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78|回复: 7

三期升级班章院第1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0724章院升级班第1讲诗的“义境”
文·章文轩(故乡的云)同学们好,现在我们讲诗的理论知识,今后在诗的方面,基本是理论知识了,需要记的知识,前面已经基本讲的差不多了,那么这些理论知识,在词里也是基本使用的,现代诗也是使用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这些理论知识。前面大家辛苦地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如果没有其他的基础的话,那么到现在还是不会写诗的,只有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并且理解之后,才算入门,而要学这些理论知识必须靠“悟”,故乡的云的讲义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如果同学们自己不去理解,不去感悟,那么还是不会写诗的。当然了,故乡的云自己不一定能写出好诗,但是比不懂这些理论知识的人写的好。而你们的文学功底比我好,那么再理解一下这些理论,那么你们的诗,一定会比我写的好。也许只有总结这些知识,我比你们中的部分人,强一点。下面讲,义境,
什么是义境?同学们一定以为我打错字了,没有错,这是“故乡的云”故意用“义境”这两个字的,为什么用“义境”而不是“意境”呢?这是故乡的云创立的,自有解释的道理,大家先看完讲义再说。故乡的云认为;“义境”包括两个方面,一,“义”指的是诗的含义和释义。比如引申的哲理、品格等,“境”指的是意境。“义”和“境”合称为诗歌的“义境”。下面,我们先理解意境。
意境;根据《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辞典》第460页指出;意境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的空间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基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它包括两个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作者思想的主观创造方面。前者叫“境”的方面,后者叫“意”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意境”。再根据《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欣赏》第125页指出;“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种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再有网语云;“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图画”。这些论断,都比较抽象,也只是指出诗的景物描写部分,没有点出诗的含义引申部分,所以我说,用意境说明所有的诗词,不够全面。故乡的云个人理解的意境是;诗词中的主人翁根据当时心情而感受到的环境就是意境。对于写诗词的人来说;意境就是臆想中的空间环境。我的这个定义好理解吧,就是说,诗词中的主人翁心情好的时候,那么感受到的景物也是清新怡人的,意境就优美。主人翁心情不好的时候,感受到的景物也是悲苦的,意境就萧瑟。一首诗的意境,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就像你扣扣的空间一样,你想在你这首诗的空间里面怎么描绘就怎么描绘,根据心情去描绘。带着自己情感描绘出来的空间,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读者就能明白你当时的心情了。艺术是相通的,这点我早就说过的。那么我想许多人看过玄幻小说吧,玄幻小说里面说,西王母就有独立空间,就在昆仑山的某一处,当然凡人是看不见的。西王母的独立空间就是按照她自己的喜好,在里面经营出各种她喜欢的东西,比如;鸾凤和鸣,白鹤徜徉,梅花鹿悠然地在河边吃草,仙女们在草坪上翩翩起舞,这都是独立空间任意搞出来的。那么这些东西都是写小说的作者,想象出来的,既然小说可以想象出这些东西,那么我们写诗也可以想象出景物的。
那么我们写诗,也一样在自己的诗的意境空间中随心情任意塑造符合客观规律的景物。小范围是塑造诗歌的意境,那么大范围也可以臆想啊。比如宇宙的起源。书中说,宇宙起源于大爆炸。我说是扯谈。为什么啊?既然宇宙起源于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之前呢?宇宙的球体置身何处?如果置身于某一个空间中,那说明该空间比宇宙还大。如果没有置身之处,原本就是无边无际的,那么大爆炸也没有扩展啊,说明原来就有那么大啊。如果说,位面起源于大爆炸,那还差不多,说明我们这个位面之外,还有另外的位面存在。这就是大意境的构想。诗词意境有两个特性;一,是意境的永恒性。诗词意境的永恒性就是你写好诗词那刻此,意境的画面就再也不会有变化了,不增不减,也不会褪色。不管谁读了都是这个画面。二,是诗词意境中景物的代表性;诗词意境中的景物都是主人翁见到的所有景物里面最具代表性的。诗词里的景,并非主人翁见到的全部的景,而是从见到的景物里面挑选出几种有代表意义的景。我们看一首诗;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那么这首诗的意境好理解吗?意境就是;臆想中太阳就要落山了,那么自然是彩霞满天了,而夕阳下面是滚滚黄河向东流入大海。这意境是不是大气磅礴啊。这里有一点要注意的,假如是我们去写,会不会写美丽的晚霞啊,一定会。而作者偏偏没有写晚霞,所以上面我说,诗歌意境里的景物,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不是所有的景物都要写的。下面我说说“义境”;“白日依山尽,”起句是什么句式啊?是“点式”,和后面的“黄河入海流”是并列的关系,而且是对仗,可以当对联用,“入海流”为下句的转句起了铺垫的作用,因为黄河流远了,看不到了,太阳也下山了,再在原地是看不到落日了,要看必须要爬高一点。这样自然引出下句还想看的句子来,那么,就算最后两句还在意境之中,(故乡的云个人认为后面两句属于“义”),而引申出来的含义,比如;在官场上要想看的更远,更顾全大局,就必须再往上升,而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哲理,而这引申出来的哲理,意境中是没有的,是看不到的,是读者自己去考虑引申的含义,这含义就是我说的“义”。而整首诗的灵魂恰恰在这个“义”字里面,如果没有这个“义”,这首诗也不算什么?也许早就死亡了。那么这个“义”和前面的“意境”结合起来,就能非常全面地解释整首诗了。因为这样,所以我取名叫“义境”,而不是局部的,只是一个画面的意境了。再如;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看这首诗的意境,一个白衣书生站在船头,船儿飞快地顺流而下,耳边只偶尔听到几声猿啼,转眼间白帝城就看不见了,船已经使出很远了,(“万”是虚数,形容比较多了。)从中表现出作者轻快的心情。这就是意境了,给读者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空间画面,但没有引申的含义。那么这也是意境,有引申的自然应该有所区别啊。所以我把有引申含义的诗称为“义境”,王之涣的这首例诗有含义也有意境,叫“有义境”,而李白这首例诗,没有含义,只有意境的,就只有叫“有意境”。“义境”永远高于“意境”。这里又牵扯到王国维先生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前两种;(注;我也是看别人的解释这三种境界);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比如;上面李白的这首诗,还有《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没有引申含义的诗,都属于第一种境界,都只有意境,而不是属于义境。二;花非花,雾非雾。比如;上面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还有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些有引申含义的诗,都是第二种境界,就是花非花。就是有义境的诗,有义境的诗生命力更强大。那么我们从中看出,第一种境界就是只有意境的境界。第二种境界就是有“义境”的境界。那么下节课我们讲进入意境。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作业,自己选择题目写一首七律吧
发表于 2012-7-24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7-24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马王子 发表于 2012-7-24 21:0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曦细雨 发表于 2012-7-24 22:25

发表于 2012-7-27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兮 发表于 2012-7-26 20:36

辛苦了
发表于 2012-7-2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老师和同学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发表于 2012-8-11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文轩老师讲解!学生非常佩服老师总能发明创造出如此多的新名词来!“义境”比“意境”的外沿更宽泛,它包含“意境”,并且还有引申义,概括得多么好啊!一个简单的词,竟然将艺术和哲学综合统一了,真是令人惊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7 04:51 , Processed in 0.0715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