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风戏马 于 2011-7-31 10:00 编辑
沧海扬帆诗作舟——诗家黄新铭先生小记
久仰黄新铭先生在诗学理论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然而相见恨晚。那是2007年秋天在户部山彭城书院举办的诗词讲座上第一次聆听了他的讲课。虽年过古稀白发苍苍,却面色红润,步履矫健。那天他 在讲台上讲平仄格律,讲唐诗欣赏,两个小时没看讲稿,却引经据典谈笑风生,博得阵阵掌声。初次见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传承更要创新
2008年经徐州诗词副主编任启森先生介绍,我到宣武老年大学诗词研讨班,师从黄新铭先生学习一年。黄老师讲课生动不拘谨,授课空间大,涉猎广泛。赏诗先讲背景,再谈结构,然后分析佳句,领会特色。并穿插着一些历史传奇轶事。他不仅善讲古诗,也讲现代名家伟人的新诗,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去欣赏并加以分析,强调适应而又超越。适应就是中华诗词的基本格律必须遵循,来不得半点掺假,否则就不叫传承;超越就是要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的特色,顺应语言的变化,唯有此才能保持诗词的生命力。
黄老师作诗不故弄玄虚,宁可平实,不故作深奥,更贴近现实。读他的诗总有一股清新之气,他不用生字怪句,许多诗句看起来很平淡,细品却清香满齿,回味无穷。如他的一首绝句《农村即景——乔迁》
新楼座座对花开,远近亲朋接踵来。
柳絮东风都是客,一齐请到小阳台。
(获首届全国诗词大赛佳作奖)语言朴实无华,贴近生活,描写了一幅农村常见的乔迁情景,出彩在于转的 巧妙,犹如春风扑面,朗朗上口,信口哼来都觉得有味道。许多诗家称黄老师的 绝句兴象函深,我认为他的 律诗更是炉火纯青,,颇有晚唐律诗的风韵。如七律《哭老舍先生》
大索非因博浪沙,奈何九域挫芳华。
只凭幻觉草疑寇,一 任淫威杯捉蛇。
游子登楼心印月,春蚕作茧自为家。
我怜祖国谁怜我,归鸟难当入碧霞。
从内容上看,情感真切,毫无矫揉之嫌;形式上,精雕细琢,显见深厚之功;音韵上,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之道。格律严谨中不失灵动,语句古朴中亦见清婉。用典恰当自然,把那个搞政治运动的时代草木皆兵,杯弓蛇影表现的淋漓尽致,强烈地感染着读者,堪称精品佳作。
作诗更在诗外
黄老师作诗尤其重视诗外功夫。强调作诗不能凭空想象,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我认为诗外功夫其实就是人品、情操、悟性、阅历、文化底韵和观察能力。如他的《浣溪沙.游铜山三岛》
小岛如珠一线穿,滢滢湖水望中天,碧螺铸镜是何年?
我立船头观矿影,人从坑口觅财源,扬波寻梦向龟山。
一首小诗写游山玩水,但诗人看到的不仅是风景,还看到了芸芸众生的活动。远眺废弃的矿井影子他仿佛看到了百姓在废矿渣中觅财源的忙碌,婉转地表达了对利国千年铁矿兴衰的感叹。有景有情有思想,其诗外功夫非同一般。
从黄新铭先生《寻访朱陈村》的几篇论述中更能看出他治学严谨的风格。凡讲授古代文学都会涉及白居易《朱陈村》、苏轼《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诸诗。然朱陈村究竟在何处?文史界却悬疑多年。为解迷津,黄老师以七旬高龄考证三年,先后到丰县赵庄镇朱陈村、萧县白土镇朱陈村、临沂罗庄区朱陈村、宿县夹沟镇草场村(唐代称朱陈村)等地实际调查,因白居易在符离集生活22年,经常往返于居家至父亲任所(徐州)途中,且白诗中提到符离、武里村、流沟寺山等地名,因此他断定朱陈村应在徐州附近。经对各种资料反复比较,认定了朱陈村原址在草场村,并著论文被文史界认同。由此可见功夫在诗外绝非是一句空话。
黄新铭先生现为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徐州诗词协会顾问等诸多社会职务,年轻时曾接受过叶圣陶、梁漱溟、曹靖华、王力等文学大家的教诲。二十年来他倾心致力于徐州彭城、宣武两所老年大学诗词班的教育,并撰写出版了《日本历代名家七绝百首注》、《中华诗词教学》、《律诗教程》、《三寸春风集》、《更阑集》、《流年漫笔》等十余本著作。日前,他亲自题款签名赠我四本诗集,欣喜之余得句两首,以答谢。
七绝 读黄新铭先生《更阑集》有感
半生施教未蹉跎,走遍天涯妙句多。
一摞诗笺频入梦,高山流水自成歌。
七律 答谢黄新铭先生赠书《流年漫笔》
流年守望见情真,一瓣山花满目春。
笔蘸馨香多厚积,诗拈玉露显经纶。
苏辛感叹知音老,李杜情怀托命人。
读罢文章心自敬,古稀翰韵更精神。
201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