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3|回复: 1

清风雅韵老师 第七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1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青三期楹联二班 第七讲讲义 对联禁忌 讲师 清风雅韵
讲过对课了,大家该注意哪些,都知道了吧?我们今天还是先做对课练习: 风拂柳==
我们每节课都会针对大家在对课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单独的讲解,今天还得先说一下合掌的问题。
第一,对联的禁忌有九。对联的九忌是: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下面分别来讲一讲
1、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撰写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字数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还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要“忌”的道理。
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句都是用两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来体现“以闹衬静”,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可视为合掌对。又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再看:
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即为展翅。下联的意思完全是重复上联的。这样,八个字中。四个字就算白用了。这种情况相对来说要少一些,但部分词语意思相同者,则时有所见。例如:
神州滋雨露,   
赤县灿春花。
此联后三字上下意思有别,但“赤县”就是“神州”的另一种说法,上下意思又雷同了。这种部分词语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也应尽力避免。然而,这种合掌,常常被人忽视,即使一些长于撰联的人,有时也在所不免,这就更应引起注意了。“正对”是合掌最容易出现的场合。
一首诗中相邻的两联对仗,句子的结构要避免完全一样。第一联对仗和第二联对仗,如果结构一样,这种毛病称为“合掌联”,或邻联“合掌”。更是律诗中的“合掌”之忌。
例如:
高昌玉蕊会,
崇敬牡丹期。
短李芬芳酒,
迂辛寂寞诗。
前一联中的“高昌”、“崇敬”是地名,后一联的“短李”、“迂辛”是人名,总之都是名词,而且都是专用名词。两联都是以专用名词开头,句子后三字的结构也一样。这就是“合掌”,是对仗之大忌。上面例举的两联中,有四个专用名词,容易犯合掌的毛病,但高明的诗人有办法规避它。
这两联,白居易实际上是这样写的:
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这样一调整,就避开合掌之病了。
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最怕合掌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同义词和同作用的虚词相对,是可以的。
这里请注意哦,动词、形容词的同义词和同作用的虚词相对,是可以的。
大家看看这样一组好玩的文字:
    其一: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其二: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这是王妄君戏拟之《合掌对两串》。
合掌对于联而言,因为其重复性,既破坏了联的谐调性,又在语言上重复,等于废话,所以,是联的一大忌。
如何判断合掌对 想避免合掌. 先要学会判断是否合掌。
合掌其实是一种技术操作的失误,可用技术分析的办法判断是否合掌。合掌的实质是意思重复。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凡是出句与对句可以合为一句者为合掌,凡是出句与对句可以部分互换者为部分合掌。我们看几个例子: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看起来出句与对句一正一反.其实可以合为一句: 有情人怜子如何不丈夫.合掌.
再看王籍的诗句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可以部分互换为蝉噪山更幽.鸟鸣林愈静.  部分合掌.
合掌对于联而言,因为其重复性,既破坏了联的谐调性,又在语言上重复,等于废话,所以,是联的一大忌。
下面这些合掌例子,联友自己体会分辨:   
发家勤为本   
致富俭当头(发家、致富?)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上下联意思几乎完全一样)
黑白颠倒几时了   
上下欺瞒何日休(几时了、何日休?)
年年此刻思无限     
岁岁今朝意不休。
2、二忌重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请看: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3、三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例如:奥运精神传友谊;
   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4、第四失替应留意
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该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也就是联界经常说的,135不论,246分明
5、五为乱脚 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 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比如:九州迎圣火;
   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6、六孤平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 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附 再回首
孤平,孤仄都不可取,但是相对来说,孤仄原则上是可以,但是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
另外就是对于孤平的争论
现在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是两仄夹一平为孤平
二是除尾字外,整句只有一个平音,为孤平)
7、第七切记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语病。
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别扭吗?这也就是对联为什么要求联律,没律的句子就不能给人美感,没有抑扬顿错的节奏,就不能算对联了。  
8、八忌上重下边轻  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比如:听铁马声声 关山入梦;
   看银钩笔笔 书画萦心。
此联立意很好,可是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个联的美感。
如果上联的气势很低,用下联来补倒是可行的。
比如:南邦庙死个和尚;
   西竺国多一如来。
上联就没一点气势,如果下联不能补上,就很尴尬。
9、九忌初学用癖典
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对于对联爱好者来说,只要认真避免以上九忌,就不愁对不出好的对联!!  
第二,隔
很多联友对于隔也很有些恍忽。
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
如婚联:
“克勤克俭偕白头;晚婚晚育惜青春。”
“克勤克俭”与“偕白头”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克勤克俭”与“晚婚晚育”相对,也无浑然一体的结合。
再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
平仄、对仗尚可,但上下联孤立存在,难以表述完整主题,实难称之为联。
曾记数年前一次征联,有联上联乃“亚运会……”;下联为“共青团……”(具体记不清了),内容相隔千里,却登榜首之位,当时曾戏称之为“政治对联”。
所谓对联,应既对又联。对,即内容、形式的对仗,联,即照映、贯通、呼应也。上下联应双矢一的,殊途同归。
只顾形式之对,不管内容之联,难称曰对联,更非佳联。
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非简单相加,而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
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如白居易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维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陆游之“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均属佳制。
隔是思维紊乱之表现,隔乃胡拼乱凑之结果。欲制佳联先除隔,不隔方可出佳联。
一般来说 联的隔有三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于在成联的过程中,对于意境\景物\时间上的把握不到位所造成的,有人称之为意隔、景隔、时隔。
1、先说说意隔:
    比如:上联说我心情很好,下联说我心情很糟, 那么你究竟要向别人表达什么相思或情绪呢?
夜雨无情诗笔乱
春风得意马蹄急
这就是典型的意隔了。
从对句的角度来说,这两句对得很工,但,前言不搭后语,人家不知你要说什么。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要有中心,要有主题。
2、什么是时隔呢?就是时间对不上。这面杨柳依依,那面梅花斗艳。不是一个季节的事物,都不行。
前一句说春天花很美,后一句说秋天月凄迷,也是让别人搞不懂你要表达什么。这种联在大家在群中对句过程中常出现。如:
    入水残阳添晚趣
    临窗皎月映枯灯
    大家看看,这时间上是不是有出入。
再如:
瑞雪梅香冷
春风柳色新
3、还有一种就是景隔:也就是景物不相关。这面写的是大海景色,那边却跑到沙漠上去了。这是景隔。如:
陇上春光媚=
塞外秋风急
没有哪个地方这边是春天那边是秋天的啊
春到鲜花竞放
秋来衰草飘零
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还有一种我认为也应该是隔,就是手法不相融。如上联豪气冲天,下联低沉无聊。或类似于这般,就不一一例举了。
第三、下面我们接着说对联的结构。
从形式的角度来说,对联的结构,可以概括地分为:例程结构和变式结构两种:
1、例程:就是经常见到的比较固定的结构,从句子长短的角度来说,像五言、七言,还有四言、六言、八言联,就是作者经常、大量采用的结构形式;五、七言联,就是常见的五言律、七言律句型的对联,四言、六言联,即常见的骈文中四、六句式对联。
2、变式:就是句子、句法参差多变的对联的结构。长联比之短联,不仅形体增大许多倍,而且声律、格调也随之而起了变化。如各个句子的句脚就得遵循“平顶平,仄顶仄”这条规律。
它们的结构,和常见的五律或七律句式的对联的结构显然大不相同。长联的结构是灵活多变的。
我们再来看看清代孙髯做的昆明大观楼联及它的结构特点: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驰名中外的名联,它的结构有怎样的特点呢?
主要一点是:上联写景,由“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句起,总领下文,然后历写从东西南北各方向所见的壮美和秀丽的胜景。
下联抒情,由“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句带出下文,然后分写汉、唐、宋、元各朝的“伟烈丰功”全都烟消云散了。
另一点是选用排句铺叙,上联“看”是一个领字,下面四个四字句是结构相似的排句,尾段“莫辜负”三字后又是四个排句。下联相对部分,结构与这相同。
再一个特点是:上联是从横的空间着笔,下联是从纵的时间着想。
上联是动词“喜”为意脉,下联是以动词“叹”为意脉。
全联词藻华美,描叙得富有诗情画意。“神骏”指金马山,“灵仪”指碧鸡山,“蛇蜒”形容蛇山,“缟素”形容白鹤山,“蟹屿螺洲”指滇池中的小岛屿和小沙洲。
用蟹和螺来代替“小”字,既形象又有动感。“风鬟雾鬓”,喻指摇曳多姿的垂柳。
下联“把酒凌虚”,是说对着天空举起酒杯。“汉习楼船”,汉武帝因洱海昆明池阻他从滇池通往印度的去路,就“大修昆明池,治楼船(高大的战船)”,练习水军以讨伐它。
“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薄列传》上说:“九征(即唐九征)毁桓夷城,建铁柱于滇池(系洱海之误)以勒功”。
“宋挥玉斧”,《续资治通鉴•宋纪》:“王全斌即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赵匡胤)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记,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我有也’”。玉斧系文房玩物。
“元跨革囊”, 《元史•宪宗本纪》:“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牛羊皮筏子)以渡”。
此联的结构使得主题突出鲜明。
那么变式结构有哪几种形式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1)并列式。所谓并列式结构,即上下两联的意义没有主从之分,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去表达同一主题。例如:
盛世尽雷锋,共秉丹心创大业
新时多伯乐,同具慧眼识人才
碧螺云雾银峰,钟山川秀气,岂止清心明目
绿雪雨花玉露,摄天地精英,更能益寿延年
(2)主从式。上下联意义有主从之分的,就是主从式结构。例如这副航运公司联:
不靠风帆力  全凭水火功
上联是宾,下联是主,上联是虚写,是引子,下联是实写,是正文。
又如“满院向阳树,一代接班人”,
上联是喻体,下联才是本体。上联是处于宾位,下联处于主体。此联也是主从式结构。
(3)分总式。有的对联,语意有分述和总述的叫分总式结构。例如:
新天新地新人新事新气象
春雨春风春花春月春色美
前四点乃是分说,末尾“新气象”、“春色美”乃是总说。这是先分后总的例联。
下面再看一幅先总后分的例联:
好社会山好水好风光好
新时期地新天新气象新
(4)首尾总括式。此式先说总大意,次将大意分别述说,末尾总述一笔。下面就是这种结构的对联:
祖国在繁荣: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业兴旺开胜景
人民增福利:喜四海丰收,四时恒足,四海升平乐新春
上联头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分别说三个方面,述说祖国繁荣的情况。末尾再来一笔。下联也是这种结构撰成的。
(5)对话式。上下联语,像是两个人在对话,这就是对话式结构。例如这副废旧物品回收站联:
我岂肯得新弃旧
君何妨以有易无
“我”是主人自称,“君”则是称来的顾客,像是对面说话似的。
又如明代著名学者邱壑幼时答一同学的家长联,也是这一类:
孰谓犬能欺得虎 (家长)
安知鱼不化为龙 (邱壑)
(6)问答式。有的对联语意一问一答,是为问答式结构。例如李调元答友联:
洞庭湖,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大人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院自天而降
下联针对上联所问作答,语意十分清楚。
(7)环递式。联语用环转相递之法组成,形成环环相扣,便是环递式结构。
例如原《前线》刊物编缉部同志挽吴晗联:
文章满纸,满纸丹心,丹心遭厄,奇冤绝古今
风雨同舟,同舟聆教,聆教难忘,心花慰英灵
除接句外,前三句环环相扣。又如: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8)排偶自对式。排偶为原始的对句形式,对仗要求仅为句子等长,以及相对的词语在词性上、句法结构上大体相同。允许句中音步失替及两边平仄失对,又允许同字相对。请看这种结构的例联: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帝,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这是佚名题杭州岳庙旁关庙联。
再如民国初曹民甫挽宋教仁联:
不可说,不可说
如其何,如其何
后一例全部以同字相对。此式常常用来表示深挚而又激动的感情。
(9)排比自对式。排比自对由排偶向参差化发展而成,可以同字相对,同声相对,但对仗之相数至少为三,句长可相等亦可不相等。例如:
涪王兄弟,蕲王夫妇,鄂王父子,聚河岳精英仅留半壁
两字君恩,四字母训,五字兵法,洒英雄涕泪莫复中原
这是佚名题杭州岳鄂王庙楹联。
再看一副与此大同小异的、佚名题江阴双忠祠(唐张巡、许远)楹联:
僮可烹,妾可杀,城不可失,矢志保江淮半壁
生同岁,死同岁,神亦同祀,精忠比日月双辉
前一例为等长排比句自对,后一例为不等长排比句自对。自对之相数为三,且都有同字相对。排比句之相数至少为三,故无双相自对。
一副对联,究竟采用何种结构形式,这要根据内容的繁简和作者的文学修养随宜而定。
好了,这就是这一讲我们要交流的内容,下面留下作业。
作业:
1、在这几种变式结构中,任选两式写两幅成联。
题:以《桃花》做成联,单边不低于5个字,可以犯题。也就是说,你要让人知道你是在写桃花,联里可以有桃花的字样。
2、
出句1:风掠竹林弹细语
出句2:西子湖边花醉柳
出句3:桂香满苑抚心静
出句4:赏梅煮雪熬诗味
注:成联题,如有余力,可以试做其他变式。
发表于 2012-6-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借了  我们班还没有讲这一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16 10:27 , Processed in 0.0566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