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69|回复: 0

一青一期升级词班第十讲讲义整理处 讲师奉旨填词柳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9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下长调的写作方法,铺叙 这周我们将详细的介绍 我们先来简单的回顾下上周的内容
铺叙的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A寓情于事,以事传情。
B、以情驭事,以事显情 用感情来驾驭事物,让叙事和写景为抒情服务。
C、营造意境,景中含情
铺叙的方法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种:     
1、按时空顺序铺叙。
2、由点到面铺叙
3.调动各种感官铺写。
4.在色彩上铺叙,
5.从动静方面铺写,
这个呢,太抽象了,不直观。大家看了即使明白,也只是简单的了解,对写作帮助不大的。因为上节课时间关系,先讲了百事百联的事情,所以没展开介绍 这节,我们将详细的介绍
我们上节课留了一个作业,说要大家多读下柳永周邦彦吴文英三人的作品
这么今天,我们就先来看下柳永是如何运用铺叙时候填写长调词牌的
我们先来简单的介绍下柳永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柳永的语言风格不同于晏、欧一派,受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影响不大。他善于向民间词吸取营养,从许多优秀的民间词里学会了怎样写闺怨,怎样适用俚俗语言,怎样运用铺叙的手法。他成功地运用铺叙的手法,为北宋文人写长调开辟了道路。
作为一首长调,必须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因此,如何铺叙便成为关键性的课题。柳永词的特征主要是尽情描绘,不再讲究含蓄;他把写景、叙事、抒情打成一片,而在机构上却又有一定的层次,前后呼应,段落分明。 夏敬观《手评乐章集》称他的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我们今天讲解下五首词,三首柳永的,一首秦观的,还有一首现代人的。都是长调。
先看一首柳永的代表作品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大家都不陌生
《雨霖铃》中,他对“别前”、“别中”、“别后”的情景分别铺叙,融情于景,以景增情。
这个铺叙,我们结合,铺叙的手法来看下
按时空顺序铺叙。
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
我们先来赏析下这首词
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
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下片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伤悲。“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
“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从词的章法结构上来看,这首属于典型的上景下情的结构
上片在写景的时候,穿插着叙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是写景,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是叙述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些是景物的渲染 那这时候,大家要了解一点,在景物的描写中,穿插着叙述,这就是景和叙之间的衔接,
如果做到二者相结合的,而又不脱节
这个我们以前的课程曾简单的提过
在讲顿挫到时候,简单的介绍过
说在写景之间加入叙述(不当紧的句子)来增加情感的起伏
要注意两点:
第一,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景和叙之间不能脱节,过度要自然
第二,情感表达要有起伏
例如这首
前三句情感节奏很平缓,从第四句情感开始起,然后到想看泪眼处达到,第一个高处,然后在无语凝咽降下来
在念去去处开始升起,在上片结尾处情感落下来。这样就形成了情感的起伏
我们在讲词的章法结构的时候,曾讲过,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那么过片应该如何写?大家还记的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那么过片应该注意什么
得,大家都没记住哈
过片首重抒情
大家看下这首词的过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多情句,就是抒情哈
刚才我们讲了,长调铺叙要注意写景和叙事之间的穿插,其实叙事和议论也可以一起穿插的,或者抒情,写景,叙事也可以穿插一起的
这个以后我们遇到这样的词在讲解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长调词牌要首尾呼应
要注意,做到首尾呼应
这个不是绝对的。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个是结尾,同时也照应了上片的内容
大家还记的,我们在讲词的章法结构的时候,我们说了,词上片结尾用景语,下片结尾一般用什么方式呢
还记的么
词上片结尾用的是景语结尾,多采用情语。这个是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者是上片抒情,下片写景,的时候要使用的我们来看下另一首
望海潮》中,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
这个铺叙手法,是我们上节课说的,由点到面的方法,也就是说由局部到整体望海潮,作者:柳永。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也就是因为这首词,金人才会起了侵犯宋朝的心思,所有宋王朝多是异族在打仗,是一个战争频繁发生的朝代
说句题外话
宋王朝先是和辽国发生战争,然后和金国,最后和蒙古
问大家一个问题哈
历史上那个朝代的皇帝不只烧香,不拜佛?
是宋代的
当然,秦代也不拜佛,因为那时候佛教还没过来呢
宋太宗在庙里礼佛的时候,曾问随行陪驾的僧人,说皇帝要不要拜佛
这个和尚很聪明,说了一句话,
现代佛不拜过去佛
从那以后这个当做祖制,所以宋代的皇帝哈,都只烧香不拜佛
拜天是道教哈,不属于佛教的
宋代崇尚的是道教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这是一篇写景的词
大家要注意体会下,如何把一些景物串联在一起,构成一副整体的画面。
如果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来描写的
而中间层次又十分分明,
这个靠的是笔力,说白了就是构思能力。柳永——《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玉蝴蝶,这首也是柳永的代表作品
赏析: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这种情怀,又落脚到“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词中是一转折。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又统摄全篇,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这里情与景是交织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加强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这里指友人所之地,因不知故人何,故云“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人我双合,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言凭栏伫立之久,念远怀人之深,从而使羁旅不堪之苦言外自现。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这首词,大家要注意观察,如何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景物描写中,如何使词的篇幅不应为篇幅长而不松散
这个要注意使用对仗的手法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这个是隔句对大家看下,由景起,然后在景物的描写中,穿插抒情---堪动宋玉悲凉---然后利用两个扇面对,来写景,是文体不松散,并且韵味十足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然后以抒情结尾,
这样铺叙是长调最 长用的手法
下片也是
不过下片结尾是用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景语结尾的
体会这个呢,要多看赏析
长调的写法,包括铺叙的使用手法,我国至今没有专业的理论书籍出来,所以建议大家在赏析中,结合讲解的一些个人写作经验来,学习我们来看下秦观的作品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写别情。上片主要写景,写秋日黄昏凄迷黯淡的景物以渲染离情之苦;下片着重抒情,通过对分手时情景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眷恋之情,其间亦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由写景渐入,“抹”、“粘”,下字精美传神,远景入画。角声报时,停棹点地,“离尊”说出暂对别筵,一派暮色苍茫、行色匆匆的场景。“蓬莱旧事”三句,追想旧情,多少缱绻,无限低徊,顿涌心头。插写外景,烘染凄凉况味,浓化别绪。香囊、罗带,缀以“分”、“解”,告别刹那间,密意柔情难以割合之状,宛然在目。“谩赢得”、“何时见”,思前念后,自怨自艾,无可奈何,逼出泪染襟袖,离情达到高潮。旅船远驶,城不见,夜已深,而仍回首凝望,眷顾不休。笔触精细,思绪缠绵,画景诗情,一往而深。
秦观的这首长调的铺叙手法,就是我们说的,写景中穿插叙事或者抒情 。这样的手法,不仅仅适合中调,也合适部分长调。
但是只是部分长调 我们来看下这首词的两结 全是用景语结的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刚才我们说上片结句用景语,一般来说下片用情语。但是也有用景语结尾的。 第一,长调比小令中调,篇幅来说增加了
第二、我们讲的章法结构,只是总结前人使用频率高的章法,不代表是填词的全部章法满庭芳 记梦  
梦断廊桥,沈园风恶。溯回往事如烟。梦中犹记,相伴理云鬟。俏目流连顾盼,对瑶月、锦瑟同弹。梦醒后,千般万种,历历映心田。    韶华随水去,潇潇暮雨,尽洒胸前。漫留得,黄昏孑影春残。犹恨归鸿又过,未替我、书信频传。佳期杳,倚栏望月,月白水连天。
上片叙事,下片抒情
叙事中,穿插了一些景语,
分别对梦中,梦醒进行了描写
然后上片以情语结尾
过片是在抒情,然后以人生的几种际遇进行了铺叙
潇潇暮雨,尽洒胸前 这是一种
黄昏孑影春残。这是一种
犹恨归鸿又过,未替我、书信频传。这是一种
然后以景语收尾
总结下
铺叙手法,最长用的 在景语中穿插叙事、抒情。
或者是在叙事中穿插写景
我们结合上节课讲的铺叙手法
来做一个作业
念奴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5 17:34 , Processed in 0.05785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