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2|回复: 0

[诗堂讲义] 柳三讲诗堂八期律绝班第二十一讲古典诗歌写作中的完整精粹偶合以及学古人八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第二十一讲古典诗歌写作中的完整精粹偶合以及学古人八法
原计划没有完整和精髓的,这是后来加进来的内容
曾有几个诗友问我,说绝句和律字数太少,有些意象表达不完。问我是如何处理?其实古典诗歌篇幅短小,要求内容精悍。在短小的篇幅里,要承载完整的意境。
需要了解,古典诗歌写作中的一个名词--完整精粹。这是今天讲的内容之一。完整精粹出自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一书里的一个章节
周先生的未必会写古体诗,但是周先生可是研究国学的大家。我曾经在学诗阶段对他的诗词例话一书,获益匪浅。书中这样介绍以画龙为例
完整与精粹是诗歌的文艺性。关于这个呢,古人有三种看法
A、洪升要求完整,像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它的首尾鳞爪都不能忽略;
B、王士禛反对这样求完整,要求精粹,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就是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不必求完整;
C、赵执信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是不可分的,画出来的龙虽然见首不见尾,只有一鳞一爪,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完整的龙。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鳞一爪,才可以通过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离开了完整的龙去画一鳞一爪是不成的。也就是精粹要从全体中来,离开了全体就谈不上精粹。
以上是古人的三种见识。同样也反应了当代古典诗词写手的两个误区。
有的写手认为,在描写景物的时候要刻画细致,做到入微,做到言之有物于是大量的笔墨浪费在描写上了,而忽略了抒情语句在诗中所占的比例。因为一首诗或者词,都受篇幅的限制,如果过于的在描写上浪费笔墨,那么议论或者抒情占的篇幅就会少很多,那么就会出现篇幅比重失调的现象;
就好象一场戏里,主角明明是周润发,结果周润发的出镜率很低,那么这个主角就不再是主角了。那么这个导演估计要下课了。我们如果写作上也犯这样的毛病,那写出的作品一定不是好作品。
还有些写手,在描写中,虽然笔墨用的不多,但是写出来的景物和主题情感不符合。造成了一种错觉,景物和情感完全分离。
同样用一场戏我们做个比喻,主角仍然是周润发,那么配角或者是跑龙套的,都不配合。结果这个主角再有水平,也演不好这场戏。
所以我们认为第三中见识是对的。
赵执信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是不可分的,画出来的龙虽然见首不见尾,只有一鳞一爪,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完整的龙。
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鳞一爪,才可以通过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离开了完整的龙去画一鳞一爪是不成的。也就是精粹要从全体中来,离开了全体就谈不上精粹
就诗歌说,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精粹从全体中来。但就诗的本身说,又要求完整。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有一条完整的龙在。
作者要是写龙,那末通过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是够了;作者倘要写更其广阔的境界,那也可以通过龙的全体来反映,在更其广阔的境界里,龙的全体已经退处于一鳞一爪的地位,写龙的全体正是写一鳞一爪。
比方同样反映由于媳妇不得婆婆欢心被赶走而造成的婚姻悲剧,有的只写自己的片段感受,例如宋代唐婉的故事。
陆游的妻子唐琬被婆婆赶走,唐琬后来改嫁赵士程,一天,陆游唐琬在城南沈园重逢,相见凄然,不久,唐琬抑郁死去。
《沈园》二首其一
作者: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其二
作者:陆游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他写这两首诗的主旨不是在暴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只是通过在沈园相会的片段印象,抒写他心头无限沉痛的感情,写出一生的遗恨,这样抒情,就不必把整个婚姻悲剧写出来,只需写这个悲剧的一鳞一爪。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作者不这样,他是要通过婚姻悲剧来暴露封建礼教的罪恶,主题扩大了,那末写这个悲剧的一鳞一爪就嫌不够,需要把这个悲剧的全部过程写出来,写成叙事诗。这个就是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在以暴露封建礼教为主题的叙事诗里,悲剧的全部过程已经退处于一鳞一爪的地位。这样看来,完整的龙还是可以画的,只要通过龙来反映更广阔的境界,使龙退处于一鳞一爪的地位就成。因此,说通过一鳞一爪来反映全体是对的,轻视雕塑绘画完整的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这个呢,就是给大家讲的完整和精粹。
写诗中要注意三点
1.写诗前先要考虑整体,明确主题思想,围绕这个主题思想,该如何布局。这个就是要求大家要明章法
2.还是情和景的问题,情和景不能脱离,要不离不弃,情景互藏。
3.选景时要注意选一些,可以以片鳞只爪代表全部的景物。
写诗要知道,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予景物,情景交融才有境界。这是说,诗词写作中的写景是多么的重要。
景是什么,景是铺垫,为抒情而铺垫,这里要求写景和抒发的情感不可以脱离,应该是情景互藏;同时我们在诗中写景的句子不多,那么就要考虑完整和精粹的问题了,要考虑如何选材的问题。
随手举个词作当例子,
举词作的原因是告诉大家,诗词写作原理是一致的。写诗中讲到的情景虚实问题,同样运用到词里
行香子
文/柳三
慢卷珠帘,浅醉犹酣。风吹起,波乱心潭。闲愁似旧,江水依蓝。看杯中酒,梦中泪,眼中衫。
轻调锦瑟,笑语曾谙。忆当时,素手纤纤。叹今零落,对影成三!笑一时痴,一时傻,一时贪。
过片回到了过去,写过去的美好时刻,只选取了笑语,和纤纤素手。没必要在花些笔墨写过去美好时光的全部。受词牌篇幅的限制,同时也没有必要过多的描写过去,截取一两个有代笔性的就可以。惭愧是旧作了,当时和朋友一起临屏的一首,继续讲课。
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一个名词   偶合。
讲师:柳三 2020/06/26 20:44:38
偶合词面上的意思是无意中恰巧相合。
我记的有次在云南和朋友一起交流诗词。当场被一个女诗人,指责我,说我借用前人的句子。
我记得当时交流的是一首风入松
风入松.感怀
现代奉旨填词柳三
功名利禄似枯枷,流水年华。雁回冬去逢伊面,又一晚,共话桑麻。几处春风戏柳,半墙淡月梅花。
月移竹影上窗纱,一曲琵琶。清音袅袅闲愁去,空留下,幻海生涯。今后心居何处,彩云深处为家。
当时有人指出说过片“月移竹影上窗纱”一句是前人的句子。当时我对八代到元明清时期的诗词作品,可以说是比较熟悉。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是哪位前人的句子于是我就问了。人家说了,这句是雍正的七律里的一句,当时我比较惭愧,毕竟对帝王诗读的真不多。当时人家指出了,让我修改。我没认同。当时在一起交流哈
我举出了这样的例子:
宋诗人壬禹偁诗学白居易,在得罪宋太宗的时候被贬到商州当团练副使。苏轼也当过这样的官。写过一首绝句
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子看后就说了,让他赶快修改。说剽窃了前人杜甫的一首诗,我们来看杜甫的诗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转句和结句雷同,那到底这个算不算抄袭呢?
其实这不算抄袭的。
大家知道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呀?
相当于解放后的民兵营长
转句和结句雷同,那到底这个算不算抄袭呢?咱不说当时的书籍流传的不广的客观事实,先说下这两首表达的情感主题。先看老杜的
桃李是亲手种的,有主的。只是墙低,不能保护好桃李花,虽在家内,还像被春风欺负,吹落数枝。这里反映杜甫飘泊到成都作客的失意心情。
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被贬官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想欣赏桃杏花,看到花的吹折,产生春风容不得的感想。
两人都在失意中,都对着落花感叹,所以产生相类似的感情。
不过由于两人的处境不同,所以说法也不一样。王禹偁是被贬,所以说即使想要桃杏来装点一下都容不得,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的不平。
到底这样的雷同是不是允许的呢?咱们先不来说明。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壬禹偁和苏轼都做过团练副使,那么这个团练使到底是什么样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呢?相当于解放后,各地区的民兵营长。
这两诗虽然相类似,还是真切地写出两人不同的处境和感情,可见偶合的诗还是有不同的。这个叫偶合。是正常的,今月亦曾照古人。不管我们离古人有多远,时间跨度有多大。有某些情感是雷同的。还有貌和,神和的说法所谓貌和,是指偶有一句相同,但这句并非名句,两篇作品主题情感不同。这样是允许的。但是全诗和古人一字不差,这个就叫典型的抄袭了
神合呢,很多写手有个习惯,借用古人诗中的意境来写另一首。例如,很多人用格律诗来翻译或者翻写诗经。其实这个是要不得的。同样一个人,只不过换了件衣服,那么人还是原来的哪个人哈
在写作上要求创新,所以陆机《文赋》里说:“谢朝花之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朝花已开,指别人已经写过的意境,要辞谢掉,不再去写它。夕秀未振,晚上还没开的花朵,指别人没有写过的,要开放,要写。
可是这里也有分别,有的是自己没有意境,袭用别人的意境,那是要不得的。
有时可能发生类似的构思。这样的偶合,仔细辨别起来一定会有不同,可供我们比较,还是可取的。
那么大家是不是会问:同样的情感,同样的题材,是不是古人写完了,我就不能在写了呢?
大家认为呢?我曾给大家讲过画鸡蛋的故事,
虽然我们和古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不同,但是某些情感是雷同的。我们所写的一些题材,虽然是古人写过的,我们也可以来写。但是也写出这雷同的情感里,我们异于古人的感受,或者是从考虑问题的角度上,我们和古人的区别差异。而这个差异写出来的独特感受,往往都能引起读者共鸣。
词里偶合的多,宋代两大才子的一场无意识的比拼,两人都用钱起湘灵鼓瑟的句子“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作为词的结尾。用这两首词来结束我们今天讲的第二个知识点--偶合。
北宋滕子京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临江仙
宋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下面我们来讲学古人诗八法。
先换个轻松点的话题
宋代多风流才子,有的呢多情不滥情,就像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一般
大家知道是谁么
是贺铸
古代四大痴情才子,宋代就占了两个,其中一个叫贺铸
贺铸只担任过几任低级别的地方官职,一生都在清贫中度过。但是,他有一位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妻子。当然,贺铸对他的妻子也有着无比的深情。一首《鹧鸪天》,通过词人苏州阊门生活的今昔对照,妻子夜间挑灯补衣的细节,把他们夫妻晚年的生死恋情,表现得感人至深。
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在词坛上起到承上启下下的作用哈。上承北宋,下开南宋的一位著名的词人。
贺铸虽然是宋代著名词人,但是他对学习前人诗作的时候,提出了八法,很是有名。
下面我们就来讲解这八法
学古人诗作八法
“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
我们来详细的讲解一下。这也是我们班最后一节讲解如何学习写作的课了哦。
第一:平澹不流于浅俗
我们下面来讲解下这个
A、过于直白且少韵味。大家都知道白居易的诗比较容易懂,晚唐的人学习他的这个写作风格,结果流于低俗;
同时和白居易风格不一样的是李商隐,李好用典,宋代人西昆派诗人师法李商隐,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结果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
我们现在人写诗比较直白的是老干体和过于追求用口语入诗的,这些都不可取
有很多人的作品中采用现代的词汇,并且口语化比较严重的,难道不是好诗么?如网络写手中的李子,一条金鱼等人,他们的作品韵味浓的很,不是使用口语入诗,而是采用现代语境入诗!
我给大家找来几首他们的作品
七律信
作者:一条金鱼
桌上她来信一封,微风吹动寂无声。
那些字迹曾熟悉,某种心情今陌生。
重拾时光成碎片,忽惊岁月似流星。
黄昏独坐听秋雨,叶落窗前又几层。
【浣溪纱】山妹子
作者:李子
七月睛光九月波,山家妹子背山箩,山南山北唱山歌。红果摇枝风串串,青瓜藏叶水坨坨,应声人是小阿哥。
律诗呢,演绎出一个MTV的效果
用现代语境入诗,大家要知道,这是诗在发展中的存在的现象,不代表这样的写法是诗歌的创新之举,也不代表是诗歌的未来之路。只代表现代人写诗可以如此写。这个要记住哈。
B、以民间俚语即我们常说的顺口溜入诗,虽然节奏感强,但不是诗。在我国文革期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不少这样的作品。街头巷尾以前流传过很多顺口溜
例如,
春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这个也不算是诗的。
平澹不流于浅俗”到底说的是什么样的诗?
一般来说是富有生活情趣,人生理趣的诗歌,往往这样的诗歌很少使用华丽的辞藻的作品。
例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这首好呢,还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好呢?
一般要看年龄了,如果40岁以上的诗友多是喜欢五柳的诗。如果是40岁以内的,多是喜欢杜牧这样风格的作品。是哈,这个要看读诗人的年龄,阅历以及喜好哦
我年轻的时候,不喜欢陶渊明的作品。喜欢花间婉约类的作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发现还是陶渊明的作品耐读、孟浩然的诗,风格冲淡清旷,语言朴素自然。闻一多先生评孟浩然的诗时说:“冲淡到怀疑到底有没有诗,看不见诗,他只是淡而已。”淡中见真情。这个就是我们要领悟的“平澹不流于浅俗”
第二:奇古不邻于怪癖
“奇古不邻于怪癖。”:这个是说,写奇古风格的作品,一定不要写的过于怪癖。由于过于使用了生造的词汇,结果写出来的诗就会这样。喜欢用冷僻的典故,冷僻的词汇甚至冷僻的字的诗友,叫“掉书袋”
一首成功的诗词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要易懂,流畅,自然。就说明了这点。另外,圣人不谈怪力乱神,我们写诗也要注意,不要写类似于这样的题材,很多年轻的诗友,写的作品,楞是让我没看明白,结果一问才知道,题材源自于某些网络游戏。

怪力乱神的意思是说怪异、鬼神的事情。,难以明白。
孔子也是一个无神论者,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孔子曾说过,敬神如神在。用这个如字,就说明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很少去写那些荒诞怪异的诗词。因为我们一青还有我们讲诗堂里的学员,大多的年龄都大过我。所以不再会迷恋那些网络游戏。虽然网络游戏里也有悲欢离合,给我的感觉是另一个世界。所以写网络游戏的诗词,很多是没有真实情感的,也有的是过于荒诞了。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曾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游仙诗。游仙诗多是一些情感或者思想受道家思想多诱惑。诗做虽然多,但佳作不多。
三:题诗不窘于物象
“题诗不窘于物象,”这个是说,写诗呢要多用形象思维,少用逻辑思维.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
我们要学会用意象说话,而不是直接道来。否则写出来的作品像白开水一样,就没意思了哈
4、叙事不病于声律。
这个是说,合理的运用格律。在写诗中,不能过于迁就格律,造成格律对了,但内容所表达的不清晰了
四:叙事不病于声律
第五:比兴深者通物理
前一句是说,不要因为格律束缚,而影响要表达的内容.后一句是说,我们在用比兴手法的时候比兴手法,说白了,就是用具体事物来把抽象的情感表达出来。那么这个时候多用的是比喻手法,使用这个手法一定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比喻。不能使用荒诞的比喻。
第六:用事工者如己出
用事工者如己出。这里的用事,就是说用典.“用典无痕,用典自然”这个我们讲过的。要做到这八个字哈.【随园诗话】云:“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
第七: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即,再凝炼的句子,如果不成篇,而只是句子,也不是诗。诗一定得成篇方成为诗。
第八: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这个包括:
A诗要对美好的事物我们要赞美,对丑恶的现象,我们要批判。赞美不能过之,一过则成了阿谀之态;批判亦不能过之,一过则显现不出诗人那股“吾常养吾胸中浩然之气”的气格。或者说是胸襟。诗品即是人品,人品也就是诗品。人诗合一。一个人的胸襟气格决定他的作品层次
B、这个同时要求大家,不要过于流连于花前月下般的诗格,不要过于强调诗的词汇的华丽,语句的优美。花前月下的情怀,不是人生的全部。诗歌记录的是人一生的点点滴滴,如果这些点滴全是儿女情长的话,你觉的这样的人生还有意义么?
C、借用诗大序的一句话,也是我们开篇第一课讲的“诗大序》(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留个作业
要求写一首七律,写音乐喷泉。这个大家都见过的吧
以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写一首七律
不限韵
今天的课其实需要大家掌握的不是很多
下周同一时间我们讲评
大家晚安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4 01:11 , Processed in 0.0845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