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9|回复: 1

鉴赏诗歌的语言(转载自川峪的博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要读懂诗歌,离不开对待歌语言的鉴赏。诗歌的语言,讲究字句的锤炼,讲究炼字,讲究押韵、平仄和节奏,讲究抑扬顿挫,回环蕴藉;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确性,凝练又有乐感,是诗歌语言的突出特点。
从内容角度看诗歌的语言有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花之类)、情感语言(如“悲”、“孤”、“恨”等词语)、象征语言(某些说理诗的语言,如《泾溪》中的语言:“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鸿雁””指书信等)等。
从词性角度看,则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要看诗中哪些字词、哪个句子用得准确生动,哪些词语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哪些句子有着丰厚的意蕴。也即常说的“诗眼”、“诗骨”。
鉴赏诗歌,要特别重视推敲诗中的动词,因为一个好的动词能够拨活整个诗句,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特别重视,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一个“碎”字,一个“重”字把诗中女主人公的无聊情绪,非常生动地传达了出来。试想想,鸟声细碎而多,花影交映重叠,能体会得如此细致人微,不是闲得无聊的人,怎能体味得到呢?其次早注意形容词的赏析。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其中,“红”、“火”、“绿”、“蓝”等词绚丽多彩,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动人,让人过目不忘。再其次是注意辨析副词、数量词的用法。比如“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周邦彦《咏蔷薇》)词中的“似”字,便显出无限情韵。再如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数量词,由于诗人用得好,便有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又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诗中的“一”与诗题的“早”字丝丝入扣,是数字用得妙极的典范。
鉴赏诗歌,还应注意诗歌的语言风格。
以下词语可以借来评价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明快,自然质朴;平淡工丽,直率奔放;含蓄委婉,清静幽深;雄伟奇特,慷慨悲壮;洗练质朴,沉郁遒劲;绮丽秀美,含蓄隽永;凝练简洁,艳丽多彩;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自然宏丽,饶有风骨;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属对工切,声韵和谐;朴实无华,淡雅含蓄;通俗生动,平易炽热;炼字精巧,神奇矫健;语言清淡,颇有情韵;自然明丽,悠扬轻快,行云流水;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娓娓而谈,庄谐杂出;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等等。
鉴赏诗歌的语言,还要注意诗中词语的结构特点。
有一些在诗句结构上起着特殊作用的词,常会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鉴赏时不可不推敲。
(1)叠字叠词叠句:用得好,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其中的“依依”和“霏霏”虽只是相叠的两个字,却可以“以少总多”,不但把客观景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人物的剧烈的思想活动。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生动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万分愁苦之情,令人叹惋。再如马致远的《汉宫秋》:“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月生凉;月生凉,注寒蛩,注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曲中的叠句,既写出了汉元帝送王昭君远去后回宫时一步三顾的情态,又表现了他那肝肠寸断、凄怆欲绝的心情。
(2)字句锤炼:古人做诗讲究句锻字炼,“百炼为字,千炼成句”,在用字上作推敲功夫。诗歌语言的精练、鲜明、生动,首先是诗人对生活经过认真加工、提炼,把内容作了高度集中、概括的表现,因而使得”辞约而内容丰富,语少而余味无穷”。精练产生于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力,离开生活的基础,离开对于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字句的锤炼就会蜕化为单纯的文字的雕琢。另一方面,诗人要把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丰富的思想内容,用诗的语言准确的表现出来,又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创作构成中,“文”和“意”之间往往有一段距离,精粹的诗歌作品,必须经过反复加工,经过语言的切磋琢磨,才能产生,在这一方面,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的。元代杨载的《诗法家数》云:“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如老杜诗:‘飞星过白水,落月动檐虚。’炼中间一字。‘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炼末后一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第二字。非炼‘归’、‘ 入’字,则是儿童诗。”诗有名句,使全篇增色;句有字眼,使全句皆活。好的用字,应该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新奇而自然。孟浩然诗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其中,“淡”、“ 滴”两字,轻灵自然,别有会心。二是含蓄而凝练。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用“自”、“ 空”两字写出了英雄身后的冷落、萧条,是善用虚词的例子。三是准确而形象。王湾的“风正一帆悬”中的“悬”字,韦应物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急”字、“横”字,林逋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中的“斜”宇,都是描景写物的神来之笔。从大的方面说,古代诗歌的字句锤炼无外乎从实词、虚词两个方面人手。而实词的锤炼又多在动词、形容词上下功夫。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非常生动的例句。虚词的锤炼一般可在数词、副词、介词着力。阅读鉴赏古代诗歌,要注意诗人锤炼诗句的地方。诗歌中锤炼字句有一定的规律。平时要留心这方面的知识,并注意积累。
一般来说。炼字,其所处的位置,五言诗为第三字、七言诗常是第五字。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 此外,处于其它位置的字眼也有。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力在第二字。(孟浩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力在第五字。(王维)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用力在第三、第五字。(杜甫)。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用力在第四字。(白居易)
(3)倒装句:
一般是为了押韵、调平仄,但也有表示强调的意味。
如:楚塞三湘外,荆门九派通。(王维《汉江临泛》)(原意为:三湘接楚塞,九派通荆门。)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4)对偶句:
又叫对仗。用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语句来表达一个内容相对称的意思,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对偶。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
(5)省略句:
指诗句省略了某些成分,使句式更为浓缩、精练。
①省略主语: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孟浩然《怀辛大》)
②省略谓语:古墙犹竹色,虚阁自钟声。(杜甫《腾王亭子》)(按句意应为:古墙犹存竹色,虚阁自送钟声。同例“映阶碧草自(生)春色,隔叶黄鹂空(有)好音”。)
③省略宾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按句意“见”“闻”后应加“汝”“歌”等名词。)
④省略动词,浓缩句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按句意应为:闻鸡声出茅店,但见残月一轮,上板桥踏秋霜,留下一行足迹。)
(6)押韵字:
押韵是诗歌特有的艺术手法,就是把同韵母的字有规律地用在诗歌中一些句子的末尾,造成音韵的和谐。韵能加强诗的节奏,形成音乐美。古代诗歌是讲究押韵的。尤其到了唐代,律诗的用韵是要求很严的,往往要求一韵到底。鉴赏诗歌,要注意诗歌押韵的特点。
(7)名词连用:
可使描写更简洁凝练,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
发表于 2014-2-2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18 21:31 , Processed in 0.0802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