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64|回复: 2

一青一期升级词班第十二讲讲义整理处 讲师 奉旨填词柳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7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我们学习中调小令的时候也是如此,可以理解讲义,但是运用的程度不够熟练,我们通过这次笔会可以看出来,我们学习长调的时候,无形中对中调词的写法有了更一层次的了解。通过这次比赛的作品可以看出来,我们一期的作品质量还是很高的,
不信的话,晚些时候我们组织一个七律的笔会,那时候大家会发现,我们对诗的认识会更多一个层次
会更加深一个层次。大家在写律诗和绝句的时候,会更得心应手
今天我们总结下,前面几节课学习长调写法的内容。
我们说了,小令词和中调词的写法,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来烘托主题情感,能够用极短的文字表现出微妙的意境和真挚浓厚的情感。
而长调则不同,长调如果用小令和中调的手法来写,由于篇幅的增加会显的非常松散,写不好会形成一种韵文,就是说写的像一篇文章,而不像是词了。
所以后世的人评价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如张先等人,小令写的很精彩,但苦于无驾驭长调的笔力。
那么长调该用什么手法去写呢,我们专门介绍了铺叙手法。
铺叙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写作手法简单的说铺叙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 多方铺叙。 铺叙的表现手法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铺叙是长调词牌的创作手法,
铺叙的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有以下几点A寓情于事,以事传情。B、以情驭事,以事显情 用感情来驾驭事物,让叙事和写景为抒情服务。C、营造意境,景中含情铺叙的方法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种: 1、按时空顺序铺叙。2、由点到面铺叙3.调动各种感官铺写。4.在色彩上铺叙,5.从动静方面铺写,
然后我们根据这个又专门的介绍了秦观,柳永和周邦彦的作品,因为他们铺叙的手法运用在词里是一脉相承的。
秦观从中调到长调的过度上,使用的铺叙手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写景中穿插叙事或者抒情 。也就是写景叙事相结合的手法。
柳词则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同时,柳词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他成功地运用铺叙的手法,为北宋文人写长调开辟了道路。 作为一首长调,必须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因此,如何铺叙便成为关键性的课题。柳永词的特征主要是尽情描绘,不再讲究含蓄;他把写景、叙事、抒情打成一片,而在机构上却又有一定的层次,前后呼应,段落分明。 夏敬观《手评乐章集》称他的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周邦彦词的特点是精于词法,在词的写作技巧上有所提高。过去柳永的词以铺叙为主,结构还是不免比较简单;周则在铺叙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求曲折、回环,变化较多。周邦彦的作品在章法结构上,长于铺叙,结构严谨。善于将顺叙、倒叙、插叙的叙述方法穿插使用,呈现错综交叉。重叠多变的特点。
所以说铺叙成功的运用在长调的写作,通过秦观、柳永以及周邦彦可以看出来一个发展的过程,周邦彦后期的人物如姜夔史达祖等人,在铺叙上没有任何的发展。也就是说,铺叙手法运用在长调的写作柳永功不可没。
通过他们三人的作品,分别在详细的讲解下铺叙手法的运用。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里问下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这三句秦观是化谁作品中的诗句,原句是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隋炀帝杨广呀
这个可是有名的昏君呀,
这首词写别情。上片主要写景,写秋日黄昏凄迷黯淡的景物以渲染离情之苦;下片着重抒情,通过对分手时情景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眷恋之情,其间亦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首句由写景渐入,“抹”、“粘”,下字精美传神,远景入画。角声报时,停棹点地,“离尊”说出暂对别筵,一派暮色苍茫、行色匆匆的场景。“蓬莱旧事”三句,追想旧情,多少缱绻,无限低徊,顿涌心头。插写外景,烘染凄凉况味,浓化别绪。
香囊、罗带,缀以“分”、“解”,告别刹那间,密意柔情难以割合之状,宛然在目。“谩赢得”、“何时见”,思前念后,自怨自艾,无可奈何,逼出泪染襟袖,离情达到高潮。旅船远驶,城不见,夜已深,而仍回首凝望,眷顾不休。笔触精细,思绪缠绵,画景诗情,一往而深。 秦观的这首长调的铺叙手法,就是我们说的,写景中穿插叙事或者抒情 。这样的手法,不仅仅适合中调,也合适部分长调铺叙手法,最长用的 在景语中穿插叙事、抒情。
或者是在叙事中穿插写景,我们接着看柳永的作品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柳永词则是用铺叙手法,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有细致的描绘
通过柳永的作品,我们可以详细的体会到铺叙的运用
铺叙的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有以下几点A寓情于事,以事传情。B、以情驭事,以事显情 用感情来驾驭事物,让叙事和写景为抒情服务。C、营造意境,景中含情铺叙的方法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种: 1、按时空顺序铺叙。2、由点到面铺叙3.调动各种感官铺写。4.在色彩上铺叙,5.从动静方面铺写,
柳词则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同时,柳词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这个是柳永词的特色
我们来回顾下周邦彦的作品
兰陵王--柳 【宋】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的词在章法结构上,长于铺叙,结构严谨。善于将顺叙、倒叙、插叙的叙述方法穿插使用,呈现错综交叉。重叠多变的特点。如兰陵王--柳。从送行者和行者的两个角度入手,层层铺叙。细细点染,前后呼应,曲折回环,而人生的悲欢离合,心灵深处的一丝颤动,都融入长亭外的春色中,后人评论:愈勾勒愈浑厚。
这里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想到这一个问题?那么苏轼和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的长调作品是如何写的呢?
苏轼的水龙吟咏杨花,永遇乐 夜宿燕子楼等长调
还有陆游的沁园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是运用的什么样的手法
其实我们最近所讲的词一直都是情韵取胜的词
由于我们一期的班,遇到了几次分分合合的调整,所以每次课都没有完全讲完,包括以往的中级词班也是的。中级词班勉强的算讲一部分中调的写法长调根本就没有涉及
我们班也一直在以情韵取胜的词上做讲解,而苏轼辛弃疾等另一风格的作品根本就没有涉及到
我们来看下什么样的词是以情韵取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那么我们来看下关于苏轼在词发展上的地位。北宋前朝的词,不论晏殊、欧阳修、柳永或其他词人,不论雅词或俚词,不论反映的是士大夫或者市民的精神面貌,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内容仍旧局限于男女相思离别之情,靡靡之音充塞了整个词坛,风格始终是柔弱无力,极少例外。苏轼的贡献首先是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
胡寅在《酒边词》的序文有一段介绍苏词极精辟的话:……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建立这种新的豪放风格不是一个单纯的形式问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欧阳修对于诗文都有所革新,对于词则原封不动,可见词的传统观念的牢不可破。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的言志咏怀的作用,这样,就解放了词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束缚,使它具有较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这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苏轼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内容,词和诗一样,可以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使伤事、悼亡,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和身世友情的书写,可以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如果没有苏轼举起革新的旗帜,让词坛充满绮语诲淫、歌功颂德、伤感颓废、词汇贫乏而又千篇一律的作品,那么宋代词人如何构成自己一代的特色以与唐诗、元曲前后辉耀,便是难以设想的了。在苏词中,有要求建功立业的明确的爱国主题,有富于幻想的浪漫精神,有雄浑博大的意境,表现出豪迈奔放的个人性格及其乐观处世的生活态度。就这些方面看,就它在词的历史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看,确是前无古人,说他『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成为豪放派的创始人,是不过分的,因为他给当时颓废的词坛注射了有发展前途的新血液。当然苏词的内容也不是无可非议之处。他那种宠辱皆忘的清冲淡远之怀,浮生如梦的醉月乘风之想,看来是胸襟旷达,情绪似乎很健康,其中却隐藏着虚无成分相当浓厚的消极思想,
对旧社会封建的士大夫曾经起过不良的影响,在今天还是必须批判地对待的。
其次,苏轼不顾一切文人的责难与讪笑,毅然打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也是和词的革新完全相应的、有意义的创举。陆游《老学萻笔记》说: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这个音律问题,涉及词以形式还是以内容为主、以音乐还是以文章为主的问题。诋毁苏轼的人说他不懂音律,这是近乎诬蔑之辞。苏轼爱好音乐,他的词可以歌唱的并不少,他唱过自己作的《阳关曲》、《哨边》(『为米折腰』),其它如《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永遇乐》(『明月如霜』)等词也都是谐音协律的歌辞。他的某些词确有不协音律的地方,问题不是他不懂音律,而是不愿以内容迁就音律。这说明苏轼特别注重词的文学方面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乐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受到损害,不让自由奔放的风格受到拘束。遵循这个创作原则是完全正确的。陆游说他『不喜剪裁以就声律』,可谓知言。我们简单的了解下苏轼在词发展上的地位。下面我们讲重点的介绍苏轼的词。讲完苏轼的词后,我们重点结合苏轼和柳永词的共同特点,讲下词是如何行气的,这个是我们在长调上要进一步学习的技巧。学会铺叙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布置一个作业。大家在近期要多阅读下,苏轼的一些词作,小令,中调,长调都要阅读一些,苏轼的传世名篇比较多,大家可以在唐宋词赏析里仔细阅读,或者是在宋词选这本书上阅读
发表于 2013-5-1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求辛苦呀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旨填词柳三 发表于 2013-5-18 16:32
求求辛苦呀

老师,其实我干活是有点粗心,不过这不还有你嘛,嘻嘻,你没事就来看看哈,哪里不好你老人家就麻烦一下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6 01:25 , Processed in 0.0584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