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26|回复: 0

华夏一青六期基础班第一讲 简述平仄、韵及对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夏一青六期基础班第一讲 简述平仄、韵及对仗

讲师:柳三老师
一、前  言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这个呢是诗歌的发展过程。大家了解下就成。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所喊的一些劳动号子就是最早的诗歌。
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是农耕文化下,人们最理想的自给自足、和平安静、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那时候人们一边歌唱,一边跳舞。 所以我们说的诗,为什么叫诗歌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最早的一个诗歌集子《诗经》,是孔子所编著的,总共收录了305篇作品,所以又叫诗三百。
诗经 大序 里有这样一段“情动与中,而行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里说的言就是歌词,歌就是曲调;舞就是舞蹈。这说明了诗乐舞是同源的。诗歌最先是和舞蹈脱离的,成为只可以咏唱的诗歌;后来又和音乐脱离开,成为只可以诵读的诗歌。不过这时候只能算是个半脱离的状态,因为诗还保留它的音乐性即节奏和韵律。
就中国最早的时候如诗经、楚词以及后来的汉魏时代的诗歌都是有韵律的,但是其韵律是自然形成的,没有给它定出严格的规定。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翻译佛经,中国人懂得了音韵学,与是做诗开始讲究平仄,到了唐代就形成了格律完备的今体诗,就是我们所长说的律诗。
   诗歌的分类很多,一般我们都分为今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和古体诗。一般是这样划分的符合格律要求的诗就是今体诗,反之就是古体。
     就诗歌的内容来分的话,还可以分 叙事诗,抒情诗,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等,
我们要学习古典诗歌,首先要了解古典诗歌三个基本要素,懂的了这三个基本要素,对我们以后学习古典诗歌的写作帮助很大。
那么我们来看今天要讲的第二个主题:二、古典诗歌三个基本要素:
A、四声与平仄,B、韵,C、对仗。我们一个个来剖析
东汉永平七年,东汉明帝,夜梦一奇人。身高丈许,能飞檐走壁。于是翌日问诸位大臣,大臣中有个叫傅毅的说“西方有神,曰佛。”于是明帝派蔡愔、秦景等人到西域求佛法。使者到达西域的大月氏国后.遇到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便邀请他们来华。
于是二人便携带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来到洛阳。明帝为此特意建造了白马寺。在这里翻译佛教,相传第一部佛经就是四十二章经。
蔡愔、秦景才是中国取经第一人。
由于汉代佛教传入中原,在翻译佛经的同时,使人们说话懂得区分清浊音了,于是就出现了 汉五声。汉五声是指平上去入,平又分阴平和阳平。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古音。
在中国没有普通话的时候,叫中古音。现在朗读古典诗歌懂中古音的,并且会运用的,多是台湾人。
我们大陆呢,解放后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慢慢的开始提倡普通话,很多地方的方言里没有了入声的发音。所以对一些方言里没有入声发音的人们来说,学习古典诗歌是有障碍的。

我们下面来介绍下,学习古典诗歌必须了解的第一个关键点--平仄。
平, 指的的是汉五声中的 阴平和阳平,这个类似我们普通话里的第一二声。
仄呢,是不平的意思,所以仄声 包括 上声,去声和入声

上声的上,这个字读第一声,念 商。上声呢就是我们普通话里的第三声,如懂,冢 耸,柳,这些字。
去声呢,就是我们普通话的第四声 如送宋六。
那么入声呢,随着朝代的更替,和人民语言环境的变化,很多地区的方言里没有了入声字的发音了。那么入声跑哪去了,这些入声都跑到了平上去三个声部去了。
那么这就好办了,入声跑到了上声和去声部,那么这些字还是仄声,比较麻烦的 是一些入声字跑到了平声里来了,如 一七八十菊白黑叔伯这些字,现在用普通话发音是读平声的,在古代这些字都读入声,属于仄声字。所以我们学习平仄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些跑到平声里来的入声字,这些字呢,大概130个,常用的约50个,写诗填词常用的在30个左右,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些字就可以了。所以平仄的定义是

那么平仄就是:
平:普通话发音的第一二声。
仄:普通话发音的第三四声,加上一些现在发音为平声的入声字。
这样的话,我们就好分辨平仄了,下面我把跑到平声里来的入声字,统一发给大家:

按照笔画数(部分):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 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中只有“三”和“千”是平声字。

大家看着是不是很多呀,但是大家发现了么,如果去掉一些冷僻不常用的字,其实也没多少。
另外还有个歌诀,可以帮助记忆入声字,入声字歌诀:
    六伯黑,不白皙,忒龌龊,没出息。
  贷谷麦,织竹席,毒剥削,逐什一。
  啬吃喝,食苜蓿,恶服饰,益积蓄。
  欲窃物,掘穴窟,昨日暮,跖入屋。
  猝突兀,魄觳觫,怕失色,匿帛幕。
  急雀跃,脚踬跌,逸角落,鼻憋厥。
  忽觉察,戟割截,血沥漉,卒殁绝。
  七叔俶,击羯狄,越朔漠,伐弑逆。
  啜冽雪,齧菽粒,历代北,踏石砾。
  执节钺,发矢镝,克貊国,若霹雳。
  馘魅傑,裂畜腹,抉敌目,酷杀戮。
  力搏毕,贼殪斃,得匹駃,值百镒。
  复失域,立业绩,获爵禄,锡玉璧。
  疾杂学,悦墨翟,执木铎,习八佾。

我给去掉不常用的字 ,还剩下:
伯黑, 白皙, 没出息。 谷织竹席,毒剥削,逐什一。 吃喝,食,服,积。  欲窃,掘窟,昨屋。 突,失帛  急,鼻  忽觉察,戟割截,绝。 七叔,击狄,  石  执节发矢国, 霹 抉敌 搏 ,贼 得 值  失绩,  疾杂学,悦 翟,执 习八佾。
这些里面写诗常用的估计只有二分之一 ,下面我们来介绍其他的几种记忆方法:

二、偏旁类推法。
合可类推洽、恰、恰、塔、答、姶、鸽、蛤、欱等。
甲可类推鸭、押、狎、呷、胛、柙等。
白可类推百、伯、柏、帛、迫、珀、泊、泊、的等。
弗可类推佛、拂、茀、髴、艴、咈、坲等。
舌可类推活、鸹、佸、括、聒、话等。
骨可类推滑、螖、鹘、猾、搰等。
妾可类推接、椄、萋、霎、鯜等。
月可类推刖、抈、朔、肸、膝等。
谷可类推俗、浴、欲等。
读音,例如 十是仄声,那么石拾湿也是
又如,的是入声,那么得,德也是
这些方法呢都是多数人使用的。大家了解下就成,回头我会告诉大家我用的一些方法。
因为我是江苏徐州人,苏北地区,这里的方言也没有了入声字发音,学习古典诗歌也是靠死记这些入声字的。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两个疑问:
第一,既然普通话里取消了入声字,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记忆这些?这里解释下。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但是中国有七大方言,还有不少方言里发音仍有入声字的存在。例如苏南,浙江,安徽南部,很多地方都存在入声字的发音。大家对我国七大方言了解么?
我国七大方言区主要根据语音方面来划分的:
    北方方言:他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方言等四个次方言。
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东南部,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
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和浙江省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其中 吴,湘,赣,闽,这四个方言区里的人们,他们的方言里还保留着入声字的发音,所以他们学习古典诗歌,根本不用去记忆这些入声字。

第二,我们学习古典诗歌写作,首先要诗法古人,我们要从古人的作品中去学习。那么古人写诗呢,他们可不会普通话,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去学习入声字的。
我发在群文件里有两个文件,一个是平水韵,一个是声律启蒙。要求大家把这两文件下到各自电脑里,我们马上的讲课会用到,大家看着文件会比较直观。

下面我们来介绍下学习古典诗歌必须了解的第二个要点  韵和押韵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字音的韵母的主要成分(就是主要的元音或者主要的元音带收音)相同就是同韵字。
如必,泣,易等,主要的元音是i。还有山,安,三等字主要的元音带收音是an也是同韵字。

在规定的地方使用同韵部的字叫做压韵,这个字的地方叫做韵脚。压韵又可以写作押韵。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大家看下这首诗,`这首诗的韵脚 在 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 句尾。

地部学监-故梦楼主:iu
琴01-浊酒清歌:是ou和iu
院长:柳三老师:鸠  洲  洲。这些字所在的位置 就叫韵脚
月08-风雨百合:ou iu 算同韵吗?
院长:柳三老师:这里大家要记住一个常识,中国古典诗歌押韵的韵脚都是在句尾的,尤其是双数句尾,一般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院长:柳三老师:百合的问题,马上就要讲到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院长:柳三老师:最好一句的好字,读第几声哈,第三声还是第四声
棋04-无极军师(副堂主):四声
琴01-浊酒清歌:四声
院长:柳三老师:读第三声
画014-雨中百合:四声
画011-叶隐:三声
地部学监-故梦楼主:上声?

院长:柳三老师:好逑(hǎo qiú):犹如今语“佳偶”,理想的配偶。逑:配偶。贵族男子理想的配偶
月堂主07-风满袖:好人,好事。
地部长溶月:你好
地部学监-故梦楼主:以前语文老师教错了
院长:柳三老师:意思是说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才好于君子般配
画011-叶隐:看电视知道的。三声
琴013-舟游四海:好人,爱好!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诗的韵字就是  炉和无,

第一句没押韵,但是双数句,也就是第二四句都押韵了哦,那么我们如何知道哪些字是可以押韵的,哪些字是不可以押韵的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本韵书。古人写诗押韵也就是根据这韵书来的《平水韵》,我刚发到群文件里的。

    唐朝之前呢是切韵,广韵,后来许敬宗上奏唐王李世民,归纳了唐之前 的韵书,为唐韵。 唐韵呢是唐宋时候人民写诗填词主要的韵书。平水韵是南宋末元初 山西平水人所写的韵书。

清代呢,又根据平水韵整理形成了佩文诗韵,因为平水韵这书已经没了,我们用的平水韵其实就是佩文诗韵,我们打开平水韵来看下。


平声韵,三十个韵部,上声29个韵部,去声30个韵部,入声字 17个韵部这里总共 106个韵部,这里要给大家说下

其实106,107都对,这个回头再解释,我们接着看

上平是什么意思,因为平声字比较多,所以平声字分为上下部,上平就是指平声韵上部,
我们刚看了,一东 是什么意思,
平声韵上部,第一个韵部,叫东韵
东韵里的所有韵字,都可以押韵的


我们来看下上平第二部,冬韵,有人问了,说这东韵和冬韵有什么区别么?
在古代发音是有区别的,但是现在没有,所以我们要知道这点。
平水韵,这韵书呢其实就好比是字典,大家写诗的时候用来查询韵字的,不是用来背诵记忆的哦。
那么有人问了,我们写诗的时候,怎么如何来记住这些韵字呢?不可能写诗都要随手随地都有平水韵哦,大家考虑过这个问题么?这个问题稍后我们在总结的时候来讲。
今天是第一课,所以我们不过多的讲解,只是简单的介绍下平仄和韵押韵韵书,现在总结下。

我们来看下平仄的问题:
平,就是指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
仄,就是指不平的意思,包括 上声, 去声和入声 

记忆入声字的办法呢,很简单。要么去死记硬背,要么可以利用WORD的查询功能,如果这个字在入声韵里,那么它一定是入声字。还有一个办法,我比较喜欢用的,背诵名作法
其实学习古典诗歌写作,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现在可能没有精力去一篇篇的背诵了,但是我们阅读,在阅读时候,开始呢养成个习惯,去把诗里的字去给它们标记平仄。

一去二三里,仄仄仄平仄
烟村四五家。 平平仄仄平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棋021-未若:怎么知道是入声字呢?还是得查吧?

是呀,开始的时候要查,但是三五天后,你就会发现不用查了,我们记忆韵字也是这个办法,例如这首诗 花和家都在六麻韵,这就可以记住了哦。

另外留个作业:标出以下四首诗的平仄和诗中的现代发音为平,古代发音为仄的入声字。还要比较出韵字,最后注明是哪个韵部

 叠韵几首  感事  作者:梦落疏篱

(一)
红尘梦落倦随秋,噤断笑容霜露囚。碧玉樽前盟永誓,黄泉路上叹无由。
痴迷岁月无多伫,缱绻风华几许留。雨过空枝心破碎,能教月泪不含愁?
(二)
花红溅落已随秋,了却前缘释旧囚。昨日常教思况味,而今不许问根由。
无为怎倩痴枫染,有意能将好梦留。暂把冰心攒作句,随风一径入诗愁。
(三)
叶落无声应恨秋,枯藤凝泪缚情囚。追思远魄何孤寂,羁绊红尘不自由。
陈露经年因夜聚,今生一梦为谁留?嘱云掩却从前事,默许清风未记愁。   
(四)
乙酉天凉好个秋,风光入目尽成囚。枝垂冷露云知意,叶卷深悲谁问由?
蝴蝶殉情花永泣,鸳鸯弃水影长留。曾经生死别离事,圆缺阴晴不是愁。


琴04-思绪如雪:我们山西祁县方言入声仍保留,读很多古诗很押韵
琴010-岁月如歌:六麻韵包括在平水韵之内吗?老师
院长:柳三老师:是的
画011-叶隐:老师。words的查询功能怎么用。
院长:柳三老师:刚发的还有个文件就是声律启蒙,这个是古代私塾里让学生去背诵的
琴06-樹影橫潭:平水韵中的上声、去声、和普通话里的上声、‘去声一样吗?
院长:柳三老师:一样的

      今天的 课就到这里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在班里或者论坛里提出,有专人解答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5:53 , Processed in 0.0603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