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8|回复: 0

民以食为天之系列:泥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9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在同学群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高一时候,我的同桌刘朝晖。刘朝晖瓜子脸,身材苗条,腰肢很柔,我们给她取了一个“泥鳅”的外号。由于家境好,人又长得漂亮,很多男孩子都喜欢她。乡下的男孩子尽管脾气暴躁,经常打架斗殴,但面对心仪的女孩子却常常显得很是木讷。我记得他们为了吸引刘同学的注意,常常在课余时间,整齐划一地反复地唱着一首歌:“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大哥哥,好不好,我们去捉泥鳅。......”一边唱,一边冲着她做鬼脸。这时候,正笑着同我说话的“泥鳅”同学立刻满脸通红,趴在课桌上,不吭声了。我问他们,这条“美女泥鳅”被班上的谁捉去了?他们沮丧地说:“谁也没捉到,便宜外人了。”聊了一会儿被外地帅哥掳走了的“泥鳅美女”后,我们又聊起了小时候,在老家捉泥鳅的趣事了。
  在老家,泥鳅是最常见的鱼类了。山涧田头,沟渠溪河,鱼塘水池,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体型细长,背上有很多黑点或者白点的泥鳅在游动。泥鳅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身体上有很多粘液,很滑,不容易捕捉到。所以老家人形容人狡猾,就说:这个人滑不溜鳅。
  在老家长大的人,没有几个人没有抓过泥鳅。我们小时候抓泥鳅,其一,刺激好玩。当时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好玩具,所以,泥鳅就成了我们最好玩的玩具了。其二,当时物质生活严重匮乏,我们捉来的泥鳅,常常可以作为一道美味,来改善生活。这也是大人们不反对我们捉泥鳅的主要原因。
  由于泥鳅体表有粘液,太滑。捉泥鳅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使用了辅助工具。最常用的工具就是竹箕,竹箕用竹子编成,有很多细小的小孔,三面高,一侧扁平状,像一个张大了嘴巴的蛤蟆。一到周末,或者放了暑假,乘着大人一不留神,我们往往就光着脚丫,一手提着竹箕,一手提着桶子,偷偷地溜去了屋前屋后的溪沟里。溪沟里的水很浅,清澈见底,水中有很多石头。我们先把竹箕的蛤蟆嘴对准了石头,然后,突然搬开石头,把竹箕对准石头刚挪开的位置迅速地推了过去。再把竹箕的蛤蟆嘴口朝上提出水面。竹箕里的水顺着小孔渗漏了出来,很快,里面就出现了几条活蹦乱跳着的肥硕的大泥鳅。我们把竹箕口对准桶子,泥鳅就自己滑到了桶子里。我们再高兴地找下一块石头。
  如果那段时间连续有十多天二十天没下雨,我们就不去溪沟了,去引水渠里捉泥鳅。那几天,大人们每天都从池塘里,或者溪沟里,抽取很多水到引水渠里,再通过引水渠流到各家的稻田里缓解旱情。大人们休息的时候,引水渠也就断流了。每一段引水渠与另一段引水渠接头的地方,由于地势的不同,往往被流水冲出了一个脸盆大的水窝子。我们就专找这些水窝子,这些水窝子里面往往拥挤着密密麻麻的泥鳅。我们直接用手把泥鳅赶到竹箕里,再往桶子里面倒就可以啦。最多的一次,仅仅一个水窝子里,我就捉到了两斤多泥鳅。
  到了秋天,稻子割了,稻田里空空的,积满了厚厚的一层水。每次走过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泥鳅在里面游动着,繁殖着。这个时候,我们还不去理会它们。我们收拾起祖辈们传下来的,用细竹篾织成的虾篓去池塘里诱捕泥鳅。虾篓大约四十厘米长,十厘米高,是一个细长的圆柱体。一侧是密封严实了的,另一侧有一条入口。沿着那个入口,每间隔五到十厘米,安装了一些倒卷的竹篾条。我们在虾篓底部,放了一些用料酒炒熟了的猪肝之类的诱饵,然后把虾篓绑上石块,放入池塘的底部。每间隔两三天,把虾篓拉上岸来检查一次。泥鳅和黄鳝闻到了诱饵的香气,就会游进虾篓。由于虾篓有倒卷的竹篾条,泥鳅和黄鳝游进去后,就再也游不出来了,只能束手就擒。运气好的话,还能诱捕到甲鱼。
  到了第二年初春,积雪融化了,稻田里的冰块也融化了,繁殖了一秋一冬的泥鳅也肥硕了。我们从屋后的竹林里砍来了一根被积雪压断了的竹子,剖开,取下了一截一尺多长的竹片,用刀仔细地削薄削漂亮,密密麻麻地装上了老妈做棉鞋用的大头针。到了晚上,穿上了老爹的旧靴子,腰上绑着装泥鳅的竹篓,叫上几个最好的哥们,打着火把就出发了。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拿着竹片,小心翼翼地下到了稻田里。泥鳅看到了火把的光亮,一个个从泥中钻了出来,浮出水面。我们专挑最肥最大的泥鳅下手,看准了,用力地把手中竹片上的大头针向泥鳅拍去,再扬了起来的时候,泥鳅已经被贯穿在竹片上的大头针上了,扭曲着身子,拼命地挣扎着。在稻田里转了一圈,竹篓里的泥鳅有了四五斤,脚也冻得发麻了。互相打了一声招呼,就各自回家去了。

  抓回来的泥鳅,如果是肥壮的大泥鳅,我们就用一个钢针把它固定在木板上,划开肚子,取出里面的内脏,然后再交给老妈去加工。如果是体型较小的泥鳅,我们一般先放在桶子里,用清水养上一个星期,每天要换好几遍清水。每次换了清水,还要在水里洒了了一些食盐或者辣椒粉。让泥鳅喝了食盐水和辣椒水,把肚子里的脏东西全部呕吐出来。老家人用泥鳅做菜,一般都会做成干锅形式。一做就是堆得满满的、尖尖的一大铁锅子。用木炭炉子炖着,里面后放了紫苏、生姜和指天椒的辣椒,又辣又香。我们每次都吃得满头大汗,兴高采烈。
  以前开酒楼的时候,我曾经看见领班的大师傅做过一道菜:泥鳅钻豆腐。先在锅内放入冷水,开小火,将豆腐放在锅中间,把用清水养过了的活泥鳅放在周围,待锅中的水慢慢加热,泥鳅就会往豆腐里钻。在泥鳅全部钻进豆腐后,将豆腐取出,放在汤碗中,灌上高汤,放入盐、胡椒粉、拍松了的姜、切成段了的葱、味精,熬上一刻钟即可。闻起来很香,吃起来很是鲜美。
  这些年在深圳,陪客户的时候,也经常点泥鳅吃。深圳湘菜馆的泥鳅的做法基本上就是一种:香酥泥鳅。做法很简单:捞出用清水养过了的泥鳅,放在盆中。加少许盐、料酒和几片生姜,喂一个小时,让调料的味道进入泥鳅。再将泥鳅沥干,打散鸡蛋,将面粉、盐加入蛋液中拌匀备用。然后,在锅里煎油,将泥鳅一只只夹起,在蛋液里拖一下,扔到油锅里,开炸;油有五分热就可以下锅了,太热容易焦。泥鳅个头小,一开始其实也只要炸一两分钟就好了,回炸时再翻四五下应该就行了。全部炸好以后,再入锅回炸一分钟,装盘后撒上葱花即可。端上来之后,要趁热吃,吃起来又香又酥。不过,也许是泥鳅不是野生的原因吧,吃起来总是没有记忆中老家的那种味道。
  泥鳅的生命力很强。有一年暑假,我在田里挖泥块帮别人做建房用的砖坯,发现干涸了的泥块里面竟然躺着的好几条泥鳅。由于长时间没有水,那些泥鳅直挺挺的,一动也不动,跟死了的一样。我把泥鳅抠了出来,丢在水中。第二天再去看,它们竟然又都活过来了。后来,我查资料,书上说泥鳅碰到恶劣的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自动休眠。所以,泥鳅是大补之物,除了体虚体弱的人吃了有助于生长发育外,更适宜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患者放疗化疗后享用。泥鳅还能滋阳壮阳,对阳痿、长疮、皮肤癣有明显的作用。只是泥鳅不能与狗肉、螃蟹同时享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6:52 , Processed in 0.0570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