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1|回复: 0

[六期领读] 2016-07-04 诗词领读(天部扳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7-04
诗词领读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

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

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一个普通“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

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


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接着,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


接着以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作例,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


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开拓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口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


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的闻见,联想到全国的景象,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从“长者虽有问”起,诗人又推进一层。“长者”,是征夫对诗人的尊称。“役夫”是士卒自称。“县官”指唐王朝。“长者”二句透露出统治者加给他们的精神桎梏,但是压是压不住的,下句就终究引发出诉苦之词。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又终于说出来,这样一阖一开,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逼真。这几句写的是眼前时事。因为“未休关西卒”,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所造成。“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


这里忽然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


诗人接着感慨道: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


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这个改变,反映出人们心灵上受到多么严重的摧残啊!


最后,诗人用哀痛的笔调,描述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悲惨现实:青海边的古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


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些都是“开边未已”所导致的恶果。


至此,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


《兵车行》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很突出。


首先是寓情于叙事之中。这篇叙事诗,无论是前一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舒得开,收得起,变化开阖,井然有序。第一段的人哭马嘶、尘烟滚滚的喧嚣气氛,给第二段的倾诉苦衷作了渲染铺垫;而第二段的长篇叙言,则进一步深化了第一段场面描写的思想内容,前后辉映,互相补充。同时,情节的发展与句型、音韵的变换紧密结合,随着叙述,句型、韵脚不断变化,三、五、七言,错杂运用,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如开头两个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后来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个五字句,表现“行人”那种压抑不住的愤怒哀怨的激情,格外传神。


用韵上,全诗八个韵,四平四仄,平仄相间,抑扬起伏,声情并茂。再次,是在叙述中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如在大段代人叙言中,穿插“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和“君不见”、“君不闻”等语,不仅避免了冗长平板,还不断提示,惊醒读者,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诗人还采用了民歌的接字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等,这样蝉联而下,累累如贯珠,朗读起来,铿锵和谐,优美动听。最后,采用了通俗口语,如“耶娘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被驱不异犬与鸡”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是杜诗中运用口语非常突出的一篇。


前人评及此,曾这样说:“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这些民歌手法的运用,给诗增添了明快而亲切的感染力。


(郑庆笃)



《声律启蒙》通读



七 虞


金对玉,宝对珠,
玉兔对金鸟。
孤舟对短棹,
一雁对双凫。

横醉眼,捻吟须,
李白对杨朱。
秋霜多过雁,
夜月有啼乌。

日暧园林花易赏,
雪寒村舍酒难沽。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
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
傅粉对施朱。
名缰对利锁,
挈榼对提壶。

鸠哺子,燕调雏,
石帐对郇厨。
烟轻笼岸柳,
风急撼庭梧。

鸜眼一方端石砚,
龙涎三炷博山垆。
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
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
钓客对耕夫。
箕裘对杖履,
杞梓对桑榆。

天欲晓,日将晡,
狡兔对妖狐。
读书甘刺股,
煮粥惜焚须。

韩信武能增四海,
左思文足赋三都。
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
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声律启蒙》导读


七 虞

金对玉,宝对珠,
玉兔对金乌1。
孤舟对短棹,
一雁对双凫2。

横醉眼,捻吟须3,
李白对杨朱43。
秋霜多过雁,
夜月有啼乌。

日暧园林花易赏,
雪寒村舍酒难沽。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
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5。

—注释——

1玉兔:传说月中有一只捣药的白兔,故以玉兔代指月亮。金乌:传说日中有一只三足乌,故以金乌代指太阳。[主贴“金乌”误作“金鸟”。]

2棹(音zhào):桨之类的划船工具;也可代指船和划船。凫(音fú):野鸭之类的水鸟。

3此两联均出自唐诗。上联出自李洞《赠唐山人》:“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下联出自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

4杨朱:战国时魏人,思想家,提倡“爱己”,为战国诸子中影响极大的学派。杨朱与李白相对,既是人名相对,又是一种借对,“杨”对“李”是植物相对,“朱”对“白”是颜色相对。

5岭南:五岭山脉之南,即今广东广西一带。江左: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即今江苏一带。骊(音lí)龙:黑色的龙。据《庄子·列御寇》说,价值千金的宝珠,一定藏于深渊之中的骊龙的颔(音hàn)下。



贤对圣,智对愚,
傅粉对施朱1。
名缰对利锁,
挈榼对提壶2。

鸠哺子,燕调雏3,
石帐对郇厨4。
烟轻笼岸柳,
风急撼庭梧。

鸜眼一方端石砚,
龙涎三炷博山炉5。
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
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6。

——注释——

1傅:涂抹。粉:此处指妇女抹在面部使之白皙的化妆品。施:加上、抹上。朱:红色,红色的化妆品,如胭脂口红之类。

2名:名声、名誉,因名声太大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束缚,故称名缰。利:利益,过分地追求利益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限制,故称利锁。挈(音qiè):提着。榼(音kē):古人盛酒或贮水的一种器具。

3鸠哺子 :鸠,鸟名,斑鸠、布谷之类的鸟古人统称为鸠。据《诗经》和《尔雅》的记载,鸠喂小鸟时,第一轮从体形大的喂到体形小的,第二轮则一定从体形小的喂到体形大的,以保持食物的平均分配。

燕调雏(音chú):雏,幼鸟,此处指小燕子。据说小燕子学飞时,母燕一定在旁边调教。

4石帐:石崇的锦帐。石崇为晋代豪富,据《晋书·石崇传》说,他曾在河阳(今河南孟县)建金谷园,极其奢华,曾作锦丝步帐,长五十里。后以“石帐”代表豪富的装饰。帐,帷帐、帷幕。

郇(音xún)厨:据唐代冯贽《云仙杂记》卷三记载,唐朝的韦陟袭封为郇国公,饮食特别奢靡,时人号之为郇公厨,后人便以“郇厨”作为饮食精美、奢华的代称。

5鸜眼:特指石头上的一种像鸜鹆(音qúyù,八哥鸟的古名)眼睛的圆形斑点。方:量词,用于表示印、砚台等。端石砚:即端砚,一种珍贵的砚台,是用产于广东德庆县端溪之石料制成,上面有“鸜眼”的最为珍贵。龙涎(音xián):一种珍贵的香料,为抹香鲸的分泌物,因得之于海上,故称龙涎。博山炉:一种香炉,其表面雕刻成群山重叠的形状。[主贴“博山炉”误作“博山垆”。]

6漫:枉然、白白地。守株:守株待兔的意思。



秦对赵,越对吴1,
钓客对耕夫。
箕裘对杖履,
杞梓对桑榆2。

天欲晓,日将晡3,
狡兔对妖狐。
读书甘刺股,
煮粥惜焚须4。

韩信武能平四海,
左思文足赋三都5。
嘉遯幽人,适志竹篱茅舍;
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6。

——注释—

1越:古国名,国都为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末期,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雪耻,最终灭吴称霸。战国时为楚国所灭。吴:古代以“吴”为国号的国家很多,此处指春秋时期的吴国,统治着淮河以南至浙江太湖以东的大片地区,传至夫差,为越王勾践所灭。

2箕(音jī)袭:能继承父业,引申指能继承父业的后辈。箕,簸箕,用柳条编织而成。裘,皮袍,此处指铁匠系于胸前,防止溅起的火星烫伤身体的皮具。

《礼记·学记》上说,冶铁能手的儿子,一定要学习制造防护用的皮具;造弓能手的儿子,一定要学习做簸箕(因为这些工作都是冶铁造弓的基础)。

杖履:拄拐杖穿鞋子(的人),代指老人、长辈。杖,于杖,老人所用。履,鞋,古人进房间必将鞋脱于门外,老人则可进入房间后再脱鞋。杞(音qǐ):树名。梓(音zǐ):树名。

3欲:将。晡(音bū):古代以十二地支来记录一天的时辰,晡指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有时也泛指晚间。

4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战国策·秦一》。苏秦为战国时的纵横家,用连横的外交策略(秦国联合东方某国,对付东方的其它五国)游说秦王,未能成功。归家后发奋学习,想打瞌睡时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最终学成纵横之术,劝说东方六国君主实行合纵的策略(六国联合,对付秦国),同时担任六国的相。甘,味道好,此处是“认为……味道好”的意思。股,大腿。

下联出自于《新唐书·李贵力传》,唐朝开国功臣英国公李勣天性友爱,他姐姐病了,李勣亲自为姐姐熬粥,不觉被火烧掉了胡须。其姐劝他不必如此,他说:“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姐姐您多病,而我又年老了,即使我想多给您熬几次粥,又还能熬几次呢?)

5韩信:秦末汉初人,通兵法,为刘邦平定天下屡立战功,封楚王。后被人诬告谋反,为吕后所杀。

左思:西晋人,博学能文,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洛阳豪贵争相传抄,洛阳因之而纸价飞涨。

6遯:《易》经卦名,此处只用其字面意思,隐居。遯,“遁”的异体字。幽人:隐居之人。适志:使自己的志向得以满足。玩情:沉溺于感情。柳陌花衢(音qú):指妓院聚集之处。陌,街道。衡,四通八达的大道。


第三段注6,主贴“嘉遯幽人”写作“嘉遁幽人”,“遯”是“遁”的异体字。《易经》原文写作“遯”,《声诗》从之。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原文的理解,因为无论是哪个都是一样的。


完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6:30 , Processed in 0.0595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