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9|回复: 0

一青七期格律诗班4.14复习 诗家语、一诗三读和化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青七期格律诗班4.14复习 诗家语、一诗三读和化用

讲师:柳三老师

  我们来学习什么是诗家语。
  我们常听说,写诗呢要用写诗的语言,这样写出来的诗才有味道。 那么什么是写诗的语言呢?古典诗词是音、形、义相结合的语言艺术,有着严格的格律,不但要辞藻丰美、富于变化,而且由于字数的限制,更应言简意赅、以少胜多。 所以在字句的锤炼、推敲上,在表达的比兴象征、化典渲染上都应力求精妙。 “诗是语言的艺术”,写诗要有写诗的语言,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写诗的语言,这样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用心。 也能更好的理解诗词, 那么我们来看下
诗家语的几个特点:
  (一)形象性。写诗词要用韵文,属于艺术语言;其思维多用形象思维,寄情于景物,状物抒怀。用形象表现概念,是诗词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所谓形象语言,应该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来牵动读者从对形象的体味和感受中,领悟诗的思想并接受美的熏陶。如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说明爱的真与深。 这个形象性就是说我们写的诗中要有突出的形象。而诗中这突出的形象就是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地方。
  (二)精练性。诗高度概括,言简意丰,用极少的字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
  如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仅十个字,就把诸葛亮的卓绝功绩及其卓越军事才能概括出来了。
诗呢和文章不一样,受字数的限制,所以在叙述上,无关的话,不要描写。并且叙述上还可以有一定的跳跃。
  (三)跳跃性。诗为了精练,可以省去的话就不必说,叙述可以有跳动。
  如崔护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了诗人去年清明“寻春遇艳”和今年清明“重寻不遇”两件事。 但两件事之间似缺少交代,结构上呈现大幅度的跳跃。然而绝句只能写四句,其中的连接部分要靠读者去联想补充。
  (四)含蓄性。诗多用形象思维,意思和情感多不直接道出,往往寄寓在具体的物象之中。
  有人说诗词与其它形式的文体在语言上最大的区别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理解这一点是解读诗意、领悟诗情的又一个层次。
  (五)反常性。诗词语言是一种最不科学、最不规范、却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诗家语最明显的特征是不肯受逻辑和语法的约束,常常有悖于常理。
  如“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和“晓来谁染霜林醉,说是离人泪”这样的句子。但却因此而为之叫好,乃无理而妙、藏有别趣。
  (六)生动性。“诗家语”要让形象给人以动感,巧妙地运用动词,能使全诗生辉,产生魅力。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都堪称巧妙运用动词的典范。
  (七)流畅性。诗词语言要自然流畅。
如李煜的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语言自然流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八)色彩性。诗是抒发感情的文字,诗的语言也带有感情色彩,而色彩本身也能有力地表达感情。
  如杜甫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来使人胸襟豁达,清心明目,这与它巧妙地显现黄、翠、白、青四色是分不开的。
  (九)音乐性。诗词要寻求节奏的和谐,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声调、音节、平仄、押韵等。
我们说声情并茂,声是声音,情是情感,可见音乐在诗词创作中其地位之重要。  总之,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含蓄是对“诗家语”的基本要求。
  人常在批评诗时说某诗直白了,嫌其不含蓄,无味可品,实际上是说诗的意境太肤浅。
  好诗是耐品的。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应该说是很直白了,但非常耐人寻味。
  写诗要有充沛的感情,要有奇特的想象,要选择鲜活的意象。
  诗是含蓄的,也是空灵的,诗性决定了它是一个意蕴丰富的所在。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的一段文字:“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此得于先天者,才性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贯穿百万众,出入由咫尺。此得于后天者,学力也。非才无以广学,非学无以运才。简单的解释,就是说,写诗功夫要在诗外。
  我们了解并掌握诗的写作技法,但是不能对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写出一些可以引起多数人共鸣的作品,那是错误的哈。我们说过,学习古典诗歌的写作,首先是一个阅读的过程,要求我们要多阅读古典诗歌,然后是一个感悟的过程。这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所以作诗的诀窍只有四个字“妙手偶得”。 “妙手偶得”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
  我们学习古典诗歌,其实是一个分析的过程,分析古人是如何写诗的。要把古人写诗的经验学到手,那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而这个转化的过程,就需要不断的练笔,从实践中才能进步。

  我们讲过一诗三读里的部分内容。

  一诗三读:首先要抛开个人喜好去读。
  一读:首先要分清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熟悉诗中的典故,了解古典诗歌里的意象。熟悉如何遵循平仄而应用词汇;记住一些韵部里的韵字,记住一些入声字。要了解到这篇作品的中心是什么。这个有利与新手去积累词汇和运用词汇。 这个是帮助大家积累词汇,积累韵部里的韵字,还有记住入声字的方法 。同样也是增加古典诗歌积累的过程 。
  二读:看作者运用的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表达的效果如何。积累一些写作手法和词汇;增加对语感节奏的练习。这个有助大家增加写作手法,如修辞,炼字等最好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来读。这样能分析出来我们和古人有什么样的区别。要客观的分析古人作品中的优缺点。这个是以写作的眼光去读古人的作品,去继承古人的优点。因为我们和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大家接受的背景文化也不同。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就是有些词汇已经化学了. 所以要求大家必须结合古人所处的时代来读作品,理解作品 。比如,天涯何处无芳草.本身字面的意思就是说春天即将远去, 还有一枝红杏出墙来,也只是形容春意怏然, 这样的词汇和句子,到了现代都已经化学了。在论坛藏经阁栏目中的子栏目诗词资料里,我发了不少帖子,其中有唐诗鉴赏大词典,这个可以作为我们班的早读。
  三读:如果同一题材,你来写会如何?如何去临摹古人的作品,如何去化用古人的句子,如何去沿用古人诗里的意象来自己联系写作。这个不是去临摹古人的诗,是学习借鉴其手法,技巧等。好比是学习书法,多是从描红开始,那么初学者也多是从临摹开始,但是要注意要知道该如何去临摹,不然就成了抄袭或者仿写了。

  下面我们来讲解下什么是化用。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说古人的作品中某句是化自前人作品中的某句。例如,苏轼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自李白诗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这个就是化用。
  我们先看下什么叫化用。“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这里要说下,“化用”和比喻、拟人、设问、用典等一样同属于文学修辞手法。
  A.我们来看下化用几种常见的使用例子。
  1、原句借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改一二字。如:毛泽东在1929年10月所写的《采桑子重阳》里,有“人生易老天难老”之句。是从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句转化而来的。到1949年4月,毛泽东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直接引用“天若有情天亦老”。全诗如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主席是化用唐代李贺的句子。辛弃疾《阮郎归》。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上片讲他们在耒阳道中相遇时的情景,耒阳属衡州,正在湘水之旁,故借用梁柳浑《江南曲》“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的成句作结,意境、字面都很吻合;下片讲他们都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借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纨袴 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成句煞尾,十分贴切。
以上例子很多,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本是五代翁宏诗中的句子,但是晏几道用在了临江仙中;还有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本是湘灵鼓瑟中的句子,分别被宋代两大词人所借用。一个是秦观的临江仙,一个是腾宗谅的临江仙。
  2、改字借用:既能保存原句精神,又能适应词句格律,较一字不改地袭用方便得多。
例如:周邦彦《瑞龙吟》:“前度刘郎重到”,改字借用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句;张元干《贺新郎》:“十年一梦扬州路”,改字借用唐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句;辛弃疾《水调歌头》( 醉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改字借用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等等。
  3、套用:与借用稍有不同。它是套取或活用前人的成句而改变句法、变换字面,结果与原句差异明显,乍看起来似乎是词人的创作。
  “观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显然是套用唐韩翊《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句。辛弃疾《太常引》“斫去桂婆娑,人道清光更多”,套用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个疑问,这个化用怎么听起来像抄袭呢?这里要讲下,抄袭和化用的本质区别。化用前人的句子,是一种修辞手法。我们化用前人的句子,形成我们自己的句子,这些句子是为我们诗中主题情感抒发而服务。而表达出来的主题情感,和前人诗中的情感绝对不相同。抄袭呢,只是盗版古人的诗或者是诗句,甚至和古人诗中抒发的主题情感一致,那么这样写出来的事是赝品。是不值得提倡的写作方法。
  苏轼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谢庄的月赋里的一句,隔千里兮共明月。 古人这样化用别人句子是比较多的现象。
  我们刚才讲的化用,只是化用前人的句子,还有就是化用或者说是借鉴古人的句法 。
  比如,红楼梦里的秋窗风雨词,就是化用或者是借鉴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我记的宋代有个诗派叫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个写作方法“脱胎换骨,点石成金”这个也就是化用的最高境界。
  B、那么如何做到“脱胎换骨,点石成金”呢?
  第一融会前人意境,用自己的言语重新组织起来,既有所本,又出新意, 苏轼《水龙吟》词就都能脱出原句而有自己的创造;特别是第三句,比唐人诗对后世影响更大。东坡《和章质夫杨花词》云:"思量却是,无情有思",用老杜"落絮游丝亦有情"。"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依前被莺呼起",即唐人诗( 金昌绪《春怨》)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即唐人诗云:"时人有酒送张八,惟我无酒送张八。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类似的写法如:张元干《贺新郎》"遗恨琵琶旧语"化白杜甫《咏怀古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句。有时一句之中接连化用前人诗词两、三句;如史达祖《绮罗香》"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上半句化用李重元《忆王孙》"雨打梨花深闭门"句,取那种寂静的黄昏之境,下半句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句,取那种久别重逢亲呢难舍的深情,融合得十分自然。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化用前人句子,要和自己创作作品其他句子形成一个整体,不显突兀。
  第二就是套用。借用前人的句法,甚至包括表现手法。
  例如,金圣叹在点评唐才子诗中说李白登凤凰台歌,全诗套用崔颢的黄鹤楼。曹雪芹红楼梦中的秋窗风雨夕,套用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写的丽人行续,套用唐诗丽人行。
  还有一种套用,不是套用字面,而是套用句法和意境,前后两句一比较便知后者从前者套来。刘基《谒金门》"风袅袅,吹绿一庭秋草",套自南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这种套用,一般要用同一词调和相近主题,否则很难贴切。
  大家知道刘基是谁不?明朝的刘伯温。秦观《八六子》"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套用杜牧句"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又如我们都知道马致远的天静沙里这样写到,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这个是把景物罗列出来,这样的手法,古人多用。这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叫集锦。马致远的手法是借鉴唐温庭筠的。温庭筠五律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关于诗家语和一诗三读、化用,就学习到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3 20:33 , Processed in 0.0586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