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入梅落雨的季节。昨晚的雨下了整整一夜,清晨还是不紧不慢的下着。我站在窗前观雨,忽然萌发了一个念头,何不到云龙湖去观赏一下雨景呢?记得游杭州西湖时听人讲过,“日湖不如夜湖,夜湖不如雨湖,”那么雨中的云龙湖想必也另有一番情调吧。容不得犹豫,我穿上雨衣,骑上自行车就钻进了雨帘中。
雨丝被东北风刮成斜线,清凉的雨滴打在脸上感觉很惬意。上了黄茅岗,雨景和晴天大不相同了。青山隐隐,烟雨迷蒙,亦如在虚幻中,眼前的景色恰如一幅浓墨涂抹的湖山烟雨图。天空满是浅灰色,云龙山九节山峦托着低垂的天幕,观景台和整个山头已被云层遮掩,从山腰的树林中升起一缕缕一团团乳白色的水汽,好象整个山体刚刚洗过桑拿浴,浑身散发着热气。山坡上的树木、草丛和湖边的柳树、槐树、玉兰树被雨水淋的鲜亮碧绿,一切都湿漉漉的青翠欲滴。我想,此刻如果兴化寺能撞响晨钟,斜风细雨中回荡着古刹钟声,那意境就更美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也不曾想到苏北的徐州咋会有江南美景呢?
过了刘备泉,耳畔传来哗哗的流水声。从山上流下来的雨水汇成多条小溪一直冲到湖东路的柏油马路上,陡然增添了几分野趣。路面被雨水冲刷的非常洁净,行人极少,偶而有汽车驶过,卷起一团雨雾,片刻又恢复了宁静,只能听到沙沙的雨声。此时湖面浩浩淼淼,湖水变成了浑黄色,颇象长江的江面,在东北风的趋动下,泛起了一排排波浪,湖面上没有一只船空荡荡的,倒是水上世界象一只巨大的龙虾高昂着头浮游在湖上。我站在杏花坞游船码头上,柳枝拂面,看着港湾里泊着的几十只游船起伏波动,感觉到这幅烟雨图画中好象缺少点什么,是动感?是色彩?还是幻想?假如此刻白娘子撑着油纸伞袅袅地走来,假如一梢翁戴着斗笠摇着船过来,假如苏公披着蓑衣在湖边垂钓,那画面是何等生动!
人文的积淀是靠历史传承的,云龙湖毕竟太年轻。1958年徐州人民才修筑了北岸长堤,我就亲眼见证了它的开发建设。当年苏轼站在云龙山上曾发出感慨:“如引上游丁塘之水以注,则此湖俨若西湖。”然而苏公的设想和愿望迁延了九百年后在新中国才得以实现。
我骑车继续南行,在苏公塔下的公交站台上看见两个穿着橙色物业制服的妇女在雨棚下辟雨,在这阴雨天大清早能按时到岗,敬业精神让人钦佩。美丽的云龙湖不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平凡工作才变的逾加秀美吗。
雨渐渐小了,小鸟不知从哪里飞来,在湿透的树丛中忙碌的叫着,一阵风抖落了树枝上无数的水滴,掉在碧绿的草地上。置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觉是那么合谐美妙。
雨中漫步在湖南路上真是一种享受。呼吸着新鲜湿润的空气,两边都是湖水,风吹水波浪打浪。这时的小南湖格外静谧,细雨中的廊桥亭阁一派江南情调。远望泉山、珠山、拉犁山,若隐若现,如黑绿浮屿,真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美中不足的是小南湖里的蒲草、荷花还未长成,湖面显得单调,少些生机和灵气。
在湖南路上隔湖北望,晴日里大气磅礴的建筑群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水墨,雨雾锁湖,气象万千。一会儿隐隐约约还能看见市区的广厦楼宇和电视塔的身姿,一会儿只能影影绰绰地显露一角模糊一团了,恰似海市蜃楼,虚无缥缈,让人心旷神怡。我想起了今年春天陪同济南的朋友游徐州时的情景,他们说两汉文化无与伦比,而两处景点不看遗憾。一是观景台上俯瞰徐州,山绕城,城中山,山水相依好地方。二是小南湖畔望徐州,隔湖观城,琼楼玉宇,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记得蓬莱阁有一幅对联:“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有情有义的徐州人民不正是这样的神仙吗?他们创造了徐州的现代化,染绿了徐州的山水,建设了历史文化名城,我想,作为徐州人拥有这样的好山水真乃幸事啊。
风又大了,雨亦更紧,原想再往前走赏荷花,无奈风雨太急只好作罢了。这时的湖面上白茫茫一片,远山 近景若明若暗,风雨中的云龙湖又变换了模样。云龙湖雨景,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