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77|回复: 3

章院第8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2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0522章院第8课
好大家好,今天我们讲律诗的起承转合
在律诗的格律里面,起承转合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学的,因为,律诗的其他格律都可以记,也容易理解,而起承转合是比较抽象的,有一种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感觉。
即使言传也是表面的多。不管什么文章、诗词,只要做到起承转合,那么就是一篇完整的作品。起承转合;不仅仅是律诗的格律,而且还是一种写作方法。
大家只知道起承转合是格律中的一部分,却不知道是最主要的写作方法。我们写文学作品,只要运用好了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那么一般写出来的作品就不会很差了。
至于如何理解起承转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悟”,那么怎么去“悟”有两种“悟”的方法;
一是;在读古诗词中“悟”
二是;在和大家交流中“悟”
大家都看过《红楼梦》知道第四十八回有香菱学诗这一段,黛玉说,学诗无非是“起承转合”,可见起承转合的重要。关于起承转合,我打个比喻;我们写诗的人就好像水管工,而诗的起句,就像是用大水管把水从江河里接过来,那么承句是用水管的变接把水分流到小区,就是具体的点。转句就好像是水管的弯头,既要连接小区的水管又要弯到家里来转出新境界,新地方,目的地。合句就像是打开水龙头。完成了。那么我们的诗也完成了。我们不能把水的味道写出来,我们诗人仅仅是水管工。吃水是读者的事情。我们诗人这个水管工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品尝水就留给读者。水是苦是甜让读者自己品尝。这叫留白,也就是留有余地。回味无穷。那么我们诗人这种水管工如何在诗的水里加这些酸甜苦辣呢?那就是对自然景物的形容了,可以说形容词和动词,就是佐料,把这些佐料加到水里(诗里)读者(吃水的人)就会品尝到酸甜苦辣了。自然界的景物叫物象,用到诗里就改名叫“意象”,那么意象就像是是水,对意象加佐料(形容词或动词),再通过弯头然后打开水龙头,那么读者就喝到你加料的水了。那么就会品尝到酸甜苦辣了。
整首诗的关键是最后的总结,看法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就是诗的精神,就是诗魂,也就是立意。也许比喻不太准确,反正就是这样的意思。下面,我们先讲“起”;
我们手中有一个题目,要求我们写一首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好“起句”呢?起句的写法很多,什么明起、暗起、陪起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抽象了一点,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简单的起的写法;一种是起句的“面式”写法;
二是起句的“点式写法”;下面我们先看第一种;“面式”,
杨载的《诗法家数》云;“起句先须阔占地步,然后六句若有本之泉,源源而来矣。地步一狭,譬犹无根之潦,可立而竭也”。
先看一首诗;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首联,起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颌联,承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颈联,转句)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尾联,合句)我们看起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起句都包含了什么信息给读者啊?玉露伤枫树,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枫树叶,那么说明是秋天,地点;巫山巫峡附近。气萧森;气氛沉闷苍凉。
从起句这些信息里面,我们看出,起句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还有笼罩全诗的氛围(气氛),既然起句气氛萧森了,后面就不能写开心快乐的事。我们看后文就知道,“萧森”一直笼罩整首诗。至于起句的气势是一般,不大,平直另外从范围来讲,
“巫山巫峡气萧森”
也不是具体的景物,也不是某一个点的景物。而是比较笼统的比较全面的景物,下面的承句的景物都在这起句的笼罩范围之内,这种写法就是“面式”的起句写法。看承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联的江间,是具体的景点,塞上,也是具体的景点,都在起句“巫山巫峡”的笼罩之下,所以起句是笼统的,比较大面的去写,情感的氛围也是笼罩全篇我们再看一首诗例;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我们看首联(起句);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这起句都讲什么?村边的水,村里到处是悠闲自在的样子,这里的“幽”,不单是幽静,还有“悠闲”的意思,那么这起句也交代了时间——夏天,地点——江村,也是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村的情况,
后面的景物都在“江村”的范围之内,所以起句写的比较笼统,同时为全诗奠定了悠闲自在的情感基调,那么后面就不能写哭哭啼啼的事情了。范围和情感都笼罩了后面的诗句。这种起句写法就是“面式”起句的写法。再如;
山居秋暝1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2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起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同样是总写是“面式”写法,比较全面笼统地写秋山。
接下来诗句的景物都是这个空山中的“具体”景物,没有逃离空山的范围,在这“空山”的笼罩之中,所以这首诗的起句也是“面式”的起句。从上面几首诗例看出来,起句,就是向读者作总的介绍,面上的介绍,比较笼统。就像画画一样首先画一个轮廓。那么起句的内容是交代时间、地点、奠定氛围。奠定氛围很重要哦。那么起句的气势是平直,为什么平直啊,诗讲究整体,开头气势恢宏,后面跟不上,就不太好了。前面讲对联的时候我就讲过,下联的气势要盖过上联,最少要与上联看齐。比如杜甫的《蜀相》也是这种写法。再比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家看首联;讲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所有的困难在红军面前都可以视之为平常事。这就是笼统地说,也是“面式”写法,
下面我们讲起句的“点式”写法;
还是先看诗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我们看起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抬头看风急天高,耳边还有猿啼,(猿啼这种特定意象(物象)一般不能出现在心情愉快的诗里,今后讲物象的时候会讲到)。低头看渚清沙白,鸟在飞。那么这两句的景物是不是并列关系啊,前面句写高处,后面句写低处。还有的诗是从远处写到近处。景物是齐头并进的。刚才讲过诗要讲究整体,那么这种齐头并进的景物不是各自独立了吗?这就要看题目,由题目把这些景物统筹起来,还有一点是最主要的,感情的基调必须在起句定下来,比如《登高》这首起句的“哀”字,就是全诗的情感基调,那么后面再不可能出现喜笑颜开的内容了。那么同时全诗也用这个情感基调贯穿起来,那么整首诗就是浑然一体了。还有如;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的起句写的就是具体的景点,是具体的某一点,所以是“点式”的起句。起句;迟日江山丽,就是比较笼统全面地写,丽,奠定情感基调。前面说过,形容词或动词就是佐料了,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之处,诗人的情感就是靠这些形容词或动词表达出来的。
危樯独夜舟。
还有“点式”的写法绝句,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起句和承句并列。所以这首是“点式”的起句,面式起句,就是首句写的是全貌,比较笼统的并且笼罩后面的景物.点式起句,写的是局部,比较具体的景物,没有笼罩承句,承句也不在起句的范围之内。但都能够为主题服务。那么我们写诗的时候如果先想写笼统的全面的景物,就是“面式”起句,那么接下来的承句就要写具体的某一点的“点式”景物。
不管是面式起句还是点式起句,都需要我们把心融入到意境之中,全面地分析,才能明白。
今天讲了起句的“面式写法”和“点式写法”两种,同学们回去看看唐诗,找出别的起句的写法。上面的这两种是我自己总结的体会。或许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不一定百分百正确,希望大家不要当公式使用。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业;用“面式起句的写法”写一首七律《夏荷》
发表于 2012-5-2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章老师!谢谢清兮班长!
发表于 2012-5-25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这个“水管工”的比喻很新奇!
上面讲《旅夜书怀》怎么又讲了一句“迟日江山丽”进去呢?
发表于 2012-11-2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时候讲拗救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6 20:50 , Processed in 0.0686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