在。要知道,为保持人格、完成自我,而不惜付出饥寒交迫的代价的,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并不乏其人、在《咏贫士》这一组诗中,第一首是总起,后边的几首所写的都是我国历史上甘居贫困的亮节修身之士。从这个角度来看,陶渊明并不孤独,他是归属于这—群人的,他在他们那里找到了精神上的理解和安慰。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前边讲过的“栖栖失群鸟”那首诗、有一个鸟的形象作为主线,诗人的感发是沿着这条主线一步—步顺序进行的。而这首“万族各有托”就不同了,它的形象不是一个而是三个,诗人的感发是跳跃进行的。你看:“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写的是云;“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写的是鸟;“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写的是贫士。从孤云到贫士,他有三层的转折跳跃。陶渊明是故意这样写吗?不是。因为他心中的情思意念显然也在沿着这佯的轨道跳跃流动。他此时所写的,正是心中流动着的那种寂寞孤独的感觉。这正如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所说的——“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在跳跃之中仍然有他的章法,在表面的不连贯之中存在着精神上的连贯。首先,“万族各有托”和”孤云独无依”两句,是在对比之中写出了一个“孤云”的形象;“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两句,是进一步描写这个孤云的形象。下面“朝霞开宿雾”四句,又是在与“众鸟”的对比之中写出了一个“孤鸟”的形象。从表面看起来,后四句好像是离开前四句的内容跳出去了;其实,“朝霞”、“宿雾”仍然是从云的系统承接下来的。诗人感发的轨迹是:从“万族”到“孤云”,从“孤云”到“众鸟”,然后又从“众鸟”到迟迟出林的“孤鸟”。这只孤鸟与众鸟不同,它求食不贪,很晚才从林子里飞出来打食,天还没有黑就又飞回了林子。于是,这个“未夕复来归”的孤鸟就又与“量力守故辙”的贫士有了相似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你们看,孤云、孤鸟和贫士虽然是三个不同的形象,但在品质上是相近的,当它们集中到—起时,自然就能够产生一种感发的力量,而这种感发的力量就在结尾的“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两句中突出地表现出来。它不是空洞的说理,而是诗人的精神、人格通过艺术形象的再现。

陶诗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简单。打个比方来说,你所看到的太阳光是很简单的白色的光,但实际上那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结合而成的。“日光七色,融为一白”,这恰好用来形容陶诗的风格。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运诗·四章

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称心而言。人亦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我爱其静。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汉魏六朝诗讲录423—426)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陶渊明这个短短的小序写得很好。“春服既成”出于《论语》,孔子有一次让他的学生们各言其志,别人都说治国安邦的志愿。只有曾皙很潇洒地说,他的志愿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所谓“春服”,应该是很轻软而且颜色很鲜明的衣裳,换上春服,就同时把寒冬那种深暗厚重的感觉也卸下来了,从而产生一种春意萌发的快乐心情。用这样的心情去看外边的景物,景物也变得那么谐调、那么美好。陶渊明和曾皙他们不同的是,他没有冠者和童子陪伴,而是“偶景独游”——跟随他的只有影子。所以,此时他的心中既有对美好景物的愉悦,也有孤独的悲慨。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陶渊明的这首四言诗主要是写景的。我们欣赏这首诗,一方面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陶渊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过渡到大谢。因为我在下—节课就要开始讲谢灵运了。我们可以看到,都是写大自然景物,而且都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由于诗人的性格和修养不同,他们的诗也大不相同。前人评论说,陶渊明所写的景物,是雅人心中的胜慨,就是说,他所写的并个只是对景物外表的刻画,而是看到景物之后他自已内心的所得。那是一个具有美好修养的高雅之士对美好景物的反应,是美好心灵之中的一种美好境界。现在我们就来看他是怎样写出心中“胜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两句话用了四个叠字,这也是受《诗经》的影响。“迈迈”有迈步而行的意思,如果就现在而言当然是前进,但如果对过去而言那就是消逝了。所以”迈迈时运”的意思是:春夏秋冬四时光阴永远处在前进和消逝的变换之中,水远不会停留下来。“穆穆”是和美而恬静,他说在四时的运行之中,美好的春天又来到了,在和美而恬静的春日清晨,我披上春天的衣服,到东郊去游春。“薄言东郊”的“薄”,有迫近的意思;“言”,也是《诗经》里常用的一个语助词。“山涤余霭”是说,太阳一出来,笼罩山峦的雾气就都散开了,青山像刚刚用水洗过一样鲜明。“宇暧微霄”是说,天空中光影迷朦,流动着薄薄的一层云彩。“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本来是翅膀的意思,是名词。但现在诗人把它用作动词,表现柔嫩的秧苗在和风吹拂下好像长了翅膀在飞动的样子,真是传神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的第二段说,“洋洋平泽,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水流有不同的形式,有从高山冲泻而下的瀑布,有从峡谷奔腾而出的激流,而“洋洋平泽”则是一片平缓而流动着的湖泽之水。所以,你可以捧起来水来漱一漱口,踏进水去洗一洗脚。欧阳修有一首小词说“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玉楼春》),春天来时天上的云都不像冬天那样低沉阴暗了,变成了一簇簇、一朵朵、一团团的。在这种时候你放眼望去,从天上到地下,从山顶到水中,只觉得什么都是美的。陶渊明有他的失意感慨,也有他的快乐自得。在前面我说过。他在寂寞孤独中能够坚持固穷的操守,是由于他在古人之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知音。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他在大自然的美丽景物之中找到了心灵上的安慰。苏东坡曾说,宇宙之间的万物“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然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话讲得很有哲理。对大自然的景物,如果你怀着悲伤的心情去看、那么到处都是可悲之物;但如果你以欣喜的眼光去欣赏,那么天地万物毕竟也不乏可喜之处。所以陶渊明说,“称心而言,人亦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如果你所求的只是保持自己的兴趣理想,那么这种要求也很容易满足,当我举起酒杯的时候,觉得这人生真的是十分可爱。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延目中流”这一段用了“论语’的典故,就是前面我所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的那一段。“沂”,是山东的沂水。陶渊明生活在浔阳柴桑,没有到山东去过,所以他说:我看一看这平缓的流水,就想起了曾皙所说的沂水,当年孔子也许就带着学生在那里游览过。曾皙说、“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为什么有冠者还有童子?你一定要懂得:不仅观赏大自然景物是赏心乐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也是一件赏心乐事;而且,不但和成年人的友好交往是—种乐事,和小孩子的友好交往也是一种乐事。如果你能够对比你年长、比你年幼的人都怀有一种爱心,那么你自己也就能享受到一种人伦之乐。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皙说:“我们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到郊外去游春,在沂水里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舞雩是求雨的高台)。到傍晚,我们大家唱着歌、吟着诗就回来了。”孔子听了就说:“吾与点也。”意思是,我最喜欢曾皙的这个理想。这就出了—个问题:别的学生所说的理想都是关子治国平天下的,难道就都不如曾皙的理想好?我以为,孔子在这里所赞成的乃是—个人在一生中最基本的一面,那就是,你对人世间的万物都要有一种关怀和爱心,这才是成大事业的根本。如果你根本就没有这种关怀和爱心,那么你在建立功业或得到权势之后还有什么追求呢?恐怕就只有得意忘形和作威作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陶渊明说:我也喜欢曾皙所说的那种清静平和的生活,不管在醒着的时候还是睡梦之中,我都好像跟孔子师生有一种精神上的往来,但遗憾的是我没能生在他们那个时代,我只能向往他们而不能见到他们。其实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诗人也怀有类似的感情,但由于他们的性格不同,修养不同,说出话来也自不同。杜甫过宋玉故宅就悲慨叹息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五首》)辛弃疾在悲慨时也透着一股英豪之气:“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而陶渊明则说“但恨殊世,邈不可追”虽然也很悲慨,但口气却十分平和。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段他说,“斯晨斯夕,言息其庐”。“庐”,是一个安身的所在。诗人曾经说“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又说“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房子虽然不好,但那是我早晨晚上都可以回来休息的地方。有了这佯一个安身所在我已经很满足,更何况房子外边还种有花木药草和茂密的竹林,房子里边有琴也有酒。虽然酒并不是很名贵的酒,只是普通的浊酒,而且数量不多,但诗人觉得那也足够了。“清琴横床”写得也很妙,陶渊明曾弹琴吗? 史书上说他并不会弹琴,却置了一张没有弦的琴,经常抚弄,以寄其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你们看,这是一个多么有生活情趣的人!然则,他在安于隐居生活的同时,对时代对政治却抱着深深的遗憾——“黄唐莫逮,慨独在余”。要知道,陶渊明生在晋宋之间,北方五胡乱华,东南沿海也是战乱不断,桓玄叛乱就是从江州起兵,被废掉的晋安帝也曾被迁往浔阳。诗人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战乱的漩涡之中,那和古代传说中的黄唐之世真有天壤的区别。眼看着这样时代的灾难却又无可奈何,他的心中怎么会没有深深的悲慨呢?在这里,“慨独在余”又一次呼应了诗前小序中的“偶景独游,欣概交心”,所以我们在读陶诗的时候不可只注意他的恬静悠闲,也应该注意到他内心深处的这些遗憾和悲慨。而作为一个诗人的陶渊明,更值得注意的则是他的“融七彩为—白”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的“诗”与“人”完全合一的艺术成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25 12:13 , Processed in 0.07223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