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8|回复: 6

朱淑真【南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词人,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原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淑真 - 简介
朱淑真

朱淑真,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嫁给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工诗,嫁为市井民妻,不得志殁”。幽栖居士之说,最早见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学术界已断为伪托;世居桃村,则不详其说从来。此外各项均见宋魏仲恭《断肠集序》,而据集中《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因此除钱唐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诗人生平今已难详考。生前曾自编诗词集(《写怀二首》“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抹看”),死后散佚。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礼)辑为《断肠集》十卷,未几钱唐郑元佐为之作注,并增辑后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厘为两卷,作八卷)。此外尚有《断肠词》一卷行世。 朱淑真诗,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抄《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民国徐乃昌影元刻本(简称元刻本)、清光绪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遗著》本(简称武林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淑真 - 作品特点
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 (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辗转相传,有多种版本。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朱淑真所作,近来学术界认为实是欧阳修作。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  

但是,她的作品还是存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一般大胆。   

朱淑真

朱淑真曾作一“圈儿词”寄夫。信上无字,尽是圈圈点点。夫不解其意,于书脊夹缝见蝇头小楷《相思词》,顿悟失笑:“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夫阅信,次日一早雇船回海宁故里。朱淑真的“圈儿词”实际是咏月诗的形象化表达,是抽象画的另一种形态。诗人的幽默含蓄风趣演绎得淋漓尽致。 圈儿词的作者一直有争议,也有称清朝的梁绍壬写的,但是朱淑真写的已被有关学者证明。

诗多写个人寂寞生活,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孤独,如《愁怀》、《长宵》等;也有记游、赠答、咏史、写景咏物的诗,如《项羽二首》、《喜雨》等。词多幽怨感伤,语淡情浓,形象鲜明,风格丽婉,其影响大于诗,历来受到重视。如〔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谒金门〕“春已半”、〔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都是抒情惜春之作;而〔清平乐〕“恼烟撩露”等又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追求。她是宋代仅次于李清照的杰出女词人。有《断肠诗集》,《武林往哲遗著》本。《断肠词》,有四印斋本。今人冀勤有《朱淑真集注》排印本。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淑真 - 主要作品
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1]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朱淑真诗·摘下盘中颗颗香》

浣溪沙·清明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江城子·赏春

朱淑真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鹧鸪天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朱淑真

清平乐·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清平乐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点绛唇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芳心已逐,泪眼倾珠斛。
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鸳帷独。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
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恁萧索。春工已觉,点破香梅萼。

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朱淑真

菩萨蛮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帷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菩萨蛮·秋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菩萨蛮·木樨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鹊桥仙·七夕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朱淑真

念奴娇二首·催雪

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
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六花翦就,不知何处施设。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
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鹅毛细翦,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
玉作楼台,铅溶天地,不见遥岑碧。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
争奈好景难留,风僝雨,打碎光凝色。总有十分轻妙态,谁似旧时怜惜。
担阁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狮儿只。梅花依旧,岁寒松竹三益。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淑真 - 作品赏析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校】此首及《月华·清梨花》、《绛都春·梅》底本无,据《花草粹编补。 [赏春]四印斋本作[当春]。 [绿肥]四印斋本作[绿深]。 -----[朱淑真集]

准备好了出游的舞裙歌扇,但又怕春天仍有春寒袭人。卷起窗帘默默无语看看远处的南山,这才惊觉已经到了绿深红浅的暮春时节。春光既已逝去,惜花的心情郁结起来,郊游踏青就成了闲步江边。不觉越走越远,直到累了才回到开满梨花的深院之中,这正如鸟儿倦了便飞回巢穴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淑真 - 与李清照的交往
朱淑真

朱淑真大约出生在绍兴十年左右。她是杭州城里普通的一个小户人家女儿。家资尚丰,幼时随兄入馆,逐渐显示出过人的才情.虽是小家碧玉,少女时期的朱淑真在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当时文坛最出名但晚年落魄的李清照.绍兴晚年,李清照已是近七十岁的妇人。生活从无着落.靠在青楼填词作曲,给富贵人家写喜贴为生。在一次为某贵夫人祝寿,李清照填了<长寿乐.南昌生日>一首,有歌女当场演唱。十余岁的朱淑真因天资聪慧,也被邀请在场.朱淑真早闻李清照的大名,对她的词也都熟记在心。两人在酒宴上一见如故,长为忘年之交。从此,李清照的词风和文化思想影响了朱淑真的一生。 绍兴二十六年,李清照七十三岁。把平生所有的文献资料和所学知识都传给了朱淑真。不久病重去世。李清照一生的浪漫生活对与少女时期的朱淑真影响很大,但她的家庭条件却让她无法和李清照相比,在她的内心里幻想着将来也能嫁一个象赵明诚那样的儒雅男人。她在闺中的生活处处都模仿李清照的痕迹。少女时期是天真浪漫,充满幻想,无忧无虑的。诗词也走李清照的婉约清纯,又有怀春风情的风格. 李清照少女时游玩有<如梦令>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朱淑真 <秋夜舟行宿前江>:扁舟夜舶月明秋,水面鱼游趁闸流。更作娇痴儿女态,笑将竿竹掷丝钩。 两人的风格和文笔及为相近.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朗万首诗。 ——朱淑真《秋日偶成》 闺韵年华,情窦初开,对爱情的美丽想往悄然萌动,这两首诗词,就很真切地展现了她对李清照的崇拜和少女对爱情的朦胧感悟与追求。在对爱情的幻想中,朱淑真比李清照又更为大胆.李清照是大家闺秀,礼教让她稍有含蓄,可朱淑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家碧玉,所有的礼节对她都没有什么作用。她所表现的是直白,火热。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浣溪沙》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朱淑真《前调》 一个是眼波才动就被人猜了出来自己所想的,也是含蓄地怕被人猜到.和情郎约会于月下她也顾虑被人发现。而朱淑真则是"娇痴不怕被人猜"还要和衣睡在情郎的怀里。分手归来懒倚在妆台旁回想刚才的缠绵情景。

朱淑真

可是幻想终究成为不了现实。她和李清照的最大差距就是身世不同,李出身于官宦豪门,而她只是杭州最普通的一个小家少女.想和李清照一样钓得一个心仪的金龟婿实际不可能的。父亲无甚文才,觉得能把女儿嫁出去,不愁衣衫和厨上盐米就可以了。在各种资料中都指责朱淑真的"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其实天下父母心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在南宋,就是现在我们的偏远农村,父母识字不多,不了解儿女心事的还大有人在.在他们的思想里儿女成家后只要不愁吃穿,日子过的宽裕就是幸福。 朱淑真出嫁后结束了她的少女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同时也破灭了她的浪漫幻想.她过早地走入了李清照晚年时的忧郁情怀。她无力反抗这不和谐的婚姻,一个才情横溢的女人,和一个斗大的字都不识一个的市井男人生活是多么的悲哀啊。她在抑郁中煎熬,终日愁绪满怀,所有的美好瞳景都化为了乌有.这中情绪在词中尽展无余。也成就了断肠词的流传。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淑真 - 人物评价

同为女性,李清照词就比朱淑真词有更多的文人趣味,朱淑真词则有更为鲜明的女性化的敏感,文辞也浅显通俗得多。魏仲恭《断肠集序》说:“比来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可见其在民间是广受欢迎的。 [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6-18 10:39 , Processed in 1.1368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