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36|回复: 7

一青一期词班第十六讲----铺叙于行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2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在以往学习过的小令和中调的写作方法,主要是以“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所以当时我们讲了小令和中调多是以情韵取胜.我们讲了如何体现情韵,主要是从 线索、中心句、情景虚实和过片来着重的讲解了体现情韵的方式
然后我们又讲了,双片词(不包括长调)的章法结构
双阙词的章法结构
双片词的章法结构,无外乎三种方式。
1、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上片抒情,下片写景
3、并列式
一、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或者抒情;要注意三点:
A、上片的写景,主要是为抒情做铺垫的,不可和情感主线偏离
B、过片很重要,一般来说过片必须抒情,且笔落实处
C、多用景语收尾
二、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这个也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A、下片的写景,必须是情感的延续,或者说是使用点染的手法来深化主题情感。
  B、注意结尾,最好用情语收尾
三、并列式;这个多是以景语兴起,用情语来收尾。上下片都是这样,但要注意,
A、景物不能和情感脱离;
B、景物到抒情句的过度要自然,不可跳跃太快;
C、虽然是并列式,下片要比上片情感上要升华
D、上下片属于顺承。有的表现不明显,有的表现很明显。
讲完双片词的章法结构呢,我们又讲了如何体现词的立体感,我们分了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 通过时空的转换而构成词的立体感
  2、 通过空间的转换而构成词的立体感
  3、 利用顿挫和点染,
  4、 虚实
5、 情景相生与景结
双片词过片很关键,我们又讲了过片的几种常见的方式
关于过片换头的几种方式:
A、上片写景或者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过片首重抒情或者议论。
B、过片,利用时空的转移,比如说过片回到过去,或者未来。
C、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过片重在写景,做到情景交融。
D、上片如果回到过去,那么下片换头必须回到现在。落笔要实。
E、换头不一定在下片的开头,也可以在下片的中间或者将近结尾处。
F、换头也可以和上片紧密结合在一起。
讲完这个,我们进入了长调的写作学习中
我们用两首词来看下中调和长调的写作上的区别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沙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两首词都是写别情。欧阳修词用的是意象烘托传情法;柳永词则是用铺叙手法,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有细致的描绘。
欧词是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词则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
同时,柳词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长调和中调小令的不同处了.
由于长调比中调篇幅增加了,所以中调的写作方法,运用在长调的词牌中,是不行的了。所以后人就北宋词坛上的名家--张先,有过这样的评价。说张先长于小令中调,善于以情韵取胜,著名的代表作品就是“云破月来花弄影”。但是张先无铺叙的笔力,所以在长调上写作水平一般。
我们来看下铺叙
铺叙最早运用是在古风里,后来经过柳永的尝试运用在了长调的创作上铺叙就是铺陈,是对事物展开充分的叙述和描写,使所描写事物穷形尽相使人获得具体深刻印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它是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标志是直接叙事或写景,或直接抒发感情。诗中孔雀东南飞,木兰辞,都是典型的铺叙例子
铺叙的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有以下三点A寓情于事,以事传情。B、以情驭事,以事显情 用感情来驾驭事物,让叙事和写景为抒情服务。 C、营造意境,景中含情
铺叙的方法大致来说有以下5种:     1、按时空顺序铺叙。2、由点到面铺叙3.调动各种感官铺写。4.在色彩上铺叙,5.从动静方面铺写,
我们列举了秦观、柳永、周邦彦、苏轼的长调。
发现柳永,秦观,周邦彦在长调铺叙手法运用上是一脉相承的铺叙在词里最基本的运用就是 在景物的描写中,穿插着叙述,这就是景和叙之间的衔接, 如果做到二者相结合的,而又不脱节秦观的词多运用如此手法的在写景之间加入叙述(不当紧的句子)来增加情感的起伏 要注意两点: 第一,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景和叙之间不能脱节,过度要自然 第二,情感表达要有起伏此外还要在长调中还要注意首尾呼应铺叙手法,最长用的 在景语中穿插叙事、抒情。或者是在叙事中穿插写景 柳永的词以铺叙为主,结构还是不免比较简单;周则在铺叙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求曲折、回环,变化较多。周邦彦的作品在章法结构上,长于铺叙,结构严谨。善于将顺叙、倒叙、插叙的叙述方法穿插使用,呈现错综交叉。重叠多变的特点。当时我们列举了周邦彦的兰陵王咏柳,进行了讲解。同时还专门的讲了下三片词的基本写作方法三片词的章法结构,我们可以根据双片词的章法结构来推演就表达主题情感来看第一段,主要是引出主题,为主题的抒发进行铺垫第三段,主要是主题情感的抒发那么第二段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继第一段的铺垫,引出第三段的情。其实双片的词结构上不难,难的是铺叙上的使用三片的词牌常见的是 兰陵王、三台,戚氏,不常见的词牌有 十二时慢  宝鼎现  等词牌
  
然后我们又重点的讲了下苏轼的以诗为词,重点的分析了下苏轼词的特点以及创作风格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建立这种新的豪放风格不是一个单纯的形式问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欧阳修对于诗文都有所革新,对于词则原封不动,可见词的传统观念的牢不可破。苏轼的贡献首先是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这个是说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的言志咏怀的作用,这样,就解放了词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束缚,使它具有较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这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苏轼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内容,词和诗一样,可以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悼亡,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和身世友情的书写,可以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苏轼一生写了三百多首词。就词作而言,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苏轼一生词作,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 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 大江东去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这些都是这类风格的作品二、 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三、 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例如苏轼的蝶恋花 花退残红春杏小
学习苏轼的词,从三个方面来学习
第一,隐括词这个很多学院都在提倡使用隐括的手法来填词其实是错误的我们先来看下苏轼的隐括的作品宋词中有一种奇怪的文体,叫“隐括体”。在词中属于“杂体”,尽管宋代的文人墨客颇喜写作,后来也是代有作者。但在词学批评中对于隐括词的评价普遍不高。
我们来看首例词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是苏轼的一首洞仙歌
这首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相传是隐括孟昶的玉楼春这是孟昶唯一的存世之作,也是孟昶写给花蕊夫人的。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什么是隐括,就是把前人的作品,换种形式来表达出来。
为什么不值得提倡这种写作方法呢?
胡云翼先生对隐括的手法,是这样讲的,隐括并不值得提倡。宋词发展到末期,虽然音律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但是内容上却空洞无物,很多词人喜欢隐括前人的作品,这样的话,宋词的发展就非常局限,所以才有了元曲的出现隐括词不值得提倡,胡云翼指出,宋人的词发展到最后只工于韵律,内容上的馈。使的词的道路越走越窄,从而促使了元曲的流行。
隐括的作品,多数是没有生命力的。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
  
我们来看下苏轼词的第二个特点 “以诗为词”
这个刚讲过了,诗可以写的内容,词都可以写。
轼的第三个要点“流水仗”谁还记得我们在律诗课中讲的流水仗是什么意思一个对子才能说完一个完整的意思吧?“流水对”上下联的衔接关系若行云流水;一般有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也就是说下句常常是对上句的延续、陈述或解说。这个就是流水仗的意思其实抛开对仗来看,苏轼很多作品其实就是一个大的流水对
例如临江仙——苏轼《临江仙》原文赏析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首词,从气势上看,或者说是行气上看,上下片的关系,就是一个流水对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首浣溪沙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关键要从词里体会到 苏轼行气的一个特点“流水对”
流水对”上下联的衔接关系若行云流水;一般有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也就是说下句常常是对上句的延续、陈述或解说。关键要体会出,苏轼词在上下片是如何承接,递进转折的,如何做到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这阙浣溪沙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
这里我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行气。这个也是长调写作的关键点。我们来看下什么叫行气?
何谓行气?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映带关系。一般要求笔断意连,联缀成行,积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书写中,既有变化,又能和谐,如清代宋曹《书法约言》称:“勿往复收,乍断复连,承上生下,恋子顾母。”行气在行草书中的关系尤为重要。
在诗词中就是在写景或者叙事上笔意不断前后衔接、呼应处理的恰当好处。
我们放假前,还有一个内容没讲,那就是柳永词行气方面的特点。后来由于天热,我们就滞后了。
班副-翠袖西风(672766117) 21:05:36
一气呵成的意思吗?
奉旨填词柳三(414125121) 21:06:08
不是一气呵成,而是说,长调由于篇幅比中调长了,不能使部分句子和整体不协调,
班副-翠袖西风(672766117) 21:06:23

我们刚才是从小令,一直到中调然后到长调的铺叙和行气进行了简单的复习下面我们来赏评两首作品。
第一首作品,我们用来复习下铺叙第二首作品,我们用来在感悟下长调的行气
这个赏评是网络百度不来的,我们讲解的时候会放慢速度
第一首是 柳永的采莲令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赏评:
  这首词以景开端,以景收尾。把写景抒情和叙事融于一炉。从送别到别后,画面接踵而来,每一幅画面似乎在诉说着离人的浓浓深情,其中尤以最后一幅“寒江烟树”图最为精彩,空灵而蕴藉。
这个就是典型的容情于景。
  
词一开始出现的云淡霜天图开阔而朦胧,渲染了男女主人公离别时候的清冷凄苦的氛围。继而出现默默无语的女主人公开启朱门送男子上路的分别场面。
下面无言有泪的翠娥伫立图是词人想像中的情景。
下片专门写行者,开始便有了兰舟飞逝图,而他的心情并不如一叶扁舟一样轻快,而是“万般方寸”---用兰舟的轻快和心情的沉重做了一个对比。---等他回头在想看看心爱的人的时候,出现了一副寒江烟树图。
  也就是这词的结尾---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结尾和开头一样开阔而朦胧,三两烟树,正好体现了词人当时的心境,多么的孤单、多么的凄凉。
这词结构上连贯统一,首尾相互呼应。由送别到别后,一系列的画面把词人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这词和雨霖铃有一拼,同样的填词手法。大家可以课后细品。
我们再来看下柳永的一首最长的词,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蝉娟。
思绵绵。
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
漏箭移、稍觉轻寒。
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赏评:
这首词是柳永最长的一首词,内容虽然包含很多,但是结构上却极有层次,舒卷自如,浑然一体。词人首先以时间为顺序来写眼前之景和当前之景。属于时空交叉的铺叙方法。
第一叠写的是傍晚时分所见之景;第二叠即由黄昏转至夜里,由“风露简便,悄悄至更阑”一句引入;第三叠则是深夜转至黎明。
虽然都是秋景,但随着时间以及天气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入微雨过后傍晚时分是“井梧零乱,惹残烟,飞云黯淡夕阳间”败叶枯草中有喧噪的蝉吟蛩响;继而是夜深时分,“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蝉娟”;
拂晓时又听到画角声寒。随着景物的变换,词人的感情也随之变化。
先是由傍晚时候的秋景触动了宋玉等同的悲秋情绪,然后夜晚的情景联想到了过去的快意时光。第三叠则直接承接了第二叠,回顾少年时候狂放不羁的冶游生活,引发出深沉的人生感慨。然后以“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收尾,把凄凉悲慨之情由室内向整个空间扩撒。
  
以上这些不仅仅体现的是柳永词的铺叙技巧,还体现了柳词的行气功夫,清代蔡崇云在《柯亭词论》里有精到的评价:
晚秋天一首写客馆秋怀,本没有什么特别,但是用笔极有层次、、、、第一片,就庭轩所见,写到征夫前路。第二片就流连夜景,写到追怀昔游。第三片接着写昔游经历,仍落到天涯孤客,竟夜无眠的情景,章法不乱。
其中第二片自”“夜永对景”至“往往经岁迁延”;第三片自“别来迅景如梭”至“追往事空惨愁颜”这些都是数句一气贯注。柳词最长于行气,此等处是最难学。
所谓行气在词里是说在缘情写景的时候,在这些句子上一气贯注,使词不因为篇幅长而显的松散,
我们在律诗里也讲过气脉的问题,是说律诗各句之间的衔接不是过于紧密也不是过于松散大家仔细体会,因为这词比较长,大家课后可以对照后面的赏评然后再阅读下讲义。
我们留个作业,以中秋为题材,我们来填写水调歌头。不限制韵部,题目自拟,词牌格式自选。
发表于 2013-9-1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3-9-13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3-9-13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束花不够再来一束
发表于 2013-9-1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不掉线坚决不会让老师辛苦的啊
发表于 2013-10-1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沈虞 发表于 2013-9-19 22:20
以中秋为题材写水调歌头

你也来一篇
发表于 2013-10-16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沈虞 发表于 2013-10-15 22:29
都该写重阳了

重阳也过了
发表于 2013-10-23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5 19:07 , Processed in 0.0608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