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41|回复: 34

叶嘉莹先生说李商隐诗〔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嘉莹先生说李商隐诗〔一〕

李商隐是一个比较奇怪的诗人。我现在还没有讲他的生平,先给大家看他的几首绝句,
因为李商隐诗歌的一个特色,是可以给你一种直觉的感受,他的诗在直觉的感受上有很
强烈的效果。所以我不讲这个作者的生平,也可以讲他的诗,他的诗可以从直觉的感受
上来讲。当我讲了作者的生平以后,你们就可以对他的诗有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诗来说,我们理解它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我们对于诗的直觉的感受,除了直觉的
感受以外,我们还应该对于诗的内容的含义有更深刻的一层理解。现在,我还应该把七
言绝句的几种不同的风格简单地说明一下,比如说杜甫,我们以前主要讲了他的五言古
诗、七言律诗、五言律诗,可是杜甫的七言绝句我们没有讲。七言绝句有几种不同的风
格。我们讲李白的时候,讲了他的七言绝句;讲王昌龄的时候,也讲了他的七言绝句,
李白、王昌龄的七言绝句最能够代表盛唐诗歌的风格。我在以前多次说过,近体诗“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的音调格律是在唐朝形成的,而像李白、王昌龄这样的诗人是把
盛唐近体诗的七言绝句使用得非常有特色的作者。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曾经讲过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那是一种民歌的风格。你们如果看过电影《
刘三姐》就可以知道,刘三姐会唱山歌,她不见得受过高等的教育,也不见得念过很多
李白、杜甫的诗,可是她张口唱出山歌来,就是七言绝句的形式。这样的民间的歌,也
许不够典雅,也没有用古代的典故,刘三姐的知识可能很不够,可是她唱出来的声调,
那种感发,直接地引起了你的感动,她的声调感发是很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要提出来一点,以前我屡次说过,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我说中国的诗是重视吟
咏的,吟咏就跟唱山歌一样,就是说,你唱的时候有一个调子,刘三姐所唱的都是七言
绝句,都合乎近体七绝的形式。诗的文字是结合着声调出来的,这种感发除了情意的感
发以外,声调的本身也是带着直接感动的力量出来的。其实,这就是盛唐七言绝句的特
色,文字的情意结合着声调,给人一种直接的感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李白、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还有—个特色,我们曾经说过,就是他们的“兴”,是引起
你兴起的一种感动。使人们引起感动的那个形象叫做“兴象”,李、王二人诗中的“兴
象”是高远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李白《早发白帝城》),“青海长云暗雷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
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诗人引起你感发的形象是非常高远的。
这是盛唐的李白、王昌龄这一派诗人七绝的特色。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杜甫,我没有讲他的七绝,因为杜甫的七绝在七绝这种体裁里面是“变体”,就是
一种不正常的体格,它的形式、音调是不正常的。什么叫“变体”呢’刚才我说过了,
七言绝句是近体的诗歌,他有一个“平平仄仄”的固定的声侧格律,杜甫的七言绝句是
“变体”,当然,我不是说杜甫所有的七绝都不合声律,杜甫也有合乎声调格律的七言
绝句,但杜甫七绝的特色是创造出来一种跟别人不同的体式,就是“变体”,是一种不
合声音格律的七言绝句。杜甫有一首七绝“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群盗相
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三绝句》之一)这种七绝是杜甫的特色。我说过,
杜甫的创作真的是写实,他是对当时唐朝的战乱,人民的疾苦,反映得最深切的一个作
者,因为他最关心人民的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这完全不合乎声
律,按照声律说起来,“前年”两字是平平,那么这一句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尤
其是第四个宇、第六个字,在格律上是很重要的。这一句的第四个字应该是仄声,可是
“州”是平声,这不对呀,第六个字应该是平声的,可是“刺”字是一个去声字,这个
也不对呀。而且我们在讲格律的时候说过,如果第—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句
就要“仄仄平平仄仄平”,可是他的第二句也不合乎格律,所以杜甫是完全把声律破坏
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以前讲过他的《秋兴八首》,他在最后一首中说“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
枝”,“香稻”是主词,“啄余”是动词,“香稻”怎么能“啄”?这是不合文法的,
所以杜甫不仅是破环了声律,有的时候他好像也破坏了文法。可是,杜甫的这种破坏声
律和破坏文法,不是像现在的一些标奇立异的诗人那样,故意说一些人家不懂的话,其
实他自己也不懂。杜甫不是这样的,他破坏声律也好,破坏文法也好,他的目的是要表
现出诗歌最重要的本质,是感发的生命。他认为要用破坏文法的形式才能把这种感发的
生命表现得恰到好处,而且表现得更有力量。“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这是他写“香稻”的多和“碧梧”的美,因为他一定要这样破坏文法才能把内心的感动
表现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这两句,杜甫真的是
为当时的国家战乱,人民的流离感到痛心,所以他才这样说。本来写七言绝句是不能这
样重复的,可是他把两个声调、句法完全相同的话重复起来说,这就是要加重诗的力量
。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样的句子,你唱起来是悠然的,像李白的“峨眉山月
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写得非常潇洒、飞扬,可是现在杜甫所
要表现的不是那潇洒、飞扬的情意,所以他就要用这种不合声律的句子来表达他的情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合声律的句子我们叫做“拗句”。“拗”就是指不顺利的,你念起来觉得句子中间
有一个转折,使你不能够悠然自在地念下去,你要咬牙切齿、吃力地念才能够念出来,
杜甫就是要表现这种感觉,“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他不是要你像唱山
歌一样地唱,他是要你很沉重地把它诵读出来,这就是他要达到的效果。所以对于诗来
说,不是合乎声律的就好,不合声律就坏。其实,合乎声律的不一定都好,不合声律的
也不一定都坏。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下一句说“群盗相随剧虎狼”,这些杀人的人,这些连刺史都杀掉了的盗贼,一个
接着一个,“剧”是更甚、更厉害的意思。他们这些人比吃人的虎狼还要厉害,虎狠吃
人,杜甫说群盗也吃人,他们把人都杀死了,跟虎狼吃人一样。“食人更肯留妻子”,
“更肯”是一个问话,也许虎狼只吃一个人,可是这些盗贼杀人成性,他们能够把你的
妻子留下来吗?他们能够说这些人是老弱妇孺就不杀了吗?所以杜甫说“群盗相随剧虎
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的七绝是变体,可是现在我们要讲李商隐,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在唐朝也有一种特殊
的成就。《千首唐人绝句》是专门摘选唐人绝句的一本书,而且那不仅是一个诗的选本
,后边还附了赏评,就是很多批评、欣赏的话。这本书中对于李商隐的赏评有很多,很
多人赞美过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因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跟杜甫的不同。一个人生在世界
上,如果说写诗是一种创作,所谓“创”的意思是以前没有,现在带着新鲜的生命出现
的,所以你总要写出来你真正的新鲜的属于你的东西才可以。如果你只像一只会说话的
鹦鹉,像林黛玉养的鹦鹉,只会说“姑娘回来了”,学人说话,你就是学得再像,也永
远是第二流的,所以你一定要写出来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才可以。只有这样,你的作
品在文学诗歌的创作上才真正是有价值有地位有意义的诗歌,你才是优秀的作者。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是把声律破坏了,那是杜甫的创作,他把一种新的东西放到七言绝句里边去了。李
商隐不是,李商隐是遵守声律的,所以李商隐不是从声律方面去破坏,他是在意境方面
有创造,他是把七言绝句的内容的情意、境界开发了。他开发了什么呢?我们说李白的
七言绝句写得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是李白从四川坐船到武汉
去。白帝城就是四川三峡的夔州,就是杜甫的《秋兴八首》中所写的那个白帝城。白帝
城那么高,杜甫所说的“夔府孤城落日斜”就是那个高城。李白写得夏美,更有色彩。
他说,我早晨辞别了白帝城,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天上一片红色的彩霞,那个白帝
的高城,白色的城墙,青色的高山,就在那一片朝日的红霞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写得不是“高”
而且”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作者从四川的白帝城来到了湖北
的江陵。这个长江,作者走了一千里那么远,因为是从上流向下流走,顺风顺水,所以
船走得很快,“千里江陵”一日就到达了。他写得真的是美,可是不管是杜甫写的白帝
城也好,李白写的白帝城也好,他们所写的都是现实的景象。“白帝城高急暮砧”是杜
甫所写的,他说在傍晚黄昏,听到一片捣衣的声音。李白说“朝辞白帝彩云间”,这些
都是现实的景物和形象。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所写的《秋兴八首》真的是好,真的是使人感动,他写的
感情是什么?是现实的感情,杜甫的特色就是写实,他把唐朝整个的时代的历史背景的
现实都反映出来了,写现实的景象,现实的感情。李太白写了《远别离》,不是现实的
,他说“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
人不言此离苦”,他写的是离别,写的是人间最悲惨的离别,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离别
,而他用这个神话的传说写离别,里边寄托、隐藏有李白对于朝廷“失政”的感慨,“
失政”就是政治败坏了。“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这是对朝廷政治上的
错误,对朝廷“失政”所发出的感慨,他用的虽然是神话的传说,但他所表现的是现实
的感情,他所关心的是现实的事件。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要讲李商隐了,他对于意境有一种开拓,他所写的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看一
看他的诗,然后再来下结论。    我现在把我要讲的两首李商隐的诗念一念,第一首是
《海上》: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用的也是神话的传说,但是他说的是些什么呢?我们先说《海上》。诗的题目是
《海上》,诗里边所写的景象与海上有关系,但是李商隐所写的不只是说海上的风景而
已。他说,“石桥东望海连天”,“石桥”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桥,中国最有名的一个
皇帝就是秦始皇,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做了皇帝以后,他把人间的权力都得到了,然后
就想长生。他听人家说,在中国的东海之上有神山,神山上有神仙居住,所以他就想远
望,看看能不能看见海上的神仙所居住的神山。于是,秦始皇就叫人在海上建一座长桥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可能他们做了一些墩子,很长的,桥头可以一直伸展到海上去。
据说是用很大的石块做成的,而且传说由于石块很大,很重,很难搬运,所以秦始皇就
下令让做工的人用鞭子鞭打石头。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有了权柄,他以为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他以为不
但人听他的话,宇宙大自然什么东西都要听他的话,所以他就让人鞭打石头,这当然是
神话。传说用鞭子打石头,白石就出血,白石上就有了一道道、一条条的红色的血纹。
诗人说,就算用了这么多财力、物力、人力,建了这么一座长桥,当你来到桥头上,向
东海上远望,你看见神山了吗?你看见神山上的神仙了吗?“石桥东望”,看见的是什
么,是“海连天”。就算你是皇帝,你去看吧,你所看到的也是天接着海,海接着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秦始皇就让人造一条大船,派一个叫“徐福”的人,历史上也有人把他的名字写
作“徐市”,秦始皇派他带着几千个童男童女到海上去求仙,但是,徐福和那几千个童
男童女没有回来,他们到哪里去了呢?李商隐说,我想徐福大概不敢回来,“徐福空来
不得仙”,秦始皇派遣徐福到海上去求神仙,求到了吗?没有求到神仙。秦始皇想求仙
,可是天下根本就没有神仙这回事,你不管是鞭打得石头出了血,还是你派了大船,童
男童女几千人,你仍然没有求到神仙,就是以你秦始皇的威权也没有求到仙,所以说“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这是一层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李商隐的诗不停止在这里,很多人的七言绝句就是写得再好,也只是写一个意思,
绝句的四句我们说是起承转合,李商隐说了“不得仙”,他下面又说“直遣麻姑与搔背
”,就算你毫无阻碍地能够使麻姑给你搔背,麻姑是一个神仙,这又有一个神话的传说
。我们不是常说“麻姑献寿”吗?传说,麻姑这个仙女留着很长的手指甲,从古代就流
行女子的手指甲留得很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18 22:34 , Processed in 0.0783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