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创作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机敏的作者,能较好地捕捉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题材,却不善于选择切入的角度,以致描准了射不中,或射中了扎不深。上好的材料,造不出上好的产品来。下面两首例作,能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借鉴:
此作抓住了一个李白、杜甫、苏东坡的时代无法想望的崭新题材,表现手法也具有几分浪漫色彩,可惜的是未能选准切入角度,以致射靶有偏,空负了已经到手的大好材料。此外,工艺上的粗糙也影响了现有角度的美感表现。如“相邀”多用于朋友,不适宜于夫妇;“教”字平声违律等。如果调换一个角度,剔除旁观者评头品足的成份,让牛郎织女现身说法,自己去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喜悦,情趣便会截然不同。请看:
从原作与改作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所谓角度调换,其实只是在题目中添加了“代牛女作”几个字,变二人称为一人称而已。就字面修改而言,只能算是微调;然而从方向选择的修正上看,却有四两拨千斤的意义。
题是常题,事为常事,然一经巧手手剪裁,便平添了许多情韵。诗中时见小疵,也时有天趣,这种有毛病,有味道的新蕾,胜过三家村醋酸夫子没毛病没味道的陈货何止一万倍。
开篇用“成双成对”的“生死鸳鸯”作喻,赋予“春联”以十足的人情味,设想与众不同。惟“下人间”三字略嫌使巧,对联本是“人间”之物,没必要将他们划入“神仙”行列,那样反会失去本真。改作“影翩翩”就好了,别的且不论,单从形象上讲,也要比原句丰满得多。
颈联上比好,论定春联历史地位,自然成理;下比太弱,几不成诗,改作“报春人喜占花先”,外形依旧,意蕴全新,始足与上联相抗。五六句信手裁成,表述极为到位,且能活用格律变通,增强音节效果,是为难得。
结联有明显问题:上句“格”字违律,“第一美”也说得太满,分寸非宜;下句总体差了火候,有虎头蛇尾之嫌。须得突破原有的立意框架,才可成为全诗的亮点。请注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