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33|回复: 2

【原创】借用的妙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文之作贵在独创,然而一味地强调独创也有片面性。不谈“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化用,单就句子的整体借用而言,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
    晏叔原是北宋名相晏殊的幼子。叔原擅长写词,犹“工于言情”,有《临江仙》云: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美梦醒来,人去楼空,酒醒以后,欢情不再。而于这轻风微雨的落花天,偏偏又看到了比翼双飞的燕子。燕犹如此,人何以堪?于是词人情思绵绵,追忆了与女友相会的动人的一幕。至此,一个伤时并为时所伤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便立在读者面前了。这位曾被人称为“古之伤心人”(冯熙《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晏公子端的是词坛高手!凄然的笔调,婉妙的措词,只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自古及今赢得了多少赞美!可有几人知晓,这是他从翁宏《春蚕》诗中借来。我们从《全唐诗》第762卷中还能看到它: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晏叔原在翁氏五律中轻轻“点击”,将其二句调出,然后联通经脉,使之与自己的词句化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真是微痕不露,巧若天成。难怪当代词学大家胡云翼先生在谈到此例的借用时也赞扬说:“这里完全套用原句,但和全词相配,显得更为出色。”(胡云翼《宋词选》)。
    翁宏生在一个诗才辈出的时代。在大唐诗歌的天宇中,翁宏不是一颗很亮的星。然而从仅留的几首诗看来,老翁也绝不是一个“注水”诗人!遗憾的是,不少人却把他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误作了晏叔原的句子,这足见晏氏借用的成功了。
    其实,这种借枝开花的用例又何止这一处?李后主《望江南·多少恨》“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脍炙人口,前一句却是从唐人苏頲《公主宅夜宴》“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中借出;贺方回《临江仙·巧剪合欢罗胜子》“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酝藉淳厚,“人多咏之”,后两句却是从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中借出;秦少游《满庭芳·山抹微云》“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人誉为“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这后两句却是从隋炀帝《短句》中借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有甚者,那位被范仲淹写进《岳阳楼记》的滕子京,在他仅留的一首《临江仙》中,十句里竟有四句是从孟浩然和钱起那儿借来的,且也写得雍容大气,不露穷相,实属难得。
    借用不是抄袭。物有同性,人有同感,当文人的灵感潮水般涌来,指物赋形,抒情达意,不觉之间,与他人的选词造句庶几相同,于是顺手拈来,为我所用,正不知彼句彼词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这是文思的理趣,与抄袭何干?自然,如此理趣不是人人可得。借用不好,“厕丽玉于瓦石,殖芳芷于败兰”(皎然《诗议》)确实也会留下笑柄,但这是借用者学识、才力不足所致,不是借用本身的过错。我们在强调独创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借用、继承对独创的作用。偏于一端,斯害也已!徐迟将西晋文学家木华《海赋》“轻尘不飞,纤萝不动;犹尚呀 呷,余波独涌”借入《地质之光》,写出了“中南海上,轻尘不飞;勤政殿前,纤萝不动”的名句,颇得一时之誉;毛泽东将唐人李贺《金洞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剪贴进《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众口皆碑的尾联。这些不都是今人借用古人成句的例子吗?由此看来,借用不应受到责难,成功的借用,丝毫也不逊于原作,因为这借用本身就已经有了创新的因素。
兰心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6-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心 发表于 2012-6-2 08:45
逐篇学习中,先生忙不必回复,打扰处请见谅。

再忙也要回复的,哪能失礼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6-9 16:34 , Processed in 1.1127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