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98|回复: 18

[版面公告] 重阳诗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前言
我们徐州诗联网为官方古典诗词论坛,由徐州诗词协会、徐州职工诗联协会、徐州楹联协会共同创办,为了促进古典诗歌的普及以及加大古典诗歌的交流与进步,特邀请逍遥渡论坛,平水清浏论坛,安徽诗词网、五四六零论坛共同举办一届重阳诗会。
一、
活动主题:
重阳诗会

二、
活动体裁: 七律、五律,以重阳节为题材,围绕其可任意选取角度,题目自拟;词为规定的九个词牌里任选,题目为咏菊。限用平水韵、词林正韵 .
时间地点: 10月11日—10月31日 ,

三、
评委:
每个论坛各出评委最少一名,由站长推荐。

四、
参赛选手必读:

1、
本次诗会不主张分选名次,故邀请每个评委对各篇作品必须做出详细点评。只评优劣不评名次。参会诗词的内容必须健康,可发一贴或多贴,每个选手最多不能超过三帖,并要标名“重阳诗会”

2、
恶意发贴者以弃权处理。

3、
选手所发的参赛作品, 思想必须健康,用
词文雅,否则一律以弃权处理。

4、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所以不以任何物质基础做为奖励。各个论坛可以讨论,有关一些写作或者破题技巧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咨询各个组的管理员。如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咨询比赛的主持人。
5、可以用平水韵或新韵,但不可以混用。用新韵必须标明。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和互相交流共同学习进步的前提,比赛所评出的分数解释权归评委组所有。
6、每个论坛各自投稿与本论坛的诗词栏目,发帖子标题标明重阳诗会;并各自派联络员一名,负责把本论坛的所有参赛作品收集成一个帖子,并把其他论坛整理好的帖子转发到各自论坛上。

7
、每个论坛必须在活动后一周内推荐出五篇优秀诗作和五篇优秀词作并写出点评。并把这每个论坛推荐出来的作品汇总在一起由评委集体点评,并推选出精彩作品诗词各五篇。有评委写出诗评。(每篇不低与一百字)

8、临时更改发参赛帖子栏目,徐州诗联网专门成立重阳诗会栏目,请参赛者发帖至 重阳诗会栏目,并注名 重阳诗会。另比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且必须是新作品。
五、
比赛规定的词牌:

1、
西江月

⊙仄⊙平⊙仄(句)
⊙平⊙仄平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叶平)
⊙仄⊙平⊙仄(叶仄)
⊙仄⊙平⊙仄(句)
⊙平⊙仄平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叶平)
⊙仄⊙平⊙仄(叶仄)

2、
玉楼春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仄(韵)

3、
醉花阴
⊙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4、
卜算子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5、
浪淘沙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
⊙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
⊙仄平平(韵)

6、
凤凰台上忆吹箫

⊙仄平平(句)
⊙平⊙仄(句)
⊙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句)
平⊙仄(豆)
⊙仄平平(韵)
平平仄(句)
平平仄仄(句)
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
仄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句)
⊙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句)
平⊙仄(豆)
⊙仄平平(韵)
平平仄(句)
平平仄平(句)
仄仄平平(韵)

7、
兰陵王

⊙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句)
平仄⊙平(句)
⊙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韵)
平仄(韵)
⊙平⊙仄(韵)
⊙平仄(句)
⊙仄⊙平(句)
⊙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平仄(韵)
仄⊙仄平⊙(句)
⊙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
⊙平⊙仄(句)
平平⊙⊙仄⊙仄(韵)
⊙⊙仄⊙仄(韵)
平仄(韵)
仄平仄(韵)
仄⊙仄⊙⊙(句)
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句)
⊙⊙平仄(韵)

8、
沁园春

⊙仄平平(句)
⊙仄平平(句)
仄仄仄平(韵)
仄⊙平⊙仄(句)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句)
⊙平⊙仄(句)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句)
仄⊙平⊙仄(句)
⊙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句)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句)
⊙平⊙仄(句)
⊙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句)
仄⊙平⊙仄(句)
⊙仄平平(韵)

9、
莺啼序
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韵)。
⊙⊙仄,
⊙仄平平,
仄⊙⊙仄平仄(韵)。
⊙⊙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
⊙平⊙⊙平仄(韵)。
⊙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韵)。
⊙⊙仄,
⊙仄平平,
⊙平仄仄⊙仄(韵)。
仄平平,
⊙平仄仄,
⊙⊙仄,
⊙平平仄(韵)。
仄⊙平,
⊙仄⊙平,
⊙平平仄(韵)。
⊙平⊙仄,
⊙仄⊙平,
⊙⊙⊙⊙仄(韵)。
⊙仄仄,
⊙⊙⊙仄,
⊙仄⊙⊙,
仄仄平平,
仄⊙⊙仄(韵)。
⊙平⊙仄,
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
⊙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
⊙⊙⊙仄平平,
⊙⊙⊙⊙平仄(韵)。
⊙平⊙仄,
⊙仄平平,
仄仄平⊙仄(韵)。
仄⊙仄,
⊙仄⊙仄(韵),
仄仄平平,
⊙仄平⊙,
⊙⊙⊙仄(韵)。
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
⊙平⊙仄⊙⊙平,
仄平平,
⊙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
⊙仄平平,
仄平⊙仄(韵)。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将台:
以下点到名的,请带头参加第一界重阳诗会作品。
杜若、文白、自在飞花、苏公子、易水长虹、雪君子、书女、凝香、原乡人、叶青阳,无盐、白同玉。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咏物诗词该如何去写:   例词1章楶(jié节)《水龙吟·杨花》: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章词从各个方面来写杨花,开头写春末飘杨花;次写杨花飞到各处,飞到青林、深院、珠帘,粘上春衣、绣床;看到蜂儿、鱼儿,和在楼头远望的女人,写得很细致。就描绘杨花说,做到曲尽妙处。
例词2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词在写杨花也在写人。开头写杨花飘堕在路上,“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是写人在思量,也在写杨花,本于杜甫“落絮游丝亦有情”。从有思联系到女子的梦中寻郎,是写人;而随风万里也在写杨花。恨落花难留是写人,“一池萍碎”又是写杨花,本于杨花落水化为浮萍的传说。最后“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把杨花和泪水结合起来,又写杨花又写人。
历来古人对这两首高下的评说有两种,一种认为章楶的词写得好,一种认为苏轼的词写得好。说章词写得好的,理由是曲尽杨花妙处;说苏词写得好的,理由是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就是借咏物来言情。
这词描写思妇愁情,梦里寻郎既不成,春又无法留住,写出思妇的愁苦,是很好的抒情的词。咏物词要是停留在咏物上,无论写得怎样曲尽妙处,总是意义不大,境界不高,在曲尽事物妙处的基础上来写人物的情思,不停留在物上,这样咏物就有含义。所以说苏词高于章词的写法,是正确的。这也道出了咏物词的写法,就是“不即不离”,不要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咏物诗词的写法,一般是咏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一种情感或者是一种寄托。通常是咏物不能完全可物体脱离,而又不能过于咏物体的表面。二、咏物诗词的写法咏物词的两种写法:一,形神俱似,运用正面描写和反衬手法,二,运用侧面烘托和反衬手法。1、这样的写法一般把要寄托的情感完全用物体的表面描写来体现,所以说要以景衬情。2、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这样的手法很多。咏物要描写出物体的神态,但是也要注意,要描写物象的神态和用合适的背景。比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一联就是如此。三、咏物词的格调。咏物咏的仅仅是物体的表面,那么这样的作品格调不高;如果咏的仅仅是一些情怀,那么这样的作品,仍不是最佳的作品。那么什么是最好的咏物诗词呢?最好的咏物词,既刻划了物,也把作者的人格写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进去,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写梅,也写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个就是要讨论的格调的问题,咏物要有寄托,有寄托的作品格调才高。寄托要做到天衣无缝,不能过于拼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的章法结构---------以七律为例子
提起七律呢,唐人公认是黄鹤楼的那首最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还,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一联是 起兴,用的是传说,第二联 是接着这个传说而来的,承接。
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句比较大气。思维的视野也随之而开阔
那么在看第三联在承接之后的转 因为律诗的第三联比较关键 是起到承上启下的
作用
可以这样说,第三联的好坏,对全诗的成功与否很关键
古人抒发的愁情一般分乡愁和情愁两种。这首就是抒发的是乡愁
这首第三联主要是从传说中起兴转到了现实里的景物描写
尾联呢,一般落笔不会落的很实。或者是情感上收尾,不会很直接。往往等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我们再来看下一个例诗,是我一个朋友写的

七律 岁末感怀
当时惯用酒催程,已累多情复薄情。
  一盏昏黄扶我影,三千风月是君城。
  飘零兴味随年尽,苦楚相思逐日惊。
梦里盈盈堪寄与,却书别事不关盟。

我们来分析下这两个律诗的结构
起句后承接,承接的时候都是在写景,转折的时候在抒情,然后结尾
这个呢就是古人写七律用的最多的一个章法结构

第一联起句,第二联在起句的同时承接,往往是把思维放开,第三联情思一收拢,第四联收尾
这是律诗的一种常用的布局手法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格律诗我们拿七律打个比方,并不是所有符合格律的七律,都是好的作品,甚至可以这样符合七律格律的不一定都是七律。
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是如此
之所以讨论章法结构,就是要做到这点

我们回过头在来看下第二首七律

一盏昏黄扶我影,三千风月是君城”,这是景物描写,用两处鲜明的景物对比,来放大情思。再看第三联,“飘零兴味随年尽,苦楚相思逐日惊”。这一联是在抒情。抒情的时候就把放大的情思收拢。这样就能起到跌宕起伏的作用。一般描写景物的时候呢,要把情思融入到景物里去,要把思维放大。抒情的时候要收拢情思。这样才能体现诗的起伏。
刚才我们说了,第二联写景第三联抒情,那么有人提问了,如果第二联抒情,第三联写景可不可以

回答是可以的
同样,我们反过来看,如果第二联抒情,第三联写景呢,同样也是这样的效果,不过要用上形象思维方面的技巧。
也有人会问,我们在第二联和第三联同时写景或者同时抒情可以不可以,

回答是可以的。
这个就是我们接着要讨论的七律章法的第二种手法


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空间和时间下的景物组合在一起,
我们来看下两首例作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我们一个个的来看下这些七律

苏武庙 温廷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茫然 中间两联都是在承接这两个字,成功的利用时间的转移来表达的
他这个第一联是实写,说苏武十九年后,回到了中原。第二联时间回到了过去,第三联从过去在转换到现在。最后一联收尾。

同样我们也来看下 红楼梦里的咏月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是香菱学诗的第三首,也是比较成功的一首
大家看,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面写到了,楼旁。一系列的组合画面

第一种方法 承要和缓,转要突起。
一般三四句要承接一二句,要做到和缓一般多是描写景物为主五六句以抒情为主。同时三四句也可以抒情,五六句也可以写景道理是一样的。但是无论写景还是抒情,五六句在全诗里不能弱,否则这首七律就有问题。
第二种方式,利用蒙太奇的手法,

好了,我们来看下,利用时空的转移,我们看下苏武庙这首“从实过度到虚,然后从虚过到实,最后虚实结合来收尾。”这个要注意虚实的结合运用;利用空间的转移,我们要注意景物转换的条理,可以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反过来。但是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同时也可以利用不同空间的描写,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

同时也可以这样,组成的画面不是一副图,甚至也不符合逻辑,但是确是允许的。这个我们留着讲情景相生的时候讨论。
第三种手法 层层第进

这类手法也是古人用的比较多的手法。就是说一层层递进,但是后一层要高过前一层这样的承转方式。
千万不能层层衰减
我们来看下一个例子

昔曾仗剑五陵游,岁岁飘零志未酬。
万里河山行铁索,一江烟雨荡孤舟。
人情聚散风中絮,世事浮沉水上鸥。
白发清囊须纵酒,豪情犹待再从头。


中间两联都是承志未酬三个字。
从举步为艰,写到了人情冷暖,世事浮沉。要表达的意思是进一步深入了

第四种手法,一扬一抑
这个我们要说明下格律诗经常说起承转和,这个不是绝对的。这种手法就是,一扬一抑,来构成情感节奏的起伏。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第一联赞美的孔明,这个是扬。第二联贬低了,阿斗的投降。这个是抑。第五句承接了第一联,第六句承接了第二联。大家看下这首诗的手法很独特。
还有,不一定非得是一个赞美一个贬低才叫一扬一抑,还可以在情感上的一起一落来使用这样的承转方式。再举个例子,插两句话,诗词的承转不一定都要一景一情,情景配合,所以这里讲的还是重在起伏波澜,避免光说情景。第二诗歌起承转合是大众化的说法,不是绝对的
看看下面这首诗:
     七律《咏雪》
  雪似人生易别离,人生似雪苦参差。
  时随风袂舞千里,偶借梅梢栖一枝。
  淡泊情怀倚天远,清高傲骨倩谁知?
  都云自古春来晚,不道春归多路歧。雪从下到化的过程是比较短暂的用来形容人生的别离,是可以的;雪的片数不一,各有各的名称“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参差原意思是长短不一,这里隐喻人生的起伏。第二联承起句,表面上是写雪随风飘转千里,或者落在梅枝上。实际上形容人生的漂泊不定。虽有一枝可栖,但终归前途渺茫。这里参杂了人为了寻求某种理想或者抱负没能实现的感叹。第五句承第一联,第六句承第二联。这时候还没有和雪分开。人生的偶栖一枝也不是随便栖的,用梅的高古或者是清高来形容雪和人的某种高标的情操。第四联完全抛开了雪,实际上春不代表春天,是代表人理想实现或者抱负的实现。都说大器晚成,实际上人的理想的实现是重重困难的。这里既有失落也有慰藉。第五种章法,就是情景相生里前的一个手法,前文写景后文抒情,或者是前文抒情,后文写景。再看下,苏轼的那首名作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苏轼的这首,其实手法上和填词的手法有点类似。
填词的手法中有的是上篇写景下片抒情。有的是上片先抒情,下片在写景。
而苏轼的这首,是前四句
主要是由看到雪上的鸿爪引起感慨,后四句有感慨回到了现实里的描写
那么会有人问,我刚说了第三联很重要,那这首的第三联是否也重要呢
一样重要的。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这句承接了前面的感慨,把感慨结合到了现实里的景物  
试想下,老僧和新塔的对比,损坏的墙壁上和以前曾题的诗,不就是把前四句的感慨引入了现实里的景物了么  第六种章法,这个章法来自形象思维里的,比如李商隐的某些无题诗,还有他的代表作锦瑟李商隐的诗,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用的抽象派的手法。他抒发的情感和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没任何联系。提他的原因是,使大家不要以为好的诗一定要用很多典故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开头和承转结尾。1、如何开头第一种是意境深远阔大,这种开头的手法,古人用的最多。境界阔大,即景生情的,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又如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万壑树参天,千山啼杜鹃。此类诗的开头,都是境界阔大,即景生情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遠,終知返路長。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用大江的奔流来悲愁的深广,更显的境界开阔。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这句呢是有画意而境界开阔。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这句呢,是万山重叠,孤城守卒处在万山的壮阔境界中还有一首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这首是柳宗元的诗,起句也是比较开阔的,打断下,诗的开头不一定非的是第一句,也可能是一、二两句也可以能是前四句,根据体裁不同和表达的内容来定,刻画气氛,用做烘托。这个也是第一种开头手法里的一个开头的方法。上周五我们讲了一首诗,风萧萧兮易水寒,此类刻画情景来烘托氛围的作品很多,也有的是用典故,来烘托氛围。比如 我那首 满庭芳 前三句,梦断廊桥,沈园风恶、、、 此类开头手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往往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未成曲调先有情” ,达到这样的效果。还有的就是开篇先发段感慨,或者由景而发的感慨,比如上次小破的那首七律 ,当时惯用酒催程,已累多情复薄情。还有就是苏轼的那首雪泥鸿爪的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样的都是此类开篇的手法,还有的就是 大气包举,笼罩全篇的开头手法。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这是 老杜的 丹青引,这样的开头手法呢一般用在排律和古风,以上是我们讨论的是诗词开篇的第一种手法里的几种长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意境深远阔大: A、境界阔大,即景生情 B、刻画气氛,用做烘托 C、也有的是用典故,来烘托氛围D、 大气包举,笼罩全篇的 第二种手法 是用比兴的手法。比如,诗经里的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类手法多见,在者就是在律诗中,或者古风中也有用到。比如,我那首七律 昔曾仗剑五陵游。就是用的比兴的手法,试问,我也不可能拿把剑来行走在全国各地哈第三种手法,就是如小说吧开头,开头很平淡,多用在叙事诗里或者是古风里,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还有老杜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第四种手法 发端突兀。这类手法 多用精警之句来打动读者。比如 子建的 一首诗的开头。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这句的意思是说太阳下山,本身意思没什么,此类手法多是把作者的强烈感情溶入到大家常见的平常景色当中,来抓住读者,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又如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本身意思很简单只是绿叶成阴,但是把作者的强烈的情感加上去就变成了精警之句。第五种手法  问句开头,或者以问答开头,这样的手法古人最为常用,问句开头的,一般是先质疑,然后再慢慢释疑,这样也能抓住读者 的目光,使读者不知不觉的读下去,类似与悬案推理小说一般,问答的开头方法呢,一般是第一句问,第二句解答。第六种开头的方法 是起调高昂 ,这种手法也最为长见,就是说诗的起句很高昂,节奏感强。这类手法一般要注意,起调高昂了,但是内容或者情感一定不能平庸。否则开头就失败了。第七种开头方法 是 借用成句。此类手法不值得提倡。古代多用在 科举考试里或者是酒宴答唱等处。以上七种诗词开头的方法,是个人从书上看来的,也有从个人学习写古典诗歌总结来的 ,好的开头方法不只这些,但是无论哪种开头的方法都是为诗词的通篇来服务的,诗通篇不好,在好的开头也是没用的。    开头总之一句话,要开的自然。2、承转记的第一次我们讨论七律的章法结构的时候,中间也多少的参杂了些诗的承转的讨论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诗词也是这样的。过于平缓的作品不是好作品。
也就是说作品要写的波澜起伏 下面我们讨论下承转的几种长见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 承要和缓,转要突起。我们拿七律来举例。一般三四句要承接一二句,要做到和缓一般多是描写景物为主五六句以抒情为主。我们还拿小破的那首诗来做分析当时惯用酒催程,已累多情复薄情。一盏昏黄扶我影,三千风月是君城。  飘零兴味随年尽,苦楚相思逐日惊。梦里盈盈堪寄与,却书别事不关盟。一盏昏黄扶我影,三千风月是君城。 这联就是在描写景物,而三四句 就是在抒情。 一般描写景物的时候呢,要把情思融入到景物里去,要把思维放大。抒情的时候要收拢情思。这样才能体现诗的起伏此类诗篇较多,但是不举例了。 另一种手法 就是 一扬一抑 来构成情感节奏的起伏我们拿李商隐的诗来做分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第一联赞美的孔明 这个是扬 第二联贬低了,阿斗的投降。这个是 抑第五句承接了第一联,第六句承接了第二联。 大家看下这首的手法很独特 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刚讨论的第一种手法, 诗词的承转不一定都要一景一情,情景配合,所以这里讲的还是重在起伏波澜,避免光说情景。 第三种手法就是 层层第进。 这类手法也是古人用的比较多的手法 这个在我们讨论七律的章法结构时已经讨论过了 关于承转。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因为承转的手法多和诗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有关,这个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大家只要记住以上的三种长见的手法。还的记住 诗词的起伏一定要服从与诗词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结尾下面我们讨论下诗收尾的几个常见的手法: 一、用景语收尾 此类手法,是古人用的最多的,也是我们现在网络写手用的比较多的手法之一 这类手法,容易做到 结的深远且回味无穷 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个就是用景语收尾的典型案例 第二种就是以情结尾的 比如 酒都已醒,如何消夜永? 这首大家知道是谁的作品么 是的,以上两种结尾手法,一定要注意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比如,以景语收尾,在诗里注意转是关键,在词里要注意如何换头而以情语收尾,在诗里要注意首尾呼应,词里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节奏感等 第三种收尾方法 是 根据题目收尾 根据题目收尾一般也有三个方式 A、就题目收尾 根据我们诗的题目来收尾,一般是指命题诗的扣题 B、从题收尾  也就说根据题目我们写出的某些情感或思想来收尾。 C、就题目用虚笔来收尾, 比如老杜的画鹰 结尾是“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意思是说鹰从画上下来去搏击凡鸟, 来衬托画鹰的人的高超画艺四、用议论结尾, 五、用疑问结尾 等等结尾的手法都是比较多见的。但是无法给这些手法分类了,要是根据诗的内容和情感上来看,分类无法过细的, 比如,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样的结尾,可以当做是用疑问的方式来收尾,也可以当做是用情语或者是议论的方式来收尾。我们讨论诗的收尾方式,只是告诉大家如何去根据内容去收尾,而不是把诗的收尾方法做个分类。我们总结下,诗词 起句要自然,承转要波澜起伏,收尾要深远。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情景相生:诗的特点就是“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
古人一般有三种手法,一是上句侧重写景,下句侧重抒情。二是上文抒情,下文用景语铺垫,第三就是情景交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出处,这句大家都熟悉,上文抒情呢,下文写景呢,这个诗里词里都过多的采用。比如词的上片先抒情,下片然后在写景,这样呢,用景语收尾。往往能做到意境深远,上次我们讨论七律的写法的时候有一首苏轼的,上文他就是抒情,下文才回到景上的。从写景中抒情,这样的例子多呢 。眼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如何能把景语写的富有诗意富有情味呢?这个首先要有真实的情感为基础 ,也就是说不能只在如何写景写的工上下工夫,这个呢,王国惟的人间词话里讲的很清楚了,大家可以细看这本书中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篇。这里只简单的说下,一是触景生情。看到某个景物产生的情感。二是把自己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1、写景不是随便写的,而是把情藏在了景里。抒情也不要单一的抒情,最好把景藏在情里。2、有我和无我的说法。无我之境,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触景生情。有我之境呢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加到描写的景物里面。作者高兴时候,描写的所有景物都是高兴的。如果相同的景物,作者悲哀的时候,那么描写出来的景物也就是悲哀了的。比如“霜叶红与二月花”这一句,霜叶本身是不带任何感情的,只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加到了描写的景物中去了。“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自暇”,诗人眼观寒波淡淡,白鸟悠悠,不禁由此悠闲物态联想到正在归途之人的急迫心情,闲暇与焦急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为之心动。这个就是触景生情。我们写景抒情的时候一般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情景相生”。写词还的注意情和景的紧密结合、情和景的相互呼应。
3、造景下面我们还要讲一个,就是描写的景物不是真实的,而是作者故意营造出来的。比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个景物是作者营造出来的。一般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尽量要使用对仗,景物的安排不能很随意,一定要注意先后的安排。还有就是要把营造出来的景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另外还有的景物描写是不符合逻辑的,但又确在情理之中。比如,我有一首词的过片的景物描写是代表人生的三个阶段,所以描写的景物不符合节令。这种景物描写一般是跟着作者的情感而变换的。或者有着某种寓意的。4、关于有我之境的补充三种手法:一种是选取适于抒情的景物来写。比如秦观的词,诗人要表达愁苦的心情,就选择使人感到愁苦的景物来写,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种是对那不适于抒情的景物,把它改造一下。比如把枫叶说成“点滴是离人泪”。经过这样改造,就把它改得适于抒情了。三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化无情为有情,感情的色彩就更强烈了。5、情景相生一般要虚实结合,景是虚写,衬托着我们要表达的情感。
情景相生的最终目的就要把情感升华到一定的境界。而不是单一形成套路或者公式来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资料希望能对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发表于 2009-10-1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很详细呀,领命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参会作品必须为新作且是原创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时更改发参赛帖子栏目,徐州诗联网专门成立重阳诗会栏目,请参赛者发帖至 重阳诗会栏目,并注名 重阳诗会。
发表于 2009-10-12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大家佳作。
发表于 2009-10-13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嘻嘻嘻没有被点名可以不写的
发表于 2009-10-14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占个位子 支持一把!
发表于 2009-10-17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
发表于 2009-10-17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把,只是有个建议,词牌应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咏物的词牌,比如你帖出来的《兰陵王》就很好。当然,绣花枕头的一点意见,不理也罢。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词牌不存在适合不适合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入笔去写。词牌是死的,人是活的哦
发表于 2009-10-23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词牌选择上是有学问的。并不是说,针对某个事,所有的词牌都适合写。当然,你这么说也没错,只看作者的文笔,不过,词牌的选择上,柳三并不可以就说“词牌不存在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发表于 2009-10-23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继续来学习
发表于 2009-11-15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丰富,柳三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1 21:51 , Processed in 0.0690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