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0|回复: 0

华夏一青八期基础班第七讲 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1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夏一青八期基础班第七讲 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讲师:奉旨填词柳三


  大家好,我们基础班呢,上周讲评了下大家的五律练笔。其实大家写的都不错。
  那么今天是第七讲 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我们要先把基础讲完,大家都熟悉了,才好再进一步学习写作,我们在学习五律的时候,就说了五言格律诗,有四个基本句式。

五言格律诗四个基本句式:
A、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B、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C、平起平收:平 平仄仄平
D、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五律就是由这四个基本句式推演而来的,把这四个句式分别放在五律的开头,就推演出了五律的四个格式。同样将这四个句式,分别放在五绝的开头,也会推演出五绝的四个格式。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由五言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分别放在绝句的第一句,那么就形成了五绝的四个基本格式

A、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下五律的首句仄起仄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儿 @云翾 @江南 你三来看下,这中间有什么不同?其他人也一起看下。就格式而言,五绝是五律的一半,看下是不是呀?
雲翾゛ 谢秀云:是
江南 尹贻坤:是,老师
大家看下,有人说绝句就是律诗的一半,这个是根据格式来说的,绝句确实是律诗的一半,可以是上四句,也可以是后四句,也可以是中间四句,也可以是首尾四句。这个呢,我们讲完这四种格式后,会再次提到的。这里先说下,是想告诉大家其实五律五绝的格式,其实不用记的。

我们来看下例诗1:
相思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里需要大家记住的入声字有:国,撷,发。三字。江南,看过中国诗词大会么?
江南 尹贻坤:看过几集
其实这诗不是一首写相思的诗,而是一首送别诗,这诗是王维送别李龟年,送别时候而写的。最早的题目是《江上赠李龟年》。古代呢,男尊女卑,所以男子很少去写情侣之间的诗。
有人会问,两个男人也可以相思不成么,古诗的情感,就是两种。相思和乡思。相思不局限在男女之间,朋友之间也可以
古人写诗喜欢借物抒情,这个是最常见的手法。
借咏红豆来表达对友人的眷怀和思念。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诗中,发,撷,国为入声,大家要记住。枝和思是韵字,属于四支韵
我们在赏读前人的诗时候,要多注意入声字,和韵字。同时也要多关注一下,古人用的什么样的手法,同时还要多关注一下,古人写绝句时候,如何写转结句的。

例诗2: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成功的地方在于他捕捉了杀那间的灵感,信手一挥而就。从第一写酒,然后在写火炉,然后渲染到了天欲雪最后一句问句收尾余味无穷。可以说这首诗绝对是“妙手偶得”需要记忆的入声字有一,刘十九,我们讲过了。刘禹锡的族兄,叫刘禹铜,一个富商,和白居易交好的

例诗3  八阵图  老杜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全诗二十字,四句三转,层层深入的手法来写怀古诗,说明老杜才高,非常人可比。第一句写孔明功绩未出隆中就预言了三分天下,转到名成八阵图,然后转到石不转,然后转道失吞吴。
怀古抒情融为一体,使人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感叹。
需要记忆的入声字有 ,国,八,石,失
这里要说一下,三仄尾的问题,其实三仄尾是允许的。不仅仅是诗词上允许,楹联上也允许了,第一版的联律通则上说不允许,然后在第二年就修正过了。三仄尾不再是声病了。
这里大家要记住哈

例诗4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需要记忆的入声字为得,这里要讲一下,儿这个字
云翾呀,儿字是平还是仄呢?
雲翾゛ 谢秀云:仄,对么?
淡烟疏雨 李晓红哈利路亚:平
云在飞:押运是平
这字是平声,那么这诗是不是三平尾了,是不是出律了呢
这里要记住,我们说它是平是根据平水韵说的,但是这诗是唐代人写的
唐代人不可能使用平水韵。唐代人用什么韵书呢,唐韵,我们在第一讲的时候,我们讲韵的时候,讲过,隋朝用的韵书是切韵,后来到了唐代
大臣许敬宗上奏李世民,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新诗体,切韵这书呢,把韵字分的过细了,影响了诗歌的写作,于是建议合并临近的韵字,成了唐韵
也就是那时候,规定,格律诗押韵限压平声韵,并且规定一韵到底
唐代的韵书里,儿这个字是平仄两用的字,平声读泥字音
这诗整篇一句一句地看,并无好句,但却是一好篇。
采用了倒叙手法,后一句是前一句的原因。
为什么要打?因为它在啼。为什么不让它啼?因为它惊醒了我的梦。惊醒梦有什么要紧的?因为它中断了我的美梦!
原来是梦境中有可能到辽西会见征战的丈夫,连梦也不让我做完,你说不该打吗?
大家记住这诗,这里先卖个关子,如果读懂了这诗,就说明你会作诗了。
我们以后还会讲到的

B、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我们对比下,五律中首句平起仄收的格式,也会发现,同格式的诗,五绝是五律的一半。

例诗1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诗呢,我记忆最为深刻。因为是我小时,背诵的第一首诗
眼泪加鞋底的功劳,让我会背了这诗
古人呢,常用折柳来比喻离别,其实也草也是比喻离别的,以草而喻离别,化自《楚辞 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所以说我们要多读多积累,不然写不好诗的哦
雲翾゛ 谢秀云:萋萋芳草忆王孙
这首送别诗与别诗不同处在与他并没有描写依依不舍的分别场面,而是别出心裁的选取了别后的一个场面。
    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来,送别友人后,作者回到家中轻关柴门。
虽然平淡如白话,却字里行间的隐含着汹涌的情感。
    后两句则是作者的联想,明年春草绿的时候,友人会不会归来。
从诗的结构上看,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前两句实写平淡中出奇,后两句虚写则是余味无穷。
    记的柳咏的那首雨霖铃和这个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词上片实写送别的场面,注重与渲染下片虚写想分别后的情景。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首诗的前两句没有写离别的场面而是写送别后回到家。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首诗的前两句没有写离别的场面而是写送别后回到家。
    暮点名了时间也渲染了气氛,因为从古人较多的诗中可以看出夕阳西下,暮色袭来的时候最容易使人凭添几多愁肠。
    后两句则化楚辞里的句子,一个绿字却是意象飞动,记的王安石也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也是形象生动的。这两句主要是以景语成文直接抒发对友人的深情。
    唐诗的特点就是“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

例诗2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家看下第一句的平仄:平平仄平仄,泊是入声字,需要记住哦。
平起仄收的句式平平平仄仄,有个特殊句式,平平仄平仄,这个是讲过的,大家别忘了哦
赏析:很多的书上的话,不引用了。只把个人的意见表达出来。这是一首表达羁旅之作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特点就是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
这里要问一下@梦里紫鸢  江清月近人的月指的是天上的月呢,还是水中的月?
其他人,认为呢?
寒江雪:水中月
淡烟疏雨 李晓红哈利路亚:水中
江南 尹贻坤:水中的月
雲翾゛ 谢秀云:水中

是的,是江水中的月亮。古来写愁的诗句比较多,个人认为这首写的愁最大,
试看:
李白写愁“古来愁似东流水”,
李易安则云“载不动,许多愁”
而西厢记里的句子偶忘了,
他则愁形容的很大,所马儿都驮不动哈。
   李白呢,把愁放到了水里,和流水一般的长;易安呢把愁从水里捞出来,放在船上,并且还说载不动;董在西厢记里,又把愁从船上搬到了马上。
    我认为他们写的都不如这首大。
因为这诗里的愁已经充满了天地之间和这诗能相媲美的是春江花月夜里的四句,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还有一首诗,就描写的愁绪来说,还可以这诗像媲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刚才我们说的西厢记,是董解元的西厢记,不是我们长看到的,我们长看到的是王实浦的西厢记,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我们问句题外话,西厢记里的男女主人翁的原型是 唐代的哪位著名诗人和才女?
是著名诗人元稹和当时的才女薛涛
    有机会给大家讲解下西厢记的故事
    我们再来欣赏下这首诗
    再看这首,前两句只是点名时间地点,一个暮字和前面那首一样的效果不多说了。
    后两句把愁溶入到了所描写的景物里了。
    低和旷 这两个字是说,原野空阔极目望去天边的地平线比树还低,后一句的一个近字比较好啊,原野空旷,诗人的愁思充满了整个空间;
    而就在这个时候呢,他发现了原来月亮(指江中月亮的影子)离他是那么的近。
    诗到这里是写完了,但人的情感没有结束,个中滋味需个人体会。

例3 答李浣  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饶,多的意思。俗是我们需要记忆的入声字。
    在林子里看过一段穷究天人的《易经》之后,悠闲地来到溪边与鸥鸟相对。自古以来楚地就是词人墨客最多的地方,但是谁跟你最投契呢?
    五绝,同样以第一句不押韵为常见格式
所谓常见格式,就是古人使用的频率比较高

C、首句平起平收
  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诗1苏颋《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需要记忆的入声字,白
题目却点出了一个“惊”字,表明诗人的思绪是受了震惊的。
他在汾水上被北风一吹,一阵寒意使他惊觉到秋天来临;而他当时正处于一生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放任外省,恰如一阵北风把他这朵白云吹得老远,来到了这汾水上。
    这也合乎题目标示的“汾上惊秋”。因此,前二句的含意是复杂的。
总的来说,是在即景起兴中抒发着历史的联想和感慨,在关切国家的隐忧中交织着个人失意的哀愁。
    可谓百感交集,愁绪纷乱。
    难怪“秋声不可闻”,听到这秋声只会使人伤怀,只会平添幽怨罢了,所以不可闻。

例2:唐代皇甫冉的《婕妤怨》。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需要记忆的入声字 出和发。
    婕妤,这里指班婕妤,班固的姑姑。
    曾得到汉成帝的宠幸。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失宠,自请到长信宫侍奉太后。建章,宫名。
    昭阳,汉文帝所居之处。花枝,喻美丽的嫔妃宫女,凤管,乐器名。双蛾,女子修长的双眉。借指美人。
    纳兰词有个名篇,其中一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个典故就说的是婕妤被弃的故事,
    一群花枝招展的宫女,由建安宫出发,到昭阳宫侍奉皇帝。
阵阵萧管声传来,深深刺痛了班婕妤的心,此情此景不正是昨天的她曾经过的吗?
    一阵阵怨从心底涌起。紧接着矛头直指新承宠者,别高兴得太早了,你能比我美丽多少?我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D、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秋日湖上  唐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注释(1)五湖:指江苏的太湖。
(2)浮沉:指国家的兴亡

秋日泛游太湖,夕阳西下,烟波迷茫,处处使人忧愁。千年兴亡的历史,有谁向它《太湖》去问询!
   五绝的要求和五律差不多,只是对仗可用可不用。
也就是说,五绝句可全部用对仗也可不用,或者一二句用对仗或者三四句用对仗这个没有特殊的规定,其余同与五律。
绝句在格律上是律诗的一半,如果你记住了五律的格律,那么五绝的格律你看一眼就能记住。
下面我们在用几分钟来详细的说明一下,格式上来说,五绝是五律的一半

我们以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以它为例,我们来看下,前四句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就是一首首句仄起平收格式的五绝
我们来看下,后四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就是仄起仄收格式的五绝
我们再来看下,中间四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这就是一首平起仄收的五绝
我们继续看首尾四句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是一首仄起平收的五绝

  这节课不留练笔的作业,但是要求大家可以熟记五绝的四种格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2 00:49 , Processed in 0.0667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